陳關根
小學生的作業(yè)中常常會出現(xiàn)各類錯別字,要么張冠李戴,要么添筆少畫。究其原因,首先要追溯到識字階段時“多識少寫”的教學導致學生寫錯別字的現(xiàn)象,其次是閱讀教學中重聽、說、讀,而輕寫的失衡現(xiàn)象;再次是部分教師對待學生錯別字問題不夠重視,以致學生出現(xiàn)錯別字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那么,如何減少小學生寫錯別字的問題呢?
一、強化對比,巧妙辨別
同音字和形近字學生很容易混淆,教師應在教學中強化對比,幫助學生巧妙辨別。
1.同音字。由于小學生理解能力較弱,分辨不清音同形異的字,使用時容易張冠李戴。而漢字的一個突出特點就是表義,分清同音字,就要“據(jù)義定形”。如區(qū)別“坐”和“座”時,先讓學生用這兩個字組詞(坐:坐下、請坐、坐車;座:座位、滿座),感受“坐”是動詞,而“座”是名詞。接著,再讓學生選詞填空:程明(坐)在自己的(座)位上;前排(座)位上(坐)著一位老奶奶。以此引導學生根據(jù)它們表示的不同意思,在具體的語境中正確運用。
2.形近字。形近字在字形上只有細微差別,學生一疏忽就會寫錯。教師除了要培養(yǎng)學生認真書寫的習慣,還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教給他們識字方法,力求達到識用結合。如教學“撥”和“拔”這兩個形近字:
師:(出示“撥”和“拔”)這兩個字像不像?你們看得出誰是哥哥嗎?
生:(先一愣,然后豁然開朗,爭先恐后地說)撥,因為“撥”比“拔”多了一短豎。
師:你覺得這一短豎代表什么嗎?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多吃一碗飯。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長得高一截。
生:代表哥哥比弟弟的力氣大一點。
師:是呀,如果弟弟要用力“拔”,那哥哥只需要輕輕用手一“撥”就行了。
二、細致批改,及時訂正
教師要關注學生的每一次作業(yè),批改時要圈出每一個錯別字,包括漏字、添字、標點符號,并及時在課堂上反饋和訂正。教師認真地批改能促使學生認真地抄寫,認真地完成每一次作業(yè),促使學生盡快地改正錯別字,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
三、有效互動,及時鞏固
學生只有從主觀上對錯別字設防,才能有效防止錯別字的泛濫。教師要培養(yǎng)學生一筆一畫地寫好每一個字,養(yǎng)成細心觀察、規(guī)范書寫、自覺檢查、及時糾正的好習慣。同時,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勤查字典的習慣,為他們主動消滅錯別字創(chuàng)造條件。由于小學生年齡小,學得快,忘得也快。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編輯“錯別字集中營”,凡發(fā)現(xiàn)自己寫的錯別字,一律登記在本子上,并及時地、經(jīng)常地利用《錯別字集中營》復習,讓學生就一些難記、易錯的生字各抒己見,交流各自識記的“絕招”,彼此啟迪,互相完善。學生在完成作業(yè)之后,可同桌結對子,互相交換作業(yè),“搜捕”對方作業(yè)中的錯別字,互相幫助,互相督促,及時訂正,及時鞏固。
四、特字特記,掌握方法
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特殊的方法來識記一些特殊的字。1.圖畫演繹法。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口耳目》中的12個字是象形字,教學時可用圖畫演繹法,將漢字還原為原始圖畫,再演繹成象形字,然后再演繹成現(xiàn)代的楷體字,讓學生不但明白漢字的來歷和意思,也明白象形字的字理,為識記更多的漢字奠定基礎。2.拆分聯(lián)想法。如人教版一年級上冊《日月明》中的“塵、尖”等會意字,教師可根據(jù)字理將它們拆分為“小+土——塵、小+大——尖”,再引導學生聯(lián)想漢字意義——灰塵是小土粒,尖的東西總是一頭小一頭大。這樣既符合字理的拆分聯(lián)想,又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字義和記憶字形。3.順口溜法。遇到易錯易混的字,如“買”和“賣”等,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根據(jù)字詞的意思編順口溜:“沒有東西才買,有了東西才賣?!弊寣W生通過背順口溜來分清易混淆的字。
五、統(tǒng)計分析,預防到位
教師要做有心人,要記錄學生每一次抄寫生字新詞中錯了哪個字,是誰寫錯的,堅持每月統(tǒng)計分析一次,及時對學生容易寫錯的字進行有針對性地講解,開展“糾錯大會戰(zhàn)”的訓練,讓學生通過訓練來消滅錯別字,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針對個別學生,教師還可每周出一二道改錯別字的練習題進行個別的針對性訓練,直到該生改正錯別字,正確書寫為止。期末結束,要再做一次統(tǒng)計分析。這樣,教師就會清楚地了解學生寫錯別字的原因,有針對性地采取解決措施,讓錯別字從學生的作業(yè)本上完全消遁。
◇責任編輯:王天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