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素華
現(xiàn)代著名作家、教育家朱自清在《國文教學·論教本與寫作》中說:“寫作練習是為了應用,其實就是應用于這種種假想的讀者,寫作練習可以沒有教師,可不能沒有讀者?!蓖瑫r,朱自清先生還認為缺乏“讀者意識”必然會削弱教學效果。為培養(yǎng)學生寫作中的“讀者意識”,朱自清主張把報紙文字作為寫作學習的范文,學生容易從中看出讀者與文字的關系,“這樣學生在寫作時也便漸漸會留心他們假想的讀者”。同時他還特別提到書信文體,認為這是培養(yǎng)學生“讀者意識”的一種好方法。因為書信比其他文體有更確切的讀者對象,有明確的傳達目的,在教學假設的情境中,更具有逼真性,更易誘使學生進入角色。
一、作文材料展示(出示投影)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作文。
一位作家在《不小心睡著了的光陰》一文中寫道:在成長的途中,或許你偶爾打一個盹兒,就錯過了許多美好的事情。而更令人失落的,是你原本并不想睡,只是裝睡,或只想瞇一會,可竟真的睡著了。
也許類似的情況曾經(jīng)發(fā)生在你的身上或者身邊,也許你對此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請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
二、分析材料(出示投影)
發(fā)生了什么事——“錯過了許多美好的事情”
原因——“偶爾打一個盹兒”,“只是裝睡,或只想瞇一會”
結論——小錯誤導致了大代價
1.“小錯誤導致了大代價”,引申一下,即細節(jié)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從這個事實本身,我們可以立意:細節(jié)決定成敗。
2.再者,“小錯誤導致了大代價”,如何避免?①保持清醒的大腦;②做事要一心一意;③珍惜時間。
三、確定寫作的讀者
確定好材料的幾個角度之后,筆者要求學生任選一個角度給自己假想中的讀者寫一封信以達到勸說的目的。他們的文章將刊登在本校文昌文學社的社刊《文昌報》上。學生隨即展開了討論。
學生A:上次考試,我做題目的時候,拖拖拉拉,總覺得時間還很寬裕,沒想到,到了規(guī)定的交卷時間,才發(fā)現(xiàn)自己還有一小半題沒有完成。所以我要告誡同學,做題目的時候,一定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合理分配時間,千萬不能跟著感覺走。
學生B:前段時間,我看了一篇文章,說中國人現(xiàn)在得癌癥的人很多,我就想起自己的外婆,她去年就是因為癌癥去世了,當時我媽媽傷心得不得了,一直說外婆在世的時候沒有好好陪她出去玩玩。所以,我要勸我的爸爸——他和我爺爺?shù)年P系不太好——對爺爺好一點,珍惜眼前的時間。想想古人說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唉!
學生C:我們都知道那個蜘蛛織網(wǎng)的故事。蜘蛛之所以能織成那樣一張大網(wǎng),就在于它本身對于織網(wǎng)這件事的執(zhí)著。所以,我想勸我們班的幾位同學(一一點名,其他學生笑),學習的時候就學習,玩的時候就玩(提出他們偷偷上網(wǎng)的事,其他學生又笑),別三心二意的,不然到最后學習沒學好,玩也沒玩痛快!
四、學生習作展示
做事要一心一意
親愛的同學們,你們好!
最近我讀了薛峰《不小心睡著的光陰》這篇文章,有一點心得想跟大家分享。在這篇文章中,有個小孩子,他本來是裝睡的,可一不小心就真的睡著了,結果錯過了一場電影,與美好的東西失之交臂。事實上,有很多時候,我們也都曾不小心睡著過,把光陰睡過去了。所以,我想,如果我們不想錯過美好的事情,就要學會一心一意地去做每一件事。
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實現(xiàn)自己的愿望?!案袆又袊笕宋铩敝坏母弑恍囊灰獾厥刈o了50年回鄉(xiāng)夢,把夜半哭醒的思念化為信念,最后在73歲高齡之際顫巍巍地坐上了那艘駛向大陸的航船。努力付出的50年光陰換來了一把鑰匙,一把解開50年鄉(xiāng)愁郁結的鑰匙。一心一意,他實現(xiàn)了自己的回鄉(xiāng)愿望。
只有一心一意,才能改變自己的命運。美國流浪孤女羅斯幼時遭父母遺棄,只能與哥哥相依為命。依靠微薄的救濟金生活,在世人看來,或許她一生的命運已就此定格。但她不向命運低頭,一心一意,永不言棄地繼續(xù)著自己的學業(yè)。在學校里,她又當清潔工又當學生,忙碌的生活并未摧垮她的意志。而是使她更加專注于自己的學業(yè)。因為一心一意求學,她進入了舉世聞名的哈佛大學,成為哈佛學府中的一顆璀璨明星,從而改變了自己的命運。
只有一心一意,才能功成名就。全國勞模丁榮軍奉獻于崗位20年,一心一意謀發(fā)展,最終成就了他金融危機里的百億銷售。的確,要做到一心一意并不容易,長年累月的重復肯定會消磨意志。所以有些人往往在接近成功之時放棄了。但是,如果我們能夠耐下心來,堅持到底,必定能夠迎來前方的曙光!
荀子《勸學》說:“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彼裕H愛的同學們,我愿大家一起用一心一意換得一個美好的未來!
愿你們每天都有好心情!
你們的同學:×××
五、課后反思
現(xiàn)代交際學認為,交流,也即溝通,一般而言,包括五個要素,即五個W:第一是who,即誰在說;第二是whom,即對誰說;第三是what,即說什么;第四是how,即怎么說;第五是way,即通過什么途徑。其中,whom決定了how和way。所以,要確保溝通有效,必須首先明確who、whom、what這三個要素,然后再相應地考慮how和way。
很多人可以流利地說話卻不能很好地寫作的原因之一就在這里。在實踐交流中,因為who、whom、what這三個要素很明確,在考慮how和way之后,話語交流就能順利進行。而在我們目前的作文教學過程中,who和what是清楚明晰的,但whom缺席,這就導致了how和way無法得到有效的考慮,所以,寫作難以進行到底。
因此,本次作文教學嘗試從whom入手,首先幫助學生確定文章的閱讀對象——你想和誰交流?你的文章寫給誰看?經(jīng)過一番熱烈的討論,學生普遍給自己的文章找到了讀者——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和自己有同樣毛病的同學或朋友等等。雖然讀者的范圍很狹窄,但是對學生而言,一旦whom確定下來,立刻就可以對how和way進行考慮,一篇800字的文章也就呼之欲出了。
5月下旬,《文昌報》新鮮出爐之后,不斷有學生收到本校讀者的來信,這就更加激發(fā)了學生寫作的熱情。至此,本班學生的寫作開始進入良性循環(huán)。由此看來,我們的寫作教學最終還是要回歸到生活的洪流中去。
作者單位:江蘇省句容市實驗高級中學(21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