涂雷
摘 要:通過創(chuàng)辦“讀書沙龍”,上讀書交流課等創(chuàng)新的閱讀教學實踐,為學生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收到了較好的閱讀效果。
關鍵詞:閱讀;讀書沙龍;交流
為了營造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情緒下主動讀課外書,七年級下期,我采用了“讀書沙龍”的形式以激起學生的興趣。
我將班里的學生分成8個大組,每組8人,讓學生組內(nèi)相互商量,每組推薦出一兩本大家感興趣的書,然后以組為單位,為自己組推薦的書做一份小小的海報(小手抄報)。在海報上要展現(xiàn)出書名和作者及本組推薦它的理由,還要設計空白的簽名欄,在簽名欄內(nèi)寫上一兩句能吸引別的同學讀你們小組推薦的書的話。海報做好后,貼在教室的后墻上。每周四、周五的語文課為讀書沙龍時間,周一到周三利用課外時間自由閱讀組內(nèi)共同推薦的書,周四的語文課上一個大組就是一個小沙龍,就自己組內(nèi)共讀的這本書任意交流自己的心得體會,想說什么就說什么,不受限制。課下要將組內(nèi)交流的內(nèi)容整理成文字。周五語文課,在每一大組內(nèi)抽簽決定一位學生代表自己組,在全班交流展示自己組讀書的進度、內(nèi)容、感悟等。我們制定了組與組之間的評價制度,要求讀過海報上書目的學生,在相應書目的簽名欄上簽上自己的名字。最后,比誰的名字簽得多,哪一小組推薦的書吸引別組同學讀的多。
采用這種讀書沙龍的方式,組內(nèi)同學先讀,然后帶動其他同學讀,較短時間內(nèi)就閱讀交流了《童年》《簡·愛》《駱駝祥子》《魯濱孫漂流記》《格列佛游記》《悲慘世界》這六部作品。還清晰地記得:楊思文同學在跟大家交流冉·阿讓的人生歷程時,她復述故事的能力是那樣強;周瑋楠在講到《格列佛游記》里的小人國與大人國的故事時,他手舞足蹈,比劃得是那樣的形象;還有吳興尚,一位高個大男生,在講到簡在孤兒院,由于惡劣的生活條件,孤兒院經(jīng)常有孩子病死,她最好的朋友海倫在一次大的斑疹傷寒中去世了,簡對海倫的這段友誼觸動了他,但是當他試圖將自己的那份心靈的觸動傳達給其他同學,卻沒能引起其他同學的共鳴時,吳興尚居然痛苦地用自己的頭撞了撞黑板……
也許是這種讀書沙龍的方式確實營造了一種積極民主的課堂氛圍吧,后來我發(fā)現(xiàn),像我們班的許多學生,雖然已經(jīng)在基本只讀語文課本的小學階段磨了五、六年,但對課外閱讀的興趣還是很容易就能被調(diào)動起來的。
進入八年級,我與學生彼此間有了一定的了解,在課外閱讀這方面,我決定變部分先讀的蜻蜓點水般的沙龍式交流為全班共讀,并決定把步子邁得再大一些。
于是八年級上期,我們班在順利完成常規(guī)語文教學工作的同時,師生共同閱讀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與《中華上下五千年》兩本書,對這兩本書的閱讀我們大約用了一半的課堂時間分階段、逐章節(jié)的初讀、導讀及我們力所能及的深讀。另外,我們還穿插著上了一些如姜戎的《狼圖騰》、巴金的《春》還有《探索宇宙奧秘》等“閱讀小學者”個人的好書推薦課。
每次上完讀書交流課,無論是我還是學生總有一種意猶未盡的感覺,于是我總會在每次的讀書交流課后留一項作業(yè)并取名“余音未了”:拿起你的筆,把你課上想說而沒有機會說的,或者聽了同伴的表達又有新的感想的,抑或是對這次課的評價或感慨,用書面形式盡情地寫出來吧。收上來的文字,總是讓我覺著很欣慰,因為學生喜歡上了課外閱讀課。請聽聽“余音未了”的心聲:
“今天的閱讀匯報課,和上學期不一樣了,每個人不僅可以講故事、朗誦,還可以提出疑問,這樣不但訓練了發(fā)言的同學的閱讀能力,還可以幫助其他同學思考,對這本名著能有一個更深層次的理解……”——張夢思
“在第二階段的匯報課中,我收獲了很多。但是令人遺憾的就是,我雖然舉了很多次手,老師都沒有找我回答問題。在疑難問題這一環(huán)節(jié)當中,我還有一個問題想問大家:‘在經(jīng)歷了那么多的挫折后,保爾為什么還會有如此頑強的忍受力?還有一個問題的答案我想補充一點,就是‘保爾最后為什么和冬妮婭分手了?我覺得還有一點就是,因為冬妮婭她每天都生活在自己的資產(chǎn)階級層次中,習慣了那種社會性質(zhì)的舞會,她把參加共青團全體大會看作是一次社交活動,故意打扮得很漂亮,顯得與眾不同。她壓根兒就沒想融入大家中間去,大家也不理會她,冬妮婭就更蔑視他們。而恰好是這種個人主義作風,貴族小姐氣,把保爾和她的距離拉得更遠?!薄獎⒒刍?/p>
讀完了《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學生收獲頗多。在實際的閱讀過程中,我班學生對《中華上下五千年》所表現(xiàn)出來的熱情似乎高于《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翻開學生曾經(jīng)交上來的“余音未了”的材料,很多畫面不禁又浮現(xiàn)在腦海里,課堂上那些精彩的瞬間,讓我發(fā)現(xiàn),在課外閱讀課上,學生忘記了考試,忘記了參考資料的束縛,在自由自在的閱讀中,在暢所欲言的交流爭辯時,學生真的很棒,似乎真的沒有差生存在,連考試最低分的學生,都會有屬于自己的不一樣的想法。
其實,無論是課內(nèi)教學,還是課外閱讀,讀書就是要尋求閱讀過程中心靈的愉悅,找到這份愉悅,讀書何苦而言呢?多給學生搭建一個張揚閱讀個性的舞臺,讓他們在書的海洋里如癡如醉地摸爬滾打吧!
(作者單位 河南省信陽市淮濱縣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