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永霞
摘 要: 朗讀是閱讀教學中最重要的手段。朗讀能提高學生興趣,發(fā)展學生語言能力;朗讀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培養(yǎng)學生的愛美情操;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寫作能力。教師應抓住時機,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意志、愛美的情操,使其養(yǎng)成良好的讀書習慣。
關鍵詞: 小學語文教學 朗讀能力 習慣培養(yǎng)
由于電視和信息技術的普及,學生閱讀量明顯不足,朗讀教學更不被重視。其實,語文課的第一任務是學習語言,而朗讀是學習語言的重要途徑之一,是閱讀的基本功,朗讀教學特別重要?!读x務教育小學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搜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fā)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在閱讀教學中,恰當?shù)亍⒊浞值剡\用朗讀手段,可以幫助學生理解課文內(nèi)容,發(fā)展思維和陶冶情感。朗讀是一種藝術的再創(chuàng)造,能使無聲的書面語言變成有聲有色的口頭語言。既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又可以幫助學生積累大量的詞匯和句子,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可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由此可見,在閱讀教學中對學生朗讀訓練作指導,非常重要。現(xiàn)我結合語文教學實際就朗讀教學的重要性談談體會。
一、朗讀能提高學生的興趣,發(fā)展學生的語言能力
首先,教師在指導學生朗讀時,應讓學生自由讀,多讀幾遍,克服那種浮光掠影的現(xiàn)象,要求學生做到三讀:一讀準字音,二讀得通順,三讀得流利。教師只作適當?shù)谋尘敖榻B及個別詞句點撥,增加學生多練的機會。
其次,在學生讀流利的基礎上引導學生理解作者是怎樣表情達意的。這就要求教師徹底摒棄把課文搞得支離破碎的情節(jié)分析法,以語言文字訓練為切入口。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編的文章,大多是文質兼?zhèn)涞拿颐?,為學生學習語言文字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教師要充分利用這些教材,指導學生朗讀,從而深入到課文中去。比如老舍先生的《草原》一文,不僅向讀者展現(xiàn)了草原的藍天、綠地,還介紹了草原人的熱情豁達。最后,以“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抒發(fā)作者依依不舍的感情。文中的“總想高歌一曲,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麗的小詩”“羊群一會兒上了小丘,一會兒又下來,走到哪里都像給無邊的地毯繡上了白色的大花”……教師不必細講,只要讓學生帶著愉悅的心情真正融入到課文反復朗讀中,就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再次,先理解后讀,反復朗讀,達到熟讀成誦。如《桂林山水》一文,可以一邊展示漓江兩岸的秀麗風光,一邊動情范讀,為學生解說畫中風光,待學生的心思全被吸引到桂林山水的優(yōu)美意境中時,教師說:“現(xiàn)在我們已經(jīng)到了甲天下的漓江,乘著木筏欣賞桂林美景,有哪位朗誦家來為我們展示一下呢?”學生的積極性提高了,氣氛立刻活躍了。學生懷著愉悅、輕松的心情展開朗讀,效果非常好。再結合課文中描寫漓江水和桂林山的句式反復朗讀,學生不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而且認識了這種句式表情達意的好處,從而培養(yǎng)了興趣,喜歡讀。在此基礎上,教師加強指導,培養(yǎng)學生自覺朗讀的習慣,最終達到熟讀成誦。
二、朗讀能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塑造學生的愛美情操
小學語文教材中的《趵突泉》《阿里山的霧》《觀潮》《林海》等都描寫了大自然的景物,都用優(yōu)美的語言描繪了秀麗的自然風光。教師可通過聲情并茂的朗讀再現(xiàn)畫面,如:《林海》中的“大片青松的邊沿閃動著白樺的銀裙,不正像海邊的浪花嗎?”“興安嶺多么會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樺為裙,還穿著繡花鞋?!睂W生朗讀這些語段,感受到了文中所描繪的事物的顏色、形狀,好像親眼看到了林海那起伏的波浪,真正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又如:《觀潮》中“那浪潮越來越近猶如千萬匹白色戰(zhàn)馬齊頭并進,浩浩蕩蕩地飛奔而來?!薄昂孟翊蟮囟急徽鸬妙澏镀饋?。”教師繪聲繪色地朗讀,不僅使學生如身臨其境,而且讓他們感受到這的確是“天下奇觀”。作者把對自然景物的贊美之情傾注在字里行間。教師把作品的理解融入朗讀中,感染學生,讓其領略到自然美,激發(fā)其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三、朗讀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課文內(nèi)容,培養(yǎng)寫作能力
教師要自覺掌握和運用朗讀的技巧,要在反復的、多種形式的朗讀中訓練。為保證每個學生都有朗讀的機會,為全體學生服務,可采用多種形式為學生提供朗讀機會。同時,課外還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朗讀活動,激發(fā)興趣,調(diào)動學生讀的積極性,有效指導,提高學生讀的技巧,合理練習,鞏固學生讀的實踐,獲得朗讀的技能技巧,從而形成言語能力,鍛煉語感。古人讀書強調(diào)“口誦心惟”?!罢b”絕不僅僅是“口”的發(fā)音活動,還包含豐富的思維活動和情感活動。如在教學《我的戰(zhàn)友邱少云》時,通過指導朗讀,學生想象、體會熊熊烈火在邱少云身上燃燒的危急和痛苦。再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體會“我”對戰(zhàn)友被火燒的極度痛苦、焦急的心情,而此時此刻邱少云為了整個班、整個潛伏部隊,為了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像千斤巨石一般,一動也不動,讓學生強烈地感受到了邱少云的意志是何等堅強,他嚴守紀律和獻身精神讓人欽佩。學生從中受到了關愛集體的深刻教育,更深入地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增強了集體榮譽感。
四、反復誦讀有助于感悟詩歌所表達的愛國主義情感
古人云:詩言志。寫詩歌,就是為了表達一定的情感,那么陸游的《示兒》到底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呢?教學時可以這樣啟發(fā)學生:“通過讀詩歌,相信同學們一定會知道陸游的《示兒》到底表達了一種什么樣的情感。現(xiàn)在就請大家用自己喜歡的方式盡情地誦讀,通過誦讀,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情感?!保▽W生朗讀,教師巡視指導)通過反復誦讀,學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體會到了作者在詩中所表達的情感。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有的說:“這首詩歌,說是詩歌,還不如說它是陸游的臨終遺言。很多人臨終時牽掛的不是自己的財產(chǎn),就是自己的子女,更有甚者牽掛的是自己的衣冠板木、墳墓碑記。但是,偉大的、憂國憂民的詩人陸游呢?在他臨終的時候,他所牽掛的是祖國,他所放心不下的是祖國,他感到悲痛的不是自己要離開人世,而是支離破碎的祖國何時才能統(tǒng)一。這一腔愛國熱情在詩中得到了淋漓盡致的抒發(fā)?!?/p>
小學階段是人一生中記憶力最好的時期,教師要充分利用教材指導朗讀,甚至熟讀成誦,讓學生直接感受語言,積累語言材料,了解多種語言表達方式,學會運用語言文字準確地表達自己的觀點,抒發(fā)自己的感情,從而提高能力。
參考文獻:
[1]趙建林.信息技術與閱讀教學整合芻議[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0,10.
[2]涂曄.淺談網(wǎng)絡環(huán)境下的語文朗讀教學[J].四川教育,2009,10.
[3]宋琳.養(yǎng)成良好的朗讀習慣必須處理好的幾個關系[J].上海教育,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