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輝
摘要: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不但是適應高考的需求,而且是學生繼續(xù)學習英語的必備條件。在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的諸多要素中,解決閱讀文章中語言難點的問題也是一個關鍵,所以閱讀課型中語言點課型就成了非常重要的一個課型。本文試圖談談語言點課型導學案的編寫和使用策略。
關鍵詞:語言點;導學案;編寫與使用
中圖分類號:G633.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8-0032-01
1 引言
根據(jù)《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對語言部分的描述,高中生應該學習和掌握的英語語言基礎知識包括語音、詞匯、語法、功能和話題等五個方面的內容。知識是語言能力的有機組成部分。語言能力中很重要的部分是詞匯與語法,這兩個部分是我們的語言點課型專攻的內容。
我國英語課堂語言點部分教學永遠是重頭戲,大多數(shù)的語言點課堂是以幻燈片加教師的講述來完成的。教師認為這樣的課堂容易把控,時間利用率高,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得以充分發(fā)揮。其實,經(jīng)常一堂課下來學生手沒有停過,書或筆記本上寫得滿滿的,大腦思維模式完全是被動的接受模式,教師也講得舌干口燥,而部分速度慢的學生往往很多地方?jīng)]有記完全,復習時不知所云。這樣的課堂教師講得多,知識覆蓋面廣,學生動得少,被動接受的多,無思考過程,課后學生復習量大,難以消化,很多學生往往只能記住課堂45分鐘的很少的一部分知識,考試起來完全用不上的大有人在。這就是 "填鴨式"教學的一個典型的例子。這種教學方法的缺點很明顯:學生缺乏對知識必要的體驗、建構,以致對所學的語言知識印象不深刻、理解不透徹,最終影響學生使用能力的提高。
2 導學案的編寫
要在語言教學中使學生即能把握語言規(guī)則,又能提高語言的使用能力,這是語言點課堂上應該最為重視的問題。
基于上面的現(xiàn)象和語言教學的規(guī)律,我們采用編寫導學案的形式來上語言點這類課型的課。我們采用歸納法來進行語言點的編寫,即學生通過觀察、分析語言現(xiàn)象,總結語言的規(guī)律,最后通過對語言的實際運用來達到語言使用能力提高的結果。這樣的課堂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多了,教師的一言堂少了,課堂氣氛也活躍多了,互幫互學也成了一種可能,教師的畫龍點睛更顯珍貴。如:《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3 Unit 1 Reading Fog 中有三句含有感官動詞的用法,我們是這樣編寫的導學案(注:橫線部分由學生填寫)。
認真觀察課文原句并翻譯成中文:
1. … and she heard a man's voice in her ear saying 'sorry'. (Line 24)
……她聽到一個男人的聲音在她耳邊說"對不起"。
2. She could feel her heart beating with fear. (Line 25)
她能感覺到她的心因恐懼而狂跳。
3. Polly found herself staring up at the face of an old man with a beard. (Lines 32-33)
波麗發(fā)現(xiàn)自己正抬頭盯著一個留胡子的老人的臉。
【觀察思考】觀察下列句子并思考
(1) I heard her say so.
我聽見她這么說的。
(2) I can hear someone knocking.
我能聽到有人在敲門。
(3) After walking for two hours, they found themselves coming to a small river in the forest.
走了兩個小時候,他們發(fā)現(xiàn)自己來到了森林里的一條小河邊。
【歸納總結】
感官動詞 see, watch, observe, notice, look at, hear, listen to, smell, taste, feel,find等+賓語+ do表示動作已完成;+ doing 表示動作正在進行。
【鞏固運用】翻譯下列句子
(1)我覺得有什么東西碰了我的腳。
I felt something touch my feet.
(2) 我覺得有什么東西正在碰我的腳。
I felt something touching my feet.
(3) 他醒來時,發(fā)現(xiàn)自己躺在地上。
When he woke up, he found himself lying on the ground.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讓學生在自主思考、自主學習之后,自我得出語言的規(guī)律,然后進行鞏固運用,這樣設計的課堂學生樂于參與,學生們敢問敢答,交流充分,教師的引導性很強。同時我們在編寫語言點的時候,還注重語言點的少而精,不是每堂課都面面俱到,這樣使學生每天學習的東西都能很好的消化。
3 導學案的使用
我們每篇文章的每個語言點是按照"觀察思考"、"歸納總結"和"鞏固運用"的模式來編寫的,這就要求學生在課前預習并完成導學案上每個語言點的"觀察思考"、"歸納總結"和"鞏固運用"的內容,為上課做好充分準備。課堂上我們一般采用合作探究、學生展示和教師點睛的方式來進行的教學。合作探究即課堂上小組合作討論學生課前完成的任務,相互核對答案,相互質疑。學生展示就是小組代表展示小組討論的成果,全班同學質疑。教師點睛是在學生討論和質疑的基礎上解答全班學生的疑問,強調某些知識點。
4 課堂效果與反思
這樣的課堂突顯了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符合課標要求中的教學原則,而且課堂氣氛很好,學生思維很活躍,成績差的學生也敢向同學請教了,學生真正的動了起來,成了課堂的主人。教師真正成了課堂的主導者,學生才是課堂的主人,符合新課改的理念。
但是,這樣的課堂也有兩個問題值得注意,一是如果學生事先不預習和對教師所編寫的導學案上的語言點進行思考,課堂上的效果就會很差,所以學生的課前預習很重要。二是課堂的掌控問題,談論時課堂氣氛很熱烈,難免有學生開小差和不積極,教師的督導、監(jiān)督和引導意識要很強。
5 結語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指出:"為了幫助學生打好高中英語課程的共同基礎,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體驗、實踐、談論、合作和探究等方式,發(fā)展聽、說、讀、寫的綜合語言技能,要創(chuàng)造條件讓學生能夠探究他們自主感興趣的問題并自主解決問題"。本著這樣的原則,我們編寫了這樣的導學案,實施了這樣的課堂, 力爭讓每個學生在談論、合作和探究的課堂氛圍下學到英語知識,達到綜合語言技能提高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年4月.
[2] 王俊,王曉莉.語言知識教學中"用法"和"使用"的關系. 中學外語教與學 2013年第1期.
[3] 以"三段漸次提示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的實踐. 中學外語教與學 2013年第3期.
[4] 《牛津高中英語》Module 3 鳳凰出版?zhèn)髅郊瘓F譯林出版社 2010年7月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