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國雙
摘要:在這個充滿了競爭與挑戰(zhàn)的時代,社會所需要的人才不僅要有豐富的知識更要具備健康的人格,只有這樣才能促進社會的和諧發(fā)展。本文首先界定了人格教育的內涵及目標,指出了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人格教育的客觀依據(jù)及現(xiàn)實路徑。為塑造學生人格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關鍵詞:新課程;人格教育;思想政治課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8-0071-01
思想政治課教學,以塑造人、培養(yǎng)人為最終目標。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不僅是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基本目標和任務,而且也是思想政治課教師在新課改大潮中必須認真探究的問題。
1 人格教育
"所謂'人格教育'就是教育者針對教育對象的人格素質現(xiàn)狀,有目的有計劃地整合教學資源、運用各式教育方法并通過各種訓練途徑對學生施加影響,促進其人格系統(tǒng)健康發(fā)展的教育活動,是學校育人系統(tǒ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礎與直接體現(xiàn)。" [1]
開展人格教育的目標,從總的來說就是要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所存在的各種人格問題或人格障礙并進行引導,不斷強化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意識,促進學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品質,使其人格的發(fā)展能夠持續(xù)、健康并符合時代發(fā)展的要求及社會需要。
2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人格教育的客觀依據(jù)
教育在促進社會發(fā)展和個人發(fā)展中起基礎作用,為了促進人全面自由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學的各方面都要圍繞著"人全面而自由的發(fā)展"進行人格教育。
2.1 引領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的客觀要求。
思想政治課教學確實在一些方面存在弊端和偏差,具體表現(xiàn)在:過分強調學生共性的培養(yǎng),忽視學生個性的培養(yǎng);過分強調考試的重要性,忽視學生自身的合理需求;過分強調知識的傳授,忽視只是在實踐中的運用,"尤其是急功近利的'應試教育'思想導致了思想政治課教學由于關注受教育者對知識的掌握和應試能力。淡化了受教育者是否樹立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其結果是學生得不到足夠的人格熏陶。 [2] 所以思想政治課教學改革要引導學生正確的認識社會、塑造自己美好的未來,才能真正讓思想政治課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2.2 思想政治課教學現(xiàn)狀的要求。
思想政治課教學主要以教師的耳提面命為主,而教師講越多越細,學生的獨立性就越差,越會感到厭煩,失去了對學習興趣。現(xiàn)行的評價機制把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評價作為評價學生的唯一標準,忽視學生身心發(fā)展等方面的全面評價。學生始終處于被評價者的地位,學生學習的主要評價這還是老師。在這種錯位的評價主體中,學生一直處于被動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都得不到保護,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基本得不到發(fā)揮。
3 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人格教育的現(xiàn)實路徑
3.1 更新教學理念——豐富人格教育。
費尼克斯說過:"不經學問的陶冶不可能形成穩(wěn)定健康的人格的。"離開具體的知識和環(huán)境,人格教育只能變成空洞的說教,而無法受到應有的效果。思想政治課教材內容非常豐富, "每一位教師和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意義都有其自身的解讀,教師和學生不是外在于教材的,而是教材的積極探索和開發(fā)著,是教材的創(chuàng)造者,師生共同參與教材的開發(fā),從而使學習教材內容不斷轉化為自己的思想。教師和學生不是外在于教材的,而是教材的積極探索和開發(fā)者,是教材的創(chuàng)造者,師生共同參與教材的開發(fā),從而使學習教材的過程成為教材內容持續(xù)生成與轉化、意義不斷建構于提升的過程。" [3] 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掘教材中所蘊含的豐富素材,不斷對學生進行人格的熏陶和激勵,潛移默化的對學生施加影響,推動學生塑造和完善人格。
3.2 優(yōu)化教學評價——發(fā)展人格教育。
"新型教學關系師生關系,即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平等合作互動的關系,學生應成為課堂的教學的中心,教師應由單純的知識傳授者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參與者合作者和資源人轉變從課堂教學評價來看,課堂教學也逐漸由注意對教師的評價轉變到關注學生的狀況" [4] 思想政治課教學的形成性評價主要由表現(xiàn)性評價、成長記錄、日常性的非正式評價等方式組成。其中,表現(xiàn)性評價有小論文的寫作、研究性學習、時事政治學習、情景模擬、社區(qū)義工服務等方面的評價,學生可以選擇自己喜愛或擅長的某種方式參與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的質性評價方式,培養(yǎng)學生合作精神以及對人生負責的態(tài)度,激起學生探索真理的欲望,并因為體驗到成功的愉悅從而進一步提高了學習時政和參與社會生活的積極性,培養(yǎng)學生健全人格。
隨著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思想政治課教學中實施人格教育的教學策略和途徑也應隨之變化,這就要求教師要與時俱進,提高自身素質和專業(yè)水平,以促進人格教育的繼續(xù)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1671-8089(2009)07-0125-02、張紹珍、《當前我國高校人格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教育陣地》、2009年、第11卷、第7期、第49頁.
[2] 1002-6983(2005)06-0012-03、武少俠、《論人的全面發(fā)展與人格教育》[A]、《重慶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2010年、第21卷、第82期、第13-14頁.
[3] 1088-2735(2009)04-0074-01、劉鳳然、《高中思想政治教學落實新課程理念初探》[J]、《井岡山醫(yī)專學報》、2009年、第16卷、第4期、第41頁.
[4] 1673-9795(2009)08(c)-0010-01、陳國勇、《淺析新課改下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的新理念和新方法》[A]、《中國科教創(chuàng)新導刊》、2009年、第24卷、第24期、第1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