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小燕
【摘要】現(xiàn)在很多老師為了上一節(jié)精彩的課會花去很多時間備課,磨課。但是再怎么雕琢過的課往往還是因為聽課學生不同而出現(xiàn)不同的效果,甚至跟上課老師的預設有很大的差距。這是因為我們在備課時只是關注于這節(jié)課的內(nèi)容,而沒有很好的把學生的因素考慮進去。換句話也就是沒有備學生。而學生的各種因素往往會影響課堂生成。因此我們在備課前應該先備學生。
【關鍵詞】預設 生成 有效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3)08-0104-02
1.引言:
很多老師在準備一節(jié)課,尤其是公開課或者比賽課前都會仔細研讀文本,然后費盡心思去處理文本,設計活動。每個環(huán)節(jié),每個細節(jié)都力求完美。然而當我們把事先做好大量準備并推敲多遍的課帶給學生時,卻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課堂表現(xiàn)與我們的有很大差異。從而使我們的課并沒有課前預想的精彩,學生的表現(xiàn)也與我們的想象有出入。為什么這么一節(jié)精心準備的課在最終呈現(xiàn)時還是會出現(xiàn)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呢?筆者認為這和老師們備課之前對學生的準備不足有很大的關系。
初中英語課程標準明確指出:義務教育階段英語課堂英面向全體學生,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但由于學生在年齡,個性,認知方式,生活環(huán)境等方面的差異,他們有著不同的學習需求和學習特點。只有最大限度的滿足個體需求才有可能獲得最大的整體教學質(zhì)量。
以下筆者以個人的一節(jié)課為例來談談教師對于課堂預設和生成之間的粗淺看法。
2.課例回放:
今年暑假非常榮幸的受到了第九屆全國中學骨干英語教師新課程教學高級研修班主辦方的邀請,參加了一節(jié)研討課例的展示。這次所展示的課例是來自人教版八年級下第九單元的一篇補充閱讀課Have you ever been to Singapore?。
這是一篇有關新加坡旅游的閱讀課文。文章框架比較清晰,分概況,食物,夜間動物園以及氣候等四塊內(nèi)容對新加坡進行了介紹。因此筆者備課的時候也抓住了旅游這個主線,從導入到最后的輸出基本分成了四個步驟。
首先,筆者以Enjoy traveling為導入,在自我介紹以后就展示了筆者的一些旅游照片,把學生的情感帶到旅游中來。讓學生用Have you been to…?句型猜測我所去過的地方。這一單元的語法就是完成時態(tài),所以也通過這一環(huán)節(jié)來幫助學生復習完成時態(tài)。然后通過跟學生之間的互動了解學生所去過的地方以及他們的暑期旅游計劃,引出我的暑期旅游目的地新加坡。在進行文章閱讀前,筆者先讓學生進行了小組討論。如果我們要去一個全新的目的地,應該從那幾個方面去做攻略,幫助我們了解目的地信息,從而增加旅游樂趣。這不僅為了引出文章的框架,也是為了讓學生了解一個旅游攻略的基本組成部分。
第二部分也是本課的教學內(nèi)容Travel to Singapore。這一部分我主要通過skim, scan 和supplementary learning三部分來完成對課文內(nèi)容的教學。在skim部分,筆者對閱讀材料進行了簡單的調(diào)整, 把二、三、四三段的主題句都去掉了,然后讓學生通過快速閱讀去找出對應的主題句,讓學生對文章框架和內(nèi)容有大致了解的基礎上鍛煉學生閱讀技巧。然后再讓學生進行分段的細致閱讀,找出各段中所涉及的細節(jié)信息。之后筆者設計了mind map對文章框架和信息進行了概括和歸納。并用一段自制的新加坡視頻增加學生對新加坡的了解,并作為對文章內(nèi)容的補充。
第三部分以Travel in Taian為內(nèi)容,讓學生從生活的城市出發(fā),完成對文章學習后的文本輸出。在文章輸出之前,筆者設計了一個游戲。讓學生選擇他們想要回答的話題(location, food, tourism attractions, hotel, best season to visit, language, souvenirs, others),每個話題點開后都會出現(xiàn)一個相關的問題。回答對的組可以得到一張信息卡作為獎勵,卡上的信息可用來幫助他們更好的完成下一個環(huán)節(jié)的文本輸出。通過八個話題的回答以及信息卡的輔助信息,為下面完成對泰安的介紹做好了信息上的鋪墊。
第四部分是Travel around the world,也是作業(yè)部分。學生可以通過課外作業(yè)更好的去了解文中沒有涉及到的新加坡旅游信息。也可以去收集他們喜歡的國家的有關旅游信息。
以上是備課環(huán)節(jié)。就備課情況來看,筆者認為各個環(huán)節(jié)以及之間的過渡還是比較流暢的。在去山東執(zhí)教之前筆者也在自己的學校同年級學生中試教了幾節(jié)課,學生配合良好。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任務都能順利的完成。整節(jié)課不僅能夠訓練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技巧,并以新加坡為例讓學生明白可以從哪些方面去了解一個國家或地區(qū)。并讓學生了解此類文章的結(jié)構(gòu)。在此基礎上,從學生熟知的家鄉(xiāng)出發(fā),模仿文章完成對山東的介紹。學生對最后一部分的家鄉(xiāng)介紹充滿了興趣,完成的也比較出色。因此筆者也就自信滿滿的帶著這節(jié)精心準備的課去山東執(zhí)教。
3.教學反思:
在山東上完課以后,筆者才真正明白備課其實只是保證課堂有效性的一個環(huán)節(jié)而已。所有的備課內(nèi)容都必須建立在備學生的基礎上。只有以學生為前提的備課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因為在上課中筆者發(fā)現(xiàn)了以下幾個問題:
首先,筆者的好幾個課堂提問學生都沒有完全理解。比如筆者問:“What kinds of information should we collect before we go to Singapore?” 筆者本意希望學生通過小組討論得出:去一個地方旅游前應從那幾個方面去做該地的旅游攻略。然而學生最終所給出的答案卻答非所問。課后才了解到學生對于information 這個單詞不熟悉。課內(nèi)筆者所設計的幾個提問都出現(xiàn)了類似的問題,以至于本該由學生生成的話題討論結(jié)果最后只能老師自己帶出來。究其原因是由于老師和學生之間互相不熟悉,同時也因為筆者的提問沒能很好的考慮學生現(xiàn)有的認知能力和知識水平,或者說對學生學情缺乏了解所造成的。
其次,在課后也有聽課老師提出是否筆者給學生的閱讀時間太短。這也是筆者在課后了解到的。筆者可能覺得這個時間已經(jīng)足夠讓學生完成閱讀,但由于暑假上課的學生是來自補習班的學員。學生相對英語程度較差,而且能力上也有較大的差距,可能這個時間還是未能滿足一部分學生的閱讀需求。
4.教學啟示:
課后反思整節(jié)課中出現(xiàn)的這些問題其實都源自于筆者對學生的準備不夠所造成的。無論你課備的如何精彩,學生的配合是首要的。而學生的配合就來自學生目前的知識水平,認知能力以及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興趣等。也就是說,備課必須建立在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也就是要備學生??偨Y(jié)過去幾年執(zhí)教以及觀摩各類課型的經(jīng)驗和教訓,筆者覺得我們老師在充分做足備課準備的同時,還應該多了解學生學情,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各種情況。只有對學生有一個充分的準備,才能備出一節(jié)真正適合學生的課。以下是我對于備學生的幾點粗淺看法:
(1)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
我們在備課前首先要了解學生現(xiàn)有的知識水平。隨著教育越來越被重視,各地之間的學生知識水平有很大差異。甚至于同一個學校的不同班級之間也會出現(xiàn)水平差異。因此我們在備課前,尤其是在借班上課前,一定要先了解該班學生的現(xiàn)有知識水平。以免備課過于簡單或者過高估計學生水平,以至于課堂活動顯得無意義或者學生無法順利開展。
(2)了解學生總體的認識能力。
認知能力指接收、加工、儲存和應用信息的能力。通俗的說也就是學生駕馭知識,完成活動的能力。它是學生成功的完成課堂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這種心理條件往往跟學生的年齡有較大的關系。因此我們在備課或者設計活動的時候就應該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點,根據(jù)他們目前的認知能力進行備課。這樣不僅有利于學生參與到各個教學活動環(huán)節(jié)中,從而更好的從活動中獲取信息和知識。
(3)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如果老師能根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去備課,是不是能讓我們的課堂更吸引學生呢?學生帶著興趣去學習是不是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呢?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因此我們在備課之前應該先了解學生喜歡什么,他們現(xiàn)在的熱點是什么。如果我們的課堂活動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生不但會主動的通過參與活動掌握知識,而且學生會感覺到他們現(xiàn)在所學的真正能應用到他們喜歡的地方。
(4)了解學生間的程度差異。
很多老師上課的時候經(jīng)常發(fā)現(xiàn),當我們精心設計了幾個教學活動時,有些學生很好的完成了活動,并從活動中習得了知識。但總有這么一部分學生無法完成教學活動,還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完成了,但對于他們的原有的知識并沒有很好的提升。這是因為現(xiàn)在很多班級的學生之間存在著很大的程度差異。因此我們應該了解學生之間的程度差異,根據(jù)這種差異在備課時設計才能根據(jù)這種差異設計有差異的活動,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習得和提高。
5.結(jié)語:
備課必須建立在了解學生學情的基礎上,也就是要備學生。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水平,認知能力,興趣愛好等各種情況,并以此作為備課的指導。這樣才能更好的牽手課堂“預設”和“生成”,讓我的課堂為學生服務,提高學生的參與熱情和學習效率。因此,我們老師在平時上課尤其是借班上課前,在忙于研究文本進行備課時,一定不能忘記:備課,先備學生。
參考文獻:
趙春生等.英語課程標準[M].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