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梅
摘 要: 本文結(jié)合高職高專英語課程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改革的要求,以一次英語課為實例,就如何利用真實情景,開展學生為主體的高職英語教學進行探討。
關(guān)鍵詞: 高職英語教學 英語教學改革 真實情景
一、引言
英語教學是高校教學的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根據(jù)教育部的《高職高專教育英語課程教學基本要求》,高職英語課程在目標設(shè)定、教學過程、課程評價和教學資源的開發(fā)等方面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思想。課程實施應成為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構(gòu)建知識、提高技能、磨礪意志、活躍思維、展現(xiàn)個性、發(fā)展心智和拓寬視野的過程。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加以適當?shù)囊龑?,激發(fā)學生對掌握一門外語的迫切需要,調(diào)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fā)揮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作用。一堂成功的課,應該讓學生自始至終掌握主動權(quán),教師只是充當“組織者”、“促進者”、“合作者”、“咨詢者”、“參與者”、“引導者”、“顧問”等多種角色,最大限度地給學生提供參與的機會,而學生的主體性得到體現(xiàn),自然就會產(chǎn)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把學習當做一件樂事。
二、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課堂教學
(一)“以學生為主體”的基本理念
在英語教學中,老師要用新的理念組織教學,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為原則,進行教學活動。英語教師不能滿足于教授一般的基礎(chǔ)知識和基本技能,而應培養(yǎng)學生主動改造環(huán)境和不斷超越自身局限的意識。建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英語教學方式,使英語學習既有利于學生打好英語基礎(chǔ),又有利于學生形成健全人格,更有利于學生探索、創(chuàng)新。
(二)一次英語課的課堂教學和組織
下面,我就以一次英語課分析如何在教學中利用真實情景,體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理念。
這次課的主要內(nèi)容是“Make a reservation in a hotel”。
首先,教師提出的任務是See a video, and try to dub this conversation by the students.
Teacher:Lets see a video, and try to find some answers for these questions.
學生對于這種真實場景的對話視頻很感興趣,聽得很認真。在回答問題時也很積極,回答完這些問題后,基本句型和詞已經(jīng)整理好。
然后,要求學生用中英互譯的方式對這些詞匯和句型進行熟悉和掌握,但是提問的小老師是學生而不是我。我請一位平時學習成績中等的同學,只見他迅速地拿著自己的學生卡片來到講臺前,模仿我平時的樣子:先讓同學們齊讀一遍,然后將卡片的順序打亂,讓其他同學猜下一張是什么。學生躍躍欲試,臉上抑制不住的興奮。
How can I help you? Id like to reserve a room for my boss.
Are there any rooms available? Yes, theres still some rooms available.
What kind of room do you like? A single room with bath.
When do you want to stay here? From 23 to 25.
Whats the rate per night? Its $150.
接著,我提出一個開放性的問題: What kind of services do you know in the hotel?
同學們積極舉手,踴躍發(fā)言。最后,進行這次課的最后一個任務,以2人為一組,幫這段視頻配音。接下來的任務展示讓我一陣陣感到驚喜,我發(fā)現(xiàn)了許多原本該發(fā)現(xiàn)而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東西:有名同學竟然是位模仿高手。開學半個多月,他從未發(fā)過言,今天,破天荒地舉了手,沒想到他不僅講得正確、流利,而且不時地模仿視頻中老外的動作、神態(tài),課堂氣氛異常活躍。因此,教師不該帶著有色眼鏡看人,應擁有一雙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課堂,應給每位學生施展才能的機會——他們是表演的天才。
Lets talk,即拓展任務是根據(jù)酒店的信息幫老板預訂酒店。學生在短短的幾分鐘內(nèi)就完成對話并且進行表演,我不得不佩服學生的理解能力和表演天賦,他們把所學的視頻對話進行了擴展和延伸,將新知和舊知有機地結(jié)合在一起,表演得惟妙惟肖。
(三)反思和結(jié)語
外語學習的首要任務是“學”而不是“教”??频拢–order,1981)曾經(jīng)說,有效的語言教學不應違背自然過程,而應適應自然過程;不應阻礙學習,而應有助于學習并促進學習;不應令學生去適應教師和教材,而應讓教師和教材去適應學生。外語教師,應認識到英語不同于其他基礎(chǔ)學科,它是一門實踐課,其語言技能是需要通過學生個人的時間才能培養(yǎng)和提高的。因此,英語的教學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參與性。認知理論認為,英語學習的過程就是新舊語言知識不斷結(jié)合的過程,也是語言能力從理論知識轉(zhuǎn)化為自動應用的過程。而這種結(jié)合和轉(zhuǎn)化必須通過學生自身活動才能得以實現(xiàn)。
沒想到,我無意中的一次視頻教學課,卻成了我與學生最快樂、最輕松也是最滿意的一堂課。原來,用真實的情景,而不是死板的文字,就會擺脫書本的束縛。沒有了束縛,就擁有了自由,教學更貼近生活,學生更能夠理解。教師跟著學生的思路走,隨機調(diào)控,靈感跌出。學生無所限制,思維自由馳騁,在不知不覺中將需要學到的知識全部吸收。不過,這對教師也是個挑戰(zhàn),教師必須對課本知識爛熟于心,必須對教材鉆研深刻,必須尋找大量有用的視頻材料,必須預先猜測學生在課堂上的一些“可能”,必須有靈活的應對能力。視頻教學,決非容易,工夫在課外。
參考文獻:
[1]Oxford,R.L.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New York: Newbury House,1990.
[2]劉宏. 優(yōu)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zhì)量[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5.7.
[3]戴立黎,邱瑞年. 高職英語教學的有效模式[J].中國職業(yè)技術(shù)教育,2005.4.
[4]劉潤清,胡壯麟. 外語教學中的科研方法[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4.
[5]束定芳.外語教學改革:問題與對策[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