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媛
摘 要: 朗讀是小學英語教學中出聲的閱讀方式,是小學生完成閱讀任務的重要基本功。本文針對小學英語閱讀現狀,強調了英語朗讀的重要性和實施方法,旨在為小學英語教師提供參考。
關鍵詞: 小學英語教學 朗讀 教學方法
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朗讀是小學生完成閱讀任務的一重要的基本功。正確進行朗讀,是學好英語的第一步。作為一門語言課程,它的最終目的是溝通,通過說進行溝通,因此,能說、會說、愛說英語是小學階段英語教學的重點,而朗讀則是說的根本。在小學,英語教學無需像語文教學那樣挖掘文字的深意與內涵,其根本目的在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打好學生的語感和語音、語調基礎,為進一步的學習打下基礎。如何更好地進行朗讀教學呢?結合教學實踐,筆者認為應該做好以下工作。
一、教師要發(fā)揮自身的作用
1.正確優(yōu)美地示范,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
英語教師的朗讀水平對學生有直接影響,教師聲情并茂的朗讀會帶給學生美的享受,增強學生的朗讀欲望。學生對英語語音的感性認識絕大部分來自于對教師的模仿。如果教師的英語朗讀不標準,則學生的朗讀必定會受到影響。如果教師的朗讀沒有感情、節(jié)奏,則要求小學生有感情、有節(jié)奏地朗讀是不現實的。英語教師必須具備良好的素質,以身作則,發(fā)揮表率作用。
2.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堂朗讀訓練,帶給學生無限樂趣。
教師要抓住小學生的心理,針對學生好動、爭強好勝、愛表演等特點,根據朗讀材料的特點,積極運用情景、游戲、多媒體、獎勵等方式。盡力讓小學生保持對英語朗讀的持續(xù)注意,還可開展形式多樣的朗讀活動,使學生樂于朗讀。
二、正確優(yōu)美的示范
1.多媒體示范。
可以讓學生多聽錄音或觀看有關影片,然后模仿練習,增強他們的表現欲。教師應盡可能多地讓學生多聽、多模仿,加強感性認識,感受不同角色的語調、語氣、音質和感情色彩等,把好語言的“入門關”。這樣,訓練時間久了,學生聽到磁帶、多媒體的錄音,就會自覺地模仿,形成一定的語感,掌握一定的朗讀技巧。由于小學生年齡小,聽錄音時會遇到很多困難,教師在平時教學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
2.學生示范。
學生示范朗讀可以激起學生的競爭意識,也能考驗其他同學的聽音能力,相當于一定意義上的聽力練習。如果學生讀得對,又讀得好,則對其他同學有示范和榜樣作用;如果讀錯了或讀得不好,則可以讓其他同學仔細聽,并指出來,一起改正。通過學生示范讀,鞏固課文中剛學過的某些詞語甚至課文大部分內容,從而產生成功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三、進行多種形式的朗讀
1.范讀。
播放錄音或教師自己進行示范朗讀,為學生的朗讀樹立榜樣。通過教師示范讀,學生能聽出課文中剛學過的某些詞語甚至課文大部分內容,從而產生成功感,激發(fā)學習興趣。
2.領讀。
錄音或教師的領讀是朗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種形式,是培養(yǎng)學生良好朗讀習慣的關鍵。對于長、難句子,教師可根據句意把句子分成若干組,利用節(jié)拍領著學生反復朗讀。教師深情有表情的領讀,正確又優(yōu)美的語音語調,將使內容富有感情、真實感,有更強的感染力,進而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學好英語的積極性。
3.伴隨情景的朗讀。
借助圖片、投影片、簡筆畫、實物等教具設備,教師邊呈現情景邊領讀,學生跟讀,不看課文,充分想象當時的情景,細細揣摩說話人的心情及說話的語調,表情可以夸張,但不宜過分,這種朗讀方式便于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容易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4.齊聲朗讀。
齊聲朗讀是學生獨立進行朗讀的自我實踐過程,它便于教師檢查和發(fā)現學生朗讀中的問題,有利于集中全班學生的注意力,還可以增加學生朗讀的機會,鼓勵膽小怕羞的學生朗讀。
5.個別朗讀和分角色朗讀。
個別朗讀能使教師及時發(fā)現學生的朗讀難點,便于檢查和督促,及時糾正學生朗讀中的錯誤,檢查學生對課文的理解情況,提高朗讀質量。分角色朗讀能讓學生產生身臨其境之感,有成功和快樂感,增強自信心。敘述體的課文可要求學生采取輪流讀的方式,即每人讀一句或一段。為防止個別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可點名讀。
6.背誦并復述。
背誦并復述是英語朗讀教學應達到的較高要求。實踐證明,能背誦課文的學生,英語學習不差。通過復述,學生能夠熟記語音材料,積累語言知識,有助于創(chuàng)造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發(fā)展。我們要正確使用背誦手段,反對機械的死記硬背,因為任何機械的死記硬背方法不但不能促進學生的學習,反而會對學生智力的發(fā)展有阻礙作用。
四、培養(yǎng)良好的朗讀習慣
由于小學英語課時少,課內朗讀訓練有限,把朗讀延伸到課外勢在必行。如果說課內的朗讀教學重在樹立和逐漸強化學生的朗讀意識,幫助學生初步掌握一些朗讀方法的話,那么通過課外的朗讀,則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朗讀習慣。
1.讀前要“掃障”。
這里的“障礙”指的是朗讀材料中的新詞新句。通順是朗讀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連讀通順都成問題,更別說通過朗讀鞏固語言知識了。要求學生朗讀前,教師要先教學課文中的生詞、詞組、難句,使學生會讀、能讀,保證朗讀的流暢性。
2.讀時要大聲。
大聲朗讀有助于學生沖破心理障礙,樹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大聲朗讀,特別是長期堅持,有助于學生掌握正確的語音、語調和節(jié)奏感;大聲朗讀,有利于學生初步養(yǎng)成用英語思維的習慣??梢赃@樣說,學生敢于大聲朗讀英語課文,就敢于開口說英語。
3.讀后要反復。
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能力,通過朗讀訓練逐步擴展文化知識的內容和范圍。起始階段,通過朗讀訓練與講解,學生對英語國家的文化及中外文化的異同有所了解。在英語學習的較高階段,要通過擴大學生接觸異國文化的范圍,提高朗讀方面的要求,幫助學生拓寬視野,使學生提高對中外文化異同的敏感性和鑒別能力,進而提高跨文化交際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