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曉怡
摘 要: 基于新課標倡導的基本理念和英語學科特點,結合英語教材說課示例,本文主要闡述了英語學科說課的主要環(huán)節(jié)與基本方法、技巧,掌握這些基本的方法與技巧,并在說課實踐中有選擇地運用,有利于提高說課者的說課水平,增強說課者的說課藝術。
關鍵詞: 英語學科 說課環(huán)節(jié) 技巧
新課程改革以來,英語“說課”活動已成為校本教研和教師考核的重要手段。它引起了我國廣大中小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極大關注,為教學研究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但對說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說課的內涵及特征、基本環(huán)節(jié)步驟的泛泛而談上,很多人對如何基于國家《英語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結合英語學科特點,有選擇地運用說課的技巧來豐富說課環(huán)節(jié)卻不甚明了??梢哉f,說課仍是當今教學改革的新課題。所以,本文對說課三個環(huán)節(jié)定位的觀點從三個環(huán)節(jié)展現(xiàn):一是對教學準備階段問題的解說,二是對教學實施階段問題的解說,三是對教學目標是否達成問題的解說與評價。下面選取牛津英語教材的說課示例就相關問題作解析探討。
一、對教學準備階段的解說
對教學準備階段的解說主要由以下六個環(huán)節(jié)構成,用時以4~5分鐘為宜。
1.說教材地位。
主要說明兩點:(1)說出本課在教材中的地位,即所學課程內容在其所處教材體系和專題知識結構中的位置;(2)組成課程內容的知識點之間的結構和聯(lián)系。筆者認為,這一部分是最能凸顯說課者對課程內容和教材內容宏觀把握能力和整合處理能力,以及對相關英語知識的理解程度和應用能力的。
解說課題在教材體系中的地位時,說課者要注意:(1)解說課題與教材中相關知識的聯(lián)系,進行恰當整合,構建專題知識,弄清教材的編排意圖或知識結構體系。如,解說牛津初中英語8B Unit 1“Past and present”的語法這一課題,從整個教材體系來看,本單元與第二單元“Travelling”的內容共同構建了“現(xiàn)在完成時”這一專題知識。這樣的整合符合新課改所提倡的英語教學的新理念。(2)扼要說清課題內容與本單元中其他知識的關系,即課題的縱向聯(lián)系。如這兩單元語法分兩個階段闡釋了一般過去時態(tài)和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兩個特征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以及兩種時態(tài)在專題知識結構中的作用。第二階段進一步學習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中延續(xù)性動詞的用法及其變化。本課屬于第一階段,在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語法專題知識結構中擔當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對一般過去時態(tài)的鞏固,又是對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正確認識的前提。
弄清課題內容所包含的兩個時態(tài)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有利于建立所學課題的知識結構,解說時要言簡意賅,一語中的。如果能對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進行科學創(chuàng)新設計,既能表現(xiàn)自己對教材的處理,又會使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則效果更好。例如,“現(xiàn)在完成時態(tài)”是指“過去發(fā)生的事情對現(xiàn)在所造成的影響”。對“一般過去時態(tài)”可以設計為“過去時間”,實際上仍是從一般過去的時間、影響兩個方面展開介紹。
2.依據(jù)新課標,說教學重點、難點。
在分析教材地位的基礎上,依據(jù)新課標可以確定教學重、難點。筆者認為:(1)根據(jù)英語學科的特點和初高中生學情和能力要求的不同,對同一課題知識的重、難點的確定肯定有所不同。例如,牛津英語教材中的”if”,初高中教材都有所涉及,對初中學生而言,“if”條件狀語從句”既是教學重點又是教學難點,但對高中學生而言,除了鞏固if條件狀語從句外,“虛擬”應確定為教學重點、教學難點。換言之,初中的重難點是讓學生掌握“是什么”的知識。而高中的重難點則上升到是知識之間的應然關系的理解。(2)根據(jù)不同學校的學情和教師的知識素養(yǎng)及對課題的理解不同,對同樣教材中的某一課題知識的重、難點的確定不要求絕對的統(tǒng)一。(3)無論重難點知識確定為什么,在說課的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即對教學過程的實施階段的解說中,說明突出重點、突破難點的基本策略,是說課活動的重心所在,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投入精力最大、付出勞動最多的方面,也是體現(xiàn)教師教學素養(yǎng)和水平的標志。
3.說教學目標。
說教學目標就是將課程標準細化為本課教學的指導思想和教學依據(jù),從課程論的高度駕馭教材和指導教學設計:(1)知識與能力教學目標的解說方法:從分析所學的知識要點及其關系出發(fā),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課程標準》中“內容標準”的要求為參照,并采用結果性目標的方式表達,如識記、列舉、說出、講述、理解、概述、說明、歸納、概括、分析、比較、評價、證明、解決等;(2)過程與方法教學目標的解說方法:以課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作為基本依據(jù),從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與方法入手,結合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采用體驗性目標和表現(xiàn)性目標表達,如搜集、設計、制作、描繪、表演、扮演、模仿、表達、展示、復述等;(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教學目標的解說方法:從分析課文潛在的教育因素入手,結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采用體驗性目標的方式表達,如參加、嘗試、交流、合作、討論、體驗、欣賞、形成、養(yǎng)成、具有、樹立、建立、保持、追求、熱愛等。
4.說學情。
學情,指的是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需要。前者可以從分析初中課程標準的內容和已具備的學科能力,以及本課題的知識特點著手,后者可以從學習興趣的角度入手?!癘xfam Trailwalker”這一課的學情分析為:(1)“Oxfam Trailwalker”和前一個單元的ORBIS 一樣都屬于International Charities,學生在以前都沒有接觸過,接受能力存在挑戰(zhàn)。(2)“Oxfam Trailwalker”帶有著精神層面的內涵,學生剛剛接觸到慈善這方面的內容,但是這系列活動前者發(fā)生在國外,后者發(fā)生于香港,大陸內地提供相應知識的資源較少。(3)在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方面,現(xiàn)在中學生的心理年齡和知識儲備,都樂于對其把握和吸取。(4)課題是貌似枯燥的說明課,容易降低學生對這節(jié)課的心理期待。
5.說教法、學法。
新課程改革彰顯新的教學理念和學習方法。在教學方法改革的理論基礎上,啟發(fā)式教學作為教學方法的指導思想更加凸顯,如情境教學法、任務型教學法、和諧教學法、愉快教學法、角色扮演法、暗示教學法;布魯納的發(fā)現(xiàn)學習、施瓦布的探究式學習、齊莫曼的自主學習、小組合作學習等都是這一趨勢的產(chǎn)物。但“教無定法,貴在得法”,對不同課題要選用恰當?shù)慕?、學法,筆者認為:(1)對一節(jié)課的解說宜采用一種教、學法為主,輔之以另一種教、學法。教法與學法的選擇不宜太多。例如,筆者選用問題導入和情景教學法為主,輔之以討論法,采用自主探究與合作交流的學法,并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手段。(2)在實施階段如何體現(xiàn)和組織所選用的教、學法是關鍵。切勿出現(xiàn)如下現(xiàn)象:說課教師一言以蔽之“我運用了啟發(fā)式、直觀式等教學法,學生運用自主探究法、合作討論法等學法”,至于教師如何啟發(fā)學生、怎樣操作,卻不見了下文。
6.說課型、課時。
這一環(huán)節(jié)經(jīng)常被忽略,但這是對教學準備環(huán)節(jié)解說的組成部分。在新課程標準下,如果以教學任務作為課的分類基點,則課可劃分為:新授課、練習課、復習課、講評課、實驗課等。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容,主要有以解讀文本為中心的課型,以主題活動中心的課型,以學生探究為中心的課型。說課者可以根據(jù)課題內容進行選擇。
二、對教學實施階段的解說
教學目標是通過教學過程實施的,教學過程則涉及對教學程序的說明和教學策略的運用問題。說教學程序:(1)要把教學過程所涉及的基本環(huán)節(jié)如導入新課、探究階段、總結鞏固說清楚。但具體內容只需概括介紹,只要聽講人能聽清楚“教的是什么”、“怎樣教”、“為什么這樣教”的設計意圖就行,不必按教案給學生上課那樣解說。(2)對教學階段之間起承轉的內容要說明,既有導入階段的問題提出、展開階段的問題分析和總結階段的問題解決等相關的邏輯關系,又有展開階段各教學內容之間的相互聯(lián)系與安排。說教學策略要說明:(1)導入新課采用什么樣的方式。(2)探究階段用怎樣的材料呈現(xiàn)教學內容、以怎樣的方法展開教學過程。(3)選用什么樣的總結手段能夠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形成科學的知識結構和正確的認識。對教學實施階段的解說環(huán)節(jié)用時以8~10分鐘為宜。下面以初中牛津版英語教材的課題為例,對相關問題做出說明。
1.導入新課。
根據(jù)不同的課題內容和課型特點,我們可以選用不同的新課導入方式,列舉以下幾種以供參考:一是情境導入:(1)音像視頻;(2)角色扮演等。二是文字材料導入(時事新聞)等。三是問題導入。四是實物演示導入。除此之外,課文中的圖表資料等也是我們可以借用的新課導入資源。無論選用哪一種導入方式,說課者都一定要講明設計意圖,如“我采用時事新聞(汶川地震)的導入方式,這樣從生活現(xiàn)象入手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新課標提倡在內容的選擇上,堅持基礎性、時代性,密切與現(xiàn)實生活和社會發(fā)展的聯(lián)系,關注學生生活,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钡取?/p>
2.探究階段。
主要說明教與學的雙邊活動安排、重點與難點的處理、采用那些教學手段輔助教學等環(huán)節(jié),其中對重、難點突破的解說是此環(huán)節(jié)的中心,解說時,可以從教學主題、知識結構、教學要素的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媒體的選用,以及習題的選擇等方面說明突出重點的步驟、方法和形式。對重難點的突破,我們可以采用:(1)問題導入與學生自主學習想結合的方法,如,讓學生通過閱讀教師提供的文字、圖表、音像視頻等資料,結合課文中所學知識分析問題,這是初中教學中經(jīng)常采用的方法。(2)適時采用FLASH動畫、角色扮演、形象比喻等生動有趣的形式,如,對“The Changes to Moonlight Town”的變化及特點的解說,可采用多媒體展示以前:環(huán)境好,無污染,交通不便;現(xiàn)在:交通便利,生活條件改善,但是污染嚴重,環(huán)境不好。請學生根據(jù)視頻并結合課本思考并回答。教師多媒體展示保護環(huán)境,以此讓學生總結出三大環(huán)境污染的“鬧、臟、臭”的特點。再如,對環(huán)境污染的主要原因的分析是本課難點,我們可以設計一個Flash:空氣污染、水污染和噪音污染、對我們學習生活的影響,以及我們應如何減少這樣的污染。這樣生動有趣的形式,不僅有利于突破重難點,而且學生容易記憶,并且印象深刻。(3)對比影響或差別變化等難點知識的突破,可采用列表法、設計開放式問題來調動學生運用所學的內容和知識體系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從而突破難點,鞏固知識。(4)采用小組合作學習或討論法來突破重難點,重在解說組織與操作過程,包括如何分組、任務安排、問題設計、指導討論、總結和補充等。(5)突破重、難點的方法技巧是多樣的,需要說課者根據(jù)教材的內容和自身的實際予以詳略取舍,在基本原則不變的情況下,更倡導能體現(xiàn)個性特點和有創(chuàng)新意識的內容的發(fā)揮。但需避免“華而不實”的現(xiàn)象,盡量做到“華”而有“實”,突破重點和難點。
3.總結鞏固。
主要包括課題總結、板書設計、課堂檢測及拓展作業(yè)等環(huán)節(jié)。對課題的總結方式,可采用:(1)口頭總結,梳理課題知識結構,概括學生要掌握的基本知識。(2)依據(jù)板書設計,加強鞏固。(3)采用學生采訪,或者小組共同討論得出結論等新形式總結概括。這種形式,既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又能檢測學生對主要知識的理解程度,更能彰顯老師的說課特色及亮點之處。如,對“地震中應如何正確應對,采用小記者采訪全班幸存者的方式得到:一是應鎮(zhèn)靜,不慌亂。二是跑到空曠的地方,如果不能,則找到比較堅實的躲避處。三是保持體力,找到一些事物和水。四是如果被困久了,則聰明的求救或自救。又如,對How to write a speech(organize a charity show)一課的總結,我們可選用這樣的形式:5W + 3T。5W指what 發(fā)生什么,who誰舉辦, why為什么舉辦,when and where何時何地舉辦,3T即感謝三類人使得這場show成為可能。從而對本課“How to write a speech”進行了總結鞏固。
板書設計是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說課中心,需注意:(1)說課過程中,可以邊說邊板書,也可以在總結階段板書。(2)板書要體現(xiàn)課題的知識結構,盡量把知識結構整合優(yōu)化,重新構建,而不是照搬。(3)板書的書寫形式最好以框圖的形式表達知識結構,有利于理解不同事物現(xiàn)象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及其整體面貌。例如,“ORBIS”一課的板書設計如下圖所示。(4)說課活動的板書設計宜簡單明了,突出主干知識即可,不需面面俱到。
ORBIS
↓
A CHARITY
↓
Needs money from people in rich countries
↓ ↓
Invites local doctors and Helps poor people
nurses to the plane with eye problems
↓ ↓
Teaches them new skills Cures eye problems
and shares knowledge
↓ ↓
Teaches them about performing performs eye operations
eye operations
課堂檢測要精選習題,最好能鏈接考試,檢驗課堂教學的有效性,體現(xiàn)課堂教學的時效性。如在“怎樣保護老虎和狼這些野生動物”一課的聽力課上,課堂檢測可以體現(xiàn)人和自然的統(tǒng)一,展示環(huán)保的重要性,停止購買就意味著停止殺戮。布置的課外拓展作業(yè)可以是平常的書面作業(yè)、口頭作業(yè),或者英語小作文,但是由于學生的學習任務重與知識基礎薄弱等原因,若采用英語小作文的形式,則老師應該給出與上課內容相關的作文題目讓學生參考和挑選。如“野生動物”一課的作業(yè)設計為:查閱資料并參考閱讀訓練,寫一篇有關我國瀕危動物的小作文。參考:
(1)Are wolves dangerous or endangered?(2)Are tigers dangerous or endangered?(3)How many pandas are there in the world? (4)Are there any elephants in China?(我國曾經(jīng)有大象嗎?現(xiàn)在還有嗎?)
三、對教學目標能否實現(xiàn)的解說與評價
這是完整的說課活動的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用時宜1~2分鐘,但是這一環(huán)節(jié)經(jīng)常被說課者忽略。對教學目標是否達成的解說與評價主要包括兩個方面:說課者對相關的教學設計可能產(chǎn)生的教學結果的預測,以及評價者對說課的情況作出的一定評估。這里主要針對前者作簡述。
教學效果的預測,反映出教師對教學目標的期望和掌握程度。說課人在陳述對課題內容的理解及其實施方式的基礎上,可以就相關的教學設計可能產(chǎn)生的結果及需要注意的問題做出說明;也可對教學過程作出動態(tài)性預測,考慮到可能發(fā)生的變化及其調整對策。
四、結語
說課活動不像別人認為的那樣僅是一些瑣細的條條框框,事實上說課本身具有豐富的教學理論依據(jù),提高說課水平需要我們提高自身的專業(yè)理論修養(yǎng),以及掌握必要的說課方法與技巧,需要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重新審視和分析英語教學理論與實踐中的各種問題,不斷進行探討與總結,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學策略和風格,從而實現(xiàn)專業(yè)成長到成熟的蛻變。
參考文獻:
[1]楊良熊,黃振遠.中學英語課堂教學活動有效性研究[J].中小學外語教學(中學篇),2007(1).
[2]初中英語課堂教學過程的思考.
[3]初中英語說課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