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袁蕓
摘 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應提倡“放飛情感,讓課堂充滿真情”,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自覺主動地進行品讀、感悟、表達等多種形式的語感訓練。在教學中,應做到創(chuàng)設情境、情感研讀、大膽想象。
關(guān)鍵詞:語文課堂;放飛情感;感之入情;讀之生情;悟之抒情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nèi)涵對學生的精神領(lǐng)域的影響是深廣的,要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币虼?,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我提倡“放飛情感,讓課堂充滿真情”,讓學生在語文課堂學習中自覺主動地進行品讀、感悟、表達等多種形式的語感訓練,并獲得更高境界的思想品德的熏陶和升華。為達成這一目標,我覺得在語言課堂教學應當讓學生的情感流露,才能使我國的廣大文學精品釋放得淋漓盡致。
一、創(chuàng)設情境,感之入情
創(chuàng)設情境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將學生帶入一個豐富多彩、富于挑戰(zhàn)性的境界,讓他們對文本的精彩內(nèi)容感之入情。特別是小學生,他們幼小的心田需要情感的滋潤,他們?nèi)肭榈乃俣瓤欤蚁矚g用一些比較單純、簡單的話語直接表達自己的情感。在教學人教版第五冊《秋天的雨》這篇課文時,我先讀透了教參,制作了一些課件。上課開始,我把美麗的秋景圖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學生看的時候不時地發(fā)出一些“??!”“哇!”等贊嘆聲,我便抓住這種契機,讓他們說說自己所看到的東西,也可以是生活中所看到的秋天的景色,學生就暢所欲言:“秋天,楓樹的葉子變黃了,像紅色的腳掌?!薄扒锾?,果實豐收了,農(nóng)民伯伯笑開了花?!薄扒锾靵砹耍∮暌舶橹鴽鏊瑏砹??!薄瓕W生說了很多,再讓他們讀課文時,就會覺得太簡單了,學起來易如反掌,學生對這篇課文就會更加溺愛,就會更加用心去朗讀它,就會有更多的情感去體驗它。
二、情感研讀,讀之生情
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生活經(jīng)驗都有很大差別,將其帶入閱讀活動時,他們的想象和思維產(chǎn)生的情感也各不相同,由此,學生生成的獨特情感體驗也是教師無法比擬的。教師應讓學生對文本本身進行情感研讀。在教學中,我常常讓學生去課文中尋找一些關(guān)鍵詞來幫助他們領(lǐng)悟文本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在教學人教版第六冊的《媽媽的賬單》時,我是這樣設計的:“小彼得拿著媽媽的賬單,讀著讀著他會怎么做呢?他又做了什么呢?請同學們靜下心來默讀最后一段,看彼得是怎樣做的,圈畫出關(guān)鍵的詞語,體會著多讀幾遍?,F(xiàn)在你們知道羞愧萬分的彼得是怎樣做的?(學生回答)你能體會他現(xiàn)在的心情是怎樣?(后悔)你能到這段話中給它找一下意思相近的詞嗎?(羞愧萬分)哪個詞語也表現(xiàn)他羞愧萬分的心情?你說一下。(怦怦直跳)是呀,小彼得多么緊張!誰再來說一個?(躡手躡腳)是的,小彼得多懂事呀,他擔心驚動了媽媽,還有嗎?(藏)還有表示動作的詞嗎?(塞)這可都是他的動作呀,多不好意思的彼得呀,還有別的詞語嗎?(小心翼翼)是的,看來同學們此時已經(jīng)走進了彼得的內(nèi)心世界,誰想體會著讀這一段?(學生讀)多么傷心的彼得??!誰還想體會著再讀?(學生再讀)多后悔的彼得呀!誰再來讀?(學生又讀)這就是羞愧萬分的彼得呀!”在這一環(huán)節(jié)中,我反復地讓學生讀著這里出現(xiàn)的關(guān)鍵詞語,恰到好處地再次設計:“此時羞愧萬分的小彼得最想對媽媽說什么?”學生在回答過程中,已經(jīng)能完全領(lǐng)悟到此時此刻小彼得的心情是怎樣的。到這里還沒有結(jié)束,我又再次設計:“可是他什么也沒有說,而是通過自己的動作、神情將自己羞愧萬分的心情向媽媽表達出來了。我們一起體會著讀。放音樂?!弊尯⒆痈魳吩俅巫x課文這段話,學生的情感之深不言而喻。就這樣,我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學生抓住關(guān)鍵詞語來關(guān)注語言、關(guān)注情感,并調(diào)動學生自己的情感,去感受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
三、大膽想象,悟之抒情
想象是形象思維的主要特征。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币虼耍Z文教學必須積極啟發(fā)學生進行審美想象,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去拓展文章的意境,從而獲得美的感受。而這種想象是要讓學生大膽地說出來的。因此,教師可通過讓學生“轉(zhuǎn)述、復述、補白”或“亮觀點、談感受、談體會”帶動學生深入地研讀課文,從而加深對課文的感悟,同時培養(yǎng)鍛煉學生的說話能力,如,學習《桂林山水》時,引導學生感受桂林的水的靜、清、綠的特點和桂林的山的奇特景象后,可以允許學生以不同的交流方式描述自己看到的、想象中的景象。愿意口述的可以口述,想通過感悟朗讀也行,根據(jù)桂林山水風光錄像,設置一個旅游情境,讓學生來當一回導游,可選比較優(yōu)秀的學生來當導游,更能起到示范作用,再鼓勵學生寫上一首稚嫩甚至算不上詩的小詩,還可引導學生畫一幅比課文描寫更美的桂林山水圖也未嘗不可。通過課內(nèi)的學習,向課外延伸運用,反饋拾遺,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情感,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語文能力。
古語云:“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學生在語文課堂上能在學習中自主、合作地討論,相互進行思維的碰撞。通過探索、理解的朗讀,相互進行語言的交流,在碰撞交流的過程中,相互誘發(fā)對語言的感悟,相互促進彼此情感的升華,從而達到感悟、交流情感的作用。讓語文課堂放飛情感,充滿真情,是學生、教師與文本激情碰撞的世界,是讓情溢于言表、藏于心間的深刻體驗,是永遠具有生命力的,是永恒不變的語文課堂教學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