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擇校熱”,這些年教育行政部門出臺了不少措施,但并未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頑癥。原因可能有多種,其中廣為社會詬病的就是招生的背后隱藏著利益交換。在日前大城市義務教育招生入學工作的部署中,教育部提出要堅決治理教育亂收費,堅決斬斷與招生掛鉤的利益鏈。打蛇打七寸,要堅決斬斷利益鏈,首先要摸清與招生掛鉤的各種貓膩,從而找出此前“屢斬不斷”的真正原因。
“占坑班”是其中最直接的一種。這種專門針對小學五六年級學生開辦的課程輔導班由名校教師講授,在社會上的火爆程度超乎想象,一所名校同時開二三十個這樣的輔導班十分常見。但家長們看重的并不是其授課的質量,而是只有參加輔導班才可能有進入名校的資格。按照國家規(guī)定,名校本身并不允許舉辦“占坑班”,盡管舉辦者名義上是一所民辦機構,但利用的都是名校的資源,實際上是“一個機構、兩塊牌子”而已。每年利用“占坑班”來獲取固定收入,在名校已是公開的秘密。
“奧數(shù)”則是一種間接的利益交換。在上述“占坑班”里,數(shù)學輔導課上講的內容與奧林匹克數(shù)學競賽試題類似,人們習慣稱之為“奧數(shù)”。相比數(shù)學,語文、英語輔導課大多是提前講授高年級的課本知識,如讓小學生提前學習古漢語名篇佳作。名校最后的招生測試,考的就是這些內容。為了通過測試,家長們已不滿足于“占坑班”,于是社會機構或個人辦起了各種輔導班。從表面上看,學校與校外“奧數(shù)”培訓等并無經(jīng)濟利益上的聯(lián)系,但從培訓機構的宣傳介紹看,不少學校的教師參與其中,也不排除某些學校與培訓機構暗中勾結。
切斷“占坑班”、“奧數(shù)”與學校招生之間的利益鏈,其實并不難,關鍵看教育行政部門的決心和勇氣。北京市去年實施了嚴厲的“禁奧令”,名?!罢伎影唷被旧弦淹^k,培訓機構的“奧數(shù)”課也不再開班。由此推斷,北京市今年的小升初會實現(xiàn)真正的“電腦派位、就近入學”嗎?事情恐怕還沒這么簡單。
“占坑班”和“奧數(shù)”的背后,是名校的擇優(yōu)招生方式??梢哉f,義務教育階段擇優(yōu)招生,是“占坑班”和“奧數(shù)”存在的基礎,也是一條更為隱蔽的利益鏈。隨著國家對教育投入的加大,“占坑班”的收入對許多名牌學校來說已無足輕重,甚至一些名校教師也不愿到培訓機構掙那份辛苦錢。為什么名校不愿意“電腦派位”,而是想方設法擇優(yōu)招生?一方面因為優(yōu)秀的生源和師資是一所名校發(fā)展的基礎,誰都希望得天下英才而教之;另一方面,社會對學校的評價看的還是中考成績,誰都不希望名校的牌子砸在自己手里。說它是條隱蔽的利益鏈,對比一下普通學校和名牌學校的校園環(huán)境、硬軟件設施等,便一目了然。
義務教育階段的名牌中小學是歷史產(chǎn)物。1986年開始實施的義務教育法明確規(guī)定,我國義務教育階段不得開設重點學校,學校不得開設重點班。但事實表明,這些規(guī)定在許多地方并沒有得到徹底的執(zhí)行。值得關注的是,社會對名校教育的追捧,客觀上導致更多的人才資源、社會資源向名校聚集,大大增加了徹底實施義務教育法有關規(guī)定的難度。近些年,許多大城市改造薄弱校取得了很大成績,但與名牌學校的發(fā)展相比,校際差距反而有擴大之勢。這也是“擇校熱”熱度難減的內因。
“擇校熱”存在的外因,是社會轉型期貧富不均的加劇。知識改變命運,在四五十歲這個年齡層次的家長身上表現(xiàn)得特別突出:上了大學的,基本已是白領階層;沒上大學的,很多是農民工、下崗工人。因此,作為家長,誰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上個好學校,將來有份好職業(yè)。家長們對名牌學校的追逐,實際上縱容了名牌學校擇優(yōu)招生方式的實行。并且,在目前的現(xiàn)實環(huán)境下,假如某一所名牌學校完全放棄擇優(yōu)招生,反而會遭到條件好的家長們的抵制,最終會影響到這所學校的發(fā)展。
從國際經(jīng)驗看,“補習熱”、“擇校熱”在許多國家都不同程度存在。也就是說,不能把“補習熱”、“擇校熱”的存在,歸因為我國教育體制。當前我們要做的,一是在國家縮小社會貧富差距的大背景下,切實縮小校際差距,而不是朝相反方向發(fā)展;二是堅決治理義務教育招生中的亂象,特別是要杜絕錢權交易,讓老百姓感覺到實實在在的公平和透明。(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