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道勝
摘 要:高中語文新課程改革主要是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作為新世紀的語文教師,應該跟上步伐,積極主動地思考改革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積極探討與研究。
關鍵詞:語文;課改;師生關系
一、把握好教師與學生的關系
新課程改革要求教師樹立“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貫徹“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核心”的教學思想,使教師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研究者、設計者、引領者和學生主動學習的合作者、指導者和組織者。從課堂教學構成要素看:課堂教學主要是教和學兩類活動組成的。在過去,教師的教決定了學生的學,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怎么教,學生怎么學,教師是全程控制的,學生是被動受動的,完全圍著教師轉,教師是課堂教學的完全代言人,是主宰者。同時,在評價課堂教學中,也都是看教師教得怎么樣,包括到目前為止,我們的評優(yōu)課,教學基本功競賽都不利于學生成為主動學習者。在新課程改革中,在課堂教學中,倡導一種新型教學關系、師生關系,即教師與學生是一種平等、合作、互動的關系,學生應成為課堂教學的中心。教師將由單純的知識傳授向學生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參與者、合作者和“資源人”轉變。為此我在教學中除了采用上面的啟發(fā)式教學讓學生對問題思考回答外,還采用討論法──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以班級或小組為單位,圍繞教材的中心問題,進行活動,獲得知識或鞏固知識,互相啟發(fā),互相學習,加深對學習內容的理解和把握,提高學生學習的獨立性,并培養(yǎng)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參與狀況,主要考慮以下五個方面:①學生參與的主動性;②學生參與的深度、廣度;③學生學習過程中的交往情況;④學生的智力活動情況;⑤學生發(fā)展情況。
二、把握好教師與教材的關系問題
教師在備課中認真鉆研教材是十分重要的。但是教師唯教材是從,教材是怎么講,我就怎么教,也是十分錯誤的。這樣就越來越不適應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了。教師教教材,其結果是學生獲得的知識是極其有限的。其實教學不可能面面俱到,要留點問題給學生講,給學生思考。要把學生培養(yǎng)成有問題的學生,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課堂,帶著問題出課堂。我們總是想把有問題的學生教成沒有問題,而外國人則是把沒有問題的學生教成有問題的學生。
事實上,教師應該是用教材教,把教材當作是一種工具。教師不應是教材的奴隸,而應該成為教材的主人。
相信在教改的路上,只要認真地精心地鉆研,學生便會逐漸形成較強的語文應用能力和一定的審美能力、探究能力,從而為終身學習和有個性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作者單位 湖北潛江園林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