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少慧
好玩的課堂會洋溢著親昵、寬厚、輕松、調皮,好玩的課堂應該有師生之間民主、平等、合作的學習氛圍,好玩的課堂不會使語文教學淪為一場游戲或鬧劇,它給語文教學留下的應當是寬廣的空間、輕松的氛圍、回旋的余地、深厚的背景和豐富的側面,使當下過分嚴肅、緊張、刻意的課堂能復歸到語文教學自然的田園生態(tài)之本色本真。
一、讓教材更好玩
在我們的語文教材中,應該大量的選用兒童文學作品,這是兒童自己的文學,是他們自己的讀物。在優(yōu)秀的兒童文學作品中,有孩子自己的心靈花園,是孩子自己的趣味天地,用的是兒童自己的習慣話語,他們的趣味、情感、想象力和語言,都能在兒童文學作品中得到滋長。你看,這樣的教材,孩子能不喜歡嗎?在讀這些屬于孩子自己的文章時,孩子能不興奮,能不覺得“好玩”嗎?
葉圣陶先生在20世紀30年代就提過這樣一個主張:我們應該理直氣壯地把古今中外的兒童文學作品選入教材,而且應該成為小學語文教材的主題。還有一些童謠、兒歌、繞口令、打油詩、謎語、對聯(lián)、對口詞、民間故事等等這些所謂的“另類”語文,生動活潑,形式多樣,是兒童喜聞樂見的,也是他們學習語言,探索語言的好材料。選讀這些內容甚至把它們編入教材,我覺得遠遠勝過讓孩子讀《三字經(jīng)》《百家姓》。
二、讓課堂更好玩
有了“好玩”的教材還不夠,最最重要的還是我們的課堂。孩子就是孩子,他們對待學習并非像成人那樣有明確和高遠的目
標。好玩、有趣的事他們樂意為之;反之,他們就排斥。所以,要想讓孩子們喜歡語文,老師應該把語文課教得“好玩”一些:少一些繁瑣分析,多一些情感體驗:少一些成人面孔,多一些童心童趣:少一些機械訓練,多一些有趣活動。
課堂上,老師親切可愛的笑容、迷人動聽的語音、機智調皮的導語和點評,都會像磁鐵一樣牢牢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老師應該始終揣著一顆童心、帶著一份童趣,用兒童的想法,兒童的語言去觸摸孩子們的心靈,感受孩子們的愉悅,和孩子們一起不斷撞擊出智慧的火花。
特級教師張學青在教學《月光啟蒙》這篇課文時,采用讓文本復活的方式,讓凝固的月光流動起來,凝固的歌聲飄揚起來,一切,都是那樣美好。她首先將詞語所指的那個事物本身的魅力展現(xiàn)出來,譬如課文中有這樣一首童謠:“毛娃哭,住瓦屋,毛娃笑,坐花轎。毛娃醒,吃油餅,毛娃睡,蓋花被。毛娃走,喚花狗,花狗伸著花舌頭?!比绻阒皇怯醚劬δx這些詞句,或者只是用一般的誦讀課文的語調將它讀出來,說實話,它的語言看上去并不美,聽起來也很平常。但是,當孩子們拍著手,跺著腳,捶著桌子,用天真的童音“唱”起來的時候;當他們一邊有節(jié)奏地唱著,一邊做著坐花轎、蓋花被的動作的時候,這首童謠的魅力就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了。
語文課的“好玩”,并不是只追求表面的熱鬧與好看,它的實質應該是讓“好玩”直抵心靈,這樣的“好玩”是對語文發(fā)自內心的癡迷和激賞,是沉浸在優(yōu)美的語言文字中流連忘返的一種沉醉狀態(tài)。同時,“好玩”也不是對深刻和嚴肅的背離。學生能夠沉潛于文本深處與作者產(chǎn)生高度共鳴,能夠感受文本的思想魅力并樂于從中接受啟迪,這是另一層次的“好玩”。
三、讓語文實踐活動更好玩
說到底,語文是一種綜合性學習?!罢Z文即生活”,“生活即語文”,學生的生活無處不是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要求:“應增進課程內容與學生成長的聯(lián)系,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實踐活動。語文教師要創(chuàng)造性開展各類活動,增強學生在各種場合學語文、用語文的意識,多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彼?,我們要積極開發(fā)語文實踐活動,注意與學生的生活結合起來,讓語文實踐活動同樣“好玩”起來!
我曾經(jīng)在班級里舉辦了“跳蚤市場”,教室的地方比較小,所以,我要求學生不要帶很多的東西來,但即便如此,學生仍然是大包小包。那天,教室的桌子全部碼起來,堆放在后面,騰出一大塊地方用作買賣市場,孩子們在這樣的一個“市場”里討價還價,賣出自己不用的東西,買進自己喜愛的書本、娃娃……看得出來,孩子們很興奮,事后的日記寫得也相當出色。結合學校開展的書香班級評比,我同樣要求人人參與,出主意,定計劃,孩子們忙得不亦樂乎,孩子們很快就拿出了計劃,利用班級已有的圖書,發(fā)動全班同學捐出自己的書,把班級的一面墻布置一新,貼上各種卡通圖案,讀書名言,一個溫馨、浪漫、詩意的圖書角很快布置好了,并且有專人負責,專門的時間借閱圖書,一切都井井有條,在大家共同努力下,我們的班級圖書角受到了好評,因此也被評為“書香
班級”。
像這樣的語文實踐活動如果經(jīng)常舉行,不怕孩子們不喜歡語文,不喜愛寫作。
其實,“好玩”的語文學習,是一種受益終生的學習,它是語文的一種最高境界,只要我們帶著這種信念去進行我們的教學,我們一定可以讓語文這片廣袤的森林永遠盛開鮮花,永遠郁郁蔥
蔥,永遠燦爛在學生的記憶里。
(作者單位 江蘇省宿遷市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