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丹玉
一、設計思想
新課程的一個突出特點是重視化學實驗在化學教學中的作用。實驗是研究化學物質(zhì)的重要方法之一,而物質(zhì)的分離與提純是物質(zhì)研究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也是引發(fā)學生對化學實驗感興趣的重要一課。本節(jié)課以海水為研究對象,以解決4個問題為目標,在復習初中學過的過濾、蒸發(fā)等基本實驗技能的基礎上,著重引導學生認識蒸餾、分液、萃取,掌握物質(zhì)分離與提純的一般原則。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初步學會過濾、結晶、蒸餾、分液、萃取等分離物質(zhì)的實驗技能,能獨立完成一些簡單的物質(zhì)分離與提純的實驗操作。
2.過程與方法:初步了解根據(jù)物質(zhì)的性質(zhì)選擇不同的方法對物質(zhì)進行分離與提純。
3.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1)認識豐富的海水資源,增強環(huán)境保護意識;(2)通過學習感受到這些實驗操作在生活、生產(chǎn)中的存在,認識化學的學科價值,培養(yǎng)學生熱愛化學的情感和投身化學研究的志趣;(3)初步形成良好的實驗工作習慣。
三、教學過程
1.新課引入
【情境引入】1.淘金、揚谷、篩篩子等圖片;2.實驗室的藥品有優(yōu)級純(≥99.8%)、分析純(≥99.7%)、化學純(≥99.5%);3.單晶硅純度簡介。
設計意圖:使學生認識到分離與提純作為一種重要的實驗方法,在日常生活和化工生產(chǎn)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少重要的化學研究與化工生產(chǎn)都是以分離、提純?yōu)橹黧w的,從而強烈地激起學生學習的欲望。
2.研究討論系列活動
【教師】我們本節(jié)課分離與提純的研究對象是——海水。
研究討論過程一:如何從海水中獲得粗鹽。
【學生】通過蒸發(fā)的方法
【教師投影】海水曬鹽的圖片、蒸發(fā)裝置圖片
蒸發(fā)——物質(zhì)分離與提純的方法之一
研究討論過程二:如何進行粗鹽的提純。
【學生】通過過濾的方法
【教師投影】過濾裝置圖片
過濾——物質(zhì)分離與提純的方法之二
【學生小結】過濾適用于固體和液體混合物的分離
設計意圖:蒸發(fā)和過濾操作是學生初中就應該掌握的實驗技能,以上的設計旨在復習這兩個操作,以提高學生的綜合實驗能力。
研究討論過程三:如何從海水中獲得淡水。
【教師投影】資料卡1:地球表面的70%被水覆蓋。但其中的97.5%為海水,淡水僅占2.5%。近70%的淡水固定在南極和格陵蘭的冰層中,其余多為土壤水分或深層地下水,不能被人類利用。地球上只有不到1%的淡水或約0.007%的水可為人類直接利用,主要分布在湖泊、河流、水庫和淺層地下水源。淡水資源日益短缺,實施海水淡化是解決各國淡水資源短缺的主要有效途徑。
資料卡2:
【教師設問】上述裝置是利用的什么原理實現(xiàn)海水淡化的呢?
【學生】利用光能升高坑內(nèi)潮濕土壤和空氣的溫度,蒸發(fā)海水產(chǎn)生水汽。水汽逐漸飽和,與塑料條接觸后冷凝結成水珠,下滑至收集皿中得到淡水。
【教師】上述裝置實際是一個日光蒸餾器。在家庭的廚房中,我們在鍋蓋上得到的水汽就是蒸餾水。在實驗室中,我們也可以利用同樣的原理進行蒸餾實驗。
【教師投影】簡易蒸餾裝置:見圖一
【教師設問】如何使氣體的冷凝效果更好呢?
【教師展示】蒸餾燒瓶、冷凝管、接受器實物
【教師設問】若燒瓶中的是混合液體,如何知道蒸餾出的是什么物質(zhì)呢?
【學生】借助溫度計測量蒸氣的溫度,并結合物質(zhì)的沸點,就可以推斷出蒸餾出的是什么物質(zhì)。
【教師設問】溫度計的水銀球在何位置?
【學生】在蒸餾燒瓶的支管口處。
【教師投影】蒸餾裝置圖二:
【師生討論】冷凝水如何進出?還有其他注意事項嗎?
【教師】利用“逆流原理”,冷凝水下進上出。為防止混合液暴沸,需向混合液中加入沸石或碎瓷片。
【教師投影】蒸餾——物質(zhì)分離與提純的方法之三蒸餾適用于分離沸點不同的液體混合物。
【學生猜一猜】生活中什么酒屬于發(fā)酵酒,什么酒屬于蒸餾酒?
設計意圖:從海水淡化的實際意義出發(fā)引入日光蒸餾器,并聯(lián)系廚房實際,讓學生體會蒸餾在生活和生產(chǎn)中的存在,并進一步理解蒸餾的原理,從而為下面簡易蒸餾裝置和科學蒸餾裝置的引入做了鋪墊。該部分的設計旨在立足學生的觀察和體驗,從學科角度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研究討論過程四:如何從海水中提取溴。
【教師投影】資料卡3:溴是海水中重要的非金屬元素,地球上99%的溴元素以Br-的形式存在于海水中,所以人們也把溴稱為“海洋元素”。
溴的單質(zhì)在常溫下為深紅棕色的液體,極易揮發(fā),可用于生產(chǎn)多種藥劑,如熏蒸劑、殺蟲劑、抗爆劑等。
【教師實驗】用針筒向盛有少量液溴的密閉試管中分別加入水和CCl4。
【學生】液溴在水中的溶解度比在CCl4中小很多。
【學生實驗】溴水與CCl4混合
【學生】混合液分層,上層為水層,下層為有機層(溴的CCl4溶液)。
【教師設問】如何分離兩層液體?可以借助什么儀器?
【教師展示】分液漏斗實物
【教師演示】用分液漏斗分離溴水與CCl4混合液
【教師投影】分液——物質(zhì)分離與提純的方法之四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實驗直觀感受溴單質(zhì)的溶解性和CCl4的部分物理性質(zhì),印象深刻。同時為下面要引入的萃取做好鋪墊。
【教師設問】如何分離溴和CCl4?
【學生】通過蒸餾的方法?!窘處熢O問】為什么不直接蒸餾溴水以得到溴單質(zhì)?【學生】因為溴在水中的溶解度很小,要想得到較多的溴單質(zhì)就要消耗較多的溴水和能源。
【教師】上述實驗就是將溴水中的溴濃縮薈萃后進行提取,這樣的操作稱為萃取。
【教師投影】萃?。▽⒕A濃縮薈萃后提?。镔|(zhì)分離與提純的方法之五
【學生實驗】溴水與酒精混合
【學生小結】萃取劑的選擇要求
【教師投影】食用油的生產(chǎn)工藝
設計意圖:通過生活中的一些實例讓學生再次感受到萃取在生活中的存在,明白化學就在生活中。
3.課堂小結
【師生共同小結】物質(zhì)的分離與提純要考慮物質(zhì)的性質(zhì)。不僅要用物理方法,還要用化學方法,有時要綜合利用。
設計意圖:“教,就是為了達到用不著教?!蔽覀兊慕虒W不但要授學生“魚”,更要授學生“漁”。
四、教學反思
1.本節(jié)課的主要教學活動采取了“問題探究”式教學方法,以海水為研究對象,不斷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層層推進教學。“教學不僅僅是一種告訴、傳授,還應當引導學生去經(jīng)歷、去體驗、去感悟、去發(fā)現(xiàn)?!苯虒W中,我沒有提供現(xiàn)成的知識和結論,而是引導學生根據(jù)已有的知識和提供的資料,形成新舊知識的再構建,既讓學生獲得了知識、體驗了成功,又培養(yǎng)了學生利用已有知識去探究未知問題的能力。
2.化學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每一位化學教師都應在教學過程中滲透化學的學科價值,讓學生明白學習化學的意義所在。在本節(jié)課的教學中,我力求讓學生在問題探究中獲得知識的同時,深刻體會到化學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