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翻譯美學理論下審美主體的限制與彰顯

      2013-04-29 11:28:24李丹丹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3年8期
      關(guān)鍵詞:客體美感譯者

      李丹丹

      翻譯美學理論作為中國翻譯理論與實踐研究的特色之一,要求譯者在翻譯的過程中,不僅要有效地傳遞出原文的信息,還要體現(xiàn)出原文所包含的美學效果?;诖耍詣㈠祽c的翻譯美學理論為框架,分析高健漢譯本《英國鄉(xiāng)村》,探討翻譯審美主體在審美客體形式系統(tǒng)和非形式系統(tǒng)下的制約與發(fā)揮,以期在理論和實踐上對審美主體在散文翻譯中的美學價值創(chuàng)造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美學發(fā)展的歷史由來已久,它的誕生可以追溯到18世紀德國啟蒙思想家和美學家鮑姆加登(Baumgarten,1714-1762)(毛榮貴,2005:1)而翻譯美學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還較為年輕。國內(nèi)較早的著作則是傅仲選的《實用翻譯美學》(1991)。尤其是近年來翻譯美學理論在中國發(fā)展較為迅速,大批著名學者如傅仲選、奚永吉、毛榮貴、劉宓慶等為翻譯美學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貢獻。而文學翻譯,尤其是散文翻譯,更加注重傳遞信息外的美學價值的彰顯。散文作為一種輕巧活潑的文學形式,結(jié)構(gòu)較為靈活,常常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散文翻譯的研究離不開美學的指導。

      理論基礎(chǔ)

      在中國諸多翻譯美學理論著作中,傅仲選的《實用翻譯美學》和劉宓慶的《翻譯美學導論》對美學理論的發(fā)展起到了引導作用。二者都對審美主體和審美客體做了詳細的論述,但二者的理解并不相同。首先對于審美主體的認識,傅仲選認為翻譯中的審美主體有三個:譯者、編輯、讀者。譯者是原文的審美主體,讀者是譯文的審美主體,而編輯既是原文又是譯文的審美主體。(1993:118)而劉宓慶認為審美主體是對審美客體進行審美活動的人,即翻譯者。(2005: 172)其次是審美客體,傅仲選認為翻譯中的審美客體有兩個:原文、譯文(1993:6),而劉宓慶認為翻譯的審美客體就是譯者所要加工的原文。(2005:88)在這里,筆者主要選用劉宓慶對翻譯對象的界定,即審美主體是譯者,客體就是翻譯要處理的原文。

      劉宓慶(2005)認為在翻譯中審美客體主要有兩部分構(gòu)成:形式系統(tǒng)和非形式系統(tǒng)。前者是指物理特征,即某一特定審美客體外在形式的本質(zhì)特征。具體而言,形式系統(tǒng)主要指語言形式的特征包括語音、詞匯、句法和篇章特點。這些特點是可以被感知和聽到的,由此創(chuàng)造的美感又稱“形式美”。非形式系統(tǒng)則關(guān)注審美客體的整體性包括“情”“志”“意”“象”。劉認為在翻譯審美中譯者需要把握原文的情志,才能準確選擇詞語,確定譯文的總體風格。這些審美客體的存在限制了審美主體的發(fā)揮,但它另一方面尤為審美主體的主觀創(chuàng)造性提供了契機。劉宓慶(2005)認為譯者這一審美主體有兩個基本屬性:客觀制約性和主觀能動性。客觀制約性即譯者會受到原文形式、非形式、雙語文化差異等多方面的限制;主觀能動性則指譯者如何善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盡最大可能將客觀制約性加以抑制,延續(xù)和再現(xiàn)原文的美感。

      對高譯本Rural Life in England的美學分析

      華盛頓·歐文(1783-1859)被譽為“美國文學之父”。Rural Life in England 是歐文代表作《見聞札記》(The Sketch book)中的第七篇,描述了英國鄉(xiāng)下人悠閑自得、古樸恬靜的農(nóng)村生活,及英國鄉(xiāng)村美麗的園林景觀。文中主要參照高健的譯文,分析和欣賞譯者如何在審美客體的限制下進行美學效果上的傳遞。

      在形式系統(tǒng)上,譯者作為審美主體之一主要從音韻美、詞句美來顯現(xiàn)所選譯文的美學價值。在非形式系統(tǒng)上,本文主要側(cè)重分析其在意境上創(chuàng)造的美感。

      1.音韻美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特點的差異,二者在散文上的音律美也各有特色。英文的音韻美主要通過押韻、重讀音節(jié)、句式長度的變化及排比等手段產(chǎn)生美學效果;而漢語四字結(jié)構(gòu)或短小的句子產(chǎn)生節(jié)奏感。

      例1:The cherishing and training of some trees; the cautious pruning of others;...; the introduction of a green slope of velvet turf; the partial opening to a peep of blue distance, or silver gleam of water.

      高譯:某些樹木的當植當培,當剪當伐;某些花卉的當疏當密,何處須巧借地形,順勢筑坡,以收芳草連綿、茵茵席地之效;何處又宜少見軒敞,別有洞天,使人行經(jīng)其間得以遠眺天青,俯瞰波碧。

      上述句例描述了英國的園林景觀,原文巧借名詞詞組等短句的排列,體現(xiàn)一種輕松愉悅的氛圍,節(jié)奏明快;借用“green”“blue”“silver”色彩鮮明的詞匯,給人以視覺刺激和審美享受,為讀者展現(xiàn)出園林風景的美麗圖畫。在漢譯過程中,英文的節(jié)奏顯然無法照原樣復制,但高健充分發(fā)揮他的審美潛能,把名詞詞組的小句變成漢語特有的四字短語,如“當值當培,當剪當伐”等,這些短句多有停頓,讀起來明快而又清新自然,節(jié)奏感鮮明,音韻效果明顯。

      2.詞句美

      詞語層所承載的美學信息主要集中在選詞、搭配及各種修辭手段的使用傳遞出的美感給人帶來身心上的愉悅。

      在選詞上,例2:Every antique farm-house and moss-grown cottage is a picture; and as the roads are continually winding, and the view is shut in by groves and hedges, the eye is delighted by a continual succession of small landscapes of captivating loveliness.

      高譯:這里的每座古老農(nóng)舍、每間苔痕滿階的茅屋都是一幅美麗的圖畫;這里的往來道路迂回曲折,叢林綠籬時隱時現(xiàn),無邊的綺麗風光逶迤不絕,奪人魂魄,行經(jīng)其中,不能不令人心曠神怡。

      對于例2來說,選詞的不同會給給讀者帶來直覺上的不同感受,這就要求審美主體對原語和目的語文化的較好掌握。歐文由此精確簡單,選用“antique farm-house”“moss-grown cottage”“wind”“continual succession”等來描繪英國的鄉(xiāng)村鄉(xiāng)舍。尤其是wind 一詞,歐文巧借該詞的聯(lián)想力和比喻義,強調(diào)小路的蜿蜒曲折。對于英文這種簡單的詞羅列而創(chuàng)造的優(yōu)美安靜的畫面,高健充分考慮到詞的美感,在準確傳達原意的同時,更傳遞出了原文的美感,將其分別譯為“古老農(nóng)舍”“苔痕滿階”“迂回曲折”“逶迤不絕”。

      除小詞的選擇以外,修辭與搭配手段在詞句的處理上也尤為重要。從例1來看,歐文借用動詞轉(zhuǎn)化為名詞的手法勾勒出英國寧靜自然的風景,同時也表現(xiàn)了英國人追求恬靜生活的愿望,如原文中的“cherishing and training of some tree”,“the nice distribution”“the introduction”等都以名詞化的形式出現(xiàn)。原文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以“the”頭的5個排比短語,高將其譯為“某些”“何處”實現(xiàn)與原文的對照,譯出了原文的層次感,使得譯文在形式上精致工整,在語言上簡短精煉,層次上步步深入描寫的從容,包含情意。此外,高將原文譯為了四個小句“當疏當密,雜錯間置,以成清蔭敷秀、花影參差”,該句中多用四字格,短小精悍、形象生動,富有美感。譯文中也有增詞的現(xiàn)象:“清蔭敷秀”“花影參差”,譯者加以補充,顯現(xiàn)花卉的美妙分布與存在。如此簡單的小句,譯者這一審美主體缺需要字字斟酌,不僅涵蓋原文深意,還要搭配巧妙,不受原文字數(shù)短小的限制,將園林風景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3.意境美

      劉(2005)認為“翻譯審美中必須把握住SL中作者的情志,意旨,才能以此為準繩選擇詞語,確定譯文總體風格、風貌或風骨的再現(xiàn)。因此,在翻譯過程中,作者對原文美學的感受,以及本身的創(chuàng)造性和主觀能動性會使譯文各具特色,并帶有個人風格。

      同樣以例2為例,該段亦是對英國園林景觀的總體描述。譯文的絕美之處在于不拘泥與原文語言形式的限制,從原文中獲取藝術(shù)美感,將原文中動靜結(jié)合的畫面表達的淋漓盡致。譯文中的“時隱時現(xiàn)”“奪人魂魄”,生動地描述了英國鄉(xiāng)村自然的和諧與美麗。高健憑借他的文學造詣和審美能力體味原文并創(chuàng)造性地再現(xiàn)原文的神韻與風格,與原文中的輕松明快風格相對照,美感躍然紙上。

      結(jié)語

      由于英漢兩種語言形式,文化生活習慣的差異,給翻譯帶來了一定的困難。正是審美客體有形式系統(tǒng)與非形式系統(tǒng)的存在,給譯者這一審美主體帶來了客觀限制,但同時也帶來了新的轉(zhuǎn)機。審美主體可以突破或者將審美客體的限制縮到最小影響,從而給譯文帶來對大程度的再現(xiàn)和創(chuàng)造,給譯文讀者以美的享受。對于散文翻譯,作為審美主體,譯者應(yīng)樹立審美的敏感意識,將原作的形式美和非形式美融入到譯文中,最終使譯文傳達出與原文相似的美感。通過對高譯本的分析,讀者可以對審美主體如何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有一定的認識,同時也期望為讀者在進行文學翻譯尤其是散文翻譯時帶來一定的啟發(fā)和指導。

      (作者單位:中國地質(zhì)大學外國語學院)

      猜你喜歡
      客體美感譯者
      生態(tài)翻譯學視角下譯者的適應(yīng)與選擇
      論新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
      科技傳播(2019年22期)2020-01-14 03:05:38
      兼具力度與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大橋下面:我喜歡被遺忘的美感
      中國三峽(2016年11期)2017-01-15 14:00:21
      梵唄的音樂宗教美感
      人間(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3
      舊客體抑制和新客體捕獲視角下預覽效應(yīng)的機制*
      讓語文充滿生機充滿美感
      散文百家(2014年11期)2014-08-21 07:16:24
      元話語翻譯中的譯者主體性研究
      外語學刊(2014年6期)2014-04-18 09:11:33
      論著作權(quán)客體的演變
      關(guān)稅課稅客體歸屬論
      绥阳县| 上杭县| 十堰市| 茂名市| 南开区| 新昌县| 刚察县| 沈阳市| 吉林省| 嘉峪关市| 沈阳市| 招远市| 神农架林区| 苍溪县| 古交市| 肇庆市| 开鲁县| 松江区| 永顺县| 平潭县| 芦山县| 梁河县| 准格尔旗| 临泽县| 胶南市| 卓尼县| 上思县| 望江县| 铁岭市| 长沙市| 肃北| 高要市| 湖州市| 沾化县| 观塘区| 饶阳县| 龙里县| 绍兴县| 榆社县| 台江县| 敦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