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文慶
高三復習尤其到第二輪復習,要精講精練,合理整合,以一當十。這樣一題多解,一題多變,多題一解就尤為重要。本文就從“一題多變”講述高三物理復習過程中的一些策略?!耙活}多變”即是在原題的基礎上適當變換題目條件和要求,把已知換未知或未知換已知,從而構(gòu)成新題。很多高考題目就是通過這種方式變換出來的。其實在平時教學過程中,我們都會遇到很多優(yōu)秀的物理題,對于優(yōu)秀的題目,教學時不能只為解題而講題,應引導學生對這些試題進行深究,使學生能將所學知識在縱、橫兩個方面進行融會貫通。高考題是專家命題,其中不少考題涉及的知識面較廣,所以在教學中,可以有意識地對這些題目進行深挖和變換,使題目的效能得以充分發(fā)揮。
“一題多變”的方法如下:
①保持條件不變,變換要求;
②保持要求不變,變換條件;
③條件和要求同時改變。
可以看到,若將B點向上移動到某一點P,依然可以求出⑧和⑨兩式的結(jié)果。
其實,只要兩端水平距離b、細繩的長度a以及物體的質(zhì)量m保持不變時,無論怎樣改變A的位置或是變換B的位置,只要兩段細繩的長度不為零,那么細繩拉力的大小、兩段細繩與水平方向的夾角將保持不變,其數(shù)值均等于③、④式結(jié)果。再看圖4,當沿AC方向的自變量x發(fā)生變化時,沿AB方向的變量y亦發(fā)生相應的變化,而y與x成正比的函數(shù)關(guān)系。在B點從上面的最高點向下移動到最低點的過程中,細繩的張力T的大小和方向等均保持不變。
本題關(guān)鍵在于理解滑輪這個物理裝置,由于光滑,在達到平衡時繩子張力處處相等。若把滑輪換成繩子打結(jié)在O處,則繩子兩邊的力就可以不相等,但是依然可以用平衡及相似三角形求解,這里就不再一一列舉,讀者不妨畫圖求解。
【例2】 如圖5,如果只給你一把刻度尺,請你測量出物體與軌道之間的動摩擦因素。(物體與斜面和地面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相同,不考慮轉(zhuǎn)角能量損失)
解析:依題意知,用刻度尺分別測出物體在斜面及水平面上滑行的距離,利用運動學及牛頓定律求解,或者從功能關(guān)系可快速得出答案。
利用本題的情景,可以加入考查學生對力學、運動學、電場、磁場等知識的掌握情況的內(nèi)容,試題變換如下。
變式一:如圖6,若水平面BC段光滑,且在BC段靜止放置一個質(zhì)量為m的物體,M從斜面上滑下后,在水平面與m 發(fā)生彈性碰撞,求碰后m 的速度?
變式二:如圖7,若水平面上接入一半圓形光滑軌道,底部與水平面相切。滑塊M與物體m碰后,滑上半圓型光滑軌道,恰好能過最高點,求軌道半徑R?
變式三:如圖7,物體m過圓弧最高點D后,落回水平軌道,若BC水平面足夠長,求落地點與D點間的水平距離?
變式四:如圖8,若加入豎直向上的勻強電場E,且接觸面均光滑,M所帶電量為+q,M恰能過最高點,求滑塊應從斜面多高的地方滑下?
變式五:如圖9,若加上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 M所帶電量為+q,M恰能過最高點,求所加電場強度E的大???
由此可見,在第二輪復習教學中,我們嘗試不改變上述基本思想的條件下,通過改變題設已知條件、未知目標等方法,就可以編制一些類似的習題,讓學生分析或解答,進一步提高學生知識面深度和廣度。
參考文獻
[1] 廖伯琴主編.物理教學研究與案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許童鈺.物理問題的一般分析方法[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 2007(6).
[3] 萬小建.一題多變,提高物理復習效能[J].湖南中學物理,2010(2).
[4]崔東華.談物理“命題”和“一題多變”[J].數(shù)理化學習(高中版), 2008(3).
(責任編輯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