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瑞娟
[摘 要]教師的教學語言直接影響授課效果。美的語言應充滿激情,具有感染力,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情緒;應準確精煉,通俗易懂,讓學生聽得明白,易于接受;應幽默有趣,循循善誘,潤物無聲。教師應不斷提高自己的語言藝術,讓聽課學習成為學生的最美享受。
[關鍵詞]教學語言;激情;感染;啟發(fā)
語言是教學的主要手段,語言表現(xiàn)形式的好壞、優(yōu)美與否,直接影響著教學活動的進行及學生審美經(jīng)驗與知識的重現(xiàn)。蘇霍姆林斯基說:“教師的話帶有審美色彩,這是一把最精致的鑰匙,它不僅開發(fā)情緒記憶,而且深入到大腦最隱蔽的角落?!苯處熞妹赖恼Z言向?qū)W生傳授知識。美的教學語言有哪些特點呢?
一、充滿激情,具有鼓勵性
教師的情緒、情感具有感染性,教師講課時情緒飽滿,精神專注,神采飛揚,可以產(chǎn)生共鳴,使學生感受到老師對所講的一切是多么感興趣,多么認真,教師是多么喜歡自己所教的學科。這種形象和狀態(tài)本身就產(chǎn)生一種極大的吸引力,能形成生動活潑、積極主動的課堂氣氛,引起學生學習興趣,從而更好地接受新知識。
請看特級教師王崧舟在執(zhí)教《長城》一課時精彩的導入。
教師:法國總統(tǒng)密特朗這樣說過,沒到過金字塔就等于沒到過埃及,沒到過長城等于沒到過中國。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曾說過,長城是我所看到的最令人震憾的古代建筑。美國總統(tǒng)克林頓這樣說:長城是一個奇跡,一個偉大的民族創(chuàng)造的偉大的奇跡。同學們,他們?yōu)槭裁磿羞@樣的感受呢?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理解?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贊美?讀課文!放開聲音讀,大聲地讀,一邊讀,一邊用心感受。
王崧舟入情入境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出了感受萬里長城,贊美萬里長城,因萬里長城而感自豪的濃郁的情感氛圍,為學生鋪設了一座與文本交流的情感橋梁。
二、詞準意切,具有精確性
科學知識是容不得半點虛假的,教師在教學中運用的詞語、表達的意思必須準確明了,不能模棱兩可,更不能信口開河,讓學生無所適從。教學又要求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完成一定的授課任務,因此,語言必須精煉,對學生明白的問題,一言以概之,言簡意明;較難而又需要掌握的知識,講得深刻又細致,這樣能牢牢抓住學生的心,把學生引向知識的深處。反之,語言內(nèi)容空洞、重復,則容易使學生厭煩,思想溜號。另外,在評價學生回答的問題時,有的教師愛用“差不多”“還算可以”等類似的詞語,這都不是教學語言,對或不對,是或不是,都應給學生準確的答案,使學生心中涇渭分明。
三、抑揚頓挫,具有節(jié)奏性
教師的語言應像一首優(yōu)美的樂曲,有高昂,也有低沉;有急促,也有緩慢。平緩而低沉的語調(diào)易使教室空氣沉悶,學生情緒不振,聲音過大則易使學生疲倦;不分主次緩急,機關槍似的連續(xù)不斷,更使學生無從接受,肯定也會導致教學的失敗。美的語言應做到抑揚頓挫,富有節(jié)奏感,講到主要的地方,重復一遍;講到快樂的地方,就自然露出微笑,講到憤怒的地方,情緒就很激昂,講到悲傷的地方,聲音就得很低沉。
四、促人深思,具有啟發(fā)性
激起學生求知的欲望,使學生積極主動地隨著老師的語言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在共同的思維活動中掌握知識、懂得道理是教師進行教學的根本目的。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應具有啟發(fā)性,教師一面提出一些有價值的問題,一面引導學生去思考、去探求,使學生一步步走向成功,從而既增長了知識,開發(fā)了智力,又培養(yǎng)了學習的興趣。
五、淺顯易懂,具有通俗性
教學在師與生、教與學之間,信息的互相傳遞,多數(shù)是憑借語言為中介來進行的。教師傳遞的知識能否被學生所理解、掌握,關鍵在于他使用的語言能否使學生聽懂。教師的語言如果運用生詞僻語或是語句冗長,詞不達意,使學生如聽天書,不能理解,這就無法實現(xiàn)教學的目的。
與口頭語言相比較,書面語言有一定的深度,有些內(nèi)容學生不易理解,這就要求教師必須用明白易懂、生動活潑的口頭語言代替比較深奧、枯燥的書面語言,使學生容易接受。因此,教師的教學語言必須具有通俗性。
語言美是教師講課成功的前提,是開啟學生智慧之門的鑰匙。教師講究講課的語言藝術,必然給教學帶來很大的吸引力,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
責任編輯 周正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