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振雷
摘 要:現(xiàn)階段我國已經進入了法治社會,每個公民都有權利拿起法律武器來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對于技工學校的學生來說,年齡正處于青春期發(fā)育時期,也是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開展法律知識的課程不僅有助于我國民法、勞動法、未成年兒童保護法、婚姻法等各項法律法規(guī)的普及,更有助于增加學生的法律意識,使他們能夠學法、懂法、用法,守法,成為社會上的良好公民,所以法律教育是技工學校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內容。在技工學校法律課堂中,由于教師采用了多種的教學方式,使得學生對法律課堂具有濃厚的興趣,從而使得師生之間建立起良好的理解、信任、尊重與合作的關系,也增進了師生之間的關系,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使得學生真正體會到學習法律的樂趣。與此同時,老師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模式,將課堂交付給學生,學生也就成了真正的學習主人。本文作者從當前技工學校法律課堂開展的現(xiàn)狀,探討了一些課堂上的教學方法,希望對同行提高教學水平具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關鍵詞:技工學校;法律課堂;教學方法
1 前言
教學是一門‘.教書”的藝術,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和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主創(chuàng)性,就必須選擇恰當?shù)慕虒W方法。心理學理論告訴我們:學生的學習情緒直接影響學習效果。蘇霍姆林斯基在學習心理學中說過:如果教師不想方設法使學生產生情緒高昂和智力振奮的內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不動情感的腦力勞動就會帶來疲勞。沒有歡欣鼓舞的心情,學習就會成為學生的負擔。如果教師把課堂交給學生,自已作為學生的引導者來組織教學。也就是說,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是最適合學生的學習方法。
法律課教學,作為一門理論性較強且重在法治教育的課程,一旦予以學生枯燥、空洞、說教的印象,將再也難以產生好的教學效果。根據(jù)我多年從事技工學校法律課教學工作的經驗,我認為技工學校入校學生大部分為初中畢業(yè)生,文化程度普遍不高,法律教學不宜追求高深的理論法條,而應該多用身邊的實例使他們更多的感知法律,樹立法制觀念,用“法眼”看社會。法律課教學應針對學生特點,除了要運用生動活潑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外,還應該和學生建立起相互信任的橋梁,贏得他們的尊重、欽佩和理解,做學生成長的領路人,最終達到把教育要求轉化為學生行為的教學目的。具體來講,就是把課堂交給學生,與學生共同學習。常用的教學方法主要有以下一些。
2 法律課堂教學方法分析
2.1 采用角色演繹法
筆者講法律概念,從未干巴巴解釋定義和原則。生活中的真實案例,哪一個不蘊涵著法理和法條呢?我的自主合作學習的方法之一就是“角色演繹法”。舉例而言,在講《治安管理處罰法》時,我設計了一個只有兩個當事人,案情簡單,卻涉及六個法律問題的案例。第一環(huán)節(jié),我請兩位學生扮演當事人,請他們演繹案情,并請其他人扮演法官、律師和公安人員并準備資料,做好解釋法律條文,進行判決的準備。這樣,學生開始進入緊張的準備工作。適當時間后,進入第二個環(huán)節(jié),學生開始演繹案情,演員各自到位。這期間,教師注意力集中到一點:查找演繹過程中法律適用錯誤。第三個環(huán)節(jié),請其他未扮演角色的學生先發(fā)表見解,找出錯誤,提出自己的看法。第四個環(huán)節(jié),教師講評。結果,不僅教學計劃中要掌握的六個問題全部理解,還牽出了跟犯罪概念有關的兩個問題,等于把下節(jié)課也一并預習了。這種授課方式令學生終身難忘。筆者認為,這是最省時、最見成效的自主合作教學方式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事前必須做大量的準備工作,尤其是案例的選擇,要既簡單又典型,考慮學生的實際水平,避免在角色演繹中出現(xiàn)法律知識空白、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2.2 采用辯論討論法
教育教學的主體是學生,討論是以問題為中心,以教師引導下的師生對話、討論為主要手段的一種教學活動方式,它旨在鼓勵學生發(fā)揮學習的主動性,學會用自己的頭腦思考、辨析、歸納。建構主義理論認為,學習是學生主動建構知識的過程。美國教育家布魯姆也指出:“知識的獲得是一個主動的過程,學習者不是信息的被動接受者,而是知識獲得過程的主動參與者”。
前蘇聯(lián)一位教育家強調:“教的最優(yōu)化必須落實到學的最優(yōu)化”。學生學習的過程實際上就是學生獲取、整理、貯存、運用知識和獲得學習能力的過程:在教學中,我常常通過‘問題一探究”教學途徑,促使學生進行主動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分析、比較、思考、討論、釋疑中達到“問題由學生提出,過程讓學生參與,疑難由學生解決”的目的,把學習的過程、學習的時間和學習的權利還給學生,幫助學生在積極體驗中學會學習,善于學習。根據(jù)美國著名教育學家威廉格拉塞的自控論和合作學習理論,學生進行合作學習是一種行之有效的學習方式。他認為“人的一生都有與別人分享的需要和合作需要。合作使學生更專心一致地投入學習,對教學過程、學習任務和學科本身產生更積極的情感,提高學生對他人認知和情緒的理解能力,增進學生的心理健康。討論、辯論可以培養(yǎng)訓練學生的責任意識,達到教學目的。同時,討論和辯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膽量,從而達到積極主動和樂于學習和鍛煉口才的目的。當然,在討論過程中,要特別注意發(fā)揮教師的引導作用,比如教給他們討論的技巧,給表達能力欠缺的學生以及時的鼓勁點撥,使討論能夠有序并且激烈地進行下去等等。
2.3 采用媒體教學法
多媒體教學發(fā)展到今天,已不是什么新生事物?,F(xiàn)在,幾乎每個教師都可以制作課件,但是由于手法單調、內容單一,很多時候淪為電子教案,對學生沒有太大吸引力,尤其是法律課教學,學生哪里會安靜地坐著聽人說教。作者在多年的教學中靈活運用了圖像、聲音、影片剪輯、動畫、文字等聲像資料,吸引學生積極參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換句話說.多媒體教學照樣要秉承“把課堂交給學生,與學生共同學習”這一教學理念,才不至于白白浪費教學資源。
比如發(fā)現(xiàn)有些學生牙慣在公眾場合毫無顧忌地說臟話,絲毫不管什么人在場,毫無禮儀常識。為此,有一次上課件課,討論法律和道德關系時,為了借機教育一下學生,就在課件中專門穿插了一個名為《臟話》的FLASH動畫,播放之后,學生們在大笑聲中感慨說:
“以前沒看到自己說話的樣子,現(xiàn)在終于知道原來給人這種惡劣的印象。接著又給他們播放了一段影片剪輯,里面是彬彬有禮而又親切自然的人物形象。經過這么一個反差強烈的對比,無須教師再說什么,學生已經心領神會了。所以,設計課件內容,照樣需要秉承讓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教學理念。
需要注意的是,再成功的教學方法,都必須建立在一種關系之上——即成功教法的法則。也就是說,教師必須注意用公正、富有愛心的態(tài)度來處理與學生的交往,也就是說要尊重他們,講究批評的藝術,營造既是師生又是朋友的和諧氛圍,使學生產生對教師的極大信賴。這種互相尊重和信賴的關系,可以保證一個教師把他的教法的作用發(fā)揮到最好,因為再完美的課堂也難免不出現(xiàn)一些沖突。筆者在上討論課時,學生辯論到激動之時,急不擇言,竟對對方發(fā)動人身攻擊。如何巧妙地化解沖突,并優(yōu)化學習氛圍,可以說是成功教學的基本保證,需要教師極高的素養(yǎng)。因為語言的暴力是冷暴力,一種比暴力更能使人憤怒、沮喪、自卑或者怨恨的傷人武器。暴力或許只傷害肉體,而冷暴力,則直接擊中人的心靈。因此,教師遇到此類行為時先讓學生感受到你的公正愛心,了解到你對他們的欣賞和尊重,再采取婉轉不傷自尊的方法去糾正,就會淡化他們的逆反心理,對自己的做法感到慚愧,從而產生對自己的約束自律,對教師的感激尊重,遠比粗暴的批評來得科學,來得有效。渴望受人稱贊是人的本性。掌握批評的藝術,建立師生如友的關系,自然可以在把自主權交給學生,課堂上優(yōu)化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果。這對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充分發(fā)揮他們的主動性,是不可或缺的。也可以說,是實現(xiàn)自主合作教學理念的成功法則。
3 結語
總而言之,科學合理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公正富有愛心的教學態(tài)度對于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只有教師和學生之間能夠彼此理解、相互信任和尊重,才能確保教學活動順利開展起來。與此同時學生只有在良好的學習氛圍中才能保持對學習的充沛興趣,也才能主動、愉快的學習;而教師采用豐富多彩的教學方法將課堂交給學生,學生也才會成為學習的主人。
參考文獻
[1] 王晨雁. 法律課程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探索[J]. 河海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