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昌松
【摘要】隨著Intemet的進一步發(fā)展及其在全球的迅速蔓延,引發(fā)了對傳統(tǒng)教育模式的新一輪革命。利用先進信息技術的網絡教育具有突破時空限制和實現資源共享的基本特點,實現了以學習者為主體的、協(xié)作式的學習方式。本文從教學模式研究,介紹了網絡教學平臺的設計思想、設計原則和功能,最后提出了網絡教學平臺的展望。
【關鍵詞】網絡教學;網絡教學平臺;網絡教學資源
一、引言
信息技術的發(fā)展為教育帶來了新的機遇。計算機網絡的日益普及和Internet的迅猛發(fā)展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變的鮮活起來,其中教學方式的轉變就是如此,所有傳統(tǒng)教學內容和形式均以全新的面目出現在教師和學生面前?,F代遠程教育不但可以優(yōu)化教育資源配置,縮小城鄉(xiāng)及不同地域之間的教育差距還可以擴大教育的時空,突破學校教育和正規(guī)教育的框框,建立起多樣化的教學模式。
二、教學模式研究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是課堂教學法,它基本上分為三類:一是以“教”為主的模式,這種模式把教育過程變成單純的“知識繼承者”的加工過程,它能夠在較短的時間內讓學生掌握系統(tǒng)、扎實的知識,但是該模式往往忽略學生的主動精神;二是以“學”為主的模式,這種模式主張以學生為整個教學工作的中心,因而培養(yǎng)的人才具有強烈的自主意識,但是該模式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三是以“問題”為中心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將教育的內容變成一系列問題,并以此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它加強了對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培養(yǎng),順應了素質教育關于發(fā)展與創(chuàng)造的思想,但是對知識的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網絡教學作為一種全新的教學實踐手段,應當注意繼承和發(fā)揮上述三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在體現素質教育全新思想的基礎上構造自己的教學模式。
三、網絡教學平臺模型的設計
(一)網絡教學平臺模型設計的思想
1.具有基本實用的教學功能
應包含課程制作、學生學習、師生交流、作業(yè)管理、考試管理、提供資源等基本功能。
2.實現各種教學策略
公布網絡課程內容、在線側試和作業(yè)等;為學生提供大量有用的資源鏈接,實現基于資源的學習;通過課程論壇等模塊實現協(xié)作學習策略。
3.以學生為中心
網絡教學系統(tǒng)就是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模式的體現,所以,不論大的方面還是小的細節(jié)都應該堅持以學生為中心。
4.簡單實用
在設計時,凡是可有可無的模塊堅決不要,對于較復雜的模塊,力爭使用界面簡單。
(二)網絡教學平臺的體系結構與功能模型
一個完整地網絡教學平臺應該由四個系統(tǒng)組成:網上教學支持系統(tǒng)、網上教務管理系統(tǒng)、網上課程開發(fā)工具和網上教學資源管理系統(tǒng)四個子系統(tǒng)。
1.網絡教學系統(tǒng)
(1)流媒體的授課
1)課件點播系統(tǒng)。課件點播不僅需要播放語音和視頻,而且還需要同步播放教師授課的板書,大多是基于PowerPoint或HTML的講稿。教師授課的視頻信息事先數字化。
2)流媒體廣播同步授課。流媒體廣播的同步授課并不事先存儲視頻而后播放,它在將視頻數字化后不存儲而直接廣播到一組客戶端播放。因此,它是實時和同步的,多個視頻流可以同時向不同的教室廣播。
(2)測評系統(tǒng)
測評系統(tǒng)包括試題庫、測驗試卷的生成工具、測試過程控制系統(tǒng)和測試結果分析工具、作業(yè)布置與批閱工具。
(3)自動答疑系統(tǒng)
在教學設計階段,教師將本學科最常見的疑難問題按一定的組織方式,存放到領域知識庫中,當學生在遇到疑難問題時,通過網絡遠程提交問題的描述,系統(tǒng)將根據學生提交的問題描述,對領域知識庫進行智能搜索(主要采用的技術有中文詞語的自動切分、全文檢索、關鍵詞索引等),按照檢索內容相關程度的高低,將對該問題的解答呈現給學生。
(4)師生交互工具
為了有效地支持分布在異地的師生間交流,遠程交流工具應該包括同步/異步討論園地(聊天室、BBS)、電子郵件、即時通訊工具等交流工具,另外還應通過桌面視音頻會議系統(tǒng)來提供包括圖像、語音、視頻、電子公告等多媒體的支持。
(5)學習管理系統(tǒng)
針對性的輔導、疑難解答、協(xié)作監(jiān)控、實施智能化、個性化的遠程學習環(huán)境、成績管理、學習進度管理、學生工作區(qū)和課堂筆記本管理等等。
2.網絡教務管理系統(tǒng)
(1)教務管理系統(tǒng)
注冊認證:該系統(tǒng)接受用戶的注冊,保留學生的檔案數據。
學生學籍檔案管理:學生的學籍管理覆蓋學生從入學申請到畢業(yè)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教師檔案管理:教師管理包括對教師的檔案管理、教師的資格審查、教師的業(yè)績考核以及對于教師任課的管理。
數據統(tǒng)計與分析:將各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數據收集起來,定期整理、統(tǒng)計,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一定的智能推理,并將結果通過報表、E-mail等形式反饋給學生、教師或相關人員。
信息查詢:學生、教師、管理人員以及一般的瀏覽者均可通過Internet,在相應的權限范圍內,瀏覽相應的信息,如學生對專業(yè)、課程情況的查詢,學生對考試成績的查詢,教師對學生信息的查詢等。
教師評價管理:對教師的教學情況作綜合評價。
學生學習評價管理:對學生的教學情況作綜合評價。
(2)專業(yè)與課程管理
專業(yè)、課程的管理:包括專業(yè)的設置、管理,專業(yè)課程的設置、管理,培養(yǎng)計劃的制定和調整。
課程管理:包括設立課程,指定課程相關人員(如開發(fā)人員、授課人員、助教人員和學生)的權限和口令,分配建立與課程相關的設施,如郵箱、討論區(qū)、網址等。
課程內容發(fā)布:將教師開發(fā)的課程內容,上載到相應的遠程教學系統(tǒng),在網上發(fā)布,實施網上教學。
教學計劃發(fā)布:發(fā)布某門課程的教學計劃,提供查詢、修改、刪除等功能。
(3)系統(tǒng)管理
權限控制:將系統(tǒng)用戶劃分為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指定不同的功能、不同的權限。對于不同權限的用戶,只提供他所能訪問的功能界面,控制無關信息的顯示。
數據備份:定期對系統(tǒng)關鍵數據進行備份,并對備份檔案作詳細記錄。
3.網絡課件開發(fā)工具
網絡課件開發(fā)工具就是要讓非計算機專業(yè)人員(普通教師)能夠方便地構建網絡課件和相關內容(備課、考試等),該工具可簡化教師開發(fā)網絡課件和備課的過程,降低課件開發(fā)對教師計算機技能的要求,使一般教師易于學習掌握。
4.教學資源管理系統(tǒng)
(1)使用資源
瀏覽:信息呈現的方式是決定用戶能否方便地瀏覽信息并迅速找到自己所需要信息的關鍵因素。
資源下載:用戶可將自己需要的信息從資源庫下載到本地計算機的硬盤上。
使用跟蹤:系統(tǒng)自動記錄資源的使用情況,如瀏覽次數、下載次數等。
(2)檢索資源
對于文本素材,也就是關鍵詞的全文檢索功能;對于其它類型的素材,則以布爾邏輯查詢所有類型匹配的屬性字段。系統(tǒng)要具備良好的導航結構。檢索出的資源,可以進行在線預覽。
(3)資源錄入與發(fā)布
資源批量入庫:一次將多個具有相同屬性的資源加入資源庫中。
資源單個入庫:一次將一個經過審核的臨時庫中的資源加入正式資源庫中。
遠程提交:用戶可遠程提交素材(用戶可通過互聯(lián)網絡遠程上載素材)。
(4)資源的搜集與整理
資源自動搜集:系統(tǒng)可根據管理員的信息檢索要求,自動在Internet網上搜集信息。
資源自動整理:系統(tǒng)可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自動文摘、自動提取關鍵詞、自動建立索引。
5、資源審核
審核:查看用戶上載的資源,并標記不合格的資源,確認合格的資源。
刪除和修改資源:允許管理員刪除和修改資源庫中不合格的記錄。四、網絡教學平臺的展望目前中職學校的數字化校園和無線網絡建設也日趨完善,未來的網絡教學平臺應能適應這些技術的發(fā)展,比如可以將網絡教學平臺整合到學校的一卡通當中等。隨著教育技術理論和網絡技術的不斷發(fā)展,對網絡教學平臺的研究和探索還將不斷深入網絡教學平臺也將在現代教學中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