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英
在新課程改革中,我們要學習的不單單是課堂教學外在的形式,更要把握好新課程的新理念,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觀和學生觀。真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充分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走進課堂,走進文本,走進語文學習的樂趣之中。只要真正理解什么是自主,并擺正教師在學生自主中的引導位置,讓學生有效的合作,實實在在的進行有價值的探究,在學習中有情感體驗,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至于課堂上采取何種形式就可根據(jù)課型靈活掌握了,而不必拘泥于形式,束縛自己的手腳,戴著腳鐐跳舞。教學是個復雜的過程,也注定了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只要我們把握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實質(zhì),靈活的運用各種方式,條條大路通羅馬,只有為我所用的方法,讓學生學習收到實效的方法,才能稱之為好方法。
我國古代的教育家孔子在兩千多年前就曾說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毙睦韺W研究認為,濃厚的學習興趣能促使學生自覺地集中注意力,全神貫注于學習活動;能促使學生產(chǎn)生愉悅的體驗,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尋幽探勝。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因此,如何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是擺在廣大語文教師面前的一道難題,本文通過語言興趣、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情感滲透、優(yōu)化教學方法等方式提高語文興趣教學,優(yōu)化學習過程,提高學習效率。希望與諸位同仁共勉。
一、培養(yǎng)學生學習運用語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要讓學生對語文產(chǎn)生興趣,首先要老師熱愛語文,要通過自己的理解把語文的魅力展示給學生,讓學生覺得語文不僅實用,而且美麗。如果僅僅讓學生把語文當成升學的必修課,為考試而學,勢必不會起到良好的效果。特別是要經(jīng)常給學生傳授些關于語言、文章強大功能的知識和典故,讓學生喜以語文為工具。這樣,學生在生活學習中,就會自然而然的運用和思考語言問題。比如,教學生在日常口語中采用修辭手法,讓語言風趣幽默,或者分析人們?nèi)粘I畛S玫囊恍┱Z言,這樣,自然就會激起學生對語文的熱情。
二、營造良好的師生關系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平等教學,用心幫助學生、愛護學生,用實際行動感化學生,絕不能因為學習成績的好壞而歧視學生。
在課堂教學中,堅持老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讓學生主動、積極地參與教學活動,充分發(fā)表自己的意見,給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的課堂氛圍;在課后,老師要經(jīng)常與學生接觸、交談,了解他們的學習需要、生活問題等,指導他們總結(jié)知識、改進學習方法。情感在教育過程中起巨大的調(diào)節(jié)作用,老師對學生的信任,能夠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心理效應,它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激勵學生的自信心,這種情感還會激起學生對老師的信賴,使老師提出的要求更容易被學生接受。另外要讓學生真正喜歡老師,喜歡老師的課程,老師就得真心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用自己的滿腔熱情去幫助、引導、感化學生,讓學生從內(nèi)心深處喜歡老師。語文課堂教學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同時也伴隨著心靈的接觸,情感的交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過“用形象的話來說就是在知識活的身體里,要有情感的血液在暢流。”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積極配合你的教學,在活躍的教學氣氛中完成教學任務,達到預定的目的,收到預期效果。
三、注重情感滲透
當學生的興趣被調(diào)動后,他們就會積極思維,提出許多問題。由于受年齡和閱歷的局限,幼稚和無知的發(fā)問,常常會在課堂上出現(xiàn),引得全班哄堂大笑,甚至會把老師推到很尷尬的地位上。遇此情形,學生總急于觀察老師的臉色,甚至懷有一定的緊張的情緒。為了消除學生的顧慮,不給學生造成思想壓力,作為老師不應批評、責備學生,而是給予肯定和鼓勵,并積極善誘。這種和顏悅色的誘導過程,往往滲透著情感教學。其實語文教學的本身,就是認知和情感交織在一起的。設想:一個語文教師板著臉,兇巴巴地往講臺上一站,說“同學們今天我們上魏巍的作品《我的老師)”。當講到蔡蕓芝老師如何教學生跳舞、觀察、讀詩時,站在講臺上的那位老師又將作何感想?同學們把書上寫的老師與現(xiàn)實中的老師進行對比,還會喜歡你嗎?還會認真聽你的課嗎?因此在上課前,一定要先認真?zhèn)浜谜n,發(fā)掘出課文中更深一層的內(nèi)涵,盡量讓自己象演員一樣,全身心地投入角色,縮小師和生心理差距,融治師生關系。事實說明,輕松、融治的氣氛,能使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愉快地接受教學內(nèi)容,并打上深刻的烙印;而過于嚴肅、刻板中的強迫接受的知識,一晃就煙消云散。課堂不應是硝煙彌漫的戰(zhàn)場,而應是笑聲疊起劇場。笑聲能填平師生之間的差異,溝通師生之間的情感,只要師生之間心心相通,就能共同步人有趣的語言領地。
四、優(yōu)化教學方法
優(yōu)化和改進教學方法是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和組織者,參與教學活動的全過程,充分發(fā)揮教師“導”的作用是促進學生“學”的關鍵,為此“教”必須致力于“導”,服務于“學”。
1、以教材為本,采用靈活多變的教法。
學生學語文,對不同的教與學方式的反應也有著截然不同的態(tài)度。在使用教材的過程中,一定要注意教、學方式的與時俱進。葉圣陶先生早就主張在學生自學基礎上,課上提出問題開展討論,教師相機誘導?!敖處熤疄榻?,不在全盤授予,而在相機誘導。必令學生運其才智,勤其練習,領悟之源廣開,純熟之功彌深,乃為善教者也?!毙抡n程的實踐也證明,這種“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很受學生的歡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2、著眼于誘導,培養(yǎng)和激發(fā)學習興趣。
農(nóng)村初中語文課堂教學同樣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而扭曲變形,“滿堂灌”和“題海戰(zhàn)術”已經(jīng)嚴重挫傷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興趣,也使語文變了味。因此,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通過誘導培養(yǎng)學生強烈的求知欲和正確的學習動機,激發(fā)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和高漲的學習熱情,使探求新知的認識活動變成學習的心理需求的過程,從而引導學生變“要我學”為“我要學”,變“苦學”為“樂學”。
總之,語文教學要求老師轉(zhuǎn)變觀念,堅持讓學生得法于課內(nèi),得益于課外。重積累、重感悟、重閱讀,讓每一堂語文課都繪聲繪色,才能讓學生真正地愛語文、學語文、用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