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 笑 黃志冰
(1.長沙師范學院 湖南·長沙 410100 2.湖南科技職業(yè)學院 湖南·長沙 410004)
目前,不管是城市還是農村,都在大力發(fā)展幼兒教育,尤其是黨的十八大提出了要加強幼兒教育,幼兒教育已形成一種熱潮。 而很多雙語幼兒園都以英語教學為金字招牌吸引了不少生源, 幼兒英語教育越來越受家長們的歡迎, 但對幼兒英語教育理論的研究滯后于實踐。 因此,幼兒教育工作者正加強研究如何科學地、有效地進行幼兒英語教育。 在幼兒英語教育中,教育模式是教育的根本,是實現(xiàn)教育目標、提高教育效果的重要保證, 幼兒英語教育模式直接決定幼兒英語學習的成效。
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認為: 第二語言學習最敏感的年齡段在2-8 歲, 而第二語言純正語音獲得的關鍵期則在6 歲之前。 第二語言學習在關鍵期進行,非常有助于提高語言學習的成效。 作為幼兒教師,應該充分認識到語言習得關鍵期假說的重要性, 及時把握幼兒語言學習的關鍵期。 國內外對課堂第二語言教育展開了大量的研究,但多集中于中、小學,而對幼兒英語教育模式的系統(tǒng)研究幾乎很少。 近年來,幼兒英語教育已逐步走出語言課程教學活動的模式,進行了幼兒英語新的教育模式的探討,常見的教學方法:TPR 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都能夠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英語學習興趣和學習效果。 至于具體應該使用哪種教學方法, 怎樣實現(xiàn)教學資源的最大優(yōu)化,卻一直缺乏一種合理、有效又可以衡量的“評測標準”去測量。 同時,pro—drop 參數本身涉及的句法較簡單, 較適宜解釋幼兒期啟蒙英語學習的特點與規(guī)律、衡量幼兒英語學習的效應。 因此,了解幼兒在漢語pro-drop 參數的基礎上英語pro—drop 參數建立的情況,關注和測試幼兒在母語獲得的基礎上,第二語言學習呈現(xiàn)的特點、規(guī)律與效果,便顯得格外有意義。
1991 年,喬姆斯基介紹了普遍語法:即普遍語法是由普遍語言的原則和參數理論(the Principles and Parameters Theory)構成,其“參數”包括方向參數、話題參數、隱含pro 參數等,直接反映了語言與語言之間的差異。 語言習得就是在后天經驗中普遍語法原則參數建立的過程,即為各個參數賦值的過程。 參數的建立取決于所學語言的素材, 對任何語言來說參數值是通過語言經驗加以確定的。 參數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場”(setting);不同的語言會有不同的“場”(setting)。 以隱含pro 參數為例,句子是否省略主語代詞根據不同的語言而定。 英語的陳述句必須有主語,如“He sings.”;但在漢語中有這種現(xiàn)象:“剛去過,在干活”原則和參數理論認為,在句子“Parla.”的深層結構中, 主語是存在的, 而在淺層結構中, 主語是以“零”(null)的形式而存在的,“零”的主語形式也可稱為pro;pro 在表層結構中被隱含了。 如:漢語“剛去過,在干活。 ”的淺層結構為“pro 剛去過,pro 在干活”。 pro 一drop 參數又叫零主語參數、無主語參數,是普遍語法中一項有關陳述句中是否可省略主語的參數;pro 一drop 現(xiàn)象就是指在一個陳述句里, 主語可以刪去。 從這一定義出發(fā),英語的pro 一drop 參數值為負值,漢語的pro 一drop 參數值為正值。 幼兒的英語學習便涉及到在漢語pro 一drop 參數正值的基礎上重新建立英語的pro 一drop 參數負值的過程。我們借用了普遍語法理論中被引用最多、 最重要的參數pro 一drop 參數, 對以下兩種英語教育模式進行了深入的比較研究。
在當前的幼兒英語教學中, 常見的教學方法主要有:TPR 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
TPR 教學法, 又稱全身教學法 (Total Physical Response),產生于美國20 世紀60 年代,是美國加州圣約瑟大學心理學博士詹姆斯·阿爾士教授在對于語言習得機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后提出的。 研究發(fā)現(xiàn)兒童的語言發(fā)展 (languag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 過程既是連續(xù)的, 又可大致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3 歲前是言語獲得時期;第二階段:3-6歲為完整口頭語言發(fā)展的關鍵時期;第三階段:7-18歲言語提高和完善的時期。 如果能夠把握幼兒語言發(fā)展的三個階段, 將能夠幫助幼兒克服注意力易分散、學習能力差、持久性差等缺點,有效地幫助幼兒提高英語學習的注意力, 增強了幼兒英語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在快樂地模仿中,不知不覺習得了語言。TPR 教學法讓幼兒通過全身的動作反應來學習英語,倡導一邊進行身體動作,一邊學習外語,讓學習者通過身體動作來加強對外語學習的記憶, 其方法主要有直觀教具教學法,英語字母教學法,繪畫教學法,音樂律動教學法,游戲競賽式教學法。
“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為聯(lián)邦德國著名音樂家卡爾·奧爾夫(carl·orff1895—1982)所創(chuàng)建。 卡爾·奧爾夫通過研究發(fā)現(xiàn):學生在學習中必須動腦、動手、動腳,全身心地感受和表現(xiàn)音樂。 因此他發(fā)明了一組很容易掌握的打擊樂器。 同時,他還充分運用人體各部位可能發(fā)出的聲音參與演奏, 讓學生在課堂上在教師的引導下作音樂性的“動”,讓他們不知不覺地接受著音高、節(jié)奏、聽辨、協(xié)調統(tǒng)一等等綜合音樂能力的訓練。 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改變了傳統(tǒng)的枯燥的教學方法,克服了幼兒學習能力差,英語學習過程中沒有一定目的性等缺點, 有效地提高幼兒的英語學習興趣,鞏固幼兒對英語的理解。 其根據幼兒不同的英語學習的需要,為幼兒設置特有的節(jié)奏,通過節(jié)奏吸引幼兒的注意力, 讓幼兒在一定的節(jié)奏中輕松學習英語。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倡導三大原則。即:第一:一切從兒童出發(fā);第二:通過親身實踐,主動學習音樂;第三: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奧爾夫教學法具有在玩中學,在動中學的特點,其應用可以體現(xiàn)在幫助幼兒學習英語單詞、 英語句型和英語兒歌三個主要方面。
有學者研究得出結論: 浸入式英語教育模式更有利于幼兒英語的學習, 習得不僅是幼兒獲得母語的重要方式, 也是幼兒學習第二語言的有效途徑。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與TPR 教學法都屬于浸入式教學法, 至于哪種教學法更加有助于幼兒學習英語是此部分的主要研究內容。
此部分以pro-drop 為主要理論, 從理論中的人稱代詞未脫落的有主句、語助詞未脫落的有主句、人稱代詞脫落的無主句、正面遷移、單詞和句型的輸入量和輸出量、學生興趣這幾個項目上,以兩種教學方法教授bird,rabbit 的教案為研究內容,比較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和TPR 教學法。 此研究主要采取實驗的方法,即等組單因素的實驗,進行自變量—幼兒英語教育模式的控制,實驗組采用TPR 英語教育模式,對照組采用奧爾夫英語教育模式,實驗時間為五分鐘,每班十人。
1.以TPR 教學法教授bird,rabbit 的參考教案:
(1)通過肢體表演出B\R 不同的字母形態(tài),教師引導幼兒用肢體變字母。
(2) 教師邊做出飛翔的動作邊說Fly like a bird,教師邊跳邊說Jump like a rabbit.
(3)Follow me.
2.以奧爾夫教學法教授bird,rabbit 的參考教案:
學生跟著教師一起手指律動
Five little birds
Five Little Birds
Five little trees in a row.
Come and build your nests in the trees,
We will rock you to and fro.
Five Rabbits
Five Rabbits.
Five Rabbits were hiding.
In the woods one day,
1-2-3-4-5 jumped out,
and then they ran away.
比較內容教學方法人稱代詞未脫落的有主句數量TPR 教學法奧爾夫教學法0 3語助詞未脫落的有主句數量3 6人稱代詞脫落的無主句數量3 2母語對第二語是否有正面遷移是 是單詞的輸入量8 38句型的輸入量3 8單詞的輸出量2 30句型的輸出量2 8學生感興趣的人數比例90%60%
從比較研究中, 我們發(fā)現(xiàn)了幼兒英語學習的特點及影響因素:1.幼兒在英語學習中充分顯示出第二語言學習的潛在能力,并具有學習的主動性;2.母語的正面遷移是客觀存在;3.兩種教學方法都能提高幼兒英語學習的興趣, 由于TPR 教學法涉及到全身動作,感興趣的學生數量更多;4.從人稱代詞未脫落的有主語數量、語助詞未脫落的有主句數量、人稱代詞脫落的無主句數量、 單詞和句型的輸入量對奧爾夫和TPR 教學法進行比較, 我們發(fā)現(xiàn)奧爾夫教學法對于知識(包括句型和數量)的輸入更多;5.從句型和單詞的輸出量可以看出, 運用奧爾夫教學法進行課堂教學,幼兒所掌握的知識更多。
本文在原則和參數理論的框架下,以隱含pro 參數為例證, 發(fā)現(xiàn)母語會對第二語言習得產生不同的影響,或促進外語習得,或干擾外語習得;根據普遍語法,我們發(fā)現(xiàn):第二語言學習者的語言知識是不夠完整的,絕大多數人無法達到相當于母語的水平;第二語言學習者最終達到的語言水平不同, 他們的學習方法也不同。(蔣祖康,1999:114)語言輸入是影響第二語言學習效果的重要外部環(huán)境因素, 動機是影響第二語言學習效果的重要內在情感因素。 兩種教學方法各有千秋,從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角度看,TPR 教學法能非常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從掌握知識點的角度看,奧爾夫教學法略勝一籌。 因此,教師應根據教學目的的不同選擇適合自己和幼兒的教學方法。
[1]常笑.三種幼兒英語教學方法的比較分析.赤峰學院學報[J].2011(11).
[2]遲燕杰.奧爾夫音樂教學法在學前教育音樂課程中實施的可行性研究.[J]. 呼倫貝爾學院教育科學學院.2009(1).
[3]董立.從漢英無主句看pro-drop 參數:——對喬姆斯基語言類型劃分的一點再思考.山東師大外國語學院學報.[J].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