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江華 徐孝順
(1.廣西民族大學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7; 2.百色市凌云中學 廣西百色 533100)
2005年10 月山西沁源某中學師生在公路上早鍛煉時,一輛行駛的大貨車突然失控,撞向正在路邊早鍛煉的師生,造成8死15傷的特大交通事故之后,[1]國家教育部、各省市教育部門下發(fā)了有關學生體育活動安全的通知,學校體育安全問題被擺在了一個萬人矚目的位置。近期,廣州一大學生參加馬拉松賽終點倒地就再也沒有起來,兩天后,另一名昏迷者在醫(yī)院也不幸身亡,[2]相隔數(shù)日,又有襄陽一學生測試1000m在500m處倒地身亡,[3]繼而,我國一些學校運動會取消部分長跑項目報道,再次將學校體育教學的安全問題推向“風尖浪口”。大廣西南寧,傳統(tǒng)的“南寧解放日”半程馬拉松賽,多所高校不承接本校學生報名工作,至使今年的參與人數(shù)大為減少,可見,學校體育的安全問題,影響深遠。事實上,相當長一個時期以來,學校體育安全而導致的體育教學困惑問題已成“瞭原之勢”,成為影響學校體育教學的重要因素。探討學校體育安全問題,為學校體育教育正常進行“保駕護航”。
學校體育教學中存在因安全問題而“因噎廢食”的現(xiàn)象,在體育教學中普遍存在,大有逾演逾烈、“談體色變”之勢,因而“學校體育出現(xiàn)弱化現(xiàn)象”[4],也就見怪不怪了。信手拈來,簡直數(shù)不勝數(shù)。
首先,稍帶有危險性的動作和體育項目被“驅出”了學校體育課。眾所周知,田徑項目和體操項目一直在我國學校體育占據(jù)重要地位,20世紀90年代,大學體育專業(yè)中田徑和體操所占學時最多,兩門課程均達200多學時,在中學體育教學中這兩大項內容也超過50%,而如今,學校體育課中的已難覓跨欄、長跑、單杠、雙杠、跳箱等稍有危險的項目的影子,甚至在有的地方單杠、雙杠、跨欄架、跳箱等器械被卸下束之前閣,鉛球、標槍、鐵餅等器材,大多成了體育器材室里的陳列品。
其次,教學中體育教師不敢上量、上強度。體育課結束后,學生不流汗已見怪不怪。體育與健康課中,400m跑、800m跑等中長跑項目,1500m、3000m長跑項目,早已與學生“拜拜”,近期有報道稱,有學校運動會也將1500m、3000m等項目“砍掉”。體育課中不上量,不上強度的直接后果,就是學生體質的全面下降。就連學生升國旗、軍訓等集體性活動中,學生站立時間稍長,就會有學生暈倒,這種現(xiàn)象已經(jīng)不是什么秘密,學生的體質狀令人堪憂。學校體育是培養(yǎng)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發(fā)展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生理學研究成果揭示,人體功能是不斷適應的過程,要提高心臟的工作能力,就要不斷地對心臟進行適當?shù)牧颗c強度的刺激。顧名意義,體育是身體的教育活動(體育的本質還有爭議),作為主體的學生,在體育與健康課中就要承擔一定的身體負荷。
首先,體育課中傷害事故處理依據(jù)模糊。我國教育部雖出臺了《學校體育課責任事故規(guī)定》、《校園傷害事故條例》等規(guī)定和條例,但不夠完善。在處理學校或教育主管部門與受傷學生之間的法律糾紛時,學?;蚪逃鞴懿块T往往處于“弱勢地位”,主要由于多年前高校收取學雜費,既使是近年來,國家實施義務教育,小學、初中不再收取學費,社會上產(chǎn)生了這樣一種觀念:學生與學校之間的關系不僅僅是過去那種監(jiān)護轉移關系和委托關系,還是一種接受服務與服務的關系。學校成了“上帝”,是“消費者”在學校內,只要活動,就不免磕磕碰碰,更何況是體育活動。體育教師、學校也是千方百計地避免體育中的傷害事故,一旦出現(xiàn)事故,哪怕是幾十年一遇,哪怕是微不足道的幾率,但是,事故終究還是事故,學生終究是受了傷,在教師的心理會產(chǎn)生沉重的負擔。如今人們的維權意識增強,學生在學?!皺嘁媸艿綋p害”,動不動就大官司,更何況如今絕大多數(shù)在校學生是80年代后出生的獨生子女。更何況是在體育這門“偏科”中受到“身體傷害”,家長和學生對在體育課中受“傷害”這種現(xiàn)象斤斤計較,那就見怪不怪了,在家長的思維中,如今孩子的撫養(yǎng)成本高,送孩子上學不容易,送孩子上大學更不容易,當出現(xiàn)體育事故時,索賠時動不動就數(shù)萬、數(shù)十萬。體育課中,學生傷害事故責任界定的法律條文不明晰,無章可循,是校園體育傷害事故后,家長、學生動不動就向學校、教育主管部門索賠,學校、教育主管部門因此被纏上法律糾紛后,令學校、教育主管部門頭痛,也很無奈的主要原因。
其次,體育課中的傷害事件對體育教師壓力的影響。在學校教學事故責任認定中,很難考慮到體育課中學生傷害事故發(fā)生時的實際情況,也就是說學校對教學事故的責任認定,只重結果,不重過程;只注重教學事故發(fā)生的事實。在體育教學中,盡管體育教師將教學安全教育放在首位,但是在課堂中,教師不可能時時刻刻緊隨著每一個學生,謹慎地照管好學生的每一個動作,這也是不現(xiàn)實的,否則體育課無法正常進行,即使體育教師時刻處于“高度戒備”的狀態(tài),體育傷害事故還是不可避免地會發(fā)生。雖然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體育課中出現(xiàn)傷害事故后,體育教師不會因此而承擔實際責任,但是對他們的心理壓力卻是不容忽視的,因此,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一些“危險”體育項目,一些“不受歡迎”的項目,被擠出體育課,就順理成章了,學校、教育主管部門也就順水推舟,“落個人情”,任由這些所謂的“危險”項目被“驅出”體育課。再次,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的實施,為危險項目驅出體育課提供了“借口”。2002年國家教委頒發(fā)了包括《〈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新課標)在內的15個科目的課程標準,新課標實行三級管理制度:國家制定課程的總體規(guī)劃,省級教育行政管理部門制定實施方案,學校開發(fā)或選用適合本校特點的課程。[5]因而,基層教師在并未深入領會新課標精神,就自作主張“驅除”體育課中“危險”項目。三級課程管理并不是學校體育教師想上什么就上什么,新課標實施規(guī)劃中對教學內容的選擇還是有明確規(guī)定的,也詳細規(guī)定了幾年級什么田徑內容或體操內容教學時數(shù)不能低于多少學時。
一百多年的現(xiàn)代教育發(fā)展,業(yè)已證明,體育已成為現(xiàn)代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體育教育關系下一代人的健康問題,古今中外名人志士無不重視體育的育人功能。毛澤東在其《體育之研究》一文指出,“德智皆寄于體,無體是無德智也”,體現(xiàn)了一代偉人對體育的深刻領會,既使在重文輕武氣息濃郁的我國古代,身體活動也成為培養(yǎng)人才的重要內容,如我國古代六藝中射、御就是身體活動。西方國家對于體育的認識比中華民族要也要深刻得多,古希臘思想家亞里斯多德就提倡,要及早對幼單童進行身體教育,英國教育家洛克提出了德育、智育體育三育并重的“三育”學說,業(yè)已證明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事實上,既使是體育有太多的潛在危險性,人們仍然樂此不疲地投入其中,可以這樣說,體育發(fā)展到今天,它已經(jīng)深入到社會的方方面面,深入到人們的內心深處,可見體育的吸引力和對個體的成長意義。
對于體育與健康課中安全問題,應一分為二看問題,體育對人塑造功能,已得到廣泛認可,體育在教育中的地位是無容質疑,不可撼動。的確,這些項目在體育教學中為傷害事故多發(fā)項目,然而,只要是體育運動就會有潛在的危險,體育活動畢竟是身體的活動,一些身體活動是在對抗、競爭中來完成在體育活動中難免會有磕磕碰碰,俗話說:“吃飯還噎死人”,更何況是身體承擔一定負荷爾蒙和強度的體育課。事實能上,體育課中的危險是可控的,這些所謂的危險項目,是經(jīng)過長期的檢驗是適合于學校體育教學的。體育課中傷害事故,是完全可以避免發(fā)生的。
人有時走路都會摔跤,更何況是在大肌肉群進行收縮的體育活動中,在從事一些對抗性強或劇烈運動的體育項目時,應盡量避免,但不可避免地發(fā)生傷害事故。將人身意外傷害保險引入學校。當學生發(fā)生體育意外傷害事故時,讓社會來承擔由此而產(chǎn)生的經(jīng)濟負擔,讓以財政撥款為主的,不以營利為目的教育機構或學校承受沉重的經(jīng)濟負擔,從而卸下思想上的包袱,也可避免學生發(fā)生體育意外傷害事故后,得不到及時救助的情況發(fā)生。
體育教學與其它學科教學的一個顯著區(qū)別就是體育教學中,學生的大肌肉群要收縮,身體要承受一定的生理負荷。在體育活動中,如果方法不當,活動幅度超越了關節(jié)或肌肉的活動范圍、活動違背了人體的生理活動特征等情況,就可能發(fā)生對學生的傷害事故。
4.2.1 遵循教學規(guī)律,提高教學組織教法的能力
體育教學中,各教材有自身的特點,教師在組織教學的過程中,要遵循動作技能的規(guī)律,研究教材,精心組織好教學,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哪個動作可能會存在活動幅度超出關節(jié)、肌肉正常活動范圍等,都要遵循教學規(guī)律,明確體育課中安全教育目標。
4.2.2 做好教學的各項準備工作
一方面,課前要檢查場地、器材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課中,學生練習時,根據(jù)動作練習對場地、器材的要求,及時布置好場地、器材;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做好身體、心理上的準備活動,對運動負荷較大或關節(jié)、肌肉活動幅度大的教學內容,要充分做好熱身準備,對于教學中的難度動作,要積極引導學生學習和練習動作,使他們放下思想包袱,輕松“上陣”。
4.2.3 教學中嚴格把握學生的運動情緒
進行體育活動,學生的情緒要有適度的緊張,不能過于緊張也不能過于放松,過于緊張導致人體各運動肌的協(xié)同能力下降,過分放松就會造成思想麻痹大意,注意力不集中,均易造成運動中的傷害事故的發(fā)生。特別是青少年學生,爭強好勝的心強,有時為了逞能,去完成自己勉為其難的動作,就有可能發(fā)生意外。因此,在教學中教師一定要把握好學生的運動情緒,以適度的運動情緒參與運動。
體育課是師生,互動性最強的一門學生,它不像在教室進行教學的其他學科。教師能較好的控制教學秩序。體育課中,師生互動性強,教師不可能時刻緊隨著某個學生,謹慎地照看好每個學生,因此,學生自身的安全意識非常重要,教學中應注重安全教育,提高學生的安全防范意識。
體育教育是培養(yǎng)全面發(fā)展合格人才的重要手段,學校體育教育不能因極個別的安全問題而因噎廢食。過分地強調安全問題,將體育與健康課中傷害事故的影響無限放大,不是積極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廣大體育和教育工作者應共同努力,探索出體育教育安全問題的對策,讓學生享受到體育教學中安全與健康的雙重樂趣。
[1]沁源車禍肇事司機被刑拘稱事發(fā)時打瞌睡[N/OL].京華時報,http://news.163.com,2005-11-16[2012-11-28].
[2]猝死事件頻發(fā)折射教育悲哀[N].半島晨報/南國早報,2012-11-30.
[3]幫好友替跑1000米,襄陽一大學生猝死[N].長江商報,2012-11-30[2012-12-02].
[4]平萍.校園體育的安全與困惑[N].5版.中國體育報,2005-12-13.
[5]教育部基礎教育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研制組編寫.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解讀[M].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200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