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郭文婧
發(fā)條手機短信就能表達訴求、一封電子郵件就能解決難題——為了黨和政府主要領導能更好地掌握基層民意,貴州省開通了“書記省長——群眾直通交流臺”,接收群眾留言,交辦、轉處群眾訴求和意見建議。此舉受到當?shù)厝嗣袢罕姷臍g迎,也正在被其他地方效法。
民意是決策的重要根基。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要“堅持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從人民偉大實踐中汲取智慧和力量”。然而,民意在傳遞的過程中,也經(jīng)常發(fā)生耗損,甚至是扭曲,結果越到高層,獲得的民意就越可能是被過濾了的、加工了的。因此,越是高層領導,越需要了解和掌握真實的社情民意,建立“民意直達高層”的機制非常必要和緊迫。
越往上走,真正的“民意”越來越少,“官意”卻越來越多。在現(xiàn)實生活中,在一些當權者的操縱下,民意成了謀取部門利益、集團利益的“遮羞布”,成了愚弄公眾和制造政績的“道具”。
當今,聽匯報得來的民意缺乏真實感,而高層領導下基層調研,想獲得第一手民意也越來越難。一來,高層領導下基層調研,往往都是被提前安排好了的,地方和基層做足了充分準備,讓領導的調研都在被掌握之中。二來,傳播消息的渠道太多,高層領導想要人不知鬼不覺地悄悄“微服私訪”而不被認出是很難的;只要被發(fā)現(xiàn),層層地方官員就會趕過來,層層陪同、層層匯報、層層設防的局面也就形成了。三來,這些年來一些干部華而不實的工作作風破壞了群眾對干部的信任,使群眾也很難一下子對領導直接說出“心里話”。
如何才能獲取最真實、最原始的民意呢?不妨像劉少奇、胡耀邦當年一樣,不帶秘書,不坐公車,不準通知,不準報道,和老百姓同吃同住,而且一下鄉(xiāng)就是十多天。也可以像胡錦濤、溫家寶那樣,以現(xiàn)代化方式,在網(wǎng)上和群眾溝通。黨政部門可以像貴州省一樣,通過網(wǎng)上搭建各種與群眾直通交流的平臺,讓民意直達高層。
貴州省的做法更為可貴之處還在于,及時向社會公開高層領導獲取民意的基本情況,并立說立行,給反映民意的群眾立即答復,立即采取措施,解決百姓憂愁,所以很快獲得了人民群眾的信任,更愿意把自己的實際困難、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對各級黨委政府工作的意見建議、相關政策的部署貫徹落實情況,直接向省委書記、省長反映。
“書記省長——群眾直通交流臺”不僅是一個交流平臺,更是一個檢舉監(jiān)督平臺。因此,各級政府、各部門也都更有壓力,因為真實的民意必須重視,為百姓排憂解難的決策必須不折不扣地落實。
在為“民意直達高層”叫好的同時,也要提防別有用意者亂用這個平臺扭曲民意。同時,也不能忽視必要的深入調研,并改進調研,及時將調研目的、發(fā)現(xiàn)的問題、最后解決了哪些問題等等,都一一公開,真正將“下基層、接地氣、聽民意、辦實事”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