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平鋒
(南昌工程學院,江西 南昌 330099)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這句話生動地闡述了學習知識的三層境界,即:知、好、樂。學習需要“樂學”,教學同樣也需要“樂教”。那么何謂“樂教”,何謂“樂學”?二者關系如何?如何開展“樂教”和“樂學”?帶著這些問題,筆者將結合自身《大學英語》的教學實踐,就如何開展大學英語“樂教”,如何幫助學生“樂學”進行深入的探討。
“樂教”,即教師樂于投入到教學中去,積極調(diào)動各方面的因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熱情;“樂學”,即學生在課堂上覺得輕松愉快,對學習充滿興趣,樂于學習?!皹方獭笔恰皹穼W”的前提和保障,要使學生樂學,教師首先要做到樂教?!洞髮W英語》是大學里的一門公共必修課,同時也是一種重要的工具,對當代大學生的發(fā)展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很多大學生對英語學習卻沒有多大的興趣,他們往往為了學分、為了畢業(yè)而學英語;而許多大學英語教師也僅僅是應付教學任務而已,為了教學而教學,從而導致當前的《大學英語》教學效果不佳,效率低下,付出的遠比收獲的要多。要改變當前的這種情況,根本的解決之道就是教師要使自己樂于教授英語,學生要使自己樂于學習英語。只有當我們激情飽滿地投入到《大學英語》的教學中,才能感染學生,使學生始終帶著一種高漲的情緒從事學習和思考。同樣,只有當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心情愉悅地去學,才能學好英語,才能真正地學以致用。
大學英語教師要做到樂教,筆者認為有以下幾點有效的做法,即投入地教、快樂地教和有效地教。
1.投入地教。即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在教學中保持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大學學習不是毫無熱情的把知識從一個大腦灌輸?shù)搅硪粋€大腦中去,而是要讓學生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樂于去學習。要讓學生樂于學,教師首先要“樂于教”,在充分準備后全身心地投入到課堂教學中去,以滿腔的熱情感染學生。實踐證明,教師自身的精神狀態(tài)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起決定性的作用。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如果教師精神飽滿,情緒高昂,學生必將受其感染,也會不由自主的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反之,如果教師有氣無力、無精打采,學生自然就會情緒低落、萎靡不振,何談教學效果呢?
筆者認為,教師的教學狀態(tài)受以下幾個因素的影響:準確的措辭、生動的語言、形象的描繪、激昂的聲調(diào)、富有表現(xiàn)力的動作和表情。當這些因素融為一體、形成合力時,學生在課堂上不僅是在學習知識,甚至還有一種美的享受,學生當然愿意樂學了。
2.快樂地教。所謂快樂地教,即創(chuàng)設自由、親近、輕松、和諧的學習氛圍,在這樣的氛圍之中教學,教師快樂,學生也快樂,相互促進,其樂融融。正如“親其師,信其道”,如果學生喜歡這位老師,就能主動接受這位教師所傳授的知識。因此,教師應該真誠地對待每一位學生,始終保持微笑教學,拉進師生間的心理距離,善于肯定學生、欣賞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美國心理學家羅杰斯說:“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必須形成、發(fā)展學生的‘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C.Rogers,1959)。學生在沒有精神壓力、沒有心理負擔,而且心情舒暢、情緒飽滿的情境下,思維最活躍,實踐能力最強。如果這種精神狀態(tài)能在課堂上保持,那么教學效果必將事半而功倍。
3.有效地教。第一,善于將學生感興趣的英語文化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的素材。英語學習需要大量的記憶工作。根據(jù)腦科學家研究,人的大腦中在下丘腦和邊緣系統(tǒng),有“樂趣”中樞和“苦痛”中樞。如果“樂趣”中樞被激活,人就可以樂此不疲的去做事情,而且在做事的過程中主動愉快?!皹啡ぁ敝袠袑W習和記憶影響極大。因此,教師應觀察、了解學生,注意發(fā)現(xiàn)和收集學生感興趣的內(nèi)容作為教學活動素材。比如,將枯燥的語言學習與學生感興趣的英語文化知識學習相結合。作為大學英語教師,可以深入挖掘大學英語教材中的有關英語國家或民族的歷史、人物、教育、宗教、社會風俗以及風土人情等方面的文化內(nèi)涵,運用到學生的語言學習過程,提高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
目前,我們大學英語教學中使用的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因此,以下筆者就以其第二冊為例,簡單地介紹如何挖掘每篇課文所包含的英語文化知識,融入到語言教學中去。例如,第一單元《學習方式》(Ways of Learning)講述了中美兩國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方式,一種是注重知識和技能的學習,即“把著手教”,另外一種是注重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造性的培養(yǎng),即“讓小孩自己去探索”;第二單元《價值》(Values)不僅包含了西方廣為熟知的慈善組織——救世軍 (The Salvation Army)的介紹,還包括了美國的個稅 (Personal Income Tax)情況等知識介紹;第三單元《代溝》 (Generation Gap)以戲劇的形式體現(xiàn)了西方兩代人之間由于價值觀念、心理狀態(tài)、生活習慣等產(chǎn)生的差異,同時還包括了關于戲劇構成等文化知識的介紹等;第四單元《虛擬世界》(The Virtual World)包含了當前流行的計算機和網(wǎng)絡文化,深刻地揭示了網(wǎng)絡對人們生活的利弊等;第五單元《真正的高度》 (True Height)通過講述盲人運動員Michael Stone不斷地挑戰(zhàn)自己,一次又一次地越過新的高度,最終打破紀錄,讓學生學習西方這種自強不息的精神,同時還幫助學生了解很多關于運動會的知識等。大學英語教師如能將這些英語文化知識挖掘出來,融入到課堂教學中,必定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也能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第二,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大學生學習英語不僅僅要學習語言技能,還要將英語內(nèi)化為僅次于母語的語言能力,最終在跨文化交流中能夠自由溝通和交流。要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就必須在教授語言技能的同時,還要著重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尤其是英語文化素質。筆者曾經(jīng)聽到有外教抱怨大學生不知何為“sweet teeth”、“as American as apple pie”,問候之后不知如何繼續(xù)深入交談,對話中經(jīng)常問到諸如“年齡”、“收入”、“婚姻狀況”等隱私問題等等,這些都是缺乏英語綜合素質所導致的。英語綜合素質不僅僅包括聽、說、讀、寫、譯等五個方面的語言技能,還包括有跨文化交際的能力,以及涉及主要英語國家的歷史、地理、習俗、宗教信仰等英語文化方面的知識。前者可以通過課堂的學習和操練來逐漸掌握,而后兩者必須在大學英語教師的指導和帶領下,逐步地學習和積累才能掌握。
當然,要提高大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大學英語教師就必須先提高自身的英語素質,尤其是英語文化素質。俗話說,“給人一碗水,自己必須有一桶水”,大學英語教師自身必須擁有豐富的英語文化知識,具有廣博的知識面以及較強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大學英語教師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語言、歷史、文學作品等文化產(chǎn)物發(fā)生直接接觸,他們是異域文化的最直接接受者和詮釋者。作為英語語言和文化的傳授者,其文化素質越高,英語教學的長遠效果才有可能越好。
有研究表明,具有豐富的英語文化知識的教師更容易受到大學生的歡迎和喜愛,更容易培養(yǎng)出擁有較好語言文化素質和悟性的學生;反之,如果教師的英語文化素質較低,這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影響教學效果。因此,大學英語教師要不斷進取,苦練內(nèi)功,努力提高自身的英語文化素質。只有這樣,才能創(chuàng)造出綠色和諧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才能真正提高大學生的英語文化素質。
課堂是大學生系統(tǒng)地學習和接收知識、技能的場所,因此,樂學首先是課堂上的樂學。在《大學英語》課程學習過程中,大學生要帶著興趣深入地學習課本,掌握課文中的語言知識和所蘊含的豐厚的英語文化知識;同時,還要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 (如演講、表演、對話、辯論等),在活動中不斷地操練語言技能,掌握必備的交流技巧。然而《大學英語》的課程性質決定了英語學習不能僅僅依靠課堂上45分鐘的學習,更多的是依靠課外的學習,即教師指導下的第二課堂學習。因此,大學生就必須積極地參加以英語文化教育為主的第二課堂學習活動。
第二課堂屬于課前的準備和課后的延伸,對于提高大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和效果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大學生可以采取以下行之有效的活動形式:(1)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在教師的指導下有計劃地、廣泛地閱讀英文報刊、雜志、文學作品、電子書籍等,并定期撰寫讀書筆記或讀書報告,這樣不僅可以了解有關英語國家或民族的歷史和傳統(tǒng)文化,還能關注到這些國家的最新文化動態(tài),隨時捕捉最新的語言文化信息。(2)開展多種多樣的視聽活動,利用電影、電視、廣播、網(wǎng)絡等多種媒體,有選擇地收看、收聽各種英文節(jié)目,充分調(diào)動視聽感官,從不同角度去品嘗“原汁原味”的英語,領略異國風情文化,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領悟其中的文化內(nèi)涵。(3)制作知識小卡片,將自己在閱讀、視聽中積累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文化知識加以整理,制作成知識小卡片,定期與其他同學進行交流,互通有無。這樣既起到了交流英語文化小知識的作用,又增進了同學之間的感情。(4)參與校內(nèi)組織的各種英語活動,如英語角、英語演講比賽、英語知識競賽、英語嘉年華等。參加定期舉行的有外教參加的校園英語角,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與外教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還能鍛煉學生跨文化交際的能力;英語競賽活動不僅檢驗學生英語學習的效果,還能為那些學有所成的同學提供更大的動力和激勵;豐富多彩的英語嘉年華活動寓“學”于樂,讓學生充分地感受英語學習的樂趣。
縱觀我們的《大學英語》教學,作為大學英語教師,不僅要投入地教、快樂地教,同時,還要有效地教,即結合《大學英語》課程的特點,將學生感興趣的英語文化知識作為教學活動素材,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素質;作為大學生,不僅僅要在課堂上樂學,還要積極參加豐富多彩的英語第二課堂學習活動?!皹方獭笔恰皹穼W”的前提和保障,學生“樂學”更能促進教師的“樂教”。最后,我們相信只要大學英語教師播下“樂教”的種子,定能收獲學生“樂學”的豐碩果實。
[1]劉勝利.論語(文白對照版)[M].上海:中華書局,2006.12.
[2]鄭妹.入情入理,樂學樂教[J].成都教育學院學報,2005,(7):73 ~74.
[3]宋平鋒.綠色教育觀視域下與大學生英語文化素質的培養(yǎng)[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11,(5):86~87.
[4]李蔭華,夏國佐.全新版大學英語[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