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婷婷
劉婷婷/河南大學外語部講師(河南開封475001)。
隨著社會對高素質外向型人才需求的不斷增加,大學畢業(yè)生英語綜合應用能力的高低已經成為其職業(yè)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大學英語教學也前所未有地被關注。截止到目前,河南大學就大學英語教學先后進行了課程設置、教學模式、教學管理體系、評價體系等方面的改革,然從教學結果來看,由于各種主客觀因素的影響,仍有不如人意的地方。而教育生態(tài)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理論,不僅為教學提供了嶄新的方式,也從多方位的教學視角開創(chuàng)了新型的教學領域。所以,信息時代下的大學英語教學生態(tài)化課堂就需要融合多種手段、利用多媒體等有效資源,有效實現教學效率與學生職業(yè)能力提升的教學目的。
“教育生態(tài)學”這一概念是在1976年出版的《公共教育》一書中提出的,運用生態(tài)學的基本原理及相關理論來研究教育現象,逐漸形成一個新興的研究領域。20世紀80年代以來,學者們將教育生態(tài)學引入課堂,形成了一種生態(tài)課堂教學觀。近幾十年的研究顯示,教育生態(tài)學不僅是一種教學理念,還是一種教學策略,實用性很強,它能夠將生態(tài)學的一些方法用于具體的實踐過程。在2010年出版的《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整合:一項基于大學英語教學改革的研究》一書中也提出了將教學生態(tài)學運用于教學的主張,并認為將教育生態(tài)學融入大學教育中能夠更有效地推進大學英語教學的革新,對大學教育課程的優(yōu)化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英語教學自身就是一種微觀性的生態(tài)系統(tǒng),它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將學生、教師、教學手段與教學環(huán)境有機結合,以實現信息傳遞的目的。因此理想的外語教學生態(tài)環(huán)境能使教學結構穩(wěn)定,教學要素兼容。作為課堂教學生物鏈中的一環(huán),網絡多媒體資源必須與其他要素(如方法,教材,活動等)合作,教學生物鏈才能和諧地工作。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各個教學過程已經實現了多媒體技術的應用,這不僅體現了生態(tài)課堂的開放性與多樣化,還增強了課程設置的適用性與靈活性。因此在信息時代環(huán)境下利用有效的多媒體教學工具,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便能夠加快教學改革步伐,有效發(fā)揮教學生態(tài)學的現實意義。
多媒體不僅能夠革除以往較為封閉的教學模式,還能夠改變“填鴨式”的教學形式。它能夠充分利用網絡豐富學生的學習資源,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自我探索式學習,利用多媒體搜尋與教學相關的教學內容,自覺主動學習。教育生態(tài)學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處于課程教學活動的中心位置,教師是學習的引導者。結合教育生態(tài)學的大學英語課程,通過優(yōu)秀的課程內容設置,將整個教學置于一個有效的教學環(huán)境之中,讓學生能夠在自然狀態(tài)下進行學習活動。這種追求自然的教學方式也正符合盧梭曾說過的一句話:教育必須順著自然——也就是順其天性而為,否則必然產生本性斷傷的結果。所以,以生態(tài)學構建的大學英語教學就是通過構建一個較為活躍、自然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快樂情緒,達到提升學生學習效率,開發(fā)學生智慧的目的,創(chuàng)造一個多樣化、開放性的良性教學體系。
要充分利用多種教學工具,突破課程教材的限制。以河南大學《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教材為例,使用的是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全新版大學英語綜合教程》,教材共四冊,每冊八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Text A、Text B兩篇文章,圍繞一個話題展開。一本教材就八個單元,然而這種單向性的語言輸出是難以滿足教學需要的,也不能夠實現學生英語綜合能力提升的教學目的。另外,從教材的內容來看,大多與專業(yè)脫節(jié),這既不利于學生專業(yè)能力與工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達不到英語水平提升的效果。所以,教師在進行課程安排時,就應該結合學生的專業(yè),利用網絡多媒體的有利資源為學生提供各種資料和信息,以提升英語輸出的質量與數量。也可通過創(chuàng)立學科教學平臺和精品課程網站來實現課程教學資源的多樣化,使整個教學材料更具專業(yè)性與個性,從而實現課程內容的多元化與生態(tài)性,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能力與自主學習的意識。
教師要使用生態(tài)化課堂的教學手法,注重對學生終身學習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在實際教學中,首先應該提倡個性化教學,要把激發(fā)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放在首位,尊重學生的個性。其次應該加強學生獨立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這與教師的教學引導方式是分不開的。教師應該讓學生去探索一些與課程聯(lián)系緊密的課程要點,并讓學生課后去研討與搜索相關的知識內容,以提升學生資料查閱的能力。然后,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來展示學生的個性,這種方式不僅能夠實現課程氛圍的多元化、豐富化,還能夠尊重學生的個性,讓學生主動表達自己的思想、觀點,從而實現和諧課程教學情境的構建。最后傳達人性化的教學理念,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心與愛心,讓學生與學生之間相互融合,從而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互助的交流氣氛,實現學習效率的提高。
本著與時俱進的教學觀點,應該把英語學習環(huán)境的創(chuàng)造與多媒體教學相結合。一方面,突破課程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利用多媒體教學工具推行異步教學。在線對教學資源、教學素質進行整理,體現教學內容的趣味性、可讀性與現實性,并通過網絡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另一方面,通過網絡資源讓學生根據教師與教學的要求,自行選擇教學任務,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并實現課程之間的有機結合,突破課程時間限制。這樣,在大學英語生態(tài)教學環(huán)境構建的過程中,就能夠逐漸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提升英語應用能力。
重塑師生關系,注重情感教育,建立民主平等的生態(tài)師生關系。教師和學生是教學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主體,互依互存,互動促進,共同成長,因此相互之間需要形成一種平衡的、良好的生態(tài)關系。處理好教師的“生態(tài)角色”, 即生態(tài)課堂中的角色定位,大學英語課堂才能夠變得“生態(tài)”起來??偟膩碚f,教師應更新教學觀念,改變以“教師為中心”的觀念,做好“角色轉變”,肩負起指導、監(jiān)督和管理的職責。嚴明指出:“‘育人者先育己’,教師理念的更新和角色的轉變是培養(yǎng)大學生英語自主學習能力的首要突破點”。通過設計課堂活動來引導學生積極有效地參與,致力于建立和諧、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是課堂活動的主體,生態(tài)課堂應該最大限度地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把教師的角色真正回歸為引導者,促進師生的共存和諧發(fā)展,在師生互動中使英語課堂實現生態(tài)的平衡。
教學評價是促使教師提升教學技能的重要手段,也是對整個教學過程滿意度調查的有效途徑。生態(tài)化教學評價系統(tǒng)構建就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目標,按教學目標來指導教學過程。目前,我國大多實行的是以應試為中心的教學模式,所以教學評價只按學生成績來衡量,這種方式不僅單一,也難以實現生態(tài)化課程的構建。所以,應該逐漸推行生態(tài)化的教學評價體系,即終結性評價與形成性評價結合,從而使評價更為客觀、科學、全面,也有利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的良性發(fā)展。具體做法是,首先建立學生個人電子檔案,教師按不同學生的知識水平與能力布置作業(yè),并利用多媒體進行在線測評,從而實現個性化、生態(tài)化的評價系統(tǒng)。另外將學生的平時表現也納入評價體系之中,包括學生平時上課所做演講、探討、以及知識展示等活動的評分,將這些多樣化的評價進行綜合,形成終結性評價。
生態(tài)化的大學英語教學是一種可持續(xù)的教學發(fā)展模式,也是生機、活力、綠色的課程形式,不僅能夠實現學生個性化的張揚,還能夠將知識融化,形成涓涓細流,灌溉學生心靈。所以,為了能夠將這種生態(tài)化的教學模型有機地融入整個教學活動之中,就需要依賴現代化信息技術,活用多媒體教學工具,將網絡化與生態(tài)化課程結合,從而構建自然、和諧、生態(tài)化的英語網絡課程教學環(huán)境。
[1] 陳堅林.計算機網絡與外語課程的整合[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10
[2] 李芳媛.計算機網絡環(huán)境下英語課程生態(tài)化探索[J].外語電化教學,2011(4)
[3] 嚴明.大學英語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體驗的視角[M].哈爾濱:黑龍江大學出版社,2009
[4] 蔡基剛.后大學英語教改依據與對策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0
[5] Hallidy,M.A.K.(1994 /2000).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London:Arnold.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