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影
[摘要]加強語文教學中的美育,使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從而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質(zhì)量。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美育?本文將進行簡要的分析。
[關鍵詞]加強 小學語文 教學 美育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5962(2013)05(a)-0165-01
語文教材中蘊含著豐富的美育因素,但是靠教師去認識、去感受、去利用、去創(chuàng)造。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一個弊端就是割斷了語文與情感的聯(lián)系,割斷了語文同兒童心理的聯(lián)系,語文教學變成純知識、純能力的訓練,致使兒童學習語文的興趣低落。因此,要加強語文教學中的美育,使語文教學變得生動活潑起來,從而增強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培養(yǎng)學習語文的興趣,提高語文學習的質(zhì)量。在語文教學中如何進行美育?我們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體驗漢字美書法美
教師要經(jīng)常在指導學生觀察、辨析字形和書寫中進行漢字美的教育。要善于結合實例告訴學生怎樣的字是美,怎樣的字是不美。例如,筆畫美,對兒童說來最基本的是要求他們把字的每一筆畫寫正確,不走樣,是什么筆畫就要寫成什么筆畫。像“三”,不少小學生將“三”中的三個橫寫得一樣長。其實三橫是有區(qū)別的,上面一橫稍長,中間一橫稍短,最后一橫要比第一橫長,這才壓得住。在正確書寫的基礎上還要求把字寫得好看些,這就要教學生學會運筆。初學寫字時,將三寫得像鉛絲一樣粗細就不美,如果起筆時稍頓再行筆,收筆時再稍頓,寫出的字就比較好看了。
漢字筆畫美,結構也美,要求學生把每一個字都寫得正確,就一定要嚴格按照田字格里的范字來寫,字不歪不斜,在一個字里筆畫與筆畫之間,部件與部件之間的空間位置都要照應好。逐步寫好每個字,體現(xiàn)出字的結構美。
教師還應經(jīng)常評析學生書寫的字。評析的方式有自評、教師評、集體評、家長評??闪钊鄷鴮懲瑯拥淖?,然后評出好字、美字。教師一般很少讓學生自評,其實自評是對書寫反饋最佳的一種強化方式。自評方式簡便易行,書寫之后,令學生標出自己認為最好的字,以供教師參考。如果引導得法,持之以恒,就會滲透漢字美的教育,從而提高學生的書寫質(zhì)量。此外,還可請書法家親自臨寫,或收集各種字帖,引導學生欣賞各種字體的獨特之美。
教師還可將學生的優(yōu)秀書法作品展出,讓其他學生觀看、學習。
2.理解和感受語言美
文字語言有感人的力量,可是當把文學作品從文字語言轉(zhuǎn)化為有聲語言的時候,那感人的力量更為強烈。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朗讀比默讀具有更顯著的美育效果。從這個角度說,朗讀是一種再創(chuàng)造。朗讀時,朗讀者不僅要將書面語言里所含有的意蘊表達出來,而且還揉入了他自身的深刻體味和感受。
小學語文課文大多形式與內(nèi)容兼美,如果教師善于指導學生朗讀,那就不僅使他們開闊眼界,增長知識,獲得教育,而且還能受到美的熏陶。因此在小學從低年級開始就應逐步培養(yǎng)他們從文字語言到有聲語言的轉(zhuǎn)化能力,以使他們更好地理解、感受課文中所揭示的人與事物之美以及文字語言表達形式之美。
教師要研究朗讀中文字視覺一一思維一一情感一一聲音這些相互聯(lián)結相互作用的環(huán)節(jié)。要在理解地讀的基礎上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語感。出聲的朗讀一般總是伴隨著情感的體驗,因此,在朗讀訓練時,不能將朗讀的正確、流利、有感情這幾項要求截然分割開來,這是違反朗讀心理過程的情感伴隨規(guī)律的。
例如,指導學生朗讀《小小的船》時,用兩種不同的語調(diào),先一字一頓地讀,后充滿激情地讀,讀后讓學生分辨哪次讀得好,學生高興地回答說:后面讀得好聽。這是從課文整體上使學生理解并感受到文中的語言美。對于課文中疊詞的理解,也同樣采用不同的讀法,使學生從語調(diào)中感受到“彎彎的月兒”、“小小的船”、“閃閃的星星”、“藍藍的天”要比“彎的月”、“小的船”、“閃的星”、“藍的天”好,因為這樣寫,“月兒”、“船兒”、“星星和天”更美。到了中、高年級,教師還要教學生逐步學習朗讀的技巧,如停頓、重音、語氣、節(jié)奏等。運用這些技巧更好地表達文中的思想感情,抒發(fā)小讀者的情緒體驗,增強思想感染力和美的熏陶。
例如指導朗讀《荷花》中的一段話:“白荷花/在這大圓盤之間冒出來。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花瓣全都開了,露出嫩黃色的小蓮蓬。有的/還是花蕾朵兒,看起糴愈脹得馬上要破裂似的?!边@一段中有四句,第一句是總起句,句首“白荷花”要讀重音,起提示作用。第二句語音稍低,語調(diào)輕快,因為荷花才展開兩三片花瓣;第三句花瓣全都開了,要讀出句中的重音,語速稍快,語調(diào)稍高,展現(xiàn)荷花怒放的氣勢;最后一句語音稍低稍重,讀出花蕾朵兒積蓄的力量。
課文中的句子、段落以至全文都蘊含著作者豐富的思想感情,通過富有技巧的朗讀,能增進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并進而在他們幼小的心靈中產(chǎn)生共鳴。
3.實行語言美
口頭語言是最廣泛的交際手段。語文教師在教兒童學習書面語言的同時,還要提高他們口頭表達的能力。當前社會上不良的語言環(huán)境時時污染著兒童的語言。教師不僅在課上、校內(nèi)要求兒童做到語言美,而且也應要求他們時時處處做到語言美。
語言美的教育是和思想品德教育緊密相連的。有些兒童課上注意使用敬語說話,而在家中、社會上就會自覺不自覺地使用劣語,甚至說出一些臟話、丑語。
指導學生實行語言美,必須教育學生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對人有優(yōu)良的心性,方能說出良語。因此,首先是教育問題,教育學生對人對事誠實、謙虛,尊重他人,諒解他人,幫助他人。在與人交往中,在課內(nèi)課外語言實踐中,不斷吸收良語,克服或糾正劣語。
總之,美育是培養(yǎng)學生審美、愛好美和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是通過音樂、美術、文學以及自然界和社會生活中美好的事物為手段來陶冶學生的情操與性格并發(fā)展他們的藝術才能。通過各科教學進行“美育”,是“美育”的重要途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