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 錢悅英 胡靜潔
小學閱讀教學中言語積累的開發(fā)
浙江 錢悅英 胡靜潔
小學低年級學生語言積累貧乏已成為學生語文學習的“瓶頸”。以單元主題為抓手,著眼于課堂教學,發(fā)現(xiàn)“語詞、文本、語段”的“足跡”,夯實積累基礎(chǔ),嘗試語言積累的開發(fā),深挖語言積累點,拓展積累空間,尋求語言積累有效性指導,有利于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語言積累 二度開發(fā)題編排形式,如第一、二學段各冊的專題,均體現(xiàn)“人與自然”“人與社會”“自己與他人”為基本范疇的人文專題,一年級下冊的專題就有: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護環(huán)境,快樂的夏天,動腦筋想辦法,我們的生活多么幸福,我們都有好品質(zhì),我們身邊的科學等。第三學段,除了以上述范疇的人文專題為主外,還擴展到有關(guān)體現(xiàn)工具性知識點的專題,如以文體為專題、以某方面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課程應(yīng)指導學生正確地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豐富語言積累,培養(yǎng)語感,發(fā)展思維,……”。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語文課程標準》也明確規(guī)定了背誦篇數(shù),要求小學生的課外閱讀總量不少于145萬字,背誦優(yōu)秀詩文160篇(段)。因此,開辟語言積累的途徑,教給學生積累語言的方法,對學生進行語言積累的訓練,是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手段。
那么,如何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有效進行語言積累呢?《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應(yīng)讓學生多讀多寫,日積月累,在大量的語文實踐中體會、把握運用語文的規(guī)律。
主題 第二冊 第三冊 第四冊 …第一單元多彩的春天第二單元第三單元家庭生活保護環(huán)境第四單元快樂的夏天第五單元動腦筋想辦法第六單元我們的生活多幸福美麗的秋天豐富多彩的學校生活熱愛祖國怎樣看問題想問題友好相處團結(jié)合作關(guān)愛他人第八單元有趣的自然科學第七單元我們都有好品質(zhì)保護環(huán)境愛護動物正確看待問題善于思考熱愛科學春天里的發(fā)現(xiàn)奉獻與關(guān)愛愛祖國家鄉(xiāng)用心思考勇于創(chuàng)造美麗神奇的大自然培養(yǎng)優(yōu)秀的品質(zhì)走進科學的世界
人教版語文教材編排上最突出的特點“專題組元”,以專題組織單元,以整合的方式組織教材能容,把知識、能力、方法、情感融為一體。專題大致有“胸懷祖國放眼世界”、“良好習慣伴我成長”、“豐富多彩的童年生活”、“熱愛生命感受真情”、“博覽群書學習語言”、“熱愛自然保護環(huán)境”、“走近科學勇于探索”這樣七個主題。在一個主題的提綱挈領(lǐng)下,通過對文本規(guī)范語言的學習與積累來改造自己的日常語言,在不知不覺中接納新鮮語匯和巧妙句式,接受帶有文學色彩的優(yōu)美語言的熏陶與沉淀,逐漸構(gòu)建自己的語言體系。
(一)觀照“專題組元”特點
縱觀我們的教材從一年級下冊到六年級都采用專的語文知識為專題等。如下圖:
一個“主題單元”一般由導讀、主體課文、讀寫例話和語文實踐園地等內(nèi)容組成,構(gòu)成一個教學內(nèi)容富有共同特色且目標明確、重點突出、相對完整的教學單位。這樣的編排形式則是要我們有專題意識,把專題意識落實到語言這一載體上,要根據(jù)課文特點、課型特點,憑借語言文字,在理解、積累和運用中進行。我們要以小語教材單元主題為依托,超越小語教材單元,聯(lián)系課堂內(nèi)外,遴選資源,提供指導,形成綜合性的主題單元式學習框架,提高低段學生語言積累的有效性。
(二)開發(fā)“主題積累”資源庫
教學單元就是由若干教學內(nèi)容按一定方式組成的相對獨立的整體,在實際教學中,它往往被作為一個基本完整的教學階段。這就要求教師結(jié)合單元主題特點以課文作為源頭,挖掘出新的活水,為課文注入新的空氣,拓寬學生的思維空間。莊子說:“且夫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睂W生頭腦中儲存的相似性信息單元(即相似塊)越多,就越有利于選擇、匹配、激活語文材料中的相似信息,學生的感悟才越深刻。因此,精選單元主題優(yōu)秀文章,提供主題閱讀營養(yǎng)套餐,發(fā)揮教師的引領(lǐng)作用,拓寬閱讀面,提升閱讀品味,指導學生圍繞主題讀優(yōu)秀的文章和書籍,建立積累資源庫有利于學生對文本的感悟,對語言的積累。
針對這一點,我們以編寫主題單元式的語言積累《各年段單元主題日積月累本》,依托本單元的主題內(nèi)容,摘錄文本中的詞語和佳句,拓展課外相關(guān)的詞語和佳句、兒歌故事、資料鏈接等內(nèi)容,為學生提供了寬廣的學習材料。如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是關(guān)于春天這一主題,我們首先摘錄了本單元各課比較優(yōu)美的詞語,如春回大地、萬物復蘇、柳綠花紅、鶯歌燕舞、冰雪融化、泉水丁冬等,和文中比較優(yōu)美的句子,如“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等,進行了相關(guān)主題“春天”的詞句拓展,如“春風送暖、春意盎然、萬木爭春、萬紫千紅”“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著清脆悅耳的歌,向前奔流……”等,并且針對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讀些關(guān)于春天的古詩、兒歌如《春日》、《春天到》等。
【案例】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日積月累
(一)句子對對碰
文中佳句:
1.春雨,像春姑娘紡出的線,輕輕地落到地上,沙沙沙,沙沙沙……
2.春雨是綠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到草地上,草就綠了,春雨淋在柳樹上,柳枝也綠了。
3.春雨是紅色的,你們瞧,春雨灑在桃樹上,桃花紅了,春雨滴在杜鵑從中,杜鵑花也紅了。
4.春雨是黃色的,你們瞧,春雨落在油菜地里,油菜花黃了,春雨落在蒲公英上,蒲公英花也黃了。
拓展佳句
1.春天來了!你看,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岸《?、丁冬”,它就像大自然的神奇歌手,唱著清脆悅耳的歌,向前奔流……
2.柳樹舒展開了黃綠嫩葉的枝條,在微微的春風中輕柔地拂動,就像一群群身著綠裝的仙女在翩翩起舞。
3.春雨連綿,灑在院里的梧桐樹上,沙沙沙像音樂家輕輕撥動琴弦,又像蠶寶寶在悄悄吞食桑葉……
(二)詩文采擷園
積累古詩:
《詠 柳》
【唐·賀知章】
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積累美文:
《春天到》
暖暖的太陽,暖暖的風。
大地換上綠衣裳,花兒開,鳥兒叫。
五彩的世界多美麗,蜜蜂蝴蝶采蜜忙。
小河流水嘩啦啦,蝌蚪長出小尾巴。
春天春天來到了,小朋友們笑開花。
…………
同時,也編寫了各年級主題特點,如關(guān)于“善于思考,解決問題“主題的,則補充小發(fā)明、小故事等內(nèi)容;關(guān)于“母愛”,補充關(guān)于母愛的美文等,這樣,針對主題單元的編排特點進行語言積累的二度開發(fā),有利于學生更有專題意識的積累,有利于相類似主題的不同詞語、句式、謀篇布局以及修辭手法等的積累,不斷豐富自己的“語言詞典”和“心理圖式”,達到“入乎其內(nèi)”而后做到“出乎其外”。
語文之所以為語文,就是它憑借語言教學,促使學生學習語言,在學習語言中感悟、體驗、思維、積累和運用。離開了語言的教學,語文課也就不成為語文課。課堂教學,是語言積累的主渠道。備課中要留心課文中運用精當?shù)脑~語、句式和表達方法。在搜尋教材淺表的語言積累點的同時,要深挖語詞特點,發(fā)現(xiàn)內(nèi)在的規(guī)律,進行同一主題、語言形式等的二度開發(fā),依托課內(nèi)教學,厚實學生的語言積累。
詞句是語言材料,學生頭腦里掌握詞匯和句式越多,對表達就越有用處。為了搞好語言積累訓練,要留心教材中運用精當?shù)脑~語、句式和表達方法,挖掘教材中語言知識點,整理有一定規(guī)律的詞語并進行一定的拓展,如:AABB式(整整齊齊、干干凈凈);ABB式(綠油油、黃澄澄);ABAB式(火紅火紅、噴香噴香);ABA式(嗅了嗅、看一看)等。歸類摘錄詞語,如描寫天氣、動作、神態(tài)的詞語等。句式上除了被字句、把字句、比喻句、反問句等常見句式外,摘抄一些典型的含有“四要素”的句子、總分句以及描寫精妙、意境優(yōu)美的句子。當然,課堂上也要注意傾聽學生的發(fā)言,既要敏銳地覺察發(fā)言的精彩之處,又要注意發(fā)言中暴露出的語言缺陷或思維混亂,不放過語言積累訓練的有利時機。這樣的訓練,不僅可以加深對教材內(nèi)容和詞語的理解,而且可以豐富學生的語言積累、從中領(lǐng)會漢語語匯的多姿多彩。
【案例】一上的“識字6”是數(shù)量詞組成的小兒歌,在讓學生感受到課文中數(shù)量詞組運用的正確性、豐富性的基礎(chǔ)上,進行了一定的拓展如:
拓展積累
一(句)話 一(則)寓言 一(支)粉筆 一(列)火車
一(頂)帽子 一(床)被子 一(碗)飯 一(架)飛機
一(挺)機槍一(篇)文章 一(盞)臺燈一(棟)樓房
一(點)意見一(手)好字一(件)衣服一(束)鮮花
一(杯)水 一(匹)馬 一(陣)風、雨 一(扇)門
一下第三單元的“識字3”和《松鼠和松果》等課文中出現(xiàn)了AABB式、ABB式的詞組等,如課內(nèi)積累:
光禿禿 散散步 澆澆水 眨眼睛 摘松果 栽松樹
和風細雨 藍天碧野 萬紫千紅 山清水秀鳥語花香 蒙蒙細雨
焦急不安 聰明活潑 高高興興 香甜可口干干凈凈 花花綠綠
進行了相類似的詞組的拓展積累:
綠油油 白花花 黑乎乎 白茫茫 黑洞洞金燦燦 紅彤彤
風和日麗 水光山色 花紅柳綠 一碧千里風光秀麗 風景如畫
千千萬萬 口口聲聲 風風火火 老老實實明明白白 山山水水
語言積累需要大量閱讀,大量閱讀需要一定的閱讀能力、閱讀興趣和閱讀習慣,這一切都要憑借課堂教學來培養(yǎng)。整個小學階段,小學生在課堂上學習的文質(zhì)兼美的課文有兩三百篇。這些課文既是語言的范例,又包含著大量的語言材料和語言知識,認認真真地掌握好這些課文是學生語言積累的堅實基礎(chǔ)。因此,要在課堂上時時刻刻滲透積累意識,深入破解“文本”言語積累點,以點化面,放大提升,推波助瀾,凸顯語言文字的學習與積累。
【案例】二年級下冊《雷雨》一課:
師:一起再來讀一讀這兩個自然段。讀著這些句子,你想到了用什么詞語來形容這么大的一場雨?
生:瓢潑大雨
生:傾盆大雨
……
師:老師也收集了一些,讀一讀。
傾盆大雨 瓢潑大雨 狂風暴雨 雷雨交加大雨如注
師:真不錯,你們積累了這么多關(guān)于雨大的好詞,不過光會說雨大的詞語還不算本事,最有本事的是你說一句話,別人會覺得這場雨下得很大,會嗎?
師:老師知道這個有點難,你們有沒有見過傾盆大雨、瓢潑大雨?大雨會落在什么地方?(花上、行人身上、馬路上)會怎么樣呢?你看到了哪些情況?
生:大雨打在鈴蘭花上,鈴蘭花的花瓣都被打掉了。
生:豆大的雨點從天上沖下來,把樹上的葉子都打掉了。
生:大雨落在地上,濺起了一朵朵水花,不一會兒,流動的水匯成一條小溪。
生:豆大的雨點落在我身上,一下子頭發(fā)上、身上的衣服都濕透了,就像落湯雞。
師:是啊,小朋友看到了那么多大雨中的情境,觀察很仔細,那么還會聽到什么聲音呢?
生:風呼呼地刮著,嘩,嘩,嘩,豆大的雨點打在玻璃窗上噼噼啪啪地響。
生:瓢潑大雨從屋檐上落下來,像一條瀑布掛在眼前。
師:真好,你還從想象上描述了雨的大。
……
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對于雨大的詞語在平常的閱讀與生活中經(jīng)常會看到和聽到,只需喚起意識就可以。而對于“寫一寫描寫雨大的句子”要求稍高,是本節(jié)課教學的難點。為突破這個難點,我們喚起學生先前的經(jīng)驗:“你見過傾盆大雨、狂風暴雨嗎?它們會打在、落在什么地方?”以引發(fā)學生的生活感受,從易入手,再啟發(fā)學生想象“落在這些地方會怎么樣呢?會出現(xiàn)什么樣的情況呢?”這樣逐步分解難度,來打開學生思維。再借助圖片的形象性來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散。讓學生感受到同樣是體現(xiàn)“雨大”我們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表現(xiàn),在腦海中留下更多的語句痕跡。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善于憑借教材這個例子舉一反三,選擇合適的補充材料擴展閱讀,指導學生有效地積累語言。補充閱讀的可以是一句話、一段話或一篇文章,或開闊視野,或加深理解,或升華課文的思想內(nèi)涵,或拋磚引玉,引發(fā)學生合理而大膽的想象,或引導學生自讀自悟,體會文章語言之美、用詞之妙、結(jié)構(gòu)之新、描寫之實。這樣,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課文的詞、句、段、篇為中心輻射點的應(yīng)用光圈。
語言在仿寫中積累,挖掘文本特色,搭建合理的學習支架,學生就能更好地掌握方法從中悟出寫的門徑,將模仿的東西內(nèi)化為自己的東西。久而久之,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語言表達能力就會得到同步提高,語言能神采飛揚。
語言的學習,是在“巨大能量的言語例子反復撞擊,反復刺激下,才點點滴滴說出”,是在“成年累月數(shù)量無限加大后,才奔涌而出”的。教材是學習語言的重要渠道,教材中豐富的、優(yōu)美的語言,讓學生在學習中不知不覺地慢慢融匯于自己的知識體系內(nèi)。然而,只有教材的語言積累是遠遠不夠的。這樣基于主題單元積累的構(gòu)建,在課堂中時時刻刻進行語言積累意識的滲透與挖掘,拓寬多元積累的渠道,進行語言積累的二度開發(fā),豐富了學生的語言積淀。教學實踐證明,每天有意識地對學生進行語言的積累,這些語言方能轉(zhuǎn)化為積極的詞匯,被學生消化吸收,到了寫話訓練的時候,學生就能吞吐自如。在實踐研究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二年級學生的習作水平有了普遍的提高,在寫作時能夠運用積累的語言進行具體、生動的描述。在課堂閱讀教學與口語交際教學時也明顯地感受到學生發(fā)言質(zhì)量的提高,語言更為精彩。
當然,由于我們小學語文教材的主題編排是按照人文主題進行的,每一學年的主題比較類似,不外乎“自然現(xiàn)象、問題思考、科技發(fā)展”等方面,語詞的規(guī)律也較相似,那么如何實現(xiàn)在相類似的主題、語言形式下的年段積累呈現(xiàn)螺旋上升,更好地根據(jù)學生年齡特征進行語言積累開發(fā),在編排《日積月累積累本》時能更好地把握與體現(xiàn)階段性,則是我們下一步研究中要努力去突破的。
[1]全日制義務(wù)教育語文課程標準解讀(實驗稿)》.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版
[2]蔡起福編著.語文教學心理學.語文出版社,1994年版
[3]魏春峰.正確認識語文積累.摘自《小學語文教師》
[4]朱光潛.從我怎樣學國文說起.天資與修養(yǎng)大師談學習系列.遼寧教育出版社,2006年1月
浙江省杭州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學正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