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盛盈盈
從閱讀教學視角探討恰當把握語文教學內容
天津 盛盈盈
目前我國小學語文教學效率不高,原因之一就是語文教學內容的不確定,進而導致教師無法恰當地把握每篇課文的教學內容。針對這一問題,本文運用課例分析的方法,試著探尋一種恰當把握語文閱讀教學內容的思路,其基本思路就是教師先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篩選適合學生的教學內容,再研究所教課文的體裁和特點,在合理的知識體系中選擇教學內容,并結合課文特點,幫助學生掌握所教課文中的特定知識。
閱讀教學 教學內容 課文體裁 課文特點
近些年來,許多研究語文教育的學者將目光投向了語文教學內容,尤其是閱讀課的教學內容,其中的難題也正是困擾小學語文教師多年的心病,“小學語文低年級尚有拼音、字詞這樣的固定教學內容可以教授,尤其是到了小學高年級的現(xiàn)代文閱讀和作文,就大多數教師而言,除作者介紹、寫作背景、字詞解釋、段落劃分、歸納大意、寫作方法之外,幾乎無從下手。①”語文教學內容的難以把握不僅使教師感到困惑,同時也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不知道自己學了哪些內容,學習效率不高。
確定的教學內容是所有學科得以立身的重要保證,是教師有效進行課堂教學的重要參考。從這個意義上講,所有學科都會面臨“教學內容”的問題?!叭欢渌麑W科,本來是有教學內容的,有本學科共識的教學內容,有本學科各學段的確定教學內容,有專家和教師公認的正確的教學內容。②”再看語文這門學科,它恰恰缺乏專家和教師公認的教學內容。
語文學科的科學量化研究比較少,研究教學內容的課題就更不多了,缺少科學有力的論證證明這門學科在各個學段分別學習什么內容才更有利于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有利于學生的發(fā)展。理論的缺失導致實踐上的盲目摸索,使得理論與實踐無法互相驗證互相結合,造成專家和教師在哪些內容必須教,哪些內容可以教、哪些內容沒必要教,什么時候教等等問題上無法達成共識。
除了缺乏相關研究與實踐緊密結合以外,語文學科的學科性質也使得專家和教師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上存在不一致。語文是一門工具性與人文性相融合的蘊含廣博的學科,人文性狹義上指文學作品(課文)中包含的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內容,能給學生美的熏陶和思想教育。但由于每個人的經歷、思維方式等方面的差異,使得人們對課文的解讀存在差異,甚至不能達成一致。語文學科性質的特殊導致了每個人的對課文的解讀都會存在不同,必會使得教學內容的確定困難增大。
教師該如何把握教學內容呢?王榮生老師針對該問題提出兩點原則,就是教師在確定教學內容之前,首先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理解、感受,在本文中我將“考慮學生的理解和感受”詮釋為了解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因為學生的已有知識和能力決定著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感受。其次要好好分析所教課文的特點。
葉圣陶老先生早在多年前就提出要重視學生在語文課中的主體地位,他認為:“作文命題及讀物選擇,須認定作之者讀之者為學生,即以學生為本位也。③”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也是如此,學習的主體始終是學生,在備課時要想恰當把握語文教學內容,最終達到學生發(fā)展的目標,就必須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落實到具體行動上說就是要了解某一學段的學生普遍已具有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分析學生運用已有知識和能力能否接受新課文中包含的教學內容,如何引導學生恰當接受等等。
以天津市第七屆雙優(yōu)課評比復評中的《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課為例,教師就注意到了這方面?!墩胬碚Q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是一篇議論文,下面是教師幫助學生體會議論文特點的指導。
[教學片段]
師:請大家打開語文書。請你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與課文題目意思相近的句子。(學生自由讀,教師個別指導5分鐘)
師:同學們,誰愿意把自己畫的句子和同學們交流一下。
生1:請大家把書翻到第110頁,第二段:“縱觀千百年來……把問號拉直,變成感嘆號,找到了真理?!?/p>
生2:請大家跟我看第六自然段:“善于打破砂鍋問到底的人……有所成就?!?/p>
生3:我還找的是第八自然段。“如果說科學領域的發(fā)現(xiàn)……給那些具有鍥而不舍精神的人?!?/p>
師:這一段寫的是人,對嗎,而同學們找的都是寫這個道理的。還有沒有?
生4:請大家跟我看第七自然段:“只要你見微知著……就能發(fā)現(xiàn)真理?!?/p>
師:好 ,這一句,同意嗎?
生:(部分)同意。(教師幻燈片展示)
在這個教學片斷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位教師對學生是有考慮的。他了解學生以往知識學習的情況,認識到六年級的學生在以前的學習中基本很少接觸議論文,對議論文的特點缺少了解。于是在課堂中他的表現(xiàn)不是一上課就將議論文的特點、結構等知識告訴給學生,而是慢慢引導學生,讓學生通過頭腦中已有的知識和能力自己體會、理解議論文的特點。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教師想讓學生通過閱讀來初步理解講道理的論證方法,他是用一種學生通過已有知識能夠理解的語言來闡述要求的“請你自由地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與課文題目意思相近的句子?!边@篇議論文的題目就是作者的觀點,是文章的中心論點,在文中用了很多講道理的方法來論證題目觀點。教師用學生能接受,聽的懂得語言引導學生,讓學生尋找與題意相近的句子,從而使學生慢慢體會這些句子都是為證明題目觀點服務的
教科書中的課文承載著語文知識,閱讀教學就是讓學生掌握這一篇篇課文中的特定知識,教師就是要恰當把握好教學內容才能將這些特定知識通過教學過程讓學生領會??墒谴蠖鄶到處熢诿鎸λ陶n文時,總是會有本文開頭所描述的困惑,把握不好教學內容。通過分析我們認識到要想把握好教學內容,必須要考慮學生已有的知識和能力,還要分析所教課文的特點,以下是對分析文章特點的建議。
1.看課文體裁
不同體裁的課文包含的知識大部分也歸屬于不同的知識體系,比如說記敘文的幾大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議論文(論點、論據、論證)包含的要素就不同,它們所包含的要素又可以派生出更多的知識點,從而形成各自獨特的知識體系。如果連體系都搞混了,何談恰當把握教學內容?每一種體裁的課文它的教學內容都不盡相同,并不都是朗讀、有感情地讀就可以把問題解決的。就以《真理誕生于一百個問號之后》一課為例,教學內容的重點就應偏向于議論文所衍生出的知識體系,教學內容可能會涉及論點、論據、論證方法、論證過程等內容,教師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接受能力,從這一套知識體系中選擇恰當的教學內容。
2.尋課文“個性”
我們還要考慮所教課文的“個性”、特點,根據王榮生等老師的研究,“學生理解不了、感受不到、欣賞不著的地方,往往恰是課文中最要緊的地方,即某一特定文本的特質所在之處。④”由此可看出探尋一篇課文的“個性”對教師恰當把握教學內容十分重要。以議論文為例,我們認識到,議論文不都是提出論點、分析論據、論證論點,不同的作者、不同的文章其“個性”也是明顯的??梢詮淖髡邔懽黠L格、課文結構特點、論證順序、論證方法、論證語言等方面著眼,從這幾個方面來研究所教的議論文具有哪些知識需要學生學習,同理于其他體裁的課文學習,不妨也找?guī)讉€著眼點,根據著眼點,分析課文特點,篩選恰當的教學內容。
小學語文教學內容研究是一個艱苦的摸索過程,但也是一個發(fā)現(xiàn)、探尋真知的過程,在客觀條件還無法形成強大后盾的時候,語文教師必須自力更生,恰當把握教學內容,考慮學生的接受能力,抓住文章的體裁和特點,并以此為契機繼續(xù)研究下去,探索一條適合學生、益于學生發(fā)展的語文教學內容之路。
[1]陸儉明.語文教學之癥結與出路[J].課程·教材·教法.2006,3.
[2]王榮生.關于“語文教學內容”問題的思考[J].中學語文教學.2010,9.
[3]葉圣陶.葉圣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0.
[4]王榮生.閱讀教學的內在規(guī)定性[J].語文教學通訊.2011,9/B.
[5]明學圣.說理文教學內容的選擇[J].中學語文教學.2011,5.
[6]王榮生.“想教什么”與“實際在教什么”[J].江蘇教育小學教學版.2009,7-8.
天津師范大學初等教育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