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瑋 東北農業(yè)大學文法學院 黑龍江財經學院
■李 莉 東北農業(yè)大學文法學院
文學隱喻是一種特殊的修辭手法,它的解釋往往不是隱喻創(chuàng)作人本人的事情,而大多由文學評論家來完成。文學隱喻以其豐富多彩的結構、新穎活潑的表達、情感充沛的敘述等特點極大地美化了商務英語語言內容和形式,被廣泛地應用在商務英語交際、寫作和貿易往來等活動中,在商務英語中具有很大的普遍性,在進行商務英語文學隱喻的翻譯和學習時,不但要結合文化差異來解釋文學隱喻在不同情境下的不同含義,還要懂得深層次地挖掘文學隱喻的巧妙運用方式、情感表達等修辭上的特點。
文學隱喻常以名詞、動詞的形式存在商務英語中,下列重點對這兩種形式所發(fā)揮隱喻作用的特征進行探討:
1. 以名詞形式出現的隱喻。以名詞達到隱喻功能的前提是兩個事物之間有一定的聯(lián)系,無論是直接的聯(lián)系還是間接的聯(lián)系,比如兩種事物有共同點,或者通過人們所已經熟悉的事物來幫助人們接受和理解一種復雜的、陌生的事物,或者是利用其它行業(yè)的概念術語來對陌生事物進行闡釋,使人們獲得更加明晰的解答。例如:(1)經常用于商務英語中的一個詞“bubble”(原意為泡沫、水泡)在句子Most central banker share hostile idea of puncture bubbles(大多數央行人員對擠出經濟中的泡沫持反對態(tài)度)中表示經濟運行中的泡沫,即指資產價值超越實體經濟,極易喪失持續(xù)發(fā)展能力的宏觀經濟狀態(tài)。用人們日常生活再熟悉不過的水泡的美好但易碎的特點來使人們了解經濟運行表面上美好而終究會破滅的特點,使本來復雜難懂的意思一下子就能被人們所明白;(2)After the sale,they began to solicit comment.The consumer’s feedback was generally favorable(售后他們開始尋求大家的評價,大體上消費者的反映是良好的)。句中“feedback”一詞出自自動化領域,原意是反饋,此處拿它來描述消費者的反映更加的生動、形象。
2. 以動詞形式出現的隱喻。以這種方式的隱喻表達不一定直接表明本體和喻體,而是通過對動詞的聯(lián)想、聯(lián)系折射出來。一般情況下,實現這種隱喻效果的方式是通過具體的、細節(jié)的解釋和描述來解除人們對陌生事物的疑惑。例如:(1)In the past,trade documents needed to be ploughed one by one,now the EDI could deal with the whole lotatonce(過去,貿易單證需要—張張?zhí)幚?現在,電子數據交換(EDI)則可以一次處理許多張)。(plough原意是一種農耕活動,這里用它來描述貿易單證手工做法的落后和繁冗,非常貼切地展現出EDI的長處,也就是在EDI引入之前,靠人工處理單證就像農業(yè)處在手工農耕時期,非常繁瑣和落后;(2)We’re now drowning in information(我們暢游在信息的海洋里)。沉溺“drown”這個動詞可以直接讓人們想象到寬廣的無邊的海洋,通過人們對海洋廣大、浩瀚、無邊無際的印象來使人們更清楚了解當今社會中的信息存在。
1. 文學隱喻的理解和辨識。在一般的商務英語文化中,要想做好文學隱喻的翻譯,首先翻譯者本身應該對隱喻有充分的了解和清晰的辨識。這個過程可以細化成兩個步驟,第一是找出句子中的隱喻或潛隱喻成分,也就是根據隱喻的一般標志或話語信息、隱喻的語義或語用信號。首先是按照語境情況判斷字面意思是否合理和真實,然后判斷話語表面的意思,最后確認符合語境和詞語使用原則的深層次的含義。理解和便攜文學隱喻實際上是翻譯者把喻體也就是人們所熟知的那個事物的主要特點放在本體也就是人們難以理解的事物上并達到重新理解本體的效果。從文學隱喻的認知方面來看,對隱喻的理解程度直接受到原來領域的結構特點和含義的影響。也就是一旦認為某個句子可能采用了文學隱喻的方法,就要對兩個不同主體事物進行分析和比較,在兩者之中尋找出共同點,然后才能結合語境推斷出隱喻的最終意思。
2. 文學隱喻的翻譯和解析。如果說對原語中的隱喻進行辨識是一種反向喻化的行為,那么翻譯隱喻就是一個翻譯者主動進行的語言轉換性質的再一次喻化的行為,也就是翻譯者通過推敲判斷將隱喻的內在含義挖掘出來,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記憶,從而順利地進行溝通。隱喻的這種再一次喻化也需要尋找共同點,只不過是尋找兩種語言相同或相近的意思來表達語句。當原語中的喻體到本體的映射方式和譯成語的喻體到本體的映射方式相近時,翻譯者可以輕松地完成隱喻的再次構建,而此時往往可以采用直接翻譯的方式即可。但是上述這種情況畢竟是少數,大多數隱喻在不同語言文化中的映射方式或概念對比是具有明顯差異的,那么就要求翻譯者仔細地辨識和推敲,通過一定的方式方法,將原句意譯過來,從而保證譯文的準確性和通順性。不過這樣并不代表在商務英語隱喻的翻譯和解析中就無據可循,往往會有很多固定類型的轉換供給參考,有(1)對經濟進行喻人化處理:economy recovery(經濟復蘇)、economy disease(經濟弊端)等;(2)使經濟充滿動態(tài)的方式描述:grow(增長),decay(消退),pick up(崛起),move(運轉)等;(3)使市場像球體或液體一樣活動:the market bounce(市場反彈),collapse(崩潰,崩盤)等;(4)將商場看成是戰(zhàn)場:trade wars(貿易戰(zhàn))等。
[1]陳振東,楊會軍.商務英語中的隱喻及其翻譯[J].上海翻譯.2007(1)
[2]商務英語中的隱喻現象的應用分析[J].谷曉晴.中國商貿.20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