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清世
課堂的時間是寶貴的,用盡可能少的時間獲取最大的教學效益,是英語課堂的生命。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時要講求課堂效率,力爭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新課導入語的巧妙使用
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鼻擅畹膶?,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興趣,有利于師生之間的情感互動。蘇霍姆林斯基說:“如果老師不想辦法使學生產(chǎn)生情緒高昂的智力振奮的內(nèi)心狀態(tài),就急于傳授知識,難么這種知識只能使人產(chǎn)生冷漠的態(tài)度,而給不動感情的智力勞動帶來疲勞?!币虼宋覀円M量使導入語具有針對性、啟發(fā)性、新穎性、趣味性、簡潔性,而不要隨意發(fā)揮,冗長拖沓,節(jié)外生枝,這不僅不會起來引領學生走進課文的作用,相反,還會變成教學的干擾信息。如:一位教師在上“what time is it?一課時,她設計了許多有趣的數(shù)學游戲進行復習,但由于所占用的時間太多,一節(jié)課下來,新課還沒有正式導入,這樣課堂的有效性便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
2.教師在備課過程中一定要把學生放在首位
學生才是課堂真正的“主角”。教師在設計教學活動的時候一定要做到不要太難,也不要過于拖泥帶水,更重要的是要從學生角度出發(fā)來設計。如:有個老師在執(zhí)教七年級Unit 5 Do you like science? 的Conversation 中,他的幽默和從容不迫征服了在場所有的老師,卻征服不了他的學生。對于學生而言,他設計的活動和問題都是脫離學生的實際。對于學生而言,他設計的活動和問題都是脫離學生的實際,脫離了學生的能力。他在引入“Do you like …?”句型教學時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卡通喜洋洋、灰太狼等呈現(xiàn)在動畫視頻上,本來喜洋洋的出現(xiàn)吸引了學生的眼球,可是“what do they like …? why dothey like …?”這一問,便使課堂陷入了一種尷尬。聽課的老師對這個問題都是你看我看,一臉的茫然,更何況是一個學生,課堂成了老師的“獨角戲”,學生都很被動的坐在那里,小心翼翼,一言不發(fā)。沒有以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和興趣作為出發(fā)點的活動是蒼白無力,沒有生命力的。這就要求我們教師在備課時要遵循語言真實性原則。
3.在活動設計過程中遵循形式——功能結合的原則
要使學生在掌握語言形式的同時,培養(yǎng)自我把握語言功能的能力,每一階段活動的設計都具有一定的導入性。有了足夠的語言輸入后,才能有足夠的語言輸出。學生思考的過程本身就是一個學習的過程,有利于提高課堂的實效性,避免了形式上的走場。執(zhí)教老師要語言干練,所設計的每一個任務要目的明確,指令清楚,學生一目了然就知道自己要什么。老師要起到引導者的作用,將大部分的時間都交給學生,真正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要營造一種“互動、開放、創(chuàng)造”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自己“為用而學”。這也是我們要追求的一種境界。
4.在活動過程中遵循階梯型任務鏈原則
人的認知水平有一個從簡單復雜的過程,那么教師也應該充分考慮到這一因素,把活動設計由簡單到繁雜,由易到難,前后相連,層層深入,有些時候,我們教師有必要把一個中心任務分解為數(shù)個微型的任務,使學生逐個突破,變課堂為他們自己的課堂,變活動為他們自己能迎刃而解的活動,增強他們學習英語的成就感和自信心。對于機械操練的單詞,我們可以改為活動游戲,是學生在愉快的游戲中掌握知識?;y為易,寓教于樂。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在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個發(fā)現(xiàn)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更為強烈?!蹦敲淳妥屛覀冇⒄Z教學師在設計課堂活動中永遠把學生放在最前面,真正做到讓學生有所學,有所想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