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唐代墓志刻工三題

      2013-09-18 07:04:30劉儒
      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3年4期
      關鍵詞:刻工唐代

      收稿日期:2012?12?02;修回日期:2013?04?05

      作者簡介:劉儒(1981?),男,湖南衡陽人,博士,廣西大學文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唐宋文學.

      摘要:唐代墓志撰人、書人、題額者、刻工四者在制撰過程中關系發(fā)生變化。墓志刻工具有身份隨意性,分工多樣化的特征,他們憑借精湛的鐫刻技能,可獲得豐厚酬金。墓志鐫人因出身低微,技藝世代承襲,具有保守性。一般而言,官府墓志刻工只允許擔任本署令的伎術官,但在唐代墓志中亦存有特例。撰人、書人、題額者、刻工因墓主形成一種穩(wěn)定的團隊結構,這種結構在墓志制撰過程中因群體性合作得到強化和認同。

      關鍵詞:唐代;墓志制撰;刻工

      中圖分類號:K877.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104(2013)04?0247?05

      一、引言

      墓志依次經(jīng)過撰文、書碑、篆額、模勒、刻字五道工序。在唐代墓志中,書人書碑方式有兩種:第一種即書手用朱筆將志文直接書寫在碑志上,稱為“書丹”,如《張君(叔子)墓志銘》云:“生前有盟河誓征,功跡已入于丹書,歿后恐谷變陵移,行狀必刊于翠 琰?!盵1](1153)《鄭公(諶)墓志銘》題款曰“外孫前寧王東閤祭酒元光濟銜哀書丹”[1](1441)。另一種是“模勒”,即先將碑文書寫紙上,以雙鉤技法摹勒上石,根據(jù)勾勒之輪廓鐫刻成字,這種勾勒上石的方法稱為“勒”“摹”“?!薄G迦~昌熾《語石》卷6曰:“蓋古人刻碑,或書丹于石,或別書丹,而雙鉤其文以上石,‘模勒即勾勒。”[2](412)碑碣制撰廣泛運用模勒工藝,如唐《漢紀信碑》題銜曰“勒碑人史正勤。石工張敬鐫字”[3](328),碑文中“勒碑”和“鐫字”實為兩種不同的工序,勒即是模勒,《裴耀卿碑》題曰“將仕郞守恒王府參軍姜濬模勒并刻字”[4](234),《梁守謙功德銘》題曰“天水強瓊摹勒并刻字”[4](258),《張延賞碑》題曰“內(nèi)作將作官馬瞻刻字并模勒”[4](157),由此可見“勒”與“刻”顯然是有區(qū)別的,隨后在墓志中“勒”和“刻”的意義逐漸混淆,《王君(侁)墓志銘》云:“悲看柱劍,泣對楹書,勒字雕金,式刊貞石。”“勒”亦可解釋為“刻”,兩者之區(qū)別逐漸消弭。

      墓志書人書丹或模勒以后,由專門從事墓志刊刻的工匠進行鐫刻,這些工匠被稱為“刻工”“碑匠”或“碑工”。刻工鐫字完畢時,在墓志末尾結銜題之“刻字人”“鐫字人”“碔字人”“鐫石匠”“字人”,如《張公(去奢)墓志銘》題曰“刻字人楊巖”[1](1609),《有唐太原王公妻上谷侯氏墓志銘》題曰“鐫字人韓義昌”[1](1897),《唐故秀士史府君(喬如)墓志銘》題曰“碔字人李元楚”[5](150),《周故宋州碭山縣令李府君(義琳)神道銘》題曰“字人尚方監(jiān)直司陳懷義鐫”[6](390)?;蚩坦ぷ允稹澳衬崇潯薄澳衬晨獭薄澳衬匙帧薄澳衬晨薄澳衬崇澴帧薄澳衬晨套帧薄澳衬忱兆帧?,如《安府君(玄朗)墓志銘》題云“散將冼亞鐫”[7](154),《唐故云麾將軍齊公(子)墓志銘》題云“東海臧華刻字”[1](1673),《唐故沈府君(朝)墓志銘》題云“前試左內(nèi)率府兵曹參軍左仇書并勒字”[7](100)?!墩Z石》卷6云:“古人書碑重鐫字,此‘物勒工名之意也?!盵2](411)物勒工名是一種帶有責任性質(zhì)、供考核的標記?!抖Y記·月令》卷6記:“孟冬之月,……命工師效功,陳祭器,案度程,……必功致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誠,功有不當,必行其罪?!盵8](209)在秦漢時期,由工官負責,匠人制作的帝王、國君用器上皆刻上制作者、監(jiān)制者的名字。后世之墓志記載撰文人、書丹人、刻工之姓名,“大有以文章、書法為標榜,借文章、書丹、鐫刻銘文而顯名于世的意思,而志主的后人也不免有借名人撰書而炫耀于世的嫌疑”。[9](118)

      一、唐墓志刻工的身份與職事

      《新唐書·方技》曰:“凡推步、卜、相、醫(yī)、巧,皆技也?!笨坦俟そ场扒蓛骸币活悾瑢9ョ澘碳妓?,

      其技能之高低直接影響墓志書人書法藝術的效果,“碑之工拙,系于刻手,其重如此”[2](413)??坦さ土泳紱Q定墓志書法藝術之高低,于是在墓志制撰中皆聘請專業(yè)刻工刊刻,《高君(叔容)墓志銘》曰:“嗣子子云,哀纏罔極,孤苦無依,恐陵谷之有遷,詢匠石以紀 德?!盵1](1581)《崔府君(千里)墓志銘》曰:“恐掩考妣之德行,遂命工人刻于貞石,唯紀年代。”[1](1929)《張君(仁)墓志銘》曰:“敬諾遺幾,敢憑良執(zhí),命工鐫石。”[1](470)《周府君(曉)墓志銘》曰:“乃邀墨客,召石工,識諸泉門,以永余烈?!盵6](678)然而,唐代墓志刻工的情況比較復雜,刻工身份具有隨意性的特點,墓志撰人、書人、題額者皆可兼刻工之職。撰人兼刻工,如《唐扶風馬氏故夫人清河張氏墓志銘》題云“趙郡李直撰并刻字?!盵1](2551)書人兼刻工,如《李府君(惟一)墓志銘》題云“樂安孫漢章書并鐫刻字”[1](2771)。亦有題額者兼刻工,如《隴西李氏(鵠)墓志銘》題銜“屈瑗篆額并鐫”[5](171)。另外,在唐代墓志中還發(fā)現(xiàn)兩則墓主親友兼為刻工的材料,其一《唐趙夫人故河內(nèi)張氏墓志銘》題曰“安子書。宜郎篆額。閏郎刻字?!盵1](2225)《語石》卷6記曰:“會昌三年《張氏墓志》,安子正書,宜郎篆額,閏郎刻字,皆昆弟也。”[2](409)其二《上黨苗府君(縝)墓志銘》題曰“三代諱并刻”[1](2233),“三代諱并刻”當指墓主苗縝之三代共刻之。由上述材料推知,墓志無論撰人、書人、題額者,還是未接受鐫刻技能訓練的其他人員均可刊刻,與《語石》所得結論“古人能書類能刻,不盡出于匠氏”相印證。[2](415)

      刻工亦不只限定于刊石雕金,刻工墓志制撰過程中亦可勝任書人、題額者之職。如《大唐康公夫人墓志銘》曰:“皆撫擗號訴,哀毀過情,遂召良工,刻石染翰?!盵1](2347)良工“刻石染翰”可兼刻工“刻石”和書手“染翰”之事務。大中七年(853)《華公妻清河張夫人墓志銘》題云“昌黎韓師復書” [1](2311),咸通九年(868)《清河崔公夫人滎陽鄭氏合祔墓志銘》題款“昌黎韓師復刻字并篆蓋”[1](2434),乾符五年(878)《唐故昌黎韓(綬)府君墓志》題曰“鐫字人韓師復”[1](2490),刻工韓師復一人兼書人、題額者三者之職務,其身份亦根據(jù)墓志制撰分配的具體任務而轉(zhuǎn)換。墓志銘分為志文與銘文兩部分。程章燦先生認為:“這兩部分有相對的獨立性、自足性,因此,有時候,如果一篇墓志需要由兩個人合作撰成,一般的分工就是一個人撰志文(序),另一個人作銘文。”[10](45)按墓志制撰慣例,刻工應為亡者鐫刻志文和銘文?!豆茨怪俱憽吩疲骸翱稚揭坪R祝胀聛?,雕石稱傳,刊銘著美?!盵1](326)墓志序文稱傳,銘文著美,刻工需雕刻整方墓志的內(nèi)容。但亦有例外,有些墓志內(nèi)容明確要求刻工僅刊刻銘文,如《陳君(智成)墓志銘》曰:“及命匠者,勒銘于石?!盵6](513)《尹君(達)墓志銘》曰:“命彼工人,勒銘泉戶。”[1](549)《唐故滎陽鄭府君及夫人樂安孫氏墓志銘》曰:“慮時代深遠,陵谷變更,乃命筆為銘,遂召良工,刊石為紀?!盵1](2437)書人書寫銘文和序文時,正常情況是墓志序文和銘文保持統(tǒng)一風格,然而有一部分墓志以篆體書之銘文,打破常規(guī),使序文、銘文呈現(xiàn)出迥異的書法風格,如總章二年(669)《唐故張君(君政)墓志》記:“所以勒茲蟲篆,用表德音?!盵1](683)咸亨三年(672)《唐故處士王君墓志銘》銘文云:“代變桑田,時移陵谷,勒此堅貞,遺芳篆籀?!盵1](556)垂拱元年(685)《劉初墓志銘》亦云:“痛切長離,悲吟松路,恐桑移變淼,爰記銘于雕篆。”[6](282)垂拱四年(688)《陸君(紹)墓志銘》曰:“乃書科斗之篆,用表騏麟之穴?!盵1](766)《唐故曹府君及夫人南陽張氏合祔墓志銘》記:“于是礱石命筆,請余制詞,紀已往之微猷,慮陵谷之更變,將來之美,篆而刊焉?!盵6](1063)唐代墓志以篆體書銘基本上出現(xiàn)在初唐,此現(xiàn)象恐與初唐士人喜好篆籀之風尚有關。

      二、唐墓志刻工的收入、傳承及官私

      唐代工匠憑借精湛技藝而獲得豐厚的報酬?!短拼笤t令》載《停修大明宮詔》,其中明言官方以優(yōu)厚的價錢償還工匠的情況:“所有先役工匠,即優(yōu)還價值,勿令懸欠,仍即放散?!盵11](513)《討鎮(zhèn)州王承宗德音》云:“如要車,牛、夫役,工匠之類,并宜和雇,優(yōu)給價錢。”[11](580)唐高彥休《唐闕史》卷上亦載:“丞相夏侯公為宣宗山陵使,有司妙選陵寢,雖山形外正,而蘊石中頑,丞相銜命,以豐價募丁匠開鑿皇堂。”[12](1396)宰相夏侯孜為宣宗山陵使,以高昂傭金招募丁匠開鑿陵墓。墓志刻工即屬工匠一類,其工作不僅鐫刻墓志文字,而且還雕鑿棺槨、涂飾墓石,《大唐故前梁君(義方)墓志銘》云:“是故六姻悼懷,四鄰茹嘆,乃命史蘇卜其宅兆,匠石雕其棺槨。”《唐故太原王府君合祔墓銘》記:“兒女忠孝,晨夕悲號,痛慈顏之永別,增修櫬棺,建造垅,尋訪良工,雕磨美石,丹雘裝 成?!盵6]1026墓志刻工分工多樣,且工作繁重艱辛,因此延請墓志刻工所需之費用自然高昂,《唐嵩岳會善寺敕戒壇院臨壇大律德塔銘》云:“門人惟峰、遍澄等,……遂乃召以良匠,罄以衣資,卜于名山,崇茲塔廟?!盵1](2004)《劉府君(明德)墓志銘》云:“次子進晟,咸有懷橘之孝,……大價召于良工,葬土殷豐,重遺酬于招匠?!盵1](2065)《大德靈慧法師影塔之銘》:“門徒及侄同寺僧圓滿等,師資義重,……傍求良匠,遠訪丹青?!盵1](1190)手藝精良的墓志工匠,墓主親友紛紛遠訪傍求,皆欲以重金聘請。

      唐代工伎之技能皆世代襲承,技藝具有一定的保守性。醫(yī)官之醫(yī)術父子傳承,《大唐故尚藥奉御上柱國吳君(本立)墓志銘》記:“君諱本立,字元惲,濮陽人。原夫門宗赫弈,纓冕蟬聯(lián),……父嗣,皇朝朝議郎行太醫(yī)令,……君(吳本立)含祖宗之光烈,……永徽元年,醫(yī)舉及第,尋授太醫(yī)監(jiān),俄轉(zhuǎn)令,又任太子藥藏監(jiān)?!盵6](419)《大內(nèi)上陽宮醫(yī)博士城陽郡成公(璘)墓志銘》云:“父諱萬善,其扁鵲之藝,人無比也,……君諱璘,蒲州人也。習父之業(yè),充大內(nèi)上陽宮醫(yī)博士?!幸荒?,名曰文會。見習上代之業(yè),充大內(nèi)上陽宮醫(yī)博士?!盵6](904)樂工之技亦代代傳習,綿延不絕,唐南卓《羯鼓錄》記:“廣德中,蜀客前雙流縣丞李琬者亦能之。調(diào)集至長安,居務本里。嘗夜聞羯鼓,曲頗工妙。于月下步尋,至一小宅,門戶極卑隘。叩門請謁,謂鼓工曰:‘君所擊者,豈非耶婆色雞乎?雖至精能,而無尾何也?工大異之曰:‘君固知音者,此事無有知。某太常工人也,祖父傳此藝,尤能此曲?!盵13](8)此鼓工藝能亦承之于祖父。工匠之手藝同樣是口耳相傳,父子相襲?!短綇V記》卷232引《錄異記》“李德?!睏l曰:“唐太尉衛(wèi)公李德裕,嘗有老叟詣門。引五六輩舁巨桑木請謁焉,閽者不能拒之。德裕異而出見,叟曰:‘此木某家寶之三世矣。某今年耄,感公之仁德,且好奇異,是以獻耳。木中有奇寶,若能者斷之,必有所得。洛邑有匠,計其年齒已老,或身已歿。子孫亦當?shù)闷渲?。設非洛匠,無能有斷之者。公如其言,訪于洛下,匠已殂矣。子隨使而至。玩視良久曰:‘可徐而斷之?!盵14](1778)斷桑木之木匠“子孫亦當?shù)闷渲肌?,其父殂,其子得其技?010年河南洛陽新出土的開成三年(838)《唐故孫府君墓志銘并序》證明了刻工之技藝亦是父子相承,此方墓志墓主為刻工孫繼和,其中記載:“公樂安公之后也。祖諱進,父諱濟。公諱繼和,蘊乎聰敏,善勒碑銘,內(nèi)侍省使欽其妙能,遂乃上聞,授本司局?!盵15](186)其父孫濟為元和八年(813)《唐故太常少卿清河崔公故夫人滎陽鄭氏合祔墓志銘》之鐫字人,即“樂安孫濟鐫字”[6](832),孫繼和“善勒碑銘”,父子同為墓志刻工。兄弟也有同為刻工的情況,如會昌元年(841)《元秘塔碑》,題云“正議大夫守左散騎常侍充集賢殿學士兼判院事上柱國賜紫金魚袋柳公權書并篆額。刻玉冊官邵建和并弟建初鐫”[4](487)。

      《語石》卷6記載,唐代墓志刻工“又有官、私之別。唐時,中書省置玉冊官,……皆專司鐫勒之事,……私家之碑,或稱‘都料,或稱‘石工、‘石作”。[2](416)刻工分為官私兩種,官府刻工主要集中中書省玉冊官和尚書省將作監(jiān),兼及秘書省著作局、翰林院、國子監(jiān)、太常寺[17](72—90)。唐代工伎出身卑賤受人歧視,官府刻工亦如此,即使擔任官職,其仕途亦十分黯淡。神功元年頒布《厘革伎術官制》詔令,其中云:“量才授職,自有條流,常秩清班,菲無差等。比來諸色伎術,因榮得官,及其升遷,改從余任。遂使器用紕繆,職務乖違,不合《禮經(jīng)》,事須改轍。自夸本色出身,解天文者,進轉(zhuǎn)官不得過太史令,音樂者,不得過太樂鼓吹署令;醫(yī)藥者,不得過尚藥奉御;陰陽卜籍者,不得過司膳寺諸署令。”[11](459)詔令明言規(guī)定諸色伎術只允許出任本署令職官,不能“因榮得官,及其升遷,改從余任”。然而,在中唐墓志發(fā)現(xiàn)了由官府刻工出任節(jié)度幕僚職務的特例,而不受伎術官出任本署令職官之限定。馬瞻是中唐著名的墓志刻工,貞元景(丙)寅歲(786)《唐贈尚書左仆射嗣曹王(李戢)故妃滎陽鄭氏墓志銘》為鐫人,題曰“鐫字匠馬 瞻”[1](1841)。貞元三年(787)《唐故贈太保張公(延賞)神道碑》,馬瞻亦為墓志鐫人,題曰“內(nèi)作將作官馬瞻刻字并模勒”,將作官是將作監(jiān)下級官吏,《新唐書·百官三》卷48記將作監(jiān):“監(jiān)二人,從三品;少監(jiān)二人,從四品下。掌土木工匠之政,總左校、右校、中校、甄官等署,百工等監(jiān)。大明、興慶、上陽宮,中書、門下、六軍仗舍、閑廄,謂之內(nèi)作;郊廟、城門、省、寺、臺、監(jiān)、十六衛(wèi)、東宮、王府諸廨,謂之外 作?!盵18](1272)將作官管轄“大明、興慶、上陽宮,中書、門下、六軍仗舍、閑廄,謂之內(nèi)作”。馬瞻在《唐故贈太保張公(延賞)神道碑》結銜為將作監(jiān)的“內(nèi)作將作官”,其銜職已證明了其官府職業(yè)刻工之身份。貞元十五年(799)《有唐山南東道節(jié)度使贈尚書右仆射嗣曹王(李皋)墓銘》,馬瞻又為鐫人,題云“鐫字人屈賁、馬瞻”[1](1904),此方墓志系屈賁、馬瞻合作刊刻,屈賁和馬瞻在此墓志雖沒有官職結銜,但根據(jù)馬瞻貞元三年墓志中官職之結銜,可證屈賁應與之同為將作監(jiān)之將作官。如前所述,墓志刻工具有多重身份,刻工可兼任撰人、書人、題額者,刻工屈賁亦然。永貞元年(805),屈賁在《張府君(惟)夫人瑯琊王氏合祔墓志銘》題為撰人,署云“昭武校尉守左武衛(wèi)翊府左郎將河東屈 賁”[19](85)。昭武校尉系武散官名,正六品上階。左武衛(wèi)為十二衛(wèi)府兵之一類,即左右武衛(wèi),左右十四衛(wèi)及太子左右六率府,皆有郎將,為五品官。以正六品上武散官品階任五品郎將稱之為“守”,官府刻工屈賁帶衛(wèi)府官銜目的是讓其獲得武官官階作為升轉(zhuǎn)途徑,具有勛官的性質(zhì)。而《八瓊室金石補正·唐四十一》收錄了元和八年(813)《唐故文貞公曾孫故穀城縣令張(曛)公墓志銘》,屈賁系此墓志之書人兼篆額者,題曰“節(jié)度討擊副使屈賁書并篆”[20](475),此方墓志中屈賁職官結銜為節(jié)度討擊副使。關于討擊使兩唐書記載模糊不清,均無明確解釋,《資治通鑒·唐紀三十》卷214云:“(幽州節(jié)度)張守珪使平盧討擊使、左驍衛(wèi)將軍安祿山討奚、契丹叛者,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夏,四月,辛亥,守珪奏請斬之。祿山臨刑呼曰:‘大夫不欲滅奚、契丹邪,奈何殺祿山!守珪亦惜其驍勇,乃更執(zhí)送京師。”[21](6814)從上述文獻材料推知,討擊使應為節(jié)度使府的重要武職僚佐,幽州節(jié)度張守珪授命安祿山平盧討擊使,節(jié)度使當為討擊使上級,討擊使之職責主要是駐守邊疆負責討伐鎮(zhèn)壓叛亂之少數(shù)民族。屈賁為何能由一名將作監(jiān)刻工擢升為節(jié)度討擊副使,而不受神功元年伎術官只允許任職本署令職官詔令的約束?《新唐書·魏徵傳》載魏徵五世孫魏謨在中唐文宗朝固諫教坊樂工不可擢升揚州司馬,“教坊有工善為新聲者,詔授揚州司馬,議者頗言司馬品高,郎官、刺史迭處,不可以授賤工,帝意右之。宰相諭諫官勿復言,謨獨固諫不可,工降潤州司馬?!盵18](3883)通過上述史籍大略可知,中唐時期伎術官突破了禁令,已不受神功元年詔令之限制,如經(jīng)皇帝授命伎術官可在地方任職,因此屈賁由官府刻工調(diào)任地方節(jié)鎮(zhèn)官員亦為可能。

      三、刻工及其團隊與墓主之關系

      墓志撰人、書人、題額者、刻工因與墓主存在各種關系而聚集一起共同合作完成墓志制撰,所以墓主與墓志撰人、書人、題額者、刻工之關系,直接決定了墓志制撰群體結構的形成。而撰人、書人、題額者、刻工在墓志制撰團隊中關系密切,群體成員根據(jù)各自擅長的技能在墓志制撰過程中互相配合,他們選擇自己的團體成員作為搭檔,發(fā)揮自身的獨特技能,相應完成各自的任務,逐漸組成固定的團隊以及形成穩(wěn)定的技術分工。

      一個墓志制撰團隊,其成員的分工非常明確,自覺按照所擅長的伎藝分配任務。咸通八年(867)《唐故朝請郎試太常寺協(xié)律郎蕭公(弘愈)墓志銘》題曰“處士京兆杜逢篆。朝議郎守檀州司馬何遂撰。朝議郎行左春坊宮門丞牛季環(huán)書。玉冊官陳從諫刻”,蕭弘愈此方墓志中的撰人、書人、題篆者、刻工信息完整。其墓志載:“公曰弘愈,字中孚,其先蘭陵人。祖宗之盛業(yè),著齊梁之紀念?!醺歌?,皇大理評事。尊丈人行群,守左千牛衛(wèi)、中郎將、上柱國。其先夫人徐氏,早喪?!ㄊ捄胗┦孪壬怨с优笥岩孕帕x。文有游夏之富,筆有鐘張之妙。善諷詠,能鼓琴,人世之藝,知無不為。敬釋道之敦,花嚴大典,道德玄言,常所持贊。……以咸通八年丁亥歲春二月十四日甲申歿于長安延政里之第?!祠攮h(huán)、逢,與公為結友,痛惜如昆弟焉?!盵6](1066)由蕭弘愈墓志所記載的內(nèi)容可以得到一個重要線索,撰人何遂、題額者杜逢、書人牛季環(huán)為墓主蕭弘愈好友,他們?nèi)吲c亡者皆存在某種聯(lián)系。咸通九年(868)《唐故右金引駕游擊將軍守左衛(wèi)翊府中郎將上柱國蕭府君(行群)墓銘》,此方墓志系蕭弘愈父蕭行群之墓志,其父墓志亦蕭弘愈好友牛季環(huán)為其書篆,題曰“朝散大夫行左監(jiān)門率府長史上柱國賜緋魚袋牛季環(huán)書并篆”,其中蕭行群墓志記載:“府君諱行群,字中逸,蘭陵人也。……考辟,皇大理評事?!掏ň拍晡熳託q秋八月壬戌廿六日丁亥薨于長安延政里之私第,……有二子:長曰弘宣,……次弘愈,素蘊才藝,常工隸篆,往年進獻,請試翰林。圣旨允從,許俟負闕。無何因疾,一旦而終?!盵6](1077)蕭行群墓志中,其子蕭弘愈之三位好友中僅見牛季環(huán),杜逢、何遂不見于墓志。其實,蕭弘愈咸通八年三月去世之后,其好友何遂亦患疾離世,《唐故朝議郎守括州司馬何公(遂)墓志銘》云:“公諱遂,字德之。其先廬江人也?!蓟史?,翰林待詔滁州司兵參軍?!⑦_宿稟,仁孝天鍾。順顏色以恭和,與明友以信以義。有詞藻,廣知識,諷詠鼓琴,盡善盡美。聞之藝靡不歷知。札得妙于鐘張,文不后于孟謝。釋道二典,奧人其越。終期天與善人,何圖仁人不壽,無疾倏謝,有餌莫療。以咸通八年丁亥歲春三月廿二日壬戌,歿于長安延政里之第。……環(huán)與逢想為擁塵之友,請□□言。”[6](1068)何遂墓志系“朝議郎行太子宮門丞上柱國牛季環(huán)撰。處士京兆杜逢書”,牛季環(huán)、杜逢均參與了其兩位好友墓志的制撰。根據(jù)三方墓志材料,可以對何遂與蕭弘愈兩人之交往簡略進行一番考探,何遂與蕭弘愈首先同住長安延政里,兩人同是鄰居且為好友。其次兩人擁有共同的興趣愛好,皆喜好文章、書法、音樂,何遂“有詞藻,廣知識,諷詠鼓琴,盡善盡美。聞之藝靡不歷知。札得妙于鐘張,文不后于孟謝”,蕭弘愈“文有游夏之富,筆有鐘張之妙。善諷詠,能鼓琴,人世之藝,知無不為”,“素蘊才藝,常工隸篆”。最后何遂與蕭弘愈兩人篤信佛道,何遂“釋道二典,奧人其越”,蕭弘愈“敬釋道之敦,花嚴大典,道德玄言,常所持贊”,兩者深曉佛道之奧義。此三點恐正是蕭弘愈、何遂生死相托,結為摯交的原因,由蕭弘愈、何遂之興趣嗜好亦不難窺知其友杜逢、牛季環(huán)之日常愛好。同時,由上述三方墓志可知,墓志制撰團隊中的撰人、書人、題額者、刻工皆與墓主存在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他們的專業(yè)分工沒有因墓主對象各殊而被打破,此種聯(lián)系在墓志制撰過程中因群體性合作得到強化和認同,形成了一種穩(wěn)定的團隊關系。杜逢、牛季環(huán)、何遂因其自身的技能決定其在墓志制撰的分工,無論他們與墓主的關系發(fā)生何種變化,其在墓志制撰中分配的任務依舊沒有改變,牛季環(huán)在蕭行群、蕭弘愈父子墓志中一直充任書人的角色,因其在何遂墓志為墓志撰人而未能擔任書人一職。

      撰人、書人、題額者、刻工四者皆有可能與墓主發(fā)生聯(lián)系。墓志刻工雖然地位低微,但亦有復雜的社會關系,他們因與墓主存在某種關系而為其刊刻墓志,使處于原本不同的墓志制撰的成員暫時組成一個非穩(wěn)定性的臨時團體。

      參考文獻:

      [1] 周紹良, 趙超. 唐代墓志匯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2] 葉昌熾. 語石[M]. 北京: 中華書局, 1994.

      [3] 王昶. 金石萃編(第五冊)[M].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

      [4] 王昶. 金石萃編(第六冊)[M]. 南京: 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8.

      [5] 吳鋼, 吳敏霞. 全唐文補遺(第六輯)[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9.

      [6] 周紹良, 趙超. 唐代墓志匯編續(xù)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1.

      [7] 吳鋼, 王京陽. 全唐文補遺(第七輯)[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2000.

      [8] 楊天宇. 禮記譯注[M].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4.

      [9] 毛遠明. 碑刻文獻通論[M]. 北京: 中華書局, 2009.

      [10] 程章燦. 墓志銘的結構與名目—以唐代墓志銘為例[J].古籍整理研究學刊, 1997(6): 45.

      [11] 宋敏求. 唐大詔令集[M]. 上海: 學林出版社, 1992.

      [12] 周勛初. 唐人軼事匯編[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5.

      [13] 南卓. 羯鼓錄[M].上海: 古典文學出版社, 1957.

      [14] 李昉, 等. 太平廣記[M]. 北京: 中華書局, 1986.

      [15] 王連龍. 唐代刻工孫繼和墓志[J]. 文獻, 2011(3): .

      [16] 吳鋼, 王京陽. 全唐文補遺(第三輯)[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6.

      [17] 程章燦. 石刻刻工研究[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

      [18] 歐陽修, 宋祁. 新唐書[M]. 北京: 中華書局, 2006.

      [19] 吳鋼, 吳敏霞. 全唐文補遺(第四輯)[M]. 西安: 三秦出版社, 1997.

      [20] 陸增祥. 八瓊室金石補正[M].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85.

      [21] 司馬光. 資治通鑒[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6.

      猜你喜歡
      刻工唐代
      技藝、血緣、信仰:房山石經(jīng)文獻所見遼代幽州石刻刻工家族①
      遼代銅鏡中龍紋樣式初探
      藝術科技(2016年10期)2016-12-14 22:34:59
      我國唐代文學中桃花意象淺談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6:44:53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8:37:36
      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初探
      人間(2016年26期)2016-11-03 16:49:26
      唐代皖南詩歌探究
      泰山石刻刻工述略
      《漢張遷碑》的刻工與拙樸美
      明清徽州刻工發(fā)展及特點*
      中國出版(2015年10期)2015-01-30 15:37:20
      宣化县| 呼伦贝尔市| 滨州市| 集贤县| 视频| 六盘水市| 华宁县| 休宁县| 鄂伦春自治旗| 开阳县| 历史| 桦甸市| 璧山县| 易门县| 高邑县| 鹤壁市| 禹州市| 昌乐县| 三门县| 绥中县| 济宁市| 师宗县| 桃园市| 阿图什市| 左云县| 民权县| 凤城市| 深水埗区| 邵武市| 凌海市| 敖汉旗| 喜德县| 孟州市| 巴南区| 德兴市| 贵南县| 兖州市| 朝阳市| 资中县| 那坡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