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鳳民,宋恒平,陳睿,張皓,胡強
(解放軍第123院骨二科,安徽 蚌埠 233015)
RENO釘棒系統(tǒng)以其袖珍樣的結構,天工合一的精巧,將力學的剪撐應力巧妙的融合在器械的三個部件上,在脊柱骨折復位的操作中無需彎棒,順勢造就棒釘之間的成角固定。最大化的降低了植入物的切跡,較為滿意的完成了脊柱椎體壓縮骨折的縱向復位,穩(wěn)定了爆裂椎體的自體塑形愈合的空間,2011-05-2012-12應用RENO釘棒系統(tǒng)治療脊柱椎體壓縮及爆裂骨折患者23例,對其復位中的別樣效能做一闡述。
1.1 一般資料
本組23例,行RENO手術復位內固定距傷后時間1~16 d,平均6.5天;受傷原因:高處墜落10例,樓梯摔下5例,摔傷6例,車禍2例;截癱指數(shù)為5和3各1例,大腿部或會陰部有神經(jīng)刺激癥狀4例,合并傷:雙尺橈骨骨折、雙跟骨骨折1例,血氣胸1例,椎體壓縮程度均在椎體縱徑1/2以上,住院17~128 d(因有兩例患者為工地上墜落傷,涉及勞資糾紛處理,分別住院108、128 d),平均29 d,椎管減壓加植骨8例,單純RENO復位內固定15例。
1.2 手術方法
全麻或硬膜外麻醉后俯臥于拱形架上,常規(guī)手術野消毒鋪巾,切開皮膚皮下,電刀逐層切開椎旁肌,取傷椎上下毗鄰椎為進釘椎,行四釘兩棒式。將預計置釘?shù)男£P節(jié)充分暴露,電凝止血,選擇好進釘點(腰椎在進釘椎的橫突中線與小關節(jié)間隙的連線交點,該點與進釘椎的棘突上緣呈同一水平。即進釘椎的上關節(jié)副突的偏頭側凹陷點。胸椎可將進釘椎的翹于背側的橫突咬平,咬切面與上椎的下關節(jié)突沉降尖部交接點即為進釘點)。椎弓根鉆孔后插入mark針,C臂監(jiān)控下定位,于毗鄰患椎的上下椎兩側共植入四枚椎弓根釘,椎弓根釘一定要越過椎體前后徑的1/2,將連接塊固定于釘尾。將RENO氏棒插入連接塊側孔,利用連接塊底端內突起與兩顆復位螺釘通過棒共同形成的三點使椎弓根釘位移成角,釘棒最大成角可呈30°,4個棒釘連接塊的復位螺釘要均勻擰緊,觀察傷椎復位情況,復位滿意后,將椎弓根釘、連接塊、RENO氏棒一舉固定,不論椎管是否減壓,兩側橫突間均可植骨,術后引流管自傷口內戳創(chuàng)引出負壓引流??p合各層術畢。攝術后脊柱節(jié)段正側位片以作隨訪。
隨訪半年~2年,壓縮骨折椎體恢復 80~95%(圖 1、圖 2),3 例術后半年~1年于本院取出內固定,6例外院取出內固定,1例術后15個月因學習汽車修理,頻繁彎腰,20個月內未曾復診,發(fā)生斷釘,但盡管斷釘未取出,傷椎高度恢復80%,無特殊不適。
3.1 Reno設計原理與手術方法Reno釘棒系統(tǒng)主體結構:椎弓根釘、釘尾配套連接塊及金屬棒。連接塊用于插棒的側孔中部底端有一內突起(圖3),金屬棒的末端在側孔內擱置于突起形成一“翹板”樣,擰動側孔上方位于連接塊突起遠近兩側的任一固定螺釘時,可導致與連接塊緊密連接的椎弓根釘位移造成與金屬棒的成角狀態(tài)(圖4),自動反向牽拉傷椎上下椎體,完成傷椎的復位。釘棒成角可穩(wěn)定在正負15°之間任意位置,不必擔心過牽而損傷脊髓。如估計牽引力不夠,可使用撐開器先將兩椎弓根釘向頭及尾側推移,再在C臂下調整連接塊側孔上方的固定螺絲加大或減小椎弓根釘?shù)某山且酝瓿蓚祻臀坏臐M意度并鎖定金屬棒。金屬棒是處于微動的“動態(tài)”內固定中,而“動態(tài)”的內固定更有利于傷椎的復位愈合,Reno系統(tǒng)使用時無須術中彎棒,鎖緊后的裝置中,連接塊側孔底端內突起與兩顆復位螺釘通過棒共同形成牢固的三點接觸固定,但兩復位螺釘?shù)尼敿饪郯酎c與連接塊側孔底端的內突起三點成一直線但不在一水平線,所以Reno系統(tǒng)是一微動的動態(tài)固定。
3.2 椎弓根釘?shù)脑O計安全性較為合理,熟練地置釘技術是手術成功的關鍵Reno椎弓根釘有其獨特之處,其螺釘頭部圓鈍或者螺釘頭部有一小而圓的金屬乳頭探路,且釘身采用雙螺紋使之植入速度加快一倍。圓鈍的頭部有效的減低了次生傷的發(fā)生率。
3.3 Reno系統(tǒng)的注意事項 (1)不同直徑螺釘采用不同顏色標記,方便選??;(2)不可采用不同廠家不同材料混用,因為不同的金屬互相接觸會加速腐蝕,易產生植入物疲勞斷裂;(3)Reno系統(tǒng)只用一把配套螺絲刀便可擰動連接塊上三顆螺釘,簡潔方便,本系統(tǒng)應用時要用自身的配套工具操作,不配套的工具混用易產生釘尾磨損滑絲,造成取出困難;(4)為方便順利放置金屬棒,各連接塊與椎弓根釘先要松散連接,但在擰復位螺釘前須將連接塊牢固固定于椎弓根釘;(5)椎體骨折復位固定愈合前不可加大運動量和負重過多。本院一般要求術后臥床8~10周,起立活動后要戴腰圍半年。在椎弓根釘棒系統(tǒng)內固定中,胸腰椎骨折比腰椎滑脫或腰椎管狹窄術后斷釘率高,取內固定時間超過18個月斷釘率高[1]。椎體骨折愈合后要求手術取出內置物。隨著時間的延長及活動量的增加,內置物與骨質之間出現(xiàn)炎癥反應,腐蝕導致把持力不夠,故內置物在9~12個月取出為宜[2]。作者及其同事建議術后6~9個月拆除內固定。
3.4 RENO系統(tǒng)的局限性 該系統(tǒng)的連接塊沒有提拉裝置,故RENO系統(tǒng)不能應用于腰椎滑脫及椎體錯位的脊柱骨折,本組只用于L4以上椎體骨折,而L5骨折時下位椎弓根釘要固定于骶1椎,且骶椎由于是五椎一體,上棒后很難使釘棒成角,且由于腰骶角存在,不彎棒棒體很難插入連接塊側孔,即使骶1置釘方向對準骶骨岬,也很難使釘棒成角形成復位剪力。同時由于釘棒成角只有30°,且兩顆復位螺釘其釘尖的扣棒點不在同一水平面,因而不適合騎跨多節(jié)段(2-3個)的椎體壓縮性骨折。金屬棒過長,難以產生有效的“翹力”促使椎弓根釘位移成角達到傷椎復位目的。
圖1 術前
圖2 術后
圖3 連接塊 側孔內有一突起
圖4 RENO釘棒完全撐開,成角30°
[1]陶文明,彭昊,廉凱.胸腰椎弓根釘內固定術后螺釘斷裂的原因分析[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3,21(4):397-399.
[2]吳李勇,范明星,陳貞,等.椎弓根螺釘系統(tǒng)治療胸腰椎骨折術后螺釘斷裂原因分析[J].頸腰痛雜志,2013,34(3):192-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