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金環(huán),田 華,王 琛,徐 穎,邢秀偉
1)商丘醫(yī)學高等??茖W校病原生物學及免疫學教研室 商丘 476100 2)商丘醫(yī)學高等??茖W校生物化學教研室 商丘 4761003)商丘醫(yī)學高等??茖W校藥理學教研室 商丘 476100 4)商丘醫(yī)學高等??茖W校預防醫(yī)學教研室 商丘 476100
人體蠕形螨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2種,主要寄生在人面部的毛囊和皮脂腺內(nèi),可引起酒渣鼻、痤瘡、毛囊炎等多種蠕形螨皮膚病。目前,我國各地報道的蠕形螨感染率在3.89%~97.29%之間[1],檢查方法不同是造成各地感染率差別較大的重要原因之一[2]。為了尋找更佳的蠕形螨檢查方法,作者于2011年9月至2012年6月應用3種不同的方法進行了面部蠕形螨檢查,并探討了相關(guān)因素對蠕形螨檢出率的影響,現(xiàn)將結(jié)果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選擇來商丘醫(yī)學高等??茖W校病原生物學及免疫學教研室就診的商丘醫(yī)學高等專科學校3年制??茖W生及少數(shù)教職工共585人,年齡17~50歲,其中男159例,女426例。面部有、無皮膚疾病者分別為374及211例。
1.2面部蠕形螨檢查方法
1.2.1 痤瘡壓迫器刮脂法(簡稱刮脂法) 用痤瘡壓迫器分別在受檢者的鼻尖、鼻翼及鼻翼溝處各刮取皮脂1次,將刮取的皮脂置于滴有花生油滴的載玻片上,立即鏡檢。
1.2.2 透明膠帶粘貼法(簡稱粘貼法) 將透明膠帶剪成6 cm×2 cm后平貼于載玻片上,睡前洗凈面部并干后,將膠帶揭下緊貼于鼻部(覆蓋鼻尖及兩側(cè)的鼻翼溝、鼻翼),次日晨將膠帶取下平整地貼回原玻片,當天鏡檢。
1.2.3 擠壓刮取涂片法(簡稱擠刮法) 用雙手食指或拇指對擠受檢者兩側(cè)鼻翼及鼻尖部(擠壓力度應使毛囊、皮脂腺內(nèi)分泌物溢出為準),再用一次性刺血針鈍端刮取皮脂分泌物,置于滴有花生油滴的載玻片上,立即鏡檢。
1.2.4 結(jié)果判斷 3種方法采集的每張標本片均由商丘醫(yī)學高等??茖W校病原生物學及免疫學教研室專業(yè)教師置低倍鏡下檢查2遍,鏡檢時不漏視野,發(fā)現(xiàn)各期蠕形螨者均判為陽性,對陽性片鑒定蟲種并計數(shù)。
1.2.5 相關(guān)因素對蠕形螨檢出率的影響 ①檢查部位:采用刮脂法分別對156例就診者的鼻、額、面頰及下巴進行蠕形螨檢查(鼻部選擇鼻尖、鼻翼及鼻翼溝3個部位,額、面頰及下巴各任選3個不同的部位刮取皮脂)。②檢查季節(jié):采用3種不同的方法分別在冬季(2011年11月至12月,n=197)及夏季(2012年6月,n=112)對就診者進行鼻部蠕形螨檢查。
1.3統(tǒng)計學處理采用SPSS 13.0進行統(tǒng)計學處理。3種方法蠕形螨檢出率比較及面部各部位蠕形螨檢出率比較采用McNemar檢驗,不同性別患者蠕形螨檢出情況的比較以及3種方法不同季節(jié)蠕形螨檢出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1 3種方法蠕形螨檢出率比較結(jié)果見表1~2。
表1 刮脂法與粘貼法、擠刮法蠕形螨檢出率比較 例
表2 粘貼法與擠刮法蠕形螨檢出率比較 例
χ2=3.368,P=0.072。
2.2 3種方法對不同性別患者蠕形螨檢出率比較結(jié)果見表3。
表3 3種方法不同性別患者蠕形螨檢出情況比較 檢出例數(shù)(%)
2.3 3種方法檢出蠕形螨數(shù)量比較3種方法檢出蠕形螨數(shù)量最多的是刮脂法,在253例陽性者中共檢出各期蠕形螨1 172只(其中成蟲959只、若蟲44只、幼蟲71只、蟲卵98只),平均每人檢出4.63只。其次是擠刮法,在186例陽性者中共檢出蠕形螨416只(其中成蟲347只、若蟲18只、幼蟲20只、蟲卵31只),平均每人檢出2.24只。檢出數(shù)量最少的是粘貼法,在170例陽性者中共檢出蠕形螨292只(其中成蟲289只、若蟲3只),平均每人檢出1.72只。
2.4相關(guān)因素對蠕形螨檢出率的影響
2.4.1 檢查部位 共檢出蠕形螨陽性者102例,陽性率為65.38%(102/156)。102例蠕形螨陽性者面部各部位蠕形螨檢出情況的比較見表4~6。
2.4.2 檢查季節(jié) 3種方法不同季節(jié)蠕形螨檢出率比較見表7。
表4 102例蠕形螨陽性者鼻部與其他各部位蠕形螨檢出率比較 例
表5 102例蠕形螨陽性者額部與面頰、下巴兩部位蠕形螨檢出率比較 例
表6 102例蠕形螨陽性者面頰與下巴兩部位蠕形螨檢出率比較 例
χ2=12.971,P=0.001。
表7 3種方法不同季節(jié)蠕形螨檢出率比較 檢出例數(shù)(%)
采用刮脂法、粘貼法和擠刮法對同一人群的蠕形螨檢查結(jié)果顯示,在鼻部,刮脂法的檢出率高于粘貼法和擠刮法。3種方法的檢查結(jié)果均表明,蠕形螨檢出率男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此結(jié)果一方面表明蠕形螨感染與性別無關(guān),另一方面也說明不同檢查方法對男女檢出率的差異未產(chǎn)生影響。
粘貼法是基于蠕形螨屬負趨光性,夜間在毛囊口或皮膚表面活動與交配的生態(tài)特征設(shè)計的,因其僅能黏附爬出皮膚的蠕形螨[3],且易受季節(jié)變化等多種因素的影響[4],故其檢出率低。刮脂法和擠刮法均是通過外力將蠕形螨從毛囊和皮脂腺內(nèi)擠出,從而快速獲檢蠕形螨的病原學檢查法。刮脂法檢出率高的主要原因可能與痤瘡壓迫器對皮膚的擠壓力度較大,能將寄生于毛囊及皮脂腺內(nèi)的各期蠕形螨充分擠壓出來有關(guān)。擠刮法系用手指擠壓,對皮膚的擠壓力度相對較小,不能將毛囊及皮脂腺深處寄生的螨蟲擠出,故其檢出率低。另外,由于痤瘡壓迫器的形狀和大小非常適合鼻溝的生理弧度,故用痤瘡壓迫器作為采螨工具,不僅能將鼻尖、鼻翼部的螨蟲充分刮取出來,還能將鼻溝處的螨蟲充分采集出來,故3種方法中,刮脂法的檢出率不僅最高,檢出蟲體的數(shù)量也最多,且由此法檢出的蟲體不僅有大量的成蟲,還有很多的若蟲、幼蟲及蟲卵。3種方法檢出蟲數(shù)最少的是粘貼法,平均每人僅檢出1.72只,鏡檢時稍不留意即易造成漏檢,且由此法檢出的蟲體絕大多數(shù)是成蟲,只有極少量的若蟲,這可能與若蟲及幼蟲的活動力較弱,而蟲卵無活動力,不容易或不能爬出皮膚有關(guān)。
刮脂法具有操作簡便、檢出率高、取材快、能及時檢出結(jié)果、不受季節(jié)變化影響等特點,可作為門診檢查的首選方法,也適于教學和科研工作。在檢查過程中,檢查者手法應輕柔,以盡量減少對受檢者皮膚產(chǎn)生的牽刮刺激。為使蠕形螨的檢出率更接近人群的實際感染率,在蠕形螨病診斷和流行病學調(diào)查時,除要選用最佳的病原學檢查方法外,還應在易感部位采樣[5]。從該研究結(jié)果可以看出,面部以鼻部采樣陽性率最高,其他部位陽性率由高至低依次為額部、面頰及下巴。此次采用刮脂法對156例就診者選擇鼻、額、面頰及下巴4個部位進行蠕形螨檢查,其檢出率高達65.38%,因此,多點同時檢查也可大大提高蠕形螨的檢出率。
[1] 劉繼鑫,李朝品,王克霞,等.不同人群人體蠕形螨感染情況調(diào)查[J].熱帶病與寄生蟲學,2008,6(1):30
[2] 趙獻云,邢杰.兩種檢查蠕形螨方法效果比較[J].武警醫(yī)學院學報,2006,15(4):341
[3] 虎永蘭.兩種方法檢查青海某高職學院學生人體蠕形螨感染情況調(diào)查[J].熱帶病與寄生蟲學,2007,5(4):246
[4] 黃松,楊雅平.人體蠕形螨病原學檢查的研究進展[J].首都醫(yī)科大學學報,2006,27(3):420
[5] 侯玉英,孫煥梅,任竹英,等.人體蠕形螨病診斷方法的探討[J].山西醫(yī)學院學報,1996,27(2):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