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朝輝
(廣東揭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揭陽 522000)
引導文教學法在高職《大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
江朝輝
(廣東揭陽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揭陽 522000)
職業(yè)教育近幾年在中國得到了快速地發(fā)展,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研究也受到了空前的重視,各個高職院校都在探討和實施適合高職學生職業(yè)能力培養(yǎng)的教學方法。引導文教學法作為行動導向教學法的一種受到了大家更多的關注,應加強探討引導文教學法在高職《大學語文》課程教學中的應用。
引導文教學法;引導文設計;大學語文;主動學習
引導文教學法,是借助預先設計的引導文(Lead text)等教學文件,通過工作計劃和自行控制工作等手段,引導學生獨立學習、工作和檢查的教學方法。[1]它是德國行為導向教學法中的一種,倡導以一個可實現(xiàn)的學習目標作為行動導向,提高學生獨立處理信息的能力、獨立學習的能力、計劃能力、社會能力(團隊工作能力)、接管學習和工作的責任、紀律性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評估能力以及批評能力。在具體的操作過程中,首先由教師提供一個書面的以提問形式出現(xiàn)的任務。引導問題和引導句包含了為解決任務所需的所有信息,它引導學生按照完成任務所需的步驟逐步解決問題,最后達到教學目標。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教師不再是一個喋喋不休的灌輸者,它對教師的要求是:提前準備工作任務、解釋說明工作任務、關注各個工作小組、調(diào)解沖突、針對問題提供意見、幫助解決難題、評估最終結果等。
引導文(內(nèi)容為引導問題)的設計至關重要,它有如下原則:1.不要簡單的是非問,這很難讓學生進行深入思考;2.要借助資料信息源的知識才能解答引導問題,如果太過簡單無法起到深化學習的作用,所以資料信息源要包含學生所學的知識,并且在此基礎上有所加深;3.要有思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由簡單到復雜,由抽象到具體,由低級到高級地設計執(zhí)行步驟,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才能循序漸進;4.不要使用陌生的專業(yè)詞匯,制造不必要的學習障礙與誤區(qū);5.應提示重難點,讓學生有的放矢;6.必須滿足學習小組的可能性,鍛煉學生團隊合作精神和對團隊負責的意識,培養(yǎng)交往、管理和協(xié)調(diào)能力。
一份完整的引導文由四部分構成:引導問題;工作計劃;檢查表格;評估總結。圍繞這四個組成部分我們可以將教學課程分為六個步驟。
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改革有助于改變《大學語文》在高職院校課程中尷尬的、邊緣化的地位,提高學生對大學語文的學習興趣。嚴謹?shù)摹⑨槍π詮姷囊龑?,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主動深入地理解課文,自覺地擊破教學重難點,達到教學目標。本文以《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蘇軾)的課堂教學為例,探討引導文教學法在《大學語文》教學過程中的應用。
1.確定任務,查找信息。首先要讓學生明確自己的任務與目的。為了協(xié)助學生完成任務,教師應提供相應的信息源。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是教師將與教學目的相關的信息用黑板或多媒體展示給同學,中間有提問,或者還有情境表演,即興朗誦等環(huán)節(jié)。引導文教學法是教師將所有信息變成提問,讓學生自己在提供的信息資料源中獲得知識。《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這首詞,主要的教學任務與目的是(1)了解蘇軾成就和思想,了解詞的寫作背景;(2)把握住詞鑒賞的技巧,學習賞析、評價詩詞中的形象;(3)感受蘇軾豪放的詞風,學習蘇軾曠達豪放的胸襟和努力進取的精神,豐富學生的情感世界。在本課的教學實踐中,筆者先讓學生(50人)分成三大組,每大組再分三小組,每小組選擇其中一條作為任務,以增強學生查找信息的針對性,并有時間和余力將信息深化,區(qū)別于中小學語文教學要求。與本課相關的信息資料源:《大學語文》課本、《蘇東坡傳》(林語堂)及大學語文網(wǎng)等,這些應在課前公布,方便學生準備。
2.制訂計劃。
老師應提供一份空白表格,讓學生在開始學習之前制訂計劃,有利于學生有條不紊地分工合作。在計劃中要考慮完成任務所有的相關步驟與材料。小組中確定一名組長(輪換),組織小組成員對任務進行細化分配。表1為學生根據(jù)空白表格所做的計劃。
表1
3.實施計劃。
在完成準備工作、明確分工以后,小組成員各自履行自己的職責,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自己的任務。在這一階段,應該既有各自的獨立工作,也有成員間的交流與協(xié)調(diào),這樣能夠集思廣益,查漏補缺,充分挖掘課文的內(nèi)涵與深度。
4.做出決策。
計劃出來以后,教師與學生共同探討其可行性,對不足處進行修整。當小組內(nèi)部成員有不同意見時,教師積極參與協(xié)調(diào),掌控大局。最后由師生共同對計劃進行分析決定執(zhí)行方案。
5.控制檢測。
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積極擔當顧問與監(jiān)督的職責。如學生對“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流露的佛道思想論爭激烈,認為蘇軾有淡漠棄世的想法,此時教師要做出糾正和補充,但不是直接給出正確答案,而是提供引導,由小組成員通過討論、上網(wǎng)查找信息、翻閱書本等方式自己尋找答案?!笆谌艘贼~,不如授人以漁?!睅蛯W生通過自己的努力找到答案,能力得到鍛煉,遠比得到正確的結果更加重要。
6.成果評估。
引導文要設計檢查表監(jiān)督學生獨立地評價自己的學習成果,并及時糾正錯誤和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評估分為三種形式: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其中自評與互評更能促進學生的交流與協(xié)作,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提升自信。評估的重點在于過程,而非結果,學生在過程當中的創(chuàng)意與表現(xiàn)得到恰當?shù)脑u估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與能力。在指出優(yōu)點的同時,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也要加以提醒。本課的評估檢查表見表2。[2]
表2
1.《大學語文》是一門旨在提高學生人文素養(yǎng)與審美情操,重在精神陶冶而非實際操作能力的學科。在引導文的設計上多下功夫,抓住學生的興趣點,將枯燥的知識傳輸轉化成對文史與情操的思考。在《定風波》的引導文設計中,可以設計提問:嘩啦啦嘩啦啦,下雨啦!如果此時你正走在路上,又沒有帶傘,你會有什么反應?學生的反應雖然各不相同,但都很輕易地進入了課文情境并且體會到了蘇軾超出一般人的情懷。可見提問變成了鑰匙,使學生打開通向蘇軾心靈的大門。
2.實施計劃以后,理工科的學生往往能得出一個具體的物質(zhì)成果,而大學語文課程呈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似乎只是一堆問題的答案。事實并非如此。鑒于課程的性質(zhì),所以在檢查成果的時候,要求學生將引導文的答案按照小組的個性與創(chuàng)意整合成一篇完整的小文章,評估的時候,不僅要看知識是否全面有深度,而且能考察學生的文字組織與表達能力,將語文這門課程提高“聽說讀寫”能力的教學目的貫徹到每一次課中。
3.注重開放式思維。由于課程與教學內(nèi)容、學生個性與能力的深淺程度不同,引導文會有一定的差異?!洞髮W語文》課程比較多地使用“專題研討型”引導文,引導提問僅僅是提供一個思維的契入點,這契入點要有拓展與深化知識的潛力。本課的引導文中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當人生遇到風雨時,李白說‘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fā)弄扁舟’;陶淵明選擇‘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你覺得蘇軾的態(tài)度與他們有沒有區(qū)別?你更欣賞誰?”這樣的提問既可以在小組內(nèi)部激發(fā)討論,更能夠引導全班學生相互補充,相得益彰,增強對人生意義與價值的認識。
4.教無定法。
在教學中往往是多種教學法的綜合使用。尤其是文科類的課程,如果整個學期都用引導文教學法,必然會導致學生的厭倦。甚至在一堂課當中,也不宜孤立地使用一種方法。如本課的教學中,學生在演講時自覺地采用了角色扮演法,一位同學扮演瀟灑泰然的蘇軾,三四位同學扮演狼狽的“同行”,形象地表現(xiàn)中小序當中的情境,使課堂氣氛達到高潮。
引導文教學法在引入《大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通過核心問題的引導,學生學會自己分析引導文所給出的重要信息,自己制訂學習計劃、實施過程和檢查評估,“在鼓勵優(yōu)秀學生和先進生的同時,也不放棄滯后生”,[3]促使學生把學到的知識與理論自覺地應用與實踐,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與差異,充分挖掘與發(fā)揮學生的潛能,使學生更好、更快地適應社會要求與競爭,在德國職業(yè)教育中行之有效,目前在我國的職業(yè)教育中大受推廣。不過,該教學方法對教師的知識儲備、應變能力、組織能力以及學生素質(zhì)都有較全面和較高的要求,因而,也將不可避免地給教學實踐帶來各類問題。我們將不斷地在教學實踐中探索更適合本課程的教學方法,使《大學語文》教學更加適應職業(yè)教育的要求。
[1][2]馮國群,曹青.談引導文教學法在化妝技能教學中的運用[J].世界職業(yè)技術教育,2010(5)(總第128期):25,30.
[3]鄭舟杰.引導文教學法教學實踐探析[J].珠海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3):39.
ClassNo.:G642DocumentMark:A
(責任編輯:鄭英玲)
ApplicationoftheLeadTextTeachingApproachinChineseTeachinginHigherVocationalandTechnicalCollege
Jiang Zhaohui
(Jie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Jieyang,Guangdong 522000,China)
In recent years, vocational education has witnessed a rapid development in China. Action-oriented approach has also
unprecedented attention. Colleges are exploring and implementing teaching methods suitable for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to foster their professional capacity. The lead text teaching approach as an action-oriented approach has been paid wide attention . This paper studies how to apply this method into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teaching.
action-oriented approach;lead text teaching;Chinese teaching;active study
江朝輝,碩士,講師,廣東揭陽職業(yè)技術學院。研究方向:大學語文教學法、文藝美學。
院級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YCJY1102。
1672-6758(2013)01-0021-2
G642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