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樹青
摘要:分析文學作品的人物,揣摩人物心理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師具體可以從四個角度進行分析:直擊心理描寫,揣摩人物心理;緊扣神態(tài)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抓住動作描寫,揣摩人物心理;注重環(huán)境描寫,揣摩人物心理。
關鍵詞:人物形象;揣摩心理;神態(tài);動作;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4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4)01-079-2
閱讀文學作品最重要的任務之一是分析人物形象。其方法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事實上也的確沒有什么公式化的方法,選擇什么樣的方法,應該是因人而異吧。揣摩人物心理,進而把握人物形象是一種比較常規(guī)的閱讀與分析方法之一。筆者在平時的教學實踐中,也一直非常注重這種方法在教學實踐中的運用。那么,如何揣摩人物的心理呢?
直擊心理描寫,揣摩人物心理
有的文學作品,本身就有對人物心理的直接描寫。遇到這樣的文學作品,教師應該抓住這些描寫,深入進去,引導學生向更深處剖析,掌握人物的心理軌跡,從而直面人物內心的真正想法,把握人物形象。這樣的分析方法由淺入深,符合文學作品情節(jié)發(fā)展的軌跡,更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易于操作,能更大程度的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使得課堂教學輕松而高效。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窗》就屬于這樣的課文,在教學中,筆者有這樣的一段教學對話:
師:請同學們按照次序找出描寫不靠窗病人心理的句子?
生1:有三句話:①為什么偏是挨著窗戶的那個人,能有幸觀賞到窗外的一切?為什么自己不應得到這種機會的?②緊挨著窗口的為什么不該是我呢?③他憑什么要占據(jù)窗口那張床位呢?
師:同學們覺得不靠窗病人的心理活動有什么變化嗎?
生2:開始的想法挺正常的,后來好像不是了。
師:僅是好像嗎?
生3:后來就是不正常了!
師:怎么不正常了?
生3:越來越自私了,占有的欲望越來越強了!
師:如果請你以不靠窗病人的口吻接著說一句,你會怎么說?注意,是接著前面的三句話!
生4:我如何才能占據(jù)窗口的那張床位呢?
生5:我怎樣才能將他趕走呢?
生6:唉,他什么時候才能斷氣呢?
生7:他為什么還不死呢?
師:想法雖可怖,但是很符合人物的性格?。∽詈竺鎸Σ∮训耐纯鄴暝拇_沒有施以援手!那么,你怎么評價不靠窗病人呢?
生7:自私又嫉妒!
生8:見死不救,冷酷卑劣!
這里的抓住人物的心理走向進行對話,可以說逐層剝掉了不靠窗病人冷酷的外衣,人物的分析可謂是有條不紊。
緊扣神態(tài)描寫,揣摩人物心理
人物的神態(tài)許多時候就是人物心理的晴雨表,所以扣住神態(tài)描寫不放,也可以弄清楚人物的心理,進而把握人物的性格與品質。請看蘇教版九年級上冊《故鄉(xiāng)》的一段課堂教學對話。
師:課文第59段說“他站住了,臉上現(xiàn)出歡喜而凄涼的神情;動著嘴唇,卻沒有做聲”,這是對閏土進行了哪方面的描寫?
生1:這是神態(tài)描寫。
師:主要表現(xiàn)在哪些詞語上?
生2:歡喜而凄涼。
師:這兩個詞語是否矛盾?為什么會歡喜?又為什么會凄涼呢?
生3:不矛盾?!皻g喜”是因為與相別二十多年的童年朋友相見,“凄涼”則是因為自己覺得身份與地位的卑賤,這是他精神麻木的表現(xiàn)。
師:是的,這兩個詞語寫出了閏土在與“我”重逢時的瞬間的心理變化,那么,同學們能以第一人稱的口吻,還原閏土的心理狀況嗎?
生4:啊,真是太好了!二十多年不見了,今日相見,多么高興??!
生5:那時候我們都還小,現(xiàn)在迅哥兒可是見過大世面的人了,我怎么能和他比呢!
生6:迅哥兒是二十多年前的稱呼了,現(xiàn)在的我們已經(jīng)不是從前了,他是老爺了,我還是恭敬地叫他老爺吧!
課堂進行到這個地方,人物形象就已經(jīng)呼之欲出了。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結合文本分析閏土心理變化的原因,就能完整地把握人物形象的全貌了。
抓住動作描寫,揣摩人物心理
人物的行為通常是受其心理支配的,所以通過抓取人物的動作描寫,也可以來幫助我們還原人物的心理狀況,進而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在教授蘇教版九年級下冊《臺階》時,筆者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造臺階時父親的心情如何?請結合相關細節(jié)加以闡述。針對這個問題,課堂上出現(xiàn)了分歧,筆者正是通過揣摩人物心理的方法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引導學生加深了對問題的理解。
師:造臺階時父親的心情如何?
生1:主要是一種渴望而快樂的心情。
師:能找一些細節(jié)描寫來證明嗎?
生1:第19段有這樣的幾句話“那時已經(jīng)是深秋,露水很大,霧也很大,父親浮在霧里。父親頭發(fā)上像是飄了一層細雨,每一根細發(fā)都艱難地挑著一顆乃至數(shù)顆小水珠,隨著父親踏黃泥的節(jié)奏一起一伏?;纹屏吮銤L到額頭上,額頭上一會兒就滾滿了黃豆大的露珠?!保@幾句話主要通過父親凌晨早起踏黃泥的動作描寫表現(xiàn)了父親內心抑制不住的喜悅之情。師:“抑制不住”的喜悅之情,說得真好。
生2:老師,我覺得不對,父親和黃泥的時間,和黃泥的方式以及和黃泥時的神態(tài)都表明此時的父親內心承受的更多的是生活的痛苦,哪里開心得起來呢?
生1:九級臺階的新房即將落成,辛苦也是高興地?。?/p>
師:你們倆各有各的理?。∥覀儞Q一個思路來思考一下:父親和黃泥時,心理會怎么想呢?請你以父親的口吻表達出來。
(學生稍作思考準備)
生1:我得再抓緊點干,雖然苦一點累一點,可是,等到那九級臺階的房子造成功了,那真是一件值得慶賀的事情??!endprint
師:是的,值得慶賀,可見是一種激動快樂的心情。
生2:等到九級臺階的新屋造成了,就再不會感到低人一等了。想想鄉(xiāng)親們羨慕的眼光,真是有無窮的力量啊,就算再累也是快樂的!
師:噢,你是說累卻快樂著!不再是剛才所說的痛苦了?
生2:是的!
師:大家注意到剛才這位同學為什么會在不知不覺中改變了自己的初衷呢?是的,這就是揣摩心理的作用??!所以,希望同學們在今后的文學作品的閱讀中,要多多的試著運用心理揣摩的方法走進人物內心,感知人物形象!
這個教學片斷所彰顯的正是揣摩人物心理的魅力。在文學作品的教學中,分析人物形象遇有卡殼的時候,運用此種方法往往能化難為易,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注重環(huán)境描寫,揣摩人物心理
文學作品中,作者為了取得一定的文學藝術效果,在刻畫人物形象的時候,往往會運用環(huán)境描寫加以側面烘托。蘇教版九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我的叔叔于勒》中有這樣的兩處環(huán)境描寫:“我們上了輪船,離開棧橋,在一片平靜的好似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駛向遠處?!保ǖ?0段)“在我們面前,天邊遠處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第48段)兩處環(huán)境描寫的作用,除了結構上的呼應之外,還烘托了“我們”全家的心理,為了引導學生明白這一點,筆者和學生進行了這樣的對話。
師:大家閱讀第20段和第48短的兩處描寫環(huán)境的句子。
(學生自讀課文有關內容)
師:“一片平靜的好似大理石桌面的海上”給你什么樣的感覺?
生:景色宜人啊!
師:為什么會有這樣的感覺呢?這是與“他們”出行的背景密切相關的!請說說這樣的背景是什么?
生:叔叔于勒要回來了!
師:說清楚是什么樣的叔叔,這一點相當重要??!
生:做買賣賺了錢的于勒叔叔!
師:是的,賺了錢的于勒,他會給“我們”家?guī)砀R舻?!如果你是菲利普太太,面對著“平靜的好似大理石桌面的?!?,你會怎么想呢?
生:真沒想到于勒發(fā)財了,不過,他能回來真是幫我解決了很多大問題,至少二女兒的婚事有落實了!
師:揣摩的很好。那么,海面上“仿佛有一片紫色的陰影從海里鉆出來”時,菲利普太太又會怎么想呢?
生:真是太糟糕了!這個流氓打亂了我全盤的計劃,千萬不能讓二女兒的對象知道,否則,這門婚事真肯定會泡湯的呢!
師:支持你的想法!綜合大家的心理揣摩,同學們知道本文的環(huán)境描寫還有什么作用嗎?
生:我覺得是烘托人物的心情。
師:對本文而言,分別烘托了怎樣的心情呢?
生:第一次環(huán)境描寫,可以參照第20段最后一句,烘托了“我們”“快樂而驕傲”的心情,后一次則是烘托了“我們”無比沮喪失落的心情!
課堂教學進行到這個地方,筆者進而引導學生抓住人物心理狀況的巨大反差,分析原因,最終把握人物形象,使得整個教學過程靈巧而高效。
需要說明的是,引導學生揣摩人物心理,可與培養(yǎng)學生的書面表達能力結合起來,即將模擬的人物心理以書面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使得學生的思考能力、寫作能力和口頭表達能力在課堂上盡可能得到完美的統(tǒng)一,以不斷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