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婷
探究性學習具有問題性、開放性和實踐性特點。教師只是作為顧問、咨詢者和合作者存在,而不是作為知識與真理的化身,以及權威的仲裁者而存在。對學生的探究性學習,教師不能過度介入,更不能代替他們做研究。因此,在探究性學習的過程中,教師應樹立全新的理念,以適應和滿足學生探究的需求。
一、變一桶死水為一道清泉
過去經(jīng)常提到的“要給學生一滴水,教師必須具備一桶水”的說法,顯然已不適應目前正在開展的探究性學習的要求。這就需要我們的教師,必須變過去的一桶死水為一道汩汩而流的清泉。在新理念的驅動下,教師更要全方位、深層次、多側面地吸納有用的知識,否則將無法帶領學生去探索和遨游知識的殿堂。例如,有位學前班老師上公開課,講完《烏鴉喝水》的童話故事后,分組讓小朋友做實驗。每組發(fā)一個礦泉水瓶子,一小盆水,一小堆石子,然后讓小朋友分組往礦泉水瓶子里倒水(不可倒?jié)M,多少不限),投石子,觀察和討論烏鴉能喝著水的情況。小組討論發(fā)言的時候,都說能喝著水,可有一個小組說喝不著水。由于老師沒有思想準備,十分愕然地問:“為什么?能不能說說你們組的理由?”那個組的學生七嘴八舌地說:“水太少了就喝不著!”老師這才恍然大悟,讓其他小組的小朋友也照他們說的做實驗,結果也都證明了這一現(xiàn)象。由此可見,教師知識的儲備量和實踐經(jīng)驗必須達到多角度、全方位、深層次的程度。
二、變一副冷面為一張笑臉
教態(tài)如何,將直接影響到幼兒活動的情緒。以往不少老師認為,教師必須表現(xiàn)出一副冷若冰霜的嚴肅面孔,以此來維持課堂教學秩序。然而,這是違背幼兒生理特點和心理特征規(guī)律的。所以,應變一副冷面為一張笑臉,讓愛充滿課堂,從而使幼兒鼓起輕松愉快的探究學習的風帆。例如,有位幼兒老師在教小朋友了解“飽滿”一詞的本義后,啟發(fā)幼兒理解其引申義,幼兒面露難色,教師便故意重新從教室門外走進來,笑呵呵而又精神抖擻地挺著胸脯走上講臺,問小朋友:“剛才老師的精神怎么樣?”小朋友們異口同聲地回答:“精神飽滿!”如此的微笑教學,讓小朋友體驗到了該詞的引申義,從而使一副冷面變成了一張笑臉,教師用愛的神情啟迪了稚嫩的心靈。
三、變一支粉筆為一個課件
一支粉筆在黑板上劃白道兒的板書形式,已經(jīng)顯得太單調和乏味了,根本不能適應探究性學習的需要,這就要求幼兒教師必須加強課件的制作和使用,充分發(fā)揮多媒體在教學中的特殊作用。這是運用現(xiàn)代教育技術培養(yǎng)高質量人才的最佳選擇。通過課件的演示,讓幼兒在奇妙的聲、形、色的感知中去頓悟某些不易理解的自然現(xiàn)象,從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有位幼兒教師為了讓小朋友更好地理解“回聲”這一自然現(xiàn)象,制作了CAI課件(利用雙層透明膠片,旋轉演示水波紋的擴散,說明聲波受阻后返回的原理),使小朋友耳聰目明,茅塞頓開。之后再去學習新知,小朋友探究的積極性就會大增。
四、變“一日為師”為一生受益
前人留下來的“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師徒如父子”的古訓,并不能完全適應探究性學習的要求。這種由教師主宰一切的陳舊觀念必須打破,應變“師徒如父子”輩分關系為“朋友加親人”的平等關系,以便更好地實行教學相長的教學原則,使幼兒這個主體真正發(fā)揮自主學習的作用。例如,有位學前班老師在識字過程中,認讀“排”字后,啟發(fā)小朋友探究時,一個小朋友說:“老師,這個‘排(第二聲)字還念排(第三聲)?!崩蠋熛仁且汇叮ú]在意這個字的另一個讀音),接著問:“你是怎么知道的?”“我是查字典知道的?!薄罢媪瞬黄?,還沒上學就會用查字典的方法探究問題,真是不簡單!”繼而老師又問:“還有誰能補充?”另一個小女孩舉手說:“我是從小人書里知道的,那里有個叫楊排(第三聲)風的人物。”“非常好,她的課外閱讀很豐富。你們兩個都是老師的小老師,謝謝你們的合作!”如此,將傳統(tǒng)的師生觀變成了新型的師生理念,學習效果當然可以一生受益了,這就是從幼兒的心田里綻放出來的探究之花。
五、變一刀切為一展個性
整齊劃一、一刀切的傳統(tǒng)教學思想,是只注重表面情態(tài),按照教師事先預定的意識為轉移的做法,嚴重地限制了幼兒的思維發(fā)散和活動時空,使主體徘徊于被動的死胡同,造成個性發(fā)展的阻抗。實際上,沒有個性就很難有創(chuàng)新。因此,發(fā)展學生的個性特長,是探究性學習的又一突破口,這也是幼兒教師應樹立的一個新理念。例如,有位幼兒在教師講到張作霖是鎮(zhèn)壓革命領袖李大釗的反動軍閥時,質疑道:“老師,張作霖到底是好人還是壞人?”這突如其來的問題,老師一點兒心理準備都沒有,只好組織小朋友去討論和探究。有的小朋友說:“我在電視里看到張作霖在沈陽皇姑屯被炸的事件,日本人不恨他,能炸死他嗎?所以,對外他是愛國的?!币灿械男∨笥颜f:“我聽過評書《關東演義》,那里也說張作霖是好人?!边€有的小朋友說:“張作霖十分佩服孫中山,我也認為他是好人。”……經(jīng)過一番激烈討論和探究,最后得出了對外反對侵略是愛國的將領,對內鎮(zhèn)壓革命說明是反動軍閥,應一分為二地正確評價張作霖的功與過。如此探究,別出心裁,學生各抒己見,正是一展個性的良好例證。這種不迷信舊有知識,不滿足現(xiàn)成結論,敢于質疑問難的批判精神,是打破一刀切傳統(tǒng)觀念,促進幼兒個性生成的具體體現(xiàn)。只有這樣,才能使幼兒敞開個性發(fā)展的心扉,成為新世紀所需要的創(chuàng)新型人才。
綜上所述,在探究性學習的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應樹立的理念舉不勝舉,只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改革創(chuàng)新,定會收到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素質教育目標。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