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艷
摘 要:語言是信息的載體,教學的語言藝術直接影響著學生對知識信息的接受能力,由此可見課堂的語言藝術是一節(jié)課成敗的關鍵所在,好的課堂語言都是富有特色的。
關鍵詞:物理課堂;教學語言;藝術魅力
蘇霍姆林斯基在談到教師的素養(yǎng)時指出:“教師的語言修養(yǎng),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p>
在這里我對聽課過程中不同教師的語言特色有了一些感悟。
一、新授課中的形象語言展現
在新授課“力”的導入時,教師問:在課本上找到你所關注的問題有哪些?舉出你在生活中用力的場景。
這樣的語言,簡潔明了,學生很清楚老師提問的目的。
同樣的課題,另一老師用這樣的語言:你最近用到力了嗎?到哪去找力?去菜市場嗎?
很平常的語氣,像嘮家常一樣把學生帶入新課。
因為,力是很抽象的物理量,老師為了讓學生的理解更深刻,就用成語“移山填?!眮碚f明用的力量較大,接著老師問:能否找一個力放到這兒?答案是否定的,力很抽象。那么如何把抽象的力體現出來?就用到了轉換法。從現象中找力。
舉例:用手拉彈簧,彈簧變長。也即力的作用。
老師的語言:抽筋剝皮,抓本質的東西。學生茅塞頓開,領悟了精髓。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于情。”可見富有激情的語言才能感人,才能廣泛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才能在課堂內產生一種強烈的號召力和凝聚力。
二、復習課中的啟發(fā)語言
啟發(fā)語言可以說是課堂語言的雙臂。它們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啟迪學生的智慧等方面,都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就好像課堂的“味精”一樣,如果投放適量,一定會使課堂“這鍋菜”其味無窮,充滿活力。
復習“浮力的應用”時,老師的引言是:學習物理是為了解決問題,利用知識是為了更好地改變世界。學生直接就被引進課堂。
復習潛水艇時,引入東亞局勢緊張,天安艦事件的起因,用“人定勝天”來總結這部分知識。學生的思維得到了發(fā)散和開拓。
復習“杠桿”時,老師問:你能用幾種方法“挪”開石頭?一個“挪”字很形象地讓學生陷入了思考。
老師總結:物理知識是從生活中來,經過去偽存真,來源于對生活的提煉。
復習“電能和電功率”時,老師直接問學生:學習電學的目的是什么?
學生說:為了考試、安全等等。
老師總結:學習電學是為了更好地利用電能。老師接著問:你能舉出生活中利用電能的實例嗎?
老師在黑板上寫出“源公式”讓學生思考回答。
用“電學中的電壓、電流和電阻一家三口在哪兒會聚,和睦相處?”這樣的語言來吸引學生,真讓人耳目一新。
分析問題時“從大方向入手,分析問題,找關系,找規(guī)律”,給學生指引學習的路徑。
古人云:“啟其蒙而引其趣。”這就是說經過啟發(fā)引導,可以大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
三、課堂中的情感(動態(tài))語言,營造和諧課堂
初中學生都有極強的自尊心,教師在與學生進行心靈溝通
時,要理解學生的所做所想,捕捉學生的內心需求,樂用情感語言?!扒樯讨赜谥巧獭?,教學實踐表明:學生喜歡一個老師,往往會愛屋及烏,也對這門課感興趣,這門課的成績一定優(yōu)于其他課程,反之亦然。在教學中,當學生有進步時,給予贊賞的語言;當學生受委屈時,給予安慰的語言;當學生有某一興趣時,給予支持的語言……
剛考完試發(fā)試卷前,老師總結:這次考試成績,考80分以上的(總分90分),潛力無限,70分以上的有希望,有榜樣在召喚。
講解牛頓第一定律中的“保持”是什么意思?即:以前,以后都保持你的風格,允許你說,但不要亂說。新知識是在舊知識的基礎上累積起來的。
把板凳“抽”掉你會怎樣?說明你受到板凳的支持力。
孔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边@就是說,工匠要做好他的活兒,必須先磨好他的器具。教師也是這樣,要出色地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也必須下苦工錘煉自己的教學語言,才能收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06.
(作者單位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伊寧市第七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