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冰,余衛(wèi)平
(1.廣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2.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00)
課余體育活動組織方式對大學生“鍛煉習慣”思想影響力的研究
王 冰1,余衛(wèi)平2
(1.廣東司法警官職業(yè)學院,廣東 廣州 510520;2.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廣東 深圳 518000)
大學生的鍛煉習慣培養(yǎng),不僅僅是一項強健體魄的需要,對于其價值觀的培養(yǎng)也有重要的影響,因而培養(yǎng)健康的鍛煉習慣,有益于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那么,如何培養(yǎng)其“鍛煉習慣”?顯然,單純的利用體育課的課堂教學是遠遠不夠的,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一點一滴的培養(yǎng)起來的,因而課余體育活動的組織同樣對體育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非常重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大學生“鍛煉習慣”培養(yǎng)的影響因素,并著重分析課余體育活動組織對其的影響力,進而提出如何利用課余體育活動的組織方式來提高學生的鍛煉頻率。
大學體育;課余活動;鍛煉習慣
對于當前大學生而言,健康的身體和健全的心理都非常重要,是大學生能否正確應對社會挑戰(zhàn)和工作壓力的關鍵要素,也是我國國家強大旺盛的根本體現。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培養(yǎng)大學生的鍛煉習慣,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培養(yǎng)樂觀向上的精神取向。而大學生的鍛煉習慣培養(yǎng)是一個持續(xù)的過程,需要明確其學習動機和堅持的動力。當前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動機并不單一,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需要與大學生的主觀意識和傾向相結合,并在一定的動機基礎上,依靠主觀意識來調節(jié)自己,形成日常的行為習慣。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形成,一是在某種情境下形成的自然而然的表現;二是受到一定的贊許和默認,在偶然中形成的不容易被自己或者他人察覺的習慣,然后堅持下來;三是通過求新好動或者模仿心理形成追求心理。但是,不管是哪種情況形成的體育鍛煉習慣,都對大學生的身心發(fā)展具有積極的作用。
只有分析大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的動機,才能有針對性地提高學生鍛煉的頻率,進而養(yǎng)成習慣。形成鍛煉習慣,有利于強化學生的意志,保持對生活和學習的激情,保證充沛的體力,從而能夠更好地集中精力進行學習。而且在鍛煉過程中,能夠促進學生培養(yǎng)健康的心理素養(yǎng)、堅強不服輸的理念和科學的生活方式,這對于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都有極大的幫助。而大學時期是鍛煉的關鍵時期,對于后期進入社會和工作環(huán)境是一個重要的鋪墊,形成正確的鍛煉習慣,在步入社會之后能夠正確地抗壓,減少身體亞健康的幾率。
“鍛煉習慣”是一種長期養(yǎng)成的不自覺行為,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生活習慣和興趣傾向上。根據相關資料證明,我國普通學生主要是從小開始養(yǎng)成鍛煉習慣,并在一定的興趣基礎上,受到家庭、學校和社會的影響,進而形成一種長期的不自覺行為,且這種行為并不簡單從課堂中培養(yǎng)。
1.興趣影響
“鍛煉習慣”需要建立在一定的興趣基礎上,特別是對某種體育鍛煉習慣,完全取決于學生自身對于體育項目的熱愛程度。通過興趣的引導,學生在學習之余能夠利用體育項目提高自己對生活的熱情,營造一定的鍛煉氛圍。而要養(yǎng)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需要從學生建立一定的價值觀念開始進行培養(yǎng),加強學生對于體育的正確認識,意識到鍛煉習慣是一件對自己身心有益的事情。興趣引導學生形成自己的價值取向,價值取向促進學生堅持自己的某項行為,從而形成鍛煉習慣。
2.環(huán)境影響
環(huán)境是養(yǎng)成習慣的客觀因素,學生通過家庭、社會和學校等環(huán)境的影響,培養(yǎng)自覺性和主動性的規(guī)律行為,通過長期的認識強化和重復行為,強化鍛煉的動機,逐漸形成一種持續(xù)的行為。當前,我國大學生的生活習慣相對來說較為多樣化,處于社會的邊緣狀態(tài),受到來自多方面的影響,因此體育習慣的形成也不那么單一化。
而在校的大學生“鍛煉習慣”的形成,更加不可能僅僅依靠體育課程的教學來引導,通常情況下課余體育活動的組織更加重要,使學生能夠在課程之余感受到運動的樂趣,從而儲存更多的精神動力,保持樂觀的心態(tài)。
當前,學校體育教育改革賦予課外體育活動新的任務,要切實加強課外體育活動的理論研究,提供開展課外體育活動的科學理論依據,制訂相應的評估和管理目標體系和具體辦法,加強對課外體育活動的人力、物力和時間的投入,特別是在實施《體育法》和全民健身計劃的形勢下,更應做好課外體育活動的領導和管理工作,把課外體育活動推上一個新的發(fā)展階段,振興整個學校的體育事業(yè)。
當前體育活動已經成為全民活動的一個熱點,因而在學校的教育過程中,也需要積極地將其納入教學重點,特別是如何正確地培養(yǎng)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需要注重學校的課余體育影響力,正確對待課余體育活動對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影響。
1.課余活動是課程教學的重要補充
學生在課余時間內,通過加強自身的各種活動聯(lián)系來強健體質,增強體質和活躍身心。通過課余活動的強化,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都得到強化,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整體素養(yǎng),從某種程度上來說,也是加強校園文化的重要表現。課余活動和課程活動相互聯(lián)系、互為補充,體育課為課余活動提供正確的技術指導和知識基礎,而課余活動則為課程活動提供有效的實踐平臺,讓學生能夠充分地體驗和掌握技能,并通過課余活動來磨練自身意志。課余鍛煉需要充裕的課余時間,因而在當前大學教學過程中,更多的高校提出了為學生減負的政策,給予學生更多的課余活動自主權,讓學生能夠更好地形成課余鍛煉的習慣。
2.課余體育活動組織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興趣
通過課余體育活動的組織,培養(yǎng)學生的終身體育意識,讓學生能夠建立相關的體育意識,并培養(yǎng)一定的體育情感。課余體育活動長期為學生提供一個實踐相關理論知識的平臺,讓其能夠充分施展體育方面的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其學習興趣。通過參加課余體育活動,學生更具自己的意愿選擇活動的內容和形式,從而滿足身心娛樂的情感體驗,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其長期的“鍛煉習慣”。
3.課余體育活動有效調節(jié)學生的心理
當前高校的體育課余活動以娛樂性為主,因為通過娛樂和游戲的形式,學生更容易接受。特別是當前學生的生活節(jié)奏加快,生活和學習的壓力不斷增加,更加需要課余活動的娛樂性來釋放壓力,同時保持積極健康的心態(tài)。通過課余體育活動的加強,學生能夠更好地調整心態(tài),順應生活節(jié)奏。
4.課余體育活動奠定終身“鍛煉習慣”的堅實基礎
通過豐富的課余體育活動,學生能夠長時間地實踐某項活動,使其成為學習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進入一個不自覺到自覺,從不習慣到習慣的過程,逐漸形成終身習慣。課余活動是學生具有充分自主權的一個時間階段,因此在這個過程中,學生更加容易形成某種自主意愿、時間豐富的體育活動,在行為導向和思想導向上形成一定的定勢,為其終身習慣奠定堅實的心理和行為基礎。
鑒于課余體育活動對當前大學生“鍛煉習慣”形成的重要性,在現代大學教學中,需要更加注重對課余體育活動的建設,通過一定的組織領導,強化活動形式和內容,建設多樣化的課余活動,并使其更好地與課程活動結合起來。
1.正確的組織領導和內容安排
課外體育活動的內容和項目建設不是一項單一的行為活動,而是需要通過參考多方面的影響因素,建立一只專業(yè)化的設計組織隊伍,強化組織能力,協(xié)調工作內容,從而形成一個能夠廣泛參與的體育活動管理體系,將課程延伸到課外形成網絡化的管理,加強學校的行政管理,根據課外體育的具體項目和任務組織形式,切實地進行安排執(zhí)行。通過科學定期地安排體育活動形式,在內容和形式上進行適當的創(chuàng)新,符合當前學生的心理需求,形成多樣化的課余體育活動形式。
2.加強課余體育活動與課程教學內容的聯(lián)系性
大學課外體育活動項目的安排,往往與課程教學的內容緊密相關,因而在安排課余活動的時候,需要盡量選擇與體育課和體育競技項目相關的活動,使體育課余活動能夠與課程教學相互聯(lián)系相互促進,進而使課余活動與運動競賽聯(lián)系起來,從而更好地強化基礎。在課余活動項目的設計中,要盡量保障項目的多樣化,增加籃球賽和田徑賽等相關的活動,不僅能夠強健學生體魄,而且還能夠有效地提高體育競技選手的基礎技能。而且在設計活動項目的時候,要注重其季節(jié)性和環(huán)境的影響,盡量選擇與本季節(jié)適合的體育項目,注重內容安排的合理性。從客觀程度上來說,課余活動上安排更好的課程教學內容,形式更加豐富廣泛,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導性地位更強,學生的可接受范圍也更加廣泛。
3.設置多樣化的課余體育活動形式
課余體育活動的形式組織要具有多樣化的特點,從而使得更多的學生能夠廣泛地參與和實踐。在設計過程中,應該更多地選擇以身體活動為主的活動形式,從而讓更多的人參與其中,學生能夠放松緊張的學習心態(tài),充分享受到活動帶來的放松和愉悅,不受教學大綱的整體約束?;顒咏M織過程中的形式靈活多變、內容豐富多彩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學生能夠感受到身心的娛樂,從而更加自愿地參與,并形成一定的感情訴求,有利于培養(yǎng)長期的“鍛煉習慣”。
當前大學課體育活動的組織形式,主要有廣播體操比賽、球類比賽、秋季田徑運動會、友誼比賽等大型活動形式,而小型的活動形式主要有拔河、跳繩和障礙接力賽等。通過這些大小型活動,還可以組織體育衍生活動,例如體育活動攝影和征文、體育知識講座和體育課余活動優(yōu)秀班級評選等多種形式。
總的來說,課余體育活動的組織沒有一定的硬性規(guī)定,但是其組織形式一定要生動且具有適應性。在內容設置過程中,只有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性,才能保障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有針對性地組織體育節(jié),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動員全體學生的參與,形成一定的鍛煉氛圍。通過氛圍的營造,學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自覺地形成某種鍛煉習慣。
4.課余活動的設計需要注重其功能性特點
課余體育活動具有一定的鍛煉學習功能、愉悅身心的功能,以及發(fā)展個性特長的功能。課外體育活動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還是依托于課程教學的內容,因而是根據課程教學采取的有針對性的課程補充活動,只是在活動過程中,學生的自主性更強,參與性更加隨意。通過課余體育項目的強化,學生能夠增強體質和體能,具備更加充沛的精力進行文化學習,為終身鍛煉習慣的培養(yǎng)奠定良好的基礎。
5.正確做好課余活動設計的宣傳推廣和組織工作
課余體育活動的參與是一項全校參與性的活動,因而需要具備廣泛的參與度和活動宣傳力度。在組織過程中,就需要領導小組根據體育活動項目有針對性地進行校內宣傳和推廣,從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統(tǒng)一思想和步調,通過學校的廣播電臺和其他宣傳渠道強化體育課余活動參與的重要性,并強化“鍛煉習慣”培養(yǎng)的重要性,對所有體育活動參與人員進行思想動員,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更好地保障活動的有序進行,加強全校師生的思想引導工作,使其廣泛認識到體育鍛煉習慣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號召師生一起參與,形成全面健身的局面。
在組織過程當中,要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加強方案制定的可行性,并將設計方案落到實處,嚴密地組織和實施,有針對性地進行訓練和宣傳,加強對師生的正確思想引導。
[1]張慧春.普通高校大學生課余體育鍛煉需求的調查研究[J].安徽體育科技,2003(1).
[2]邢曉虎.對河北省高職院校學生課余體育鍛煉現狀及其影響因素的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7.
[3]路曉東,王伯金.大學生自主體育鍛煉習慣養(yǎng)成影響因素的研究[J].華章,2013(32).
[4]張貴婷,靖橋.影響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因素體系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8(5).
[5]Geng QIAN,Hong-bin LIU,Jin-wen WANG,Chen WU, Yun-dai CHEN.Risk of cardiac rupture after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is related to a risk of hemorrhage[J]. Journal of Zhejiang University-Science B(Biomedicine &Biotechnology),2013(8):736-742.
[6]王志敏等.大學生體育鍛煉中合作教學模式的初探[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12(1):22-23.
[7]王揚.大學體育教學改革的實踐與體會[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8,5(1):11-12.
G64
A
1673-0046(2014)4-0098-03
廣東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guī)劃2011年度研究項目階段性成果,課題名稱:“以培養(yǎng)大學生鍛煉習慣為導向的高職體育教育研究”基金項目(課題批準號:2011TJK413;余衛(wèi)平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