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文秀
摘要:隨著現(xiàn)代化進程的加快,傳統(tǒng)的中學思想品德教學形式已經(jīng)脫離了現(xiàn)代生活的教學途經(jīng),無法符合當今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節(jié)奏,只有實施生活化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課堂生活體驗,才能不斷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和教育素質。
關鍵詞:中學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方式
中學生處在德育發(fā)展的重要階段,無論是品德的形成還是素質發(fā)展都與生活息息相關。因此,中學階段的思想品德課教學,必須以學生的生活內容為教學基礎,以學生的生活活動為教學形式,讓學生在生活化教學中通過親身體驗、感知和內化學到知識,并促成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
一、回歸生活,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
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思想品德,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些都來源于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并服務于生活之上,良好的思想品德就是在學生各自具體的生活情境下逐漸形成的。學生對思想品德教學的學習,其本身就是一種激活生活,感受生活和體驗生活的學習過程,而學生對生活不同的感受和體驗又能全方位多角度地對思想品德教學內容進行解讀和分析,使學生加深對生活的理解和熱愛,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思想品德,并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習慣。因此,在教學課堂上,教師需要不斷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教學,讓教學回歸生活。例如,在學習《走近共同理想》時,在過去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中教師通常會讓學生通過從小觀看的抗戰(zhàn)電影、聽到長輩談論的革命故事等了解途徑從而引發(fā)的自身感受和理解來談談對中國共產黨的認識,但是由于中學生年齡較小,同時又受到生活閱歷和經(jīng)驗積累的限制,基本都缺乏對中國共產黨真實的理解和實際的感受,只根據(jù)聽故事形式來對中國共產黨的英雄事跡做出思考和總結,無法真正將自身的理解和感受準確地表述出來。這就需要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才能使學生如親身感受一般了解中國共產黨的成長歷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網(wǎng)絡多媒體資源,通過課件視頻等多種形式向學生展現(xiàn)毛澤東、李大釗、周恩來等中國共產黨先輩的英雄事跡,讓學生感受到優(yōu)秀的中國共產黨是如何前赴后繼、不畏生死地為國家奉獻自己的一切,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是我國中華民族的中流砥柱,具有與時俱進的先進性,因而作為中學生,更要努力為加入先進的黨組織,成為一名先進的中國共產黨而奮斗。
二、貼近生活,營造生活氛圍
教師在課堂教學之前要向生活化開放,讓學生逐漸增強對生活的感受。中學思想品德的教學內容都跟生活相關,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是對人們生活最原始卻又最崇高的記錄。在思想品德的教學前,學生要先對即將學習的課文有大致的認識和了解,經(jīng)過自我消化對教學內容有直接的體驗,到了具體的學習課堂上,才能有助于教師的教學。因此,教師要根據(jù)教材涉及到的具體內容,在教學課堂進行以前就讓學生通過自身生活閱歷,包括觀察、觀光旅游、資料的搜集等形式對所學內容有自身的感受。比如,在學習《艱苦創(chuàng)業(yè) 與時俱進》的內容時,教師在上課以前就讓學生利用多媒體查找資料、觀看視頻等多種形式,了解我國在成立的初期,面對著艱苦的環(huán)境和復雜的社會背景,又有哪些革命先輩為了中國的繁榮富強努力拼搏,刻苦奮斗,最終為國家貢獻了自己的一切,做出了偉大的貢獻。通過自身的學習,明白大家今天生活的幸福來之不易,因而更需要利用良好的學習條件,不斷奮斗,不斷拼搏,沿著革命先烈的腳步,為我國的建設事業(yè)做出更大的貢獻。
三、體驗生活,增強實踐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的教學,更應該反映生活化教學的形式,課堂的教學,要成為學生主要學習形式的一部分,在教師生動的講解和描繪當中,學生能夠從中結合自身的生活體驗和感受,或多或少的得到直接和間接的生活經(jīng)驗,并從中感受到生活了苦與甜,悲與喜。因此,在思想品德課的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為學生增強實踐性的體驗,讓學生從親身的體驗中得到新知,除了通過對教材所示的生活畫面進行解讀,還要讓學生產生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感受到教材所要傳達的意義,充分體驗情感,從而不斷激發(fā)學習的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通過多種形式的演示或表演的方式結合所學內容為學生再現(xiàn)生活的畫面,例如,在學習《正確對待理想與現(xiàn)實》的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采用演講的形式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如自己曾經(jīng)童年時代具有什么理想?長大了理想又是什么?這種變化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是什么事情讓你改變了自己的理想?這種理想是從生活中哪些事情上得到的啟發(fā)和感悟?通過這些問題的表述,學生再與自己的生活相結合,細致地為大家展現(xiàn)生活的全過程,不但能夠增強了自身的生活體驗,還能將所學知識與現(xiàn)實相聯(lián)系,使教學方式更加生活化。此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布置作業(yè)的形式,讓學生各自還原于生活中去解讀所學內容。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要想在中學思想品德的教學過程中逐漸走向生活化,就要貼近生活,從學生實際的生活當中選取教材,改變過去傳統(tǒng)的脫離生活實際的德育灌輸教學方式,指導學生觀察生活、感受生活、學會生活,在享受生活的同時完成對中學思想品德教學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余明白.思想品德課教學應做到生活化[J].四川教育學院學報,2012,11
[2]胡風云.學校德育生活化教學淺議[J].上海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3,12
(作者單位: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豐稔第三中學 517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