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嬋嬋
(延安大學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極限思想在高中數學中的應用
郭嬋嬋
(延安大學 數學與計算機科學學院,陜西 延安 716000)
極限思想是重要的數學思想,高中學習極限思想一方面能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解題水平,另一方面對高等數學的學習做鋪墊.本文介紹了極限思想在高中數學的幾個應用.
極限思想;高中數學;應用
“極限”一詞的漢語意思是“最大限度”,在數學中的含義是:如果變量x按照某一規(guī)律變化,無限地接近于一個常數c,則稱c為x的極限,記作limx=c或x→c.極限思想是微積分學的基本思想,它將有限與無限、常量和變量、近似與精確統(tǒng)一起來.對于高中生來講,極限的嚴格定義并不易理解.本文將列舉極限思想在高中數學的一些應用.
指數函數是高中生必須掌握的基本初等函數之一,其基本形式是y=ax(a>0,a≠1),定義域為R.在學習指數函數前,學生已經掌握了冪運算以及分數指數與根式的互化,因此,學生很容易理解指數函數的定義域從整數擴充到有理數.例如,函數f(x)=2x,當x為任意有理數時,因有理數可化為分數,我們能理解分數指數冪的含義,因而能求出對應的函數值.但是,當x為無理數,比方說時有意義嗎?它的值可求嗎?事實上,指數函數的定義域也包括無理數,用極限思想來解釋就很容易理解了.對于任意有理數x, x的值越大,2x的值也越大,即當時,當x>時由此我們可以得出下表.
表1
用“無限分割,近似求和,取極限”的思想方法求球的體積.將球分割為無數個“薄圓片”,表示出任意一個“薄圓片”的體積表達式,然后求代數式的和式,最后取極限.這是定積分的基本思想,也是極限思想的重要運用.求球的體積的另一個方法是運用“祖暅原理”或“卡瓦列里原理”:夾在兩個平行平面間的兩個幾何體,被平行于這兩個平面的任意平面所截,如果截得的兩個截面的面積總相等,那么這兩個幾何體的體積相等.意大利數學家卡瓦列里認為線是由無限多個點組成,面是由無限多平行線組成,立體則是由無限多個平行平面組成.他分別把這些元素叫作線、面和體的“不可分量”(indivisible).利用祖暅原理和“不可分量”,可以求出球的體積.設曲線DHC是以為O圓心的半圓,ABCD是它的外切矩形,以OH為旋轉軸,則正方形OHBC畫出圓柱,三角形OHB畫出圓錐,的圓OHKC畫出半球.如上圖,在與底面平行的任何地方去截這些立體的截面,得到以G為中心,半徑分RG,FG,EG的圓,它們分別是圓柱、圓錐和半球的不可分量,這些不可分量存在關系:OE2=GO2+EG2,OE2=RG2=FG2+EG2.所以,πRG2=πFG2+πEG2,由于這個關系對于垂直于軸的任何截面都成立,所以根據卡瓦列里原理,圓柱的體積等于半球與圓錐的體積之和,即πOH3,所以,V半球=πOH3.因此,球的體積為πR3(R是球半徑).這里的“不可分量”和定積分應用中的微元法類似,雖然卡瓦列里的不可分量并不嚴謹,但是將線作為面的微元,將面作為體的微元的思想有利于學生理解定積分的概念.
極限思想還貫穿了導數和積分的內容,新課程標準刪去了極限的概念,但是課本上仍然出現了極限符號和極限的簡單運算.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應適當地增加極限的教學.在解題教學中,引導學生使用極限思想,開闊解題思路,為學習高等數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1]袁小明.數學思想史導論[M].廣西教育出版社,1991.
[2]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選修2-1(A版)[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G642.0
A
1674-9324(2014)35-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