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峰
博客是2004年各大搜索引擎最熱門的搜索關鍵詞之一,同時博客也被眾多機構和媒體評為2004年最熱門的互聯(lián)網現(xiàn)象。到底什么是博客(blog),網絡上的答案不一,比喻也相當多,如“個人網上出版物(社區(qū))”“網絡時代的個人讀者文摘”“以超級鏈接為武器的網絡日記”“網絡中的信息雷達系統(tǒng)”“人工搜索引擎”“專家過濾器”……比較簡單地說:博客即Blog,是Weblog的簡稱。Weblog是在網絡上的一種流水記錄形式,所以也稱為“網絡日志”,簡稱網志,是一種新型的網絡交流方式。作為一種快捷易用的知識管理系統(tǒng),它越來越受到教育工作者的關注,并逐步被引入到教育教學領域中。
現(xiàn)代建構主義教學模式中,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是教學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在這樣一種教學過程中,博客作為新興的教育技術手段,通過在設置虛擬情境、發(fā)布學習任務、完成學習任務、互動交流等教學中積極的推進作用,能彌補或改進傳統(tǒng)教育教學的不足,培養(yǎng)有用之才。
一、博客在我國教育領域的發(fā)展趨勢
博客已經成為一種繼課件、積件、資源庫、教育主題網站等之后新的網絡應用模式。在教學中,博客對于教師而言,主要是整理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對于學習者而言,主要是個人構建自己知識體系的過程。在博客的過程中,教師不斷地重新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而學生也在不斷地整理自己獲得的知識。博客的教育意義在于將互聯(lián)網從過去的通訊功能、資料功能、交流功能等進一步強化,使其更加具有個性化、開放性、實時性,把信息共享發(fā)展到知識共享、思想共享、生命里程共享。
二、信息技術課程特點
與傳統(tǒng)計算機課程相比,《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由計算機知識與技能的培養(yǎng)轉變?yōu)樾畔⑺仞B(yǎng)的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體現(xiàn)在:對信息的獲取、加工、管理、表達與交流的能力;對信息及信息活動的過程、方法、結果進行評價的能力;發(fā)表觀點、交流思想、開展合作與解決學習和生活中實際問題的能力;遵守相關的倫理道德與法律法規(guī),形成與信息社會相適應的價值觀和責任感。由此可看到,信息技術教育的內容更加寬泛,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更需多元。教學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提升學生的能力為總的準則。
三、博客在信息教學中應用
(1)設置虛擬情境。知識是學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獲取知識的過程及其他人(包括教師和學習伙伴)的幫助,利用必要的工具和學習資源,通過意義建構的方式而獲得的。通過博客平臺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在線發(fā)表日志,而圖片、Flash等教學資源也可以上傳到日志中,完成設置虛擬情境的工作。如在講授信息與信息技術時,首先讓學生欣賞一組風景優(yōu)美的圖片“風光無限”和一組污染嚴重的圖片“觸目驚心”,設置一種鮮明對比的情境,給學生一個巨大的觸動,引起學生情感的共鳴,從而產生學習動機。
(2)發(fā)布學習任務。任務驅動是信息技術課中最常用的教學方法之一,發(fā)布學習任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可以在博客上發(fā)布學習任務和相關資源,形成一個教學資源庫,以便學生隨時登陸查看。如在講授文字處理軟件Word時,學習任務為用Word制作家鄉(xiāng)的名片,教師在博客上發(fā)布四組文字和圖片資源——“風景名勝”“民間藝術”“土特產品”和“發(fā)展建設”,要求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每組選擇制作一張名片,宣傳展示自己的家鄉(xiāng)。由于博客是以網頁形式顯示,學生在感覺上更樂于接受。
(3)完成學習任務。完成學習任務主要包括四個步驟:信息收集、信息篩選、利用創(chuàng)新、思考改進。博客為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提供了有價值而又豐富的資源。教師可以通過博客將已經過濾的信息傳遞給學生,而學生也可以通過博客將信息傳遞給他的伙伴。在這樣一種過程中,能幫助學生更有效地獲取信息,從而提高教學效率和質量。通過博客平臺,學生在研究和實踐中,不斷調整、完善自己的學習任務。這樣,學生的知識結構、學習成果才能不斷地由簡單走向復雜、由幼稚走向成熟,逐步趨向完美,最后完成學習任務。
(4)實現(xiàn)無聲的交流互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課件向學生展示信息技術給我們的生活、學習帶來的巨大變化,同時也帶來了危害。教師就信息技術帶來的積極和消極影響哪方更大為話題,將學生分成正方和反方,每方選出4名辯手,其他同學幫助自方辯手搜集資料。由于課堂時間有限但又想在第一節(jié)課就抓住學生的學習熱情,教師可將辯論放在課后的博客中進行。每方同學根據自方的論點在博客中暢所欲言,最后教師就同學們的發(fā)言闡述自己的觀點并發(fā)動全班同學投票選出最佳辯手。教師在下節(jié)課開始之初總結同學們的發(fā)言,公布評選結果并予以表揚和鼓勵。這樣利用博客不僅讓同學們在激烈的辯論中逐步樹立了良好的信息道德意識,更重要的是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參與到集體討論和學習中來。這種網絡討論方式可以消除某些同學在課堂上不好意思發(fā)言的顧慮。
通過使用博客平臺,教師在信息技術課中可以輕松地設置虛擬情境、發(fā)布學習任務,找到了另一種與學生交流的途徑,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在學生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使用自主學習、合作和探究性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最后形成成果在師生之間進行展示評價,建構學生展示自我的舞臺,激發(fā)學生交流、分享的愿望。通過師生之間不斷地互動交流,學生們不僅學到了知識,更重要的是學會了學習與研究的方法、過程和手段,形成了自己的學習成果,并通過成果的展示評價,獲得了成果的體驗。
總之,博客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的應用研究是我國面向21世紀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重點與難點,它與傳統(tǒng)的學科課程教學方式有一定的交叉性、繼承性、綜合性,并具有相對獨立的特點。它的研究將在很大程度上更新教育教學觀念,發(fā)揮網絡對教育的支持功能,為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提供有力的支撐,從而有利于培養(yǎng)更多的有用之才。
(甘肅省通渭縣華家?guī)X教育學區(q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