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世婧,艾佳琨,盧慧娟,解后循
摘要:《汽車電氣設備》課程是汽車電子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蘇州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汽車電子專業(yè)針對該課程的特點,對課程進行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將實驗室與多媒體教室結合、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融合,采用一體化教學方式,對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
關鍵詞:汽車電氣設備;理實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3-0231-03
《汽車電氣設備》作為汽車專業(yè)類學生的一門專業(yè)課程,主要講述汽車各電氣系統(tǒng)的作用、構造、原理、使用與維修,教學內容在汽車維修崗位需求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我校以往的教學主要采用理論教學與實驗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即針對某一部分內容先進行理論教學,理論教學結束后安排實驗課;課程所有教學項目都結束后再集中進行教學實訓,進行故障檢修的學習。此教序模式理論與實踐分開來教學,實踐課程在理論教學全部結束后才進行,學生學習知識的連貫性不夠,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汽車教研室以《汽車電氣設備》課程牽頭對汽車基礎類課程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充分利用學校現有實驗資源,結合自身條件進行教學改革。經過改革,該課程不僅課堂效率大大提高,一學期后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明顯高于改革前。
一、改革前課程狀況
《汽車電氣設備》課程主要分為以下七個模塊,教學計劃安排52課時,教學50課時,系統(tǒng)復習2課時,傳統(tǒng)教學課時對每模塊的教學安排如下:
教學安排上采用理論教學兩個班級合班上課,實驗課單班上課,合班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出于課時的安排,并不是每個教學模塊都能安排相應的實驗課程,學生進行實操的聯系課時不足;對于電氣設備與電氣系統(tǒng)故障檢修沒能安排課時進行,需后續(xù)其他課程中集中訓練。
二、一體化教學課程改革
一體化教學改革克服了理論加實踐教學方式的缺點,對課程設計、教學實施、考核方式均進行了教學改革:
1.課程設計。取消每個模塊的實驗課,將理論課程與實驗課程統(tǒng)一為一體化教學模式,將實物、實驗、設備搬到課堂上;在每個模塊中增加對本系統(tǒng)的故障檢修單元,深化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可以讓學生能夠對相應系統(tǒng)的故障進行檢修,提升學習目標;不再單獨設立汽車電氣設備線路模塊,將此模塊的教學貫穿于整個課程中。每模塊的系統(tǒng)故障檢修單元均對此模塊的電氣線路進行分析診斷,汽車電氣原理圖、線路圖在教學中逐步深入掌握。具體教學模塊安排如下:
2.教學實施。由于課程的課時安排有限,每個模塊的教學時間都比較緊湊,對于每個模塊都制定預習提綱,要求學生在教學之前完成,教師進行課堂提問檢查;實行單班分組教學,每組5位同學,在教學過程中既可使每位同學有機會動手鍛煉,又足以相互配合;采用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板書列出提綱,讓學生對具體內容進行補充,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多媒體播放動畫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各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以10課時起動系統(tǒng)模塊教學為例:
教學目標:學生通過此模塊的學習能夠完成以下項目檢修:(1)對起動機進行檢修;(2)對起動系統(tǒng)常見故障能夠進行診斷、維修。
教學實施:針對以上兩部分技能要求,將本模塊的知識分成三部分:起動機與起動系基礎知識、起動機檢修與試驗、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此項目的學時分配及教室安排如下:
該教學班級有40位同學,教學中5位同學為一組,每張課桌分配起動機一臺、拆裝檢測工具一套;萬能電器實驗臺進行起動機的空載和負荷試驗;發(fā)動機臺架可以設置起動系統(tǒng)故障,方便學生進行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與排除。
在起動系統(tǒng)項目授課之前,制定如下預習項目,讓學生對起動機及起動系統(tǒng)有理論上的了解:起動機安裝位置與作用、起動機結構及各部件作用、起動系統(tǒng)控制控制電路控制過程分析。(1)起動機、起動系基礎知識。學生觀察起動機在發(fā)動機臺架上的安裝位置,配合多媒體動畫演示,慢鏡頭回放發(fā)動機起動過程,學生總結起動機作用、對起動機的要求、工作特性。各組學生合作拆卸起動機,觀察起動機三大組成部分,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行分析起動機內部工作過程,用文字描述出該過程,教師檢查各組的完成情況,在黑板繪圖集中講解起動機各部分零件及起動過程,多媒體動畫播放起動機起動工作過程,各小組完善自己的文字描述。教師指導學生安裝起動機。(2)起動機的檢修與試驗。此部分要求學生能夠獨立對起動機進行檢修,教師演示起動機檢修項目及分析為何要檢測該項目、該檢測結果是否合格。各小組跟教師一起操作,記錄各組檢測結果,并對結果進行判斷。每位同學輪流進行檢測,如有疑問同學間互間幫助解決,具有代表性及統(tǒng)一性的問題教師補充說明。各組檢測、安裝完成后,教師運用萬能電器實驗臺進行起動機空載和滿載性能試驗的分組指導。由于教學課時的限制,此試驗不再使用各組學生的起動機,使用一臺在課前已固定在臺架上的起動機進行。(3)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此部分內容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故障分析與診斷能力,每4組同學使用一個發(fā)動機臺架。學生課前預習此帕薩特起動系統(tǒng)控制電路,教師通過控制圖引導學生分析起動機不起動、起動無力、起動機空轉三種故障現象可能存在的故障原因,確定查找故障點的思路。學生熟悉臺架上起動控制電路即可進行故障診斷分組練習,教師設置故障,各組起動發(fā)動機描述故障現象,給出此故障檢測流程圖,按其流程圖完成順序與質量在臺架上進行排故,排故過程中對學生的一些操作進行規(guī)范。此種板書、多媒體動畫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理論教學部分通過動畫來輔助完成,提高了動手實踐的時間比例,同時各小組間存在比較,可以大幅度提高課堂學生的積極性。通過10課時的學習,大部分同學能夠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
3.課程考核。本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考核方式采用實操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學生的課程成績由期末理論考試與實操按照各占50%的比例確定。實操部分針對本課程所學,設計蓄電池檢測、發(fā)電機檢修、充電系統(tǒng)故障診斷、起動機檢修、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燈光系統(tǒng)故障診斷、空調控制系統(tǒng)故障檢修七個考核項目,學生抽簽選擇其中兩個考核題目,如此可以保證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做到全面復習,避免了只針對考試題目進行復習的弊端。
三、改革效果與存在問題
《汽車電氣設備》課程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學生學習的連貫性的增加使學生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也強化了實操技能,同時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顯示出比以往教學方式明顯的教學效果優(yōu)勢,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實施奠定了基礎。由于受到總體教學計劃安排的限制,本課程的課時有限,無法進行反復的強化練習,學生無法積累檢修經驗,還需在后續(xù)教學中進行強化;由于教學場所和實驗設備的限制,有的項目只能以小組為單位實施,無法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完整動手操作。針對以上問題教研室在擬將教學計劃中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進行整合,增加一體化的教學時數,同時逐步增加實驗設備臺套數改善實驗條件。在改善教學條件的同時,充分利用已有的設備、條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必備的品質。
參考文獻:
[1]吳濤,顏文華,周志國.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在汽車電氣設備課程中的實踐與應用[J].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9(4):53-56.
[2]肖錫海.《汽車電氣設備》一體化教學探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9,11(9):148-149.
[3]牟春燕.汽車電氣設備的實踐教學探討[J].教書育人,2011,(09):102-103.
[4]劉子榮.基于任務驅動的《汽車電氣設備》一體化教學探索[J].廣西輕工業(yè),2009,(10):142-143.
[5]徐立平.高職項目課程開發(fā)的實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9(5):28-29.
[6]廖一峰,毛桂生.“汽車電氣設備”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韶關學院學報,2009,30(12):124-126.
作者簡介:趙世婧(1979-),女,山西交口縣人,江蘇大學2003級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蘇州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汽車電子。endprint
摘要:《汽車電氣設備》課程是汽車電子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蘇州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汽車電子專業(yè)針對該課程的特點,對課程進行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將實驗室與多媒體教室結合、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融合,采用一體化教學方式,對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
關鍵詞:汽車電氣設備;理實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3-0231-03
《汽車電氣設備》作為汽車專業(yè)類學生的一門專業(yè)課程,主要講述汽車各電氣系統(tǒng)的作用、構造、原理、使用與維修,教學內容在汽車維修崗位需求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我校以往的教學主要采用理論教學與實驗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即針對某一部分內容先進行理論教學,理論教學結束后安排實驗課;課程所有教學項目都結束后再集中進行教學實訓,進行故障檢修的學習。此教序模式理論與實踐分開來教學,實踐課程在理論教學全部結束后才進行,學生學習知識的連貫性不夠,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汽車教研室以《汽車電氣設備》課程牽頭對汽車基礎類課程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充分利用學?,F有實驗資源,結合自身條件進行教學改革。經過改革,該課程不僅課堂效率大大提高,一學期后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明顯高于改革前。
一、改革前課程狀況
《汽車電氣設備》課程主要分為以下七個模塊,教學計劃安排52課時,教學50課時,系統(tǒng)復習2課時,傳統(tǒng)教學課時對每模塊的教學安排如下:
教學安排上采用理論教學兩個班級合班上課,實驗課單班上課,合班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出于課時的安排,并不是每個教學模塊都能安排相應的實驗課程,學生進行實操的聯系課時不足;對于電氣設備與電氣系統(tǒng)故障檢修沒能安排課時進行,需后續(xù)其他課程中集中訓練。
二、一體化教學課程改革
一體化教學改革克服了理論加實踐教學方式的缺點,對課程設計、教學實施、考核方式均進行了教學改革:
1.課程設計。取消每個模塊的實驗課,將理論課程與實驗課程統(tǒng)一為一體化教學模式,將實物、實驗、設備搬到課堂上;在每個模塊中增加對本系統(tǒng)的故障檢修單元,深化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可以讓學生能夠對相應系統(tǒng)的故障進行檢修,提升學習目標;不再單獨設立汽車電氣設備線路模塊,將此模塊的教學貫穿于整個課程中。每模塊的系統(tǒng)故障檢修單元均對此模塊的電氣線路進行分析診斷,汽車電氣原理圖、線路圖在教學中逐步深入掌握。具體教學模塊安排如下:
2.教學實施。由于課程的課時安排有限,每個模塊的教學時間都比較緊湊,對于每個模塊都制定預習提綱,要求學生在教學之前完成,教師進行課堂提問檢查;實行單班分組教學,每組5位同學,在教學過程中既可使每位同學有機會動手鍛煉,又足以相互配合;采用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板書列出提綱,讓學生對具體內容進行補充,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多媒體播放動畫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各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以10課時起動系統(tǒng)模塊教學為例:
教學目標:學生通過此模塊的學習能夠完成以下項目檢修:(1)對起動機進行檢修;(2)對起動系統(tǒng)常見故障能夠進行診斷、維修。
教學實施:針對以上兩部分技能要求,將本模塊的知識分成三部分:起動機與起動系基礎知識、起動機檢修與試驗、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此項目的學時分配及教室安排如下:
該教學班級有40位同學,教學中5位同學為一組,每張課桌分配起動機一臺、拆裝檢測工具一套;萬能電器實驗臺進行起動機的空載和負荷試驗;發(fā)動機臺架可以設置起動系統(tǒng)故障,方便學生進行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與排除。
在起動系統(tǒng)項目授課之前,制定如下預習項目,讓學生對起動機及起動系統(tǒng)有理論上的了解:起動機安裝位置與作用、起動機結構及各部件作用、起動系統(tǒng)控制控制電路控制過程分析。(1)起動機、起動系基礎知識。學生觀察起動機在發(fā)動機臺架上的安裝位置,配合多媒體動畫演示,慢鏡頭回放發(fā)動機起動過程,學生總結起動機作用、對起動機的要求、工作特性。各組學生合作拆卸起動機,觀察起動機三大組成部分,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行分析起動機內部工作過程,用文字描述出該過程,教師檢查各組的完成情況,在黑板繪圖集中講解起動機各部分零件及起動過程,多媒體動畫播放起動機起動工作過程,各小組完善自己的文字描述。教師指導學生安裝起動機。(2)起動機的檢修與試驗。此部分要求學生能夠獨立對起動機進行檢修,教師演示起動機檢修項目及分析為何要檢測該項目、該檢測結果是否合格。各小組跟教師一起操作,記錄各組檢測結果,并對結果進行判斷。每位同學輪流進行檢測,如有疑問同學間互間幫助解決,具有代表性及統(tǒng)一性的問題教師補充說明。各組檢測、安裝完成后,教師運用萬能電器實驗臺進行起動機空載和滿載性能試驗的分組指導。由于教學課時的限制,此試驗不再使用各組學生的起動機,使用一臺在課前已固定在臺架上的起動機進行。(3)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此部分內容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故障分析與診斷能力,每4組同學使用一個發(fā)動機臺架。學生課前預習此帕薩特起動系統(tǒng)控制電路,教師通過控制圖引導學生分析起動機不起動、起動無力、起動機空轉三種故障現象可能存在的故障原因,確定查找故障點的思路。學生熟悉臺架上起動控制電路即可進行故障診斷分組練習,教師設置故障,各組起動發(fā)動機描述故障現象,給出此故障檢測流程圖,按其流程圖完成順序與質量在臺架上進行排故,排故過程中對學生的一些操作進行規(guī)范。此種板書、多媒體動畫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理論教學部分通過動畫來輔助完成,提高了動手實踐的時間比例,同時各小組間存在比較,可以大幅度提高課堂學生的積極性。通過10課時的學習,大部分同學能夠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
3.課程考核。本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考核方式采用實操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學生的課程成績由期末理論考試與實操按照各占50%的比例確定。實操部分針對本課程所學,設計蓄電池檢測、發(fā)電機檢修、充電系統(tǒng)故障診斷、起動機檢修、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燈光系統(tǒng)故障診斷、空調控制系統(tǒng)故障檢修七個考核項目,學生抽簽選擇其中兩個考核題目,如此可以保證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做到全面復習,避免了只針對考試題目進行復習的弊端。
三、改革效果與存在問題
《汽車電氣設備》課程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學生學習的連貫性的增加使學生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也強化了實操技能,同時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顯示出比以往教學方式明顯的教學效果優(yōu)勢,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實施奠定了基礎。由于受到總體教學計劃安排的限制,本課程的課時有限,無法進行反復的強化練習,學生無法積累檢修經驗,還需在后續(xù)教學中進行強化;由于教學場所和實驗設備的限制,有的項目只能以小組為單位實施,無法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完整動手操作。針對以上問題教研室在擬將教學計劃中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進行整合,增加一體化的教學時數,同時逐步增加實驗設備臺套數改善實驗條件。在改善教學條件的同時,充分利用已有的設備、條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必備的品質。
參考文獻:
[1]吳濤,顏文華,周志國.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在汽車電氣設備課程中的實踐與應用[J].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9(4):53-56.
[2]肖錫海.《汽車電氣設備》一體化教學探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9,11(9):148-149.
[3]牟春燕.汽車電氣設備的實踐教學探討[J].教書育人,2011,(09):102-103.
[4]劉子榮.基于任務驅動的《汽車電氣設備》一體化教學探索[J].廣西輕工業(yè),2009,(10):142-143.
[5]徐立平.高職項目課程開發(fā)的實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9(5):28-29.
[6]廖一峰,毛桂生.“汽車電氣設備”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韶關學院學報,2009,30(12):124-126.
作者簡介:趙世婧(1979-),女,山西交口縣人,江蘇大學2003級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蘇州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汽車電子。endprint
摘要:《汽車電氣設備》課程是汽車電子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核心課程,蘇州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汽車電子專業(yè)針對該課程的特點,對課程進行了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將實驗室與多媒體教室結合、理論與實踐教學相融合,采用一體化教學方式,對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考核方式進行了改革,使學生充分參與到教與學的過程中,大大提高了學習效果。
關鍵詞:汽車電氣設備;理實一體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712?搖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4)03-0231-03
《汽車電氣設備》作為汽車專業(yè)類學生的一門專業(yè)課程,主要講述汽車各電氣系統(tǒng)的作用、構造、原理、使用與維修,教學內容在汽車維修崗位需求中起著重要的基礎作用。我校以往的教學主要采用理論教學與實驗課程相結合的方式:即針對某一部分內容先進行理論教學,理論教學結束后安排實驗課;課程所有教學項目都結束后再集中進行教學實訓,進行故障檢修的學習。此教序模式理論與實踐分開來教學,實踐課程在理論教學全部結束后才進行,學生學習知識的連貫性不夠,沒有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
為了提高教學效率,汽車教研室以《汽車電氣設備》課程牽頭對汽車基礎類課程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充分利用學?,F有實驗資源,結合自身條件進行教學改革。經過改革,該課程不僅課堂效率大大提高,一學期后評價學生的學習效果,也明顯高于改革前。
一、改革前課程狀況
《汽車電氣設備》課程主要分為以下七個模塊,教學計劃安排52課時,教學50課時,系統(tǒng)復習2課時,傳統(tǒng)教學課時對每模塊的教學安排如下:
教學安排上采用理論教學兩個班級合班上課,實驗課單班上課,合班教學效果差強人意;出于課時的安排,并不是每個教學模塊都能安排相應的實驗課程,學生進行實操的聯系課時不足;對于電氣設備與電氣系統(tǒng)故障檢修沒能安排課時進行,需后續(xù)其他課程中集中訓練。
二、一體化教學課程改革
一體化教學改革克服了理論加實踐教學方式的缺點,對課程設計、教學實施、考核方式均進行了教學改革:
1.課程設計。取消每個模塊的實驗課,將理論課程與實驗課程統(tǒng)一為一體化教學模式,將實物、實驗、設備搬到課堂上;在每個模塊中增加對本系統(tǒng)的故障檢修單元,深化本課程的教學效果,可以讓學生能夠對相應系統(tǒng)的故障進行檢修,提升學習目標;不再單獨設立汽車電氣設備線路模塊,將此模塊的教學貫穿于整個課程中。每模塊的系統(tǒng)故障檢修單元均對此模塊的電氣線路進行分析診斷,汽車電氣原理圖、線路圖在教學中逐步深入掌握。具體教學模塊安排如下:
2.教學實施。由于課程的課時安排有限,每個模塊的教學時間都比較緊湊,對于每個模塊都制定預習提綱,要求學生在教學之前完成,教師進行課堂提問檢查;實行單班分組教學,每組5位同學,在教學過程中既可使每位同學有機會動手鍛煉,又足以相互配合;采用多媒體與傳統(tǒng)板書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板書列出提綱,讓學生對具體內容進行補充,充分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多媒體播放動畫輔助教學,充分利用各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以10課時起動系統(tǒng)模塊教學為例:
教學目標:學生通過此模塊的學習能夠完成以下項目檢修:(1)對起動機進行檢修;(2)對起動系統(tǒng)常見故障能夠進行診斷、維修。
教學實施:針對以上兩部分技能要求,將本模塊的知識分成三部分:起動機與起動系基礎知識、起動機檢修與試驗、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此項目的學時分配及教室安排如下:
該教學班級有40位同學,教學中5位同學為一組,每張課桌分配起動機一臺、拆裝檢測工具一套;萬能電器實驗臺進行起動機的空載和負荷試驗;發(fā)動機臺架可以設置起動系統(tǒng)故障,方便學生進行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與排除。
在起動系統(tǒng)項目授課之前,制定如下預習項目,讓學生對起動機及起動系統(tǒng)有理論上的了解:起動機安裝位置與作用、起動機結構及各部件作用、起動系統(tǒng)控制控制電路控制過程分析。(1)起動機、起動系基礎知識。學生觀察起動機在發(fā)動機臺架上的安裝位置,配合多媒體動畫演示,慢鏡頭回放發(fā)動機起動過程,學生總結起動機作用、對起動機的要求、工作特性。各組學生合作拆卸起動機,觀察起動機三大組成部分,學生在預習的基礎上自行分析起動機內部工作過程,用文字描述出該過程,教師檢查各組的完成情況,在黑板繪圖集中講解起動機各部分零件及起動過程,多媒體動畫播放起動機起動工作過程,各小組完善自己的文字描述。教師指導學生安裝起動機。(2)起動機的檢修與試驗。此部分要求學生能夠獨立對起動機進行檢修,教師演示起動機檢修項目及分析為何要檢測該項目、該檢測結果是否合格。各小組跟教師一起操作,記錄各組檢測結果,并對結果進行判斷。每位同學輪流進行檢測,如有疑問同學間互間幫助解決,具有代表性及統(tǒng)一性的問題教師補充說明。各組檢測、安裝完成后,教師運用萬能電器實驗臺進行起動機空載和滿載性能試驗的分組指導。由于教學課時的限制,此試驗不再使用各組學生的起動機,使用一臺在課前已固定在臺架上的起動機進行。(3)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此部分內容主要培養(yǎng)學生的故障分析與診斷能力,每4組同學使用一個發(fā)動機臺架。學生課前預習此帕薩特起動系統(tǒng)控制電路,教師通過控制圖引導學生分析起動機不起動、起動無力、起動機空轉三種故障現象可能存在的故障原因,確定查找故障點的思路。學生熟悉臺架上起動控制電路即可進行故障診斷分組練習,教師設置故障,各組起動發(fā)動機描述故障現象,給出此故障檢測流程圖,按其流程圖完成順序與質量在臺架上進行排故,排故過程中對學生的一些操作進行規(guī)范。此種板書、多媒體動畫與實踐相結合的教學方式,理論教學部分通過動畫來輔助完成,提高了動手實踐的時間比例,同時各小組間存在比較,可以大幅度提高課堂學生的積極性。通過10課時的學習,大部分同學能夠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
3.課程考核。本課程理實一體化教學的考核方式采用實操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學生的課程成績由期末理論考試與實操按照各占50%的比例確定。實操部分針對本課程所學,設計蓄電池檢測、發(fā)電機檢修、充電系統(tǒng)故障診斷、起動機檢修、起動系統(tǒng)故障診斷、燈光系統(tǒng)故障診斷、空調控制系統(tǒng)故障檢修七個考核項目,學生抽簽選擇其中兩個考核題目,如此可以保證學生在復習過程中做到全面復習,避免了只針對考試題目進行復習的弊端。
三、改革效果與存在問題
《汽車電氣設備》課程通過理實一體化教學改革,學生學習的連貫性的增加使學生在加強理論學習的同時也強化了實操技能,同時能夠將理論與實踐進行融會貫通,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顯示出比以往教學方式明顯的教學效果優(yōu)勢,為其他課程的教學改革實施奠定了基礎。由于受到總體教學計劃安排的限制,本課程的課時有限,無法進行反復的強化練習,學生無法積累檢修經驗,還需在后續(xù)教學中進行強化;由于教學場所和實驗設備的限制,有的項目只能以小組為單位實施,無法保證每位同學都能完整動手操作。針對以上問題教研室在擬將教學計劃中理論課程與實訓課程進行整合,增加一體化的教學時數,同時逐步增加實驗設備臺套數改善實驗條件。在改善教學條件的同時,充分利用已有的設備、條件,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也是一名合格的教師必備的品質。
參考文獻:
[1]吳濤,顏文華,周志國.理實一體化教學法在汽車電氣設備課程中的實踐與應用[J].浙江交通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9(4):53-56.
[2]肖錫海.《汽車電氣設備》一體化教學探索[J].職業(yè)教育研究,2009,11(9):148-149.
[3]牟春燕.汽車電氣設備的實踐教學探討[J].教書育人,2011,(09):102-103.
[4]劉子榮.基于任務驅動的《汽車電氣設備》一體化教學探索[J].廣西輕工業(yè),2009,(10):142-143.
[5]徐立平.高職項目課程開發(fā)的實踐[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29(5):28-29.
[6]廖一峰,毛桂生.“汽車電氣設備”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J].韶關學院學報,2009,30(12):124-126.
作者簡介:趙世婧(1979-),女,山西交口縣人,江蘇大學2003級載運工具運用工程專業(yè)碩士研究生,蘇州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汽車電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