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試以文獻學的方法觀照《論語》中的文教思想

      2014-03-20 03:04:13王辰
      關(guān)鍵詞:文獻學研究方法論語

      摘 要:《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作為傳統(tǒng)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對后世特別是文學和教育影響深遠。本文試從文獻學的研究方法切入,以此來觀照《論語》中的文教思想。

      關(guān)鍵詞:文獻學 研究方法 《論語》 文教思想

      《論語》是一部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集。作為傳統(tǒng)儒家學派的經(jīng)典著作,對后世特別是文學和教育影響深遠?!拔墨I學”是研究文獻的產(chǎn)生、發(fā)展、整理、檢索與利用的一門學科,也是指導(dǎo)人們讀書、治學的一門學科。因此,用文獻學的研究方法來觀照《論語》中的文教思想無疑對了解“千古圣人”“萬世師表”的孔夫子的文學思想與教育觀念具有重要意義。

      一、文獻學研究方法的內(nèi)涵及其在學術(shù)研究中的作用

      “文獻學”,顧名思義,在一定程度上是“文獻”概念的自然延伸,或者說“文獻”的學問化、學科化就形成了“文獻學”。談到“文獻”一詞,最早語見《論語·八佾》:“子曰:‘夏禮,吾能言之,杞不足徵也;殷禮,吾能言之,宋不足徵也。文獻不足故也。足,則吾能征之矣?!盵1]魏何晏《論語集解》引鄭玄注:“獻,猶賢也。我不以禮成之者,以此二國之君,文章,賢才不足故也?!盵2]鄭鶴聲、鄭鶴春兩位先生在馬端臨《文獻通考》的基礎(chǔ)上最早提出“文獻學”的概念:“結(jié)集、編譯、編纂諸端,謂之文,審訂、講習、印刻諸端謂之獻。敘而述之,故曰文獻學?!盵3]一言以蔽之:文獻學的研究方法就是用事實說話。眾所周知,事實勝于雄辯。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盵4]文獻學的研究方法無疑給學術(shù)研究注入新鮮血液。因此,懂得如何使用文獻,怎樣用好文獻,對治學大有裨益。文獻按其載體形式可以劃分成三類:紙本文獻,電子文獻,其他載體類型文獻;按其出處和整理度可以劃分成三類:原始文獻,二次文獻,三次文獻;按其著述者借鑒形式可以劃分成兩類:引證文獻,參考文獻;按語言表述可以劃分成四類:現(xiàn)代文獻,古代文獻,翻譯文獻,外語文獻;按版本質(zhì)量可以劃分成兩類:權(quán)威文獻,普通文獻;按文獻的搜求要求:首先,精選文獻版本;其次,查證原始文獻;然后,考索原發(fā)材料;再次,發(fā)覺最新材料;最后,鉤深索隱,博觀約取;按文獻使用的一般要求:首先,知識考古,癥候閱讀;其次,考其始基,重其義理;然后,注意歷史還原,防止過度闡釋;再次,注意書證、理證、物證、事證之間的關(guān)系;最后,注意文獻與政治、意識形態(tài)、修辭之間的關(guān)系。

      由此可見,文獻學是學術(shù)研究的底座,是學術(shù)創(chuàng)新的本源。就像余英時先生所指出的那樣:“‘文獻在學術(shù)研究中雖屬‘下層基礎(chǔ),卻是高深的學術(shù)研究最為牢固的根基。因為文獻基礎(chǔ)不固則任何富麗堂皇的上層建構(gòu)都不過是海市蜃樓而已。”[5]因此,用文獻學的研究方法去探索文學現(xiàn)象就顯得格外重要。

      二、《論語》的內(nèi)容整合及從中提煉的主要文教思想

      作為彰顯以孔老夫子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杰出著作,《論語》集中展示了這位“至圣先師”的政治理想、道德倫理、教育觀念、治學思想、待人接物原則、為人處世主張等等。

      《論語》的思想內(nèi)容可以被粗略的概括為如下七類,分別是:第一、政治主張思想;第二、文學審美思想;第三、教育治學思想;第四、價值判斷思想;第五、道德倫理思想;第六、修身養(yǎng)心思想;第七、待人處世思想。而《論語》中的文教思想又可以被整合、歸納為三大主要類別:第一、文學審美思想;第二、教育治學思想;第三、內(nèi)外兼修思想。

      1.文學審美思想

      儒家一貫主張“學而優(yōu)則仕,仕而優(yōu)則學”[6]。積極入世的儒家有一整套完整而系統(tǒng)的文學思想以及“叩其兩端而竭焉”[7]的中庸審美理念??浊鹣騺碇v究淺表與深里、內(nèi)容和形式、情感及理智等等都要和諧、有機地統(tǒng)一,謹防偏執(zhí)一端、厚此薄彼。因此,《論語》一書中涉及到文學審美思想的頗多,試舉出具體言論加以佐證。《論語·為政2·2》:“子曰:‘詩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無邪?!盵8]《論語·八佾3·1》:“孔子謂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盵9]《論語·八佾3·8》:“子夏問曰:‘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為絢兮。何謂也?子曰:‘繪事后素?!盵10]《論語·雍也篇6·18》:“子曰:‘質(zhì)勝文則野,文勝質(zhì)則史。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盵11]《論語·述而篇7·14》:“子在齊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圖為樂之至于斯也?!盵12]《論語·子罕篇9·6》:“太宰問于子貢曰:‘夫子圣者與?何其多能也?子貢曰:‘固天縱之將圣,又多能也?!盵13]凡此種種,不勝枚舉。

      由此可見,《論語》中的文學審美思想集中反映了“至圣”尚雅抑俗的文學審美觀念。這種文學審美思想帶來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仍然熠熠生輝、光焰萬丈,我們造句為文、聯(lián)篇制章時,或多或少習慣于借助老夫子的文學審美主張來引發(fā)情感共鳴,寄托理想抱負,反過來又證明了《論語》語言的微言大義、簡明扼要、思想的辭約義豐、言近旨遠。

      2.教育治學思想

      作為“大成至圣先師”的孔子,廣納門徒,興辦私學,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因此,孔圣人那種“發(fā)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至云爾”[14],“學而不厭,誨人不倦”[15]的教育治學主張在《論語》一書中也有清晰的表述?!墩撜Z·學而篇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16]《論語·學而篇2·11》:“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盵17]《論語·雍也篇6·4》:“子曰:‘赤之適齊也,乘肥馬,衣輕裘。吾聞之也;君子周急不繼富?!盵18]《論語·雍也篇6·11》:“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盵19]《論語·述而篇7·16》:“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20]此類表述俯拾即是,不一而足。

      由此可得,《論語》中的教育治學思想集中反映了“至圣”博大精深的教育治學觀念。老夫子的這種教育治學思想是其整個思想體系中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中國教育、學術(shù)史乃至世界教育、學術(shù)發(fā)展史上占據(jù)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夫子倡導(dǎo)的教育思想中的教育目的、教育對象、教育內(nèi)容、教育方法等方面對夫子之后的中國歷朝歷代乃至當今世界都產(chǎn)生了巨大而深遠的影響。

      3.內(nèi)外兼修思想

      儒家提倡外修身,內(nèi)修心;外禮樂,內(nèi)仁信。因此,儒家經(jīng)典著作《論語》中蘊含著大量的關(guān)于衍圣公講究的內(nèi)外兼修的思想。如,《論語·為政篇2·8》:“子夏問孝。子曰:‘色難。有事,弟子服其勞;有酒食,先生饌,曾是以為孝乎??!盵21]《論語·雍也篇6·10》:“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盵22]《論語·子路篇13·6》:“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盵23]可以說,這種內(nèi)外兼修的思想在《論語》一書中可謂是遍地開花,蔚為大觀。

      由此可知,《論語》中關(guān)于內(nèi)外兼修思想的諸多闡述,都已成為至理名言,為后人效法和遵循。《論語》中主張內(nèi)外兼修的精神,凸顯了孔夫子對中國道德秩序、倫理綱常的貢獻甚巨??鬃映珜?dǎo)的內(nèi)外兼修思想,從啟迪我們生存智能的角度來審視,我們不妨將其理解為為人處事方面的哲學之道。做人,要走正道,要做一個有理想人格、有道德修養(yǎng)、仁民愛物、嚴于律己之人。做事,要勤勤懇懇、忠于職守、不求速效、不計近功、不謀私利、不務(wù)虛名。

      總而言之,“睹喬木而思故家,考文獻而愛舊邦”(張元濟《印行<四部叢刊>啟》)。通過對《論語》一書中涉及到的文教思想的具體深入,精細至微的梳理、分類、整合、歸并,不難發(fā)現(xiàn)整部書中蘊含著豐富的文教思想,從而更加強有力地印證了《論語》一書中文教思想的源遠流長、經(jīng)久不衰。由此可見,扎實的文獻學基本功對學術(shù)的深究細挖、推陳出新,大有裨益。

      注釋:

      [1]孟子等:《四書五經(jīng)》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第9頁。

      [2][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北京:中華書局,1980年版,第2466頁。

      [3]鄭鶴聲,鄭鶴春:《中國文獻學概要》,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版,第1頁。

      [4][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楊伯峻:《論語譯注》,北京:中華書局,2009年版。

      [5]余英時:《顧頡剛、洪業(yè)與中國現(xiàn)代史學》,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81年,第8期。

      參考文獻:

      [1]孟子等.四書五經(jīng)[M].北京:中華書局,2009.

      [2][清]阮元.十三經(jīng)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1980.

      [3]鄭鶴聲,鄭鶴春.中國文獻學概要[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

      [4]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2009.

      [5]黃珅.《論語》入門[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

      [6]錢穆.論語新解[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lián)書店,2002.

      [7]李澤厚.論語今讀[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 三聯(lián)書店,2004.

      [8]余英時.顧頡剛、洪業(yè)與中國現(xiàn)代史學[J].中國史研究動態(tài),1981,(8).

      [9]陳曦.《論語》典故在《全唐詩》中的引用情況試析[J].傳奇·傳記 文學選刊,2011,(2).

      [10]張清民.學術(shù)研究方法與規(guī)范[M].北京:中華書局,2013.

      (王辰 河南開封 河南大學文學院 475001)

      猜你喜歡
      文獻學研究方法論語
      天天背《論語》,你知道它是怎么來的嗎?
      如何讀懂《論語》?
      “夏譯漢籍”的文獻學價值
      西夏研究(2017年2期)2017-05-16 06:48:53
      關(guān)于“學案導(dǎo)學,分層互動”教學模式中學情的研究
      談?wù)劮g史的研究方法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39:41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人間(2016年28期)2016-11-10 21:23:59
      天津游泳運動員思想政治現(xiàn)狀調(diào)查與分析
      體育時空(2016年8期)2016-10-25 20:49:52
      《論語·為政第二》
      半部《論語》治天下
      《傷科匯纂》文獻學研究
      喜德县| 彩票| 万州区| 古浪县| 轮台县| 莆田市| 南华县| 宿州市| 昌邑市| 二手房| 镇平县| 凭祥市| 宁国市| 泌阳县| 洪泽县| 松原市| 黄陵县| 大城县| 龙口市| 长白| 禄劝| 静海县| 当涂县| 广饶县| 惠安县| 乐清市| 剑阁县| 且末县| 醴陵市| 南木林县| 公主岭市| 霍山县| 巍山| 博白县| 罗山县| 昔阳县| 天长市| 丘北县| 石屏县| 高邮市| 江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