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淺談傅作義的“奮斗教育”模式

      2014-03-21 10:42:51閆夢月
      關鍵詞:傅作義教育模式

      閆夢月

      摘 要:傅作義在抗日戰(zhàn)爭年代曾以“奮斗”為校名創(chuàng)辦了一系列小學、中學,為社會培養(yǎng)出大批人才。在辦學過程中,傅作義以敏銳的眼光汲取當時各類教育模式的長處,以軍人的獨到教育見解融入學校的教育理念,經(jīng)過十余年的辦校實踐,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奮斗教育”模式,至今仍有值得我們借鑒的地方。

      關鍵詞:傅作義;奮斗學校;教育模式

      中圖分類號:G528;K8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2596(2014)02-0045-03

      一、奮斗學校的創(chuàng)辦

      傅作義主政綏遠后,所部歷經(jīng)多次對日作戰(zhàn),在對陣亡傷殘將士及家眷撫恤方面,以干部互助合作方式入股集資創(chuàng)辦“共濟實業(yè)合作社”,所獲利潤用于獎勵戰(zhàn)功和撫恤救濟遺屬。1939年至1940年,傅作義部連續(xù)對日發(fā)動包頭、綏西、五原戰(zhàn)役后,改變了綏西抗戰(zhàn)態(tài)勢。一些干部的眷屬陸續(xù)從國統(tǒng)區(qū)、根據(jù)地和淪陷區(qū)進入綏西后方,干部適齡子女就學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為此,傅作義不僅從抗戰(zhàn)需要出發(fā),而且以將來建設強國人才需求考慮,從“為國家育人才,代干部教子弟”入手,積極開始籌辦學校[1]。

      1940年5月,第一所奮斗小學在寧夏黃渠橋建立,1941年遷往寧夏石嘴山;1942年5月,奮斗中學在綏遠陜壩①籌建,9月開課;1943年,第一所奮斗中學在陜壩建立,同年,小學遷往陜壩,中小學并校;抗戰(zhàn)勝利后,傅作義勢力東擴,先后在綏遠歸綏、②察哈爾張家口、北平建立奮斗學校,但受時局影響,張垣奮斗學校和北平奮斗中學遷離與其他奮斗學校并校。1952年隨著“綏遠方式”的順利實現(xiàn),陜壩私立奮斗學校轉(zhuǎn)隸人民政府,傅作義的“奮斗教育”模式也畫上了句號。

      二、奮斗學校的實踐

      (一)“奮斗”校名的由來

      “奮斗學校”屬于傅作義“奮斗”系列的文化組織之一。傅作義在晉西北河曲開展三十五軍政治工作時,針對來自不同地區(qū)、黨派,學歷高低不同、思想信仰各異的青年知識分子的投奔,通過設立區(qū)別于國民黨中央軍“中山室”和共產(chǎn)黨八路軍“列寧室”的組織,用以統(tǒng)一人員思想。傅作義曾說:“我們?yōu)榱丝箲?zhàn)而奮斗,為了抗戰(zhàn)的勝利而犧牲到底。我們就叫‘奮斗室吧!”[2]此后,傅部許多文化教育組織都以“奮斗”命名,例如《奮斗日報》、奮斗劇團、奮斗小學和奮斗中學等。

      (二)資金運轉(zhuǎn)

      建校之初,傅作義通過劃撥部分“干部互助基金”作為奮斗學?;餥3],解決了奮斗學校的啟動費用。作為私立學校的奮斗小學、中學,其運轉(zhuǎn)資金在沒有政府撥款的情況下,通過多種渠道籌措運轉(zhuǎn)資金和固定資產(chǎn)。一是依靠學校師生自力更生辦廠創(chuàng)業(yè)籌資。按照閻錫山“教育生產(chǎn)化”的理念,辦學過程中重視經(jīng)濟和組織?!鞍l(fā)揮人力,節(jié)省物力”的辦事宗旨在學校后勤工作中備受推崇。學校附近開辟2處農(nóng)場,校園內(nèi)有數(shù)十畝菜園,并設碾磨房、豆腐房等校辦作坊,為師生提供比市場便宜的食物。二是依靠捐助和撥款。傅作義動員學校董事會股東進行了捐助,并劃撥部分軍費予以支持。同時也接受社會捐助,綏遠省米倉縣武仲璽在1943年捐資10萬元,為陜壩奮斗中學建成一座理化館[4]。

      (三)開放辦學

      奮斗學校為傅作義部子弟學校,其小學專收軍政干部子弟。而中學則按照傅作義的“錄取新生要廣泛,要照顧到家長的具體困難,不要怕程度低”[5]的指示,不僅招收奮斗小學的畢業(yè)生,而且兼收社會生源。非軍政干部的子女只要德智體成績都在80分以上,入學后也能享受公費待遇。開放辦學的奮斗中學為綏西青年拓寬了就學之路。但這種廣泛招生有條件限制,即入奮斗中學需要有兩名公職或軍職人員作擔保,否則無法參加報名[6]。

      (四)規(guī)范教學

      規(guī)范化教學是教育質(zhì)量攀升的重要保證,奮斗學校自始至終堅持這一辦學原則。一是課程開設齊全:奮斗小學、中學成立之初,條件簡陋,老師身兼數(shù)職,然已開設了齊全的課程。小學設置了包括國語、算術、常識、圖畫和音樂等多門課程。初中課程設置了國學、算術、代數(shù)、幾何、物理、化學、英語、歷史、地理、植物、動物、生理衛(wèi)生、公民、童子軍、圖畫、音樂、體育等科目。高中課程設置了國語、大代數(shù)、高等幾何、三角、物理、化學、英語、地理、歷史、生物、體育等。二是課時設計合理。數(shù)、理、化和英語等為主課,學時較多,并輔助開設了實驗課和戶外實踐教學。在早晚設置了3個小時的自習時間,早自習為英語晨讀,晚自習為安靜復習功課,并提供蠟燭鼓勵學生讀書。三是考試評定科學規(guī)范。學校安排日常小抽考、月考試、期中考試和期末考試,副課也安排定期考試。平時成績和期末成績的總平均分為學生最終成績。

      (五)完善組織

      陜壩奮斗學校時期,成立了較為健全的組織機構。學校董事會是最高決策機構,可以聘任校長,再由校長聘任環(huán)節(jié)干部,下設教導處,負責教務組、訓育組、圖書組;體育處,負責衛(wèi)生組、體育組、儲藏室;總務處,負責文書組、庶務組、圖書組。各處設主任,各組設組長。此外,設置各科的教學研究會、招生委員會、學生生活指導委員會、建筑委員會、經(jīng)費稽核委員會、社會教育推進委員會等,負責相關工作[7]。

      三、“奮斗教育”模式的特征

      (一)踐行“德智體兼修、教學做合一”的指導思想

      傅作義吸收了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理念,提出了“德智體兼修、教學做合一”[8]的教育方針,作為“奮斗教育”模式的指導思想。奮斗學校實行德智體“三育均分制”評定學生成績,以使學生德智體得到全面發(fā)展,并以德育為先,貫穿在全面教育活動之中。同時讓學生參加力所能及的勞動,既鍛煉了身體,也培養(yǎng)了吃苦耐勞、肯干、實干的精神和對勞動的尊重。在陜壩校區(qū),校園操場后面的菜地挖土、除草等田間勞動,宿舍、教室等處的清潔衛(wèi)生,都由學生自己負責。

      (二)重視美育教育的啟迪

      傅作義在天津時常與南開大學教育界人士往來,對南開大學的美育教育十分重視,在其創(chuàng)辦奮斗學校過程中體現(xiàn)明顯。一是環(huán)境教育感染。石嘴山奮斗小學禮堂舞臺前沿上方掛“整齊嚴肅”的橫幅,陜壩奮斗學校入校門兩側(cè)墻上有“德智體兼修”和“教學做合一”醒目的大字,尤其是在1943年中小學在陜壩合為一個校區(qū)后,無聲的美育資源深化對學生的人文影響。二是音樂教育陶冶。在黃渠橋時,奮斗小學校歌歌詞中用“父兄們在冰天雪地里殺敵,我們要好好學習,好好成長”[9]激勵小學生學習;奮斗中學校歌歌詞中,不僅反復提到“奮斗”,而且將傅作義的教育理念“活潑緊張”“身體健康”和教育目標“建設新的中國,責任由我們擔當”等內(nèi)容[10]加入其中。

      (三)獨具時代特色的教育思維

      一是貫徹始終的愛國主義教育。奮斗學校誕生于民族危急、國難深重的時代,傅作義又是一位積極抗戰(zhàn)的愛國將領,愛國主義思想貫穿學校教育始終。比如,抗日戰(zhàn)爭期間,奮斗校園內(nèi)流行《流亡三部曲》《黃河大合唱》等抗日救亡歌曲,師生排演抗日話劇,濃厚愛國主義教育氛圍;組織學生觀看美國關于太平洋戰(zhàn)爭新聞紀錄片,通過先進科技條件下的美國軍事實力與當時國力對比,樹立科學救國思想;綏遠9.19起義后,陜壩奮斗中學排演文藝節(jié)目配合解放軍綏遠征兵、政府號召的大生產(chǎn)和抗美援朝宣傳等。

      二是色彩鮮明的軍事化管理。奮斗學校作為軍人在戰(zhàn)爭年代創(chuàng)辦、以招收軍人子弟為主的學校,采用軍事化管理手段是區(qū)別于其他學校的顯著特征:①以哨聲、號聲培養(yǎng)時間意識和服從意識;②以生活中軍訓隊列抓作風養(yǎng)成;③嚴格內(nèi)務制度,培養(yǎng)良好生活習慣;④每日反復誦讀《校訓八要》、③“四反”、④“九不”⑤和《教師工作守則》等明文規(guī)定,強化對“奮斗”理念的認同;⑤對違反各項制度的學生予以批評教育或罰站、戒尺責打等體罰,即使董其武、孫蘭峰等高級將領兼任校董事會成員的子女在校規(guī)校紀面前也一視同仁。通過效仿軍隊嚴格的軍事化管理,使學生們養(yǎng)成時間準確、行動敏捷、遵守集體生活的規(guī)章制度和紀律。

      三是個性化的教育目標。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定制個性化教育目標。首先,總體規(guī)劃:傅作義認為:“理想中的奮斗學校,是實施八級教育⑥的場所?!盵11]每級教育各有特色,自成體系。其次,各有側(cè)重:而“小學應多重美育,發(fā)展其健碩純善之身心;初中著重生活,啟迪其做事做人之認識;而高中生則一不窒礙文科天才之進去,約略側(cè)重理科為原則,盱衡國勢,不得不然”[12]。根據(jù)兒童年齡特點培養(yǎng)其堅強、講理、講文明、勤奮學習、誠實守信、講衛(wèi)生、放東西有秩序、助人為樂、守紀律等良好習慣。中學則多設置實踐教學、實驗課程,培養(yǎng)國家所需人才。

      四、“奮斗教育”模式的影響

      (一)推動綏遠抗戰(zhàn)的積極因素

      奮斗學校誕生于抗日戰(zhàn)爭年代,不僅在自身奮斗中逐漸壯大,也對綏遠政治環(huán)境產(chǎn)生了一定影響。一是對傅作義所部的影響:奮斗學校屬于私立性質(zhì),小學部為干部子弟的隨營學校,中小學的教師也有來自有文化的軍屬擔任,在穩(wěn)定軍心方面起到了重大作用。二是對抗戰(zhàn)宣傳的影響:在學生的教育培養(yǎng)方面,抗日愛國教育也是必修課,隨著年級增長,軍事科目也搬入了課堂。一名學生聯(lián)系到一個家庭,對學生的抗日教育,延伸宣傳到綏遠軍民當中,對堅持抗戰(zhàn)產(chǎn)生了積極作用。三是對傅作義所建立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影響:奮斗學校網(wǎng)羅各界知識分子到學校任教,其中不乏共產(chǎn)黨地下工作者、歸國高級知識分子、被國民黨反動勢力排斥、追捕的民主人士;奮斗中學擴招當?shù)厣矗瑸槠矫裣硎芨哔|(zhì)量教育敞開了大門;地處民族地區(qū),奮斗學校招收少數(shù)民族學生,對促進民族團結起到助推作用。此外,傅作義作為封疆大吏,在綏遠興辦教育、培育人才、傳播新式文化等,也是自清末貽谷在該地區(qū)推行新政發(fā)展近代教育事業(yè)的又一重要任務,對當?shù)氐慕逃聵I(yè)功不可沒[13]。

      (二)培養(yǎng)新中國建設者的搖籃之一

      建國之初,奮斗學校的畢業(yè)生迅速完成思想轉(zhuǎn)換,投身到了建設新中國的歷史洪流中去。一是早期畢業(yè)生中涌現(xiàn)了一大批直接參與革命的先進典型,成為激勵奮斗師生為新中國建設繼續(xù)奮斗的“正能量”。如河北省原副省長王祖武(初中43級)、四川省黨報原主任編輯張杰(1948年奔赴解放區(qū)的3名歸綏奮斗中學學生之一)等。二是大批畢業(yè)生在教科文衛(wèi)等各條戰(zhàn)線上,用奮斗精神繼續(xù)為國家貢獻力量。如“石油工業(yè)科技突出貢獻專家”樊世忠(初中42級)、中國新聞社高級記者郭瑞琴(初中42級)等。三是奮斗學校校友以奮斗學校為紐帶,在鞏固最廣泛的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上起到了積極作用。如內(nèi)蒙古民革委員會原副主任孫本一(初中44級)等。四是承擔革命后代的培養(yǎng)重任。1951年至1953年,北京奮斗小學曾承擔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3兵團干部子弟一至六年級近百人編級就學任務[14]。

      注 釋:

      ①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杭錦后旗。

      ②今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呼和浩特。

      ③也稱“校長八訓”:一要有科學的頭腦,二要有活潑的體態(tài),三要有愉快的心情,四要有強健的身體,五要過樸素的生活,六要有明白而堅決的語言,七造成互相合作的團體,八養(yǎng)成說實話、做實事的風氣。

      ④即反思:我壞了嗎?我病了嗎?我學會了嗎?我會用了嗎?

      ⑤即:不哭、不罵人、不打架、不誤課、不丟東西、不吃零食、不說謊話、不做壞事、不亂跑亂叫。

      ⑥即:嬰兒院、幼稚園、初級小學、高級小學、初級中學、高級中學、大學專科教育、研究院。

      參考文獻:

      〔1〕北京奮斗小學.奮斗小學建校五十周年一覽[Z].北京:北京奮斗小學,1990.12.

      〔2〕文思.我所知道的傅作義[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4.128.

      〔3〕〔6〕〔14〕杭錦后旗文史資料編委會.杭錦后旗文史資料第9輯[Z].巴彥淖爾,1991.37,339,7.

      〔4〕杭錦后旗奮斗中學.奮斗中學校友名錄[Z].巴彥淖爾:巴彥淖爾報社,1989.262.

      〔5〕崔增印.抗戰(zhàn)時期的傅作義[M].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6.273.

      〔7〕巴彥淖爾盟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巴彥淖爾文史資料第4輯[Z].巴彥淖爾,1985.39.

      〔8〕張新吾.傅作義傳[M].北京:團結出版社,2005.195.

      〔9〕劉躍平.解建軍.往事珍影 北京西城老同志回憶[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2006.48.

      〔10〕奮斗中學校友會.陜壩奮斗中學校友通訊錄[Z].巴彥淖爾:巴彥淖爾報社,1988.8.

      〔11〕史海涌.晉商史料全覽運城卷[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07.158.

      〔12〕內(nèi)蒙古自治區(qū)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內(nèi)蒙古文史資料第16輯.[Z].呼和浩特,1985.200.

      〔13〕王霞.綏遠地區(qū)近代教育的先行者——貽谷[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 28(4):10.

      (責任編輯 張海鵬)

      猜你喜歡
      傅作義教育模式
      傅慶泰教子
      傅作義西柏坡之行的前前后后
      中外文摘(2020年16期)2020-09-04 08:21:44
      平津戰(zhàn)役前傅作義為什么不撤退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大平臺教育模式的理論思考與路徑探索
      中國市場(2016年40期)2016-11-28 04:38:45
      中醫(yī)藥院校音樂素質(zhì)教育模式研究
      藝術科技(2016年9期)2016-11-18 19:56:15
      基于MOOC的大學英語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科技資訊(2016年19期)2016-11-15 10:15:10
      淺論古代斯巴達的教育模式
      文教資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2:07:52
      西部高校信息學科的成人高等教育模式研究
      科技視界(2016年18期)2016-11-03 21:45:48
      中職音樂欣賞教學中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
      傅作義一生最敬重的人
      晚報文萃(2015年4期)2015-08-24 08:00:43
      高安市| 贺州市| 汉沽区| 怀仁县| 云南省| 土默特左旗| 阳原县| 惠州市| 沙田区| 鹤山市| 尼勒克县| 外汇| 武安市| 竹溪县| 额敏县| 肃北| 奎屯市| 两当县| 永昌县| 越西县| 德江县| 南充市| 宁津县| 遂溪县| 新河县| 怀仁县| 九江市| 永昌县| 博罗县| 江口县| 霸州市| 东阿县| 宜阳县| 富阳市| 河津市| 莎车县| 政和县| 张家港市| 多伦县| 香格里拉县| 阜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