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燕 林沛亮 李云和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厄洛替尼的臨床療效、毒副反應等。 方法 從2009年4月~2013年4月期間收治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選取30例作為研究對象,并給予患者應用厄洛替尼進行治療,若患者出現病變進展、無法耐受的毒副反應,則終止治療,期間觀察患者在應用該藥物后的療效、毒副反應等。 結果 研究發(fā)現,3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11例患者疾病進展(PD),12例患者疾病穩(wěn)定(SD),7例患者部分緩解(PR),0例患者完全緩解(CR),治療有效例數為7例,占總人數的23.33%。在毒副反應方面,患者在用藥后,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瀉、皮膚瘙癢以及皮疹等,程度均不嚴重,通過相應的治療后得到緩解。 結論 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厄洛替尼,有明顯的療效,且毒副反應較為輕微。
[關鍵詞] 厄洛替尼;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療效;毒副反應
[中圖分類號] R734.2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2095-0616(2014)01-82-03
肺癌屬于多種腫瘤疾病中中死亡率、發(fā)病率均比較高的一種,而在肺癌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上應用鉑類聯(lián)合長春瑞濱/健擇/紫杉醇等第三代化療藥物這一種兩藥聯(lián)合的方法,以發(fā)展為非小細胞肺癌晚期的首選化療方案,然而由于化療的治療效果已達到平臺期,在改善預后方面的效果并不理想。目前,厄洛替尼已成為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臨床治療中所應用的二線/三線治療藥物。本研究通過對2009年4月~2013年4月期間收治30例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進行研究,以探討厄洛替尼的臨床療效、毒副反應,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30例研究對象經診斷均確診為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共有20例男性患者與10例女性患者,年齡最大為85歲,最小為30歲,平均(60.2±5.7)歲;30例患者的病理類型:2例腺鱗癌、16例鱗癌、12例腺癌;30例患者的腫瘤分期情況:6例為Ⅲb期,24例為Ⅳ期;30例患者的KPS評分均在不低于60分,其預計生存期在3個月以上,30例患者均具有可測量的病灶。其中有6例患者未接受過化療,原因是這6例患者無法接受化療/不愿接受化療,其余24例患者均有接受過化療。在用藥期間,30例患者除了有定期對其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等進行復查外,還定期對腫瘤病灶采取影像學檢查,按時隨訪。
1.2 治療方法
給予30例患者應用厄洛替尼(鹽酸厄洛替尼片,上海羅氏制藥有限公司,J20090116,規(guī)格:150mg)進行治療,每次口服150mg,服用時間為進食前的1h/進食后的2h,每日1次,若患者出現病變進展、無法耐受的毒副反應,則終止治療。治療期間,需叮囑患者戒煙,同時還需對肝功能進行定期復查。
1.3 療效評估標準
以1.0版本的RECIST標準作為近期療效的評估依據,將療效標準分為4個等級,按有效~無效的順序,分別為:CR(完全緩解);PR(部分緩解);SD(疾病穩(wěn)定);PD(疾病進展);厄洛替尼的治療有效率(RR)、疾病控制率(DCR)的計算方法分別為CR+PR與CR+PR+SD。30例患者均進行隨訪。其中,由服用厄洛替尼開始至疾病發(fā)生進展之間的時間為腫瘤進展時間。由服用厄洛替尼開始至患者發(fā)生死亡的時間為中位生存時間[2]。
毒副反應:以美國NCI(national cancer insitute)癌癥研究中心就毒副反應制定的評價標準作為本次研究毒副反應的評估標準,將毒副反應等級分為0~Ⅳ級[3]。
2 結果
2.1 本組30例患者的近期療效分析
通過給予30例應用厄洛替尼進行治療,經治療后,30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11例PD,12例患者SD,7例患者PR,0例患者CR,治療有效例數為7例,占總人數的23.33%。病情得到控制的例數為例,占總人數的63.33%。具體見表1。
2.3 本組30例患者的生存情況分析
經過治療后,30例患者均接受的隨訪,隨訪時間平均為(10.69±3.21)個月,其中30例患者中位腫瘤進展時間為(5.67±0.63)個月。
2.4 本組30例患者用藥后的毒副反應情況分析
患者在用藥后,其所出現的毒副反應主要有惡心嘔吐、腹瀉、皮膚瘙癢以及皮疹等,程度均不嚴重,通過相應的治療后得到緩解。具體見表3。
3 討論
晚期非小細胞肺癌具有起病隱匿、病情發(fā)展快等特點,不少患者在診斷出該疾病時,通常癌癥已發(fā)展到中期/晚期的階段?,F階段,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中,以含鉑雙藥聯(lián)用的治療方案為化療首選方案,該治療方案的有效率較為顯著。在進一步研究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疾病治療方案的影響下,患者在治療期間由于鉑類藥物所導致的疾病進展、疾病復發(fā)等不良事件也隨著受到了大家的關注[4]。為此,臨床相關醫(yī)學研究者開始尋找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其他治療方案。其中,分子靶向藥物的目的并非是將腫瘤細胞殺死,此種藥物是將部分腫瘤細胞細胞內(或細胞膜上)的特異性表達分子、高表達分子等作為作用靶點,從而達到抑制其的發(fā)展與轉移,同時誘導其凋亡,降低正常細胞所受到的殺傷作用[5]。
厄洛替尼屬于分子靶向藥物中的一種新型藥物,臨床上多用于非小細胞肺癌的晚期治療。厄洛替尼的作用機制包括2個方面,一是對絡氨酸激酶的磷酸化、活性化等進行抑制,二是與嘌呤核苷三磷酸對表皮因子受體胞內部分進行競爭性結合[6]。此外,該藥物對細胞周期對于蛋白P27表達的抑制起到一定的誘導效果,從而使腫瘤細胞在G1期停滯。通過體外的實驗觀察用藥后,可誘導其發(fā)生凋亡。在相關的臨床實驗中,通過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厄洛替尼發(fā)現,通過化療失敗的731例Ⅲb患者或是Ⅳ期患者,通過接受厄洛替尼(或是安慰劑)進行治療后,其中位生存期分別達到6.7個月、4.7個月,其1年生存率則分別為31%、22%[7]。目前,相關研究發(fā)現應用厄洛替尼進行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中,以女性患者、不吸煙患者較具優(yōu)勢,尤其是亞洲人群以及肺泡癌患者[8]。
本次研究通過給予30例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應用厄洛替尼進行治療,結果發(fā)現該藥物對于患者病情的有效率與疾病控制率分別為23.33%與63.33%,中位腫瘤進展時間為(5.67±0.63)個月。通過應用厄洛替尼進行治療后,患者所獲得的生存時間明顯優(yōu)于BR.21的實驗結果,這一結果表明了厄洛替尼較適用于國人。此外,通過研究結果可看出,厄洛替尼可有效緩解與改善患者的各種不良癥狀,優(yōu)化其生活質量。另外,結果表明,應用厄洛替尼對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進行治療,易導致患者出現多種毒副反應,尤其是惡心嘔吐與皮疹等反應,但該藥物所引起的毒副反應程度均不嚴重,在進行對癥治療后,可有效緩解。
綜上所述,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厄洛替尼,有明顯的療效,雖然治療期間會引發(fā)多種毒副反應,但總的來說,毒副反應較為輕微,可進行治療,影響不大。
[參考文獻]
[1] 湛永滋,黃昌杰,黃劍峰.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防治研究,2010,37(4):461-462.
[2] 唐勇,王治華.厄羅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16例臨床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2(2):175-176.
[3] 王同杉,孫婧,高雯,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09,12(12):1287-1290.
[4] 趙敏敏,李婉萍,申傳厚.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0,23(6):495-496.
[5] 王琳,楊寧蓉,錢軍,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13(7):7-10.
[6] 汪小沅,石遠凱.厄洛替尼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10,8(1):29-32.
[7] 張華勇,吳烜,李俏敏,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6):24-26.
[8] 趙年貴,柯明耀,羅炳清,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50(2):54-57.
(收稿日期:2013-10-16)
本次研究通過給予30例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應用厄洛替尼進行治療,結果發(fā)現該藥物對于患者病情的有效率與疾病控制率分別為23.33%與63.33%,中位腫瘤進展時間為(5.67±0.63)個月。通過應用厄洛替尼進行治療后,患者所獲得的生存時間明顯優(yōu)于BR.21的實驗結果,這一結果表明了厄洛替尼較適用于國人。此外,通過研究結果可看出,厄洛替尼可有效緩解與改善患者的各種不良癥狀,優(yōu)化其生活質量。另外,結果表明,應用厄洛替尼對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進行治療,易導致患者出現多種毒副反應,尤其是惡心嘔吐與皮疹等反應,但該藥物所引起的毒副反應程度均不嚴重,在進行對癥治療后,可有效緩解。
綜上所述,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厄洛替尼,有明顯的療效,雖然治療期間會引發(fā)多種毒副反應,但總的來說,毒副反應較為輕微,可進行治療,影響不大。
[參考文獻]
[1] 湛永滋,黃昌杰,黃劍峰.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防治研究,2010,37(4):461-462.
[2] 唐勇,王治華.厄羅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16例臨床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2(2):175-176.
[3] 王同杉,孫婧,高雯,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09,12(12):1287-1290.
[4] 趙敏敏,李婉萍,申傳厚.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0,23(6):495-496.
[5] 王琳,楊寧蓉,錢軍,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13(7):7-10.
[6] 汪小沅,石遠凱.厄洛替尼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10,8(1):29-32.
[7] 張華勇,吳烜,李俏敏,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6):24-26.
[8] 趙年貴,柯明耀,羅炳清,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50(2):54-57.
(收稿日期:2013-10-16)
本次研究通過給予30例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應用厄洛替尼進行治療,結果發(fā)現該藥物對于患者病情的有效率與疾病控制率分別為23.33%與63.33%,中位腫瘤進展時間為(5.67±0.63)個月。通過應用厄洛替尼進行治療后,患者所獲得的生存時間明顯優(yōu)于BR.21的實驗結果,這一結果表明了厄洛替尼較適用于國人。此外,通過研究結果可看出,厄洛替尼可有效緩解與改善患者的各種不良癥狀,優(yōu)化其生活質量。另外,結果表明,應用厄洛替尼對非小細胞肺癌晚期患者進行治療,易導致患者出現多種毒副反應,尤其是惡心嘔吐與皮疹等反應,但該藥物所引起的毒副反應程度均不嚴重,在進行對癥治療后,可有效緩解。
綜上所述,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厄洛替尼,有明顯的療效,雖然治療期間會引發(fā)多種毒副反應,但總的來說,毒副反應較為輕微,可進行治療,影響不大。
[參考文獻]
[1] 湛永滋,黃昌杰,黃劍峰.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防治研究,2010,37(4):461-462.
[2] 唐勇,王治華.厄羅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16例臨床分析[J].新疆醫(yī)科大學學報,2009,32(2):175-176.
[3] 王同杉,孫婧,高雯,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肺癌雜志,2009,12(12):1287-1290.
[4] 趙敏敏,李婉萍,申傳厚.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觀察[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0,23(6):495-496.
[5] 王琳,楊寧蓉,錢軍,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臨床研究[J].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2009,13(7):7-10.
[6] 汪小沅,石遠凱.厄洛替尼一線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研究進展[J].癌癥進展,2010,8(1):29-32.
[7] 張華勇,吳烜,李俏敏,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療效及安全性研究[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1,6(6):24-26.
[8] 趙年貴,柯明耀,羅炳清,等.厄洛替尼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臨床觀察[J].南昌大學學報(醫(yī)學版),2010,50(2):54-57.
(收稿日期:2013-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