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社會轉型期道德冷漠的原因及其制度規(guī)范

      2014-04-01 20:42:14崔雪茹黃漢杰
      關鍵詞:德福冷漠個體

      崔雪茹,黃漢杰

      (西南財經大學 人文學院,四川 成都 611130)

      當代中國社會現(xiàn)代化進程中存在各種各樣的社會失范現(xiàn)象,既是兩種生活范型轉化中的必然,又是制度有效供給不足的表現(xiàn)??朔F(xiàn)存的社會失范現(xiàn)象,尤其是道德冷漠的現(xiàn)象,是一個系統(tǒng)的工程,需要社會各個領域的協(xié)同作用,而加強制度有效供給則是其關鍵。

      一、社會轉型與道德冷漠釋義

      (一)社會轉型釋義

      “社會轉型”(social transformation)在本文中特指“社會結構轉型”(the transformation of social construction)的。

      “社會結構”不能在一般情況下簡單地理解為社會構建的框架,它是一個總體性的概念,指的是具有相對穩(wěn)定功能體系的社會存在范型[1]。這個存在范型使得整個社會體系中各個具體制度、規(guī)范要求趨于系統(tǒng)性的協(xié)調匹配,分配著社會的各種權利和義務,決定著社會合作所產生的各種利益分配,充實著社會文化的基本內容并使得社會成員共享這種文化的基本方式,培育和塑造著社會成員個體完美人格,因此社會結構是決定社會公正的第一主題[2]。社會結構作為社會存在的范型,具有在時間空間向度上突破具體的有限性而延伸的特性,引導著千差萬別的日常生活的具體實踐,并使這些看似千差萬別的具體實踐成為一個在時空中延伸的系統(tǒng)性存在[3]79。值得注意的是,雖然社會結構可以形象地理解為社會關系存在的某種框架,以及由這種框架所決定了的社會關系的相互聯(lián)系或秩序,但是,一方面這種框架在表象上不是實體性的,它只是主體間的關系;另一方面,這種內在秩序不似物理現(xiàn)象那樣可以被直接描述,它須通過抽象被理解,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它是一種如吉登斯所說的“虛擬秩序”[3]79。然而,就社會結構本身,是主體間內在關系的整體性存在而言,結構又是實體性的。因為,只要作為實體存在的主體總是以關系狀態(tài)存在,這種關系就是實體自身所固有的一部分,離開了其內在關系,亦無所謂實體。所以,社會結構還是應當被恰當?shù)刈鳛閷嶓w來把握,如是,才能真正把握社會結構自身的客觀性特質。

      社會結構轉型時期是社會發(fā)生深刻變革的事情。雖然社會變革可以在不同的意義上被理解,但只有那些在歷史發(fā)展進程中具有革命性意義的變化,才能真正被稱之為變革,社會結構轉型正是這樣一種具有革命性意義的社會變革。本文所說的變革時期指的正是這種社會結構轉型時期。變革時期與社會結構轉型時期兩個概念在本文中可以互換。就其歷史承負而言,它以當代中國正在發(fā)生的社會深刻變革為現(xiàn)實載體。

      (二)道德冷漠釋義

      “冷漠”就是表示一種對人或者對事的冷淡,不關心,特指情感狀況,即缺乏情感,無動于衷。萬俊人先生指出,道德冷漠(moral indifference;apathy in moral)是一個道德心理學概念,“它是指一種人際道德關系上的隔膜和孤獨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道德行為方式的相互冷淡、互不關心,乃至相互排斥和否定”[4]。道德冷漠并不是一般的情感冷漠,而是特指個體道德情感的匱乏及其引起的道德判斷上的不思考或道德行為上的麻木,即個體雖具備一定道德知識和道德觀念,但對現(xiàn)實情境中所提出的社會道德要求毫無體驗和反應,體會不到道德的召喚,意識不到道德問題的存在,或是在面對道德問題時沒有作出思考,對現(xiàn)實社會的道德要求和別人的痛苦無動于衷[5]。道德冷漠是一種非道德現(xiàn)象,它的出現(xiàn)不是由于道德知識或者道德觀念的缺乏,而是消彌了對道德的感受力,缺乏面對現(xiàn)實道德問題采取思考與行動的主觀能動性,背離了正常的道德關系的心理狀態(tài)。這不僅僅是道德認知水平上出現(xiàn)的問題,更是阻礙道德實踐功能正常發(fā)揮的障礙。倫理學的責任不應僅僅是讓我們學到一定的道德知識,更為重要的是要讓我們在已經學到的道德知識的指導下去行為,從而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道德歸根到底是一種實踐精神,它來源于實踐并最終回歸于實踐中,在實踐中得到檢驗。我們大家熟悉的2011年10月發(fā)生在廣東佛山的小悅悅被碾壓事件,就是道德冷漠的最好的事例,18個路人的道德冷漠讓我們反思,這一事件再一次刺痛了社會集體的良知神經。

      二、道德冷漠的歷史與現(xiàn)實成因分析

      既然道德冷漠帶來了這么多的問題和弊端,那么分析和研究其成因的必要性就成為必然了。以下主要從歷史原因、現(xiàn)實原因、大眾心理層面等三個方面來探討道德冷漠的成因。

      (一)歷史原因

      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中,社會結構以一家一戶基本單位,以血緣關系為紐帶,形成家庭聚居的社會團體,家庭在社會結構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家族中的關系,即親屬關系,是主要的社會關系。馮友蘭先生提到,“儒家思想在很大程度上是這種家族制度的理性化。中國的社會制度便是家族制度。傳統(tǒng)中國把社會關系歸納成五種,即君臣、父子、昆弟、夫婦、朋友。在這五種社會關系中,‘父子、昆弟、夫婦’是家庭關系,另兩種雖不是家庭,卻也可以看作是家庭關系的延伸:君臣關系被看成是父子關系,朋友關系則被看作是兄弟關系”[6]。

      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引入了“差序格局”概念來說明中國家族制度對個體道德義務的影響。他認為:西方的社會組織像捆柴,“幾根稻草束成一把,幾把束成一扎,幾扎束成一捆,幾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個挑里都屬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會亂的”[7]25。此為西方人關系的“團體格局”,他指出:“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7]26即為費老所稱的“差序格局”。所以在社會關系中,我們“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遠,也愈推愈薄”[7]27。

      在鄉(xiāng)土社會中,每一個都是生于斯長于斯,老于斯,所以鄉(xiāng)土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是一個沒有陌生人的社會。在熟人社會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道德上的謙謙君子,樂于助人,能夠很好地融入到熟人社會;反之在陌生人社會中,我們可以在面對陌生人出現(xiàn)危險或需要幫助時無動于衷而且還毫無愧疚,原因就是在于此。在熟人社會中作惡的成本是非常高的,小時候做的錯事可能到老了還是被人指指點點;而在陌生人社會中作惡的成本相對來時是很低的,如果我做了錯事可以遠走高飛,遠離家鄉(xiāng)。這種傳統(tǒng)倫理文化造成了社會中個人對“陌生人”的道德義務缺位。最形象的比喻就是“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之下,我們可以心安理得地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個體在道德危機事件中,可以無視他人的困境不去施以援手。這種“圍觀者”的心態(tài)在魯迅先生的文中早已經批判過了,但是這種民族的劣根性依然存在。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面臨各種各樣的西方思潮的涌入,傳統(tǒng)的價值觀念遇到了挑戰(zhàn),甚至被顛覆。即使是舉手之勞也要索要報酬,而如果是救人那就更是要開出天價,“天價撈尸費”的現(xiàn)象讓我們又一次體會到了道德冷漠。2009年10月24日湖北荊州長江大學三名大學生舍己救人讓我們感動,而在舍己救人者尸骨未寒之際,“天價撈尸”這種道德冷漠讓我們心寒和憤怒!在打撈3名大學生英雄遺體過程中,打撈尸體的公司“挾尸要價”現(xiàn)場向學生收取3.6萬元。這一現(xiàn)象讓我們痛感道德失范行為,尤其是道德冷漠已經到了讓人窒息的地步。傳統(tǒng)社會條件下本來個體就缺乏對于陌生人的道德義務,加上現(xiàn)代社會中西方思潮涌入,個人主義盛行,導致個體對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就變?yōu)橐粋€冷漠無情的“局外人”“陌生人”,如同存在主義哲學家薩特所描述的“他人即是地獄”。

      (二)現(xiàn)實原因

      1.獎懲機制失衡打破了對德福一致的信仰。有德之人一定有福報,無德之人一定沒有好報,這是我們人類社會一直以來的美好的愿望,是一種愿景。但是在現(xiàn)代社會,更多的是德福相悖,好人不長壽,壞人活千年,導致人們對于千百年來德福一致的信仰發(fā)生了動搖。

      德福一致在個人價值取向方面,要求人們加強自身道德修養(yǎng),努力與人為善,求得人與人之間關系的協(xié)調。如果在社會中每一個人都講求道德,有修養(yǎng),多為他人考慮,那么這個社會就會是一個美好和諧的社會。因此,個體的道德是整個社會道德的基礎。而在社會方面,要求社會能夠提供保證德福一致的社會機制,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一個不公正的社會是無法保證德福一致的,因而也是不能長久地存在下去的。

      高兆明認為:“德行有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命題。這一命題可以從作為行為主體的個體和社會兩個不同的角度來認識。就行為個體而言,德行有價值這一社會生活中的技巧性智慧凸顯了其強烈的世俗性,有一個思想境界、操守品性有待提升的問題。不過,一方面,人是復雜的社會存在,人總是需要物質生產和生活資料的;另一方面,人的思想境界的提升有一個內在作用機制問題,其行為及其內在操守也有一個他律和自律關系問題,故即便在個體層面,對此命題也不能簡單否定。而從社會角度,此命題具有充分的合理性:一個社會的結構應當如此建構,在這個結構中,德行是社會唯一的通行證。社會應當為其成員提供良好的社會環(huán)境,應當建立起公正的社會制度及其激勵機制?!盵8]

      一方面,付出道德行為的人沒有得到相應的物質補償。我們現(xiàn)在處在社會轉型時期,政府在道德義務方面不能實現(xiàn)德福一致,導致見義勇為的英雄常常得不到物質補償,英雄們往往“光榮一陣子,痛苦一輩子”“流血又流淚”,德福一致的道德獎懲機制嚴重失靈。這樣就產生了使得人們不愿也不敢去做見義勇為的英雄。同時,助人為樂、見義勇為的道德風險卻不斷增加,比如前面提到的彭宇案,就是告訴人們你好心去幫助一位被車撞的老太太有可能被認為是肇事者,付出精神、經濟上的沉重代價。這種及其扭曲的道德與幸福的關系使人們面對道德危機事件時,顧慮重重。

      另一方面,個人名譽失去評價載體。人們?yōu)樯频膭恿Σ蛔?,但是作惡的機會成本降低了。在社會轉型之前,相對穩(wěn)定的傳統(tǒng)社會中,穩(wěn)定的村落、家族和單位等就形成了道德共同體,這些道德共同體一起構成了熟人社會。我國傳統(tǒng)社會是一個“熟人社會”,一個沒有陌生人的社會[7]9。在“熟人社會”,社會輿論能夠迅速形成和傳播,這種社會輿論的壓力自然而然會激起個體的內心羞恥感,從而使其自覺遵守道德規(guī)范,所以在“熟人社會”每一個人都是道德高尚的君子,“熟人社會”是一個道德社會。所謂“千夫所指,無疾而終”揭示出熟人道德共同體對于敗德行為冷酷而有效的懲罰,道德冷漠是以很難在熟人共同體中發(fā)生。相反,在“陌生人社會”,由于大家都是陌生人,所以道德共同體對人們的道德約束力下降,人們作惡的機會成本就下降了。每個人對自己的道德行為進行自我選擇時就會有不同,道德冷漠在社會中發(fā)生的機會就會大大增加,就會出現(xiàn)所謂的社會道德“滑坡”。

      2.對道德共同體的歸屬感下降。首先,在社會轉型時期,腐敗現(xiàn)象和不公正的現(xiàn)象層出不窮,使得人們對于黨和國家這個道德共同體的歸屬感下降。腐敗現(xiàn)象是在任何一個人類社會中都存在的普遍現(xiàn)象。但是在社會轉型期,腐敗現(xiàn)象屢禁不止,會嚴重破壞政府和黨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鬃诱f:“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風必偃。”意思是說為政者的道德風尚會對整個社會的道德風氣起到引領和影響作用,所以為政者必須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道德高尚的人。而在社會轉型時期,由于制度方面不可避免存在的漏洞和人性方面的缺陷,所以腐敗現(xiàn)象還是很多的。這就使得人們對國家這個道德共同體失去了本應該具有的歸屬感。

      其次,社會利益矛盾疏離了人際關系,降低了社會的凝聚力。社會轉型時期衍生出許多利益團體,這些大大小小的利益集團之間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矛盾,疏離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比如說由于地區(qū)之間發(fā)展的不平衡,東南沿海發(fā)達地區(qū)與中西部欠發(fā)達地區(qū)就存在著利益矛盾;由于行業(yè)之間發(fā)展的不平衡,各個行業(yè)之間就會有矛盾。人們在面對這些矛盾時,越發(fā)覺得需要社會公平。

      最后,市場經濟的等價交換的原則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成為唯一的相互交往的原則,使得人們做善事的原動力不足。面對道德危機事件時,不會主動對需要幫助的人施以援手,而是存在功利的考量。

      三、如何矯正道德冷漠

      前面分析了道德冷漠的成因,接下來針對這些成因提出具體的對策。道德冷漠的矯正不是一朝一夕能解決的事情,而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工程,尋找矯治道德冷漠的途徑可以從三個方面入手:一是社會道德風尚的改善,二是道德調控能力的協(xié)調,三是道德個體的自我完善。這三個方面是相得益彰,互為補充的,通過這三個方面去改變道德冷漠的現(xiàn)狀,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關系。

      (一)社會道德風尚的改善

      個體存在于社會關系之中,社會整體的道德風貌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甚至決定著個體的道德水平。西方的“環(huán)境決定論”固然有失偏頗,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說明了社會環(huán)境對個體道德的影響不容忽視。而中國古代“孟母三遷”的典故,更是清楚地說明社會環(huán)境對個體的道德水平具有很大的影響作用?!俺鑫勰喽蝗尽笔莻€別現(xiàn)象,“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與之俱黑”則是更為普遍的現(xiàn)象。由此可見,社會道德風尚的改善,對于提高個體道德水準起到制約作用。而改善社會道德風尚,建立良好的道德氛圍就必須依靠提高全體公民的道德水準,使得每個人都成為社會道德的擁護者和踐行者。

      “沒有公民道德,社會就會解體”[9]66。在社會轉型時期,提高公民的公德意識是消解道德冷漠的基礎。在傳統(tǒng)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公德心就被自私心驅逐了,“一說是公家的,差不多就是說大家都可以占一點便宜的意思,有權利而沒有義務。小到兩三家合住的院子,公共的走廊上照例是塵灰堆積,滿院生了荒草,誰也不想去拔拔清楚,更難以插足的自然是廁所。沒有一家愿意去管‘閑事’,誰看不慣,誰就得白服侍人,半聲謝意都得不到。于是象格蘭亨姆的公律,壞錢驅逐好錢一般,公德心就在這里被自私心驅走”[7]24。而在市場經濟條件下,人們更是缺乏公德心,“各人自掃門前雪,莫管他家瓦上霜”。我們長期以來的道德教育存在假大空的教條主義現(xiàn)象,只是一味要求“毫不利己,專門利人”。而在這樣的教育背景下,道德上的圣人沒有出現(xiàn),就連正常人都很難找到,以至于很多人對道德采取冷漠態(tài)度。

      環(huán)境倫理學家何懷宏說:“作為社會的一員,即使我思慕和追求一種道德的崇高和圣潔,我必須從基本的義務走向崇高,從履行自己的應分走向圣潔?!盵10]社會公德是現(xiàn)代社會生活的底線倫理,既是每一個人應當遵守的底線,又是我們必須承擔的義務。只有提高了社會公德,我們才能在全社會范圍內消除道德冷漠的現(xiàn)象。

      (二)道德控制能力的協(xié)調整飭

      1.加強社會輿論建設,宣傳正能量。道德作為一種軟約束力,主要依靠社會輿論、傳統(tǒng)習慣和內心信念來發(fā)揮自身的調節(jié)作用。其中社會輿論是規(guī)避道德冷漠的主要手段。黨的十四屆六中全會要求我們“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良好的社會輿論范圍可以培養(yǎng)人們善的情感,同時抑制惡的情感和行為的產生。

      新聞媒體作為輿論導向的主要陣地,就需要提高自身職業(yè)道德。倫理學的角度看,新聞報道的道德底線是尊重客觀事實,及時準確的報道事件,盡可能客觀的報道事件,而不加入任何感情色彩。但是對事件報道要有一個導向,發(fā)揮輿論報道揚善懲惡的作用,從而使得那些敗德者無處可逃,為大家所唾棄,而那些善良的人們?yōu)槲覀兯囱?。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樹立一種風氣,“誠實的勞動比起詐騙和不誠實來說是達到經濟利益的較為可靠的途徑,真誠和坦率帶來信任,而謊言和欺騙卻是覓友的糟糕手段”[11]。

      2.加強道德賞罰,確保德福一致。因此我們需要建立一種良性的社會道德賞罰機制,這一機制應遵循這樣一個基本原則:為善者在做好事情所帶來的德行收益,應該大于或等于他所付出的道德成本,使有德之人有福,為善之人有福報;相應地,為惡者在作惡時,他所付出的代價應該遠遠大于他的收益。社會應當向其社會成員提供一套德行有用的社會制度和激勵體制,在這個社會制度與激勵體制中德福是一致的,在這個社會制度與激勵體制中,德行是社會唯一的通行證,并且是個人從社會獲得收益的最好方式。正是在這個意義上,克服社會普遍的德福背離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建立一種社會制度。在這個制度中,不道德行為的機會成本大大提高,以至于得不償失。在這樣的社會制度保障下,現(xiàn)在社會上泛濫成災的德福背離現(xiàn)象由于失去了其存在的土壤,將會得到有效遏制與克服。正是通過建立良性的德行獎罰機制,由外在的強制力來激發(fā)民眾的向善的決心和意志力,才能從外部保證德福一致的實現(xiàn)。

      羅素曾指出道德賞罰對德行形成的作用,“在不具備刑法的情況下,我將去偷,但對監(jiān)獄的恐懼,使我保持了誠實;如果我樂意被贊揚,不喜歡被譴責,我鄰人的道德情感就有著同刑法一樣的效果;在理性盤算的基礎上,相信來世永恒的報答和懲罰,將構成一種甚至是更為有效的德行保護機制”[9]73。

      (三)道德個體的自我約束

      1.培養(yǎng)公正意識。要維護社會整體的正義,需要從每一個個體的公正意識著手。個體的公正意識是實現(xiàn)社會公正的前提與基礎。只有社會整體中的每一個都有一種嫉惡如仇的精神,每一個人都有義憤填膺的正義感,這個社會才分有希望實現(xiàn)公正。如果每一個人對邪惡、不公正的事情都漠不關心,那么整個社會都將彌漫著道德冷漠的濃霧。正義與邪惡是此消彼長的關系,一方增長,另一方就會退讓?!耙粋€國家中的每個個人抵抗不公正行為的力量與這個國家所出現(xiàn)的不公正行為的總量正好成反比”[11],人們越執(zhí)著于公正,這個社會中道德冷漠的現(xiàn)象出現(xiàn)就會越少。

      2.樹立正確的榮辱觀念。榮辱觀是人們對何謂榮譽、何謂恥辱的基本看法和評價。肖群忠教授認為它“一方面體現(xiàn)了一定社會在倡導什么,以什么為榮,反對什么,以什么為恥,這種榮辱觀是社會對人們的行為的價值評價與價值導向。另一方面,榮辱觀也是一定社會成員的主體道德精神,是該成員的是非觀、善惡觀的體現(xiàn),它一旦形成,對該社會成員的行為有重要的影響作用,是主體道德實踐的價值方針和心理動因”[12]。

      當前社會道德冷漠的一個主要原因就在于人們的價值觀念出現(xiàn)了偏差與混亂,是非不辨、榮辱不分。在社會上有很多不正之風,求人辦事托關系,走后門,裙帶關系盛行,很多人對這些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官場上貪官污吏層出不窮,欺上瞞下,對上級極盡溜須拍馬之能事,對下面壓制有才能的人。在學術界一是官場學術不分,官員壓制學者,二是師生關系被扭曲,三是浮躁之風盛行。所以,迫切需要加強榮辱觀教育,讓公眾明辨榮辱,知道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棄絕道德冷漠,重建人與人之間的信任與關心,就像歌中所唱的:“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間將會變成美好的人間?!比绻恳粋€都能夠獻出自己的愛心、對他人能夠多一些同情之心,在面對他人遇到困難時,能夠伸出自己的手。“贈人玫瑰,手有余香”,那么我們的社會就能夠消除道德冷漠,重建一個溫暖的人間。

      [1]沙蓮香.現(xiàn)代社會學(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4:74-75.

      [2]John Hawls,Political Liberalism[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96:257-258.

      [3]安東尼·吉登斯.社會的構成[M].北京:三聯(lián)書店,1998:79.

      [4]萬俊人.再說“道德冷漠”[M]//我們都住在神的近處.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86-87.

      [5]唐俐.道德冷漠現(xiàn)象的成因分析及其矯治[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學院,2002.

      [6]馮友蘭.中國哲學簡史[M].北京:新世界出版社,2004:18.

      [7]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生育制度[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25.

      [8]高兆明.制度公正論[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1:173-174.

      [9]伯特蘭·羅素.倫理學與政治學中的人類社會[M].肖巍,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2:66

      [10]何懷宏.底線倫理[M].沈陽:遼寧人民出版社,1998:5.

      [11]弗里德里?!ぐ鼱柹?倫理學體系[M].廖申白,何懷宏,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343-344

      [12]肖群忠.榮辱觀的道德實質與作用機制[J].道德與文明,2006(03):8-9.

      猜你喜歡
      德福冷漠個體
      突然之間
      散文詩世界(2022年1期)2022-01-13 13:08:43
      東霞
      關注個體防護裝備
      勞動保護(2019年7期)2019-08-27 00:41:02
      厚德福醬肉為什么那么火
      華德福,它僅僅是一個教育選擇
      幼兒100(2016年9期)2016-06-01 12:15:23
      華德福:用愛與自由滋養(yǎng)孩子
      幼兒100(2016年9期)2016-06-01 12:15:18
      華德福幼兒園分布
      幼兒100(2016年9期)2016-06-01 12:15:18
      個體反思機制的缺失與救贖
      學習月刊(2015年22期)2015-07-09 03:40:48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中學科技(2015年1期)2015-04-28 05:06:12
      畫說世事
      講刊(2013年6期)2013-04-29 00:44:03
      海伦市| 汕尾市| 富宁县| 叙永县| 曲沃县| 新晃| 县级市| 湛江市| 卓资县| 安溪县| 怀宁县| 民权县| 临清市| 洛南县| 余干县| 襄汾县| 凤冈县| 德钦县| 民和| 梅河口市| 长宁县| 广水市| 东乡| 辽阳市| 杨浦区| 平顺县| 苏尼特左旗| 黑水县| 枞阳县| 赞皇县| 红安县| 隆昌县| 乌苏市| 苏尼特右旗| 林口县| 南投市| 浑源县| 乌拉特后旗| 平凉市| 富锦市| 澎湖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