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沛全
摘 要:《義務(wù)教育數(shù)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要讓學生在具體的操作活動中進行獨立的思考,鼓勵學生發(fā)表意見,并與同伴交流??梢?,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方面。
關(guān)鍵詞:小學數(shù)學;問題教學;學習興趣
我上了一節(jié)“商中間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課。在教這一節(jié)課時,我借助3月5日學習雷鋒做好事活動,羅列了兩所學校做好事的件數(shù)記錄:
實驗小學:三年級3個班做好事的件數(shù):309件
厚余小學:四年級4個班做好事的件數(shù):560件
讓學生交流評價這兩所學校做好事的情況,看到這些信息,同學們都非常興奮,驚嘆于他們在這一特殊的日子竟然能做出這么多的好事來。這時,老師話鋒一轉(zhuǎn):你從中能提出什么問題?學生提出:實驗小學三年級平均每班做好事多少件?四年級平均每班做好事又是多少?……接著教師再問:你能解決第一個問題嗎?然后,學生獨立嘗試計算。在匯報交流時,老師問:“誰愿意當一回小老師給同學們講一講你是怎樣計算的?”
生1:309÷3=103(件)
教師提問:商的十位上為什么要寫“0”?可以不寫嗎?
生1:因為被除數(shù)十位上的0除以3不夠商1,就要商0。否則商的十位上空著一位了。
師:說得非常棒!表揚!還有不同的意見嗎?
生2:我是這樣做的:309÷3=103(件)
教師提問:有誰看明白了他的不同之處?
生3:他把被除數(shù)十位上“0除以3等于0”這一步省略了,直接在商的十位上寫0。因為我們剛剛學到“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數(shù)都得0”。
教師問:這樣做,可以嗎?你們有什么看法?
生4:這樣做比前面同學做得更為簡便。
……
在教學除法計算時,往往有些學生能掌握原本的計算方法,但很少去嘗試應(yīng)用不同的解決方法使其計算更為簡便些,在他們眼里只要把題目做正確了即可。有時他們很難明白“簡便寫法”的形成過程,因此,我把學習的主動權(quán)還給了學生,在提出問題后,放手讓學生自主去探索商中間有0或末尾有0的除法。讓學生在積極思考、大膽嘗試、主動探索中,獲取成功并體驗成功的喜悅。而且在課堂上,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進入一種最佳的學習狀態(tài),讓學生當教師,他們受到莫大的鼓舞,認為是在做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因而教學地特別認真,同時學以致用又會調(diào)動他們學習積極性,使他們更加主動地學,學習的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提高。不會的同學,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不僅如此,同學之間的合作,使他們彼此形成了一個學習的共同體,變被動地學為主動地學,有效促進了學生參與課堂。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