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梅
摘 要:論述了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以興趣為依托,提升數學教學效果。提出了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數學實用性,建立數學學習小組,在競爭中激發(fā)學習興趣,組織數學游戲,增強數學趣味性,在教學中穿插故事,讓學生聽故事學數學等相關策略,希望能夠給予老師一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游戲;故事
在中學,對很多面臨中考、高考的學生來說,數學是最讓他們頭疼,也最讓家長擔憂的一門課。這其中可能有數學基礎不好、學習能力不足、數學難度系數較大等等一系列原因。但是對于處于同一起跑線的小學生來說,最影響數學成績的因素可能就是興趣因素了。
一、創(chuàng)設情境,增強數學實用性
很多學生對數學沒有興趣,也不愿意在數學上花時間主要是因為他們認為數學沒有語文、英語或其他科目有實用性,只要求會簡單的算術足矣。為了打消學生這種消極的認識,必須在教學中創(chuàng)設情境,從現實生活和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中取材,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讓學生感受到數學的實用性,在興趣的基礎上學習。比如,在學習圓的認識這一課時,可以先讓學生自由發(fā)言,說說在生活中哪些東西是圓形的,讓學生感覺圓不僅是在教科書
上,更在生活中。
二、建立數學學習小組,在競爭中激發(fā)學習興趣
一個班級上的學生成績肯定是參差不齊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習成績將全班分為若干小組,就是說每個組中成員的組織能力、
學習能力、學習成績、思維活躍程度、性別等最好都要均衡。上課需要討論的時候就讓各個小組積極地參與討論,跟上老師的腳步。
每次的作業(yè)和測試都按分好的小組交上來。
三、組織數學游戲,增強數學趣味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而對于小孩子來說,激發(fā)小孩子的興趣最有效的辦法莫過于游戲了。加之數學內容較為抽象,小孩子又有因為年紀小生理和心理都發(fā)育不成熟等原因而容易走神、注意力難以集中等特點,游戲教學法的作用就顯得特別突出。數學和游戲的結合能讓學生迅速地進入狀態(tài),活躍思維。比如,在學習倍數的相關知識的時候,可以玩一個倍數的游戲,既加深印象,又活躍課堂氣氛,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四、在教學中穿插故事,讓學生聽故事學數學
小學這個年紀的孩子,很少有不愛聽故事的。在上課前講一個跟教學內容相關的故事能讓學生從下課鬧哄哄的氣氛中迅速進入狀態(tài),讓學生興趣盎然。事實證明,這個方法的確很有效。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睙o數的例子都告訴我們,只有依托于興趣的教學,才有可能成功,所有脫離了興趣的教學,都只能是緣木求魚,與教育的目標南轅北轍。讓學生愛上數學需要一個長期的引導過程,需要教師不斷推出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從小愛上數學,打好數學基礎。
參考文獻:
[1]陳正訪.淺談低年級數學教學中的情境運用[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1(3).
[2]魏玉琴.善用教學策略培養(yǎng)小學生數學創(chuàng)新意識[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08(10).
|編輯 楊兆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