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慧
【摘 要】化學教學面對多層次、水平參差不齊的學生,以及化學知識的繁雜,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把握課堂優(yōu)化課堂教學,通過對學生學情分析,建立高效的課堂效率。
【關鍵詞】高效課堂 認知結構 教學結構 教學反思
高效課堂,顧名思義就是一種理想的教學境界的追求,表現為教師教得輕松、高效,學生學得愉快、高效。我個人認為,只有符合以下三個標準才能稱為高效課堂:首先,必須讓每個學生在課堂的每個時間段不能閑著,都有與學習有關的事情去做。其次,一節(jié)課下來,達成課前所制定的三維教學目標的程度要高。最后,一節(jié)課從始至終必須是學生主動學習、積極思考的課堂,是學生充分自主學習的課堂,是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課堂。那么,如何才能構建高效課堂呢?筆者,結合個人在平時教學的所做、所為、所見,淺談有關構建高效課堂的做法。
一、課前做好充分準備,為高效課堂的構建打造堅實的基礎
課前須精心準備的內容確實很多,比如為學生提供優(yōu)良、平等的學習環(huán)境,有針對性的指導學生預習、查閱相關資料以及抓好三級備課等。本文僅從指導學生預習和備課兩個方面作一淺談。
1、指導學生預習
預習不僅可以能培養(yǎng)自學能力和獨立思維能力,能幫助學生提前消滅聽課中的“攔路虎”,還可以開拓思路,提高學生聽課、記筆記水平,由此可見預習環(huán)節(jié)的對課堂教學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預習分為學期預習、周預習和日預習三種。整體預習就是在要求學生在開學前,利用寒假或者暑假時間通讀下個學期的教材。這里需要強調的是,“通讀”并不是把書上的內容從第一頁讀到最后一頁,而是指在通讀教材的基礎上,能夠疏通文意,找到某一具體內容的相關概念,原理以及運用,并作適當記錄。然后嘗試著去做本課后面的練習。周預習相對于學期預習來說要細致得多。
二、優(yōu)化課堂教學的時間安排,努力打造學習型課堂
1、了解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
在進行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已有的認知結構,特別要注意研究原有認知結構中與新授知識有密切關系的內容,這是提高化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前提。教師要充分研究學生認知結構中以下內容:①研究學生認知結構中能與新授知識內容建立聯系的有關概念;②研究學生認知結構中易與新授知識內容產生混淆的概念;③研究認知結構中起固定點作用的概念是否穩(wěn)定、清晰。同時,在設計課堂教學結構時,還必須充分考慮到學生認知結構的個性差異,主要是由于學生對已有化學知識掌握與理解程度差異,從而針對學生的心理特點選擇不同的教學結構,促進學生順利地進行認知同化學習,提高學生化學學習的興趣,由此來提高化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調動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的重點是如何把新授知識與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聯系起來,只有把新授學習內容中的要素與已有認知結構中特別相關的部分聯系起來,才能有效的學習新內容。為了充分利用原有認知結構對新知識的固定作用,在教學中可以設計先行組織者。一般而言,先行組織者可以是拓寬原有認知結構或概括學生原有認知結構而提出的問題,從而可以形成高效課堂。
3、有效整合教材,精心細化教材的處理
在化學教學中,為幫助學生構建良好的認知結構,教師要注意把握教材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層次性和整體性。在呈現教材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運用以下兩種整合方式:一是抓知識的上、下位關系,理順層次性知識結構;二是抓住并列與相關的知識間的橫向聯系,進行橫向整合。要根據化學知識的結構和化學教材的知識編排特點,抓住知識的中心要領,統(tǒng)攬全局,打破章節(jié)界限,構建知識網絡,形成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同時,幫助學生通過學習,了解對比、歸納、分析、綜合、演繹等邏輯方法;認識模型和化學用語在化學概念和理論學習中的作用;認識化學理論對化學實踐的指導意義;感受化學世界所體現的對立與統(tǒng)一;認識科學家對化學科學發(fā)展的貢獻,感悟科學發(fā)現與發(fā)展的艱辛,激發(fā)學生研究化學科學的熱情。
三、注重師生互動,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體
1、探究令人困惑的情境和問題能培養(yǎng)好奇心
心理學研究表明:人的心靈深處,都有一種根深蒂固的需要,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個研究者、發(fā)現者、探索者。而在兒童的精神世界中,這種需要則特別強烈。如果學生親自去研究和發(fā)現了某種東西,親自去把握具體的事實和現象,那么這種駕駛知識的情感就會更加強烈。這一點從我們的調查結果也可以得到反證,平時的教學中,學生探究機會少,但機械重復地聽、記和練過多,無意中傷害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好奇心,導致學生隨著年齡增長學習興趣和好奇心約25%是減弱,約30%說不清。
2、偶爾給學生選擇他們喜歡的學習內容的機會能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
在年幼兒童身上容易看到好奇心。但隨著年齡的增長,“問題”會越來越少。在學校中,他們面對的是教師為他們選擇的學習內容、教師為他們選擇的學習方式、教師為他們選擇的學習時間。很多時候,這種由學生選擇學習內容或僅因為有趣而提問題的觀念離孩子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至少偶爾給學生選擇他們喜歡學習內容或討論他們提出的有趣問題的機會,有自由選擇機會的學生有更強烈的好奇性和興趣,我做某事是因為我選擇這么做,而不是別人要我做。
四、注重教學反思,提升教學水平
所謂教學反思,是指教師對教育教學實踐的再認識、再思考,并以此來總結經驗教訓,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水平,它包含“教”的反思和“學”的反思兩方面內容。
1、“教”的反思
“教”的反思是指教師對自身教學活動的回顧和梳理,是教師對教學價值進行沉淀、過濾、剔除、保留的過程,是對自己的教學行為和教學態(tài)度不斷修正和完善的過程,是從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從經驗上升到理論的過程。對于青年教師來說,課后更應該要寫好課后記、單元后記、學期總結,不斷總結經驗教訓,改進教學。
2、“學”的反思
“學”的反思是指學生不斷的監(jiān)督、評價自身的學習過程、學習方法與學習結果的行為,以便以最少的時間獲得最多的知識。所以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指導學生及時的反思自己的學習狀況,改進學習方法,學生的反思要形成文字,要有改進的措施。加強師生雙方的反思將會使教學沿著正確的軌道快速前進。